张卫;恽晓平;于一宁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24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119)和研究组(n=125)。对照组维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长期社区综合干预。在入组时、第6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良华;刘青梅;唐立岩;许世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2013年5月,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在关于残疾问题的WHA66.9号决议中认可了《世界残疾报告》的建议2。卫生大会要求总干事与会员国3和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协商,制定一份以《世界残疾报告》的证据为基础并与《残疾人权利公约》和联大高级别会议关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国际上为残疾人商定的其它发展目标的结果文件:“前进的道路,直至2015年及其后兼顾残疾问题的发展议程”相一致的世卫组织全面行动计划。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CytD)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骨架重构,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加CytD 0.05μg/ml、0.10μg/ml、0.20μg/ml、0.40μg/ml、0.80μg/ml和1.00μg/ml共培养2 h、12 h和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鬼笔环肽联合Hoechst 33342套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2 h后细胞骨架重构情况;RT-PCR法检测共培养2 h时AQP1、AQP4和Kir4.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生存率随CytD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CytD使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微丝发生解聚、弯曲,但极性未失。CytD 0.05μg/ml、0.10μg/ml、0.20μg/ml和0.40μg/ml上调AQP1、AQP4和Kir4.1 mRNA表达。结论适当浓度CytD可以重建星形胶质细胞骨架,上调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QP1、AQP4和Kir4.1基因表达。
作者:杜文佳;汪玉良;党跃修;雷栓虎;黄良增;汪静;马靖琳;安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角度探讨不同梗死部位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对首次急性发病2周左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记录其MoCA评分及各单项认知领域评分。按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oCA评分≥15分,且至少有一个认知领域障碍的条件,筛选出132例患者资料。再按梗死部位分组,将各组MoC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和记忆损害有关(B=-1.875~-1.094, P<0.05)。额叶梗死与视空间/执行、注意、抽象和记忆功能损害有关(B=-1.760~-1.329, P<0.05);颞叶梗死引起视空间/执行和记忆功能损害显著(B=-1.849~-1.735, P<0.05);顶叶梗死导致视空间/执行、注意和记忆功能损害(B=-1.695~-1.482, P<0.05);基底节梗死与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和记忆功能损害有关(B=-1.932~-1.041, P<0.01)。结论大脑中动脉不同供血区梗死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领域不同。
作者:张卫;恽晓平;于一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言语失用是一种运动性言语障碍,具有特征性的言语表现和相关脑部定位。本文综述言语失用的各种特征性的言语表现及国内外常用的评价方法,探讨言语失用的机制及神经解剖学基础,以增强对言语失用的言语表现和影像学关联性的理解。
作者:袁永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了提高手部损伤康复实用技术,推广手部损伤的早期康复,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主办,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手功能康复实用技术学习班”定于2014年8月在深圳举行。本次学习班特邀香港及国内知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及康复专家,就手功能康复实用技术及康复技术新进展等进行教授和演示,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全面认识手功能康复、手外伤康复的特点,掌握常见的手部外伤和手功能伤的康复治疗实用技术。
作者:[1]广东省康复医学会;[2]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性语言治疗(CIL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59例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分别接受CILT和常规语言康复。于治疗前、治疗10 d和3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0 d和3个月后,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出声读、阅读理解和CAD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LT可促进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恢复。
作者:赵亚军;陈长香;胖红雯;宋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具有0~1、2、3、4、5、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首发脑梗死患者各240例,应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和画钟试验(CDT)评测执行功能,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具有0~1、2、3、4、5、6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发生情况分别为90.8%、85%、66.7%、42.5%,20.8%、13.4%;与0~1项组比,2、3、4、5、6项组中WCST各项评分随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增加变化(P<0.05);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6组患者在性别、梗死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受教育时间、并发症和梗死面积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矫正年龄、并发症、梗死面积、梗死部位等相关因素后,同具有0~1项相比,2、3、4、5、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是脑梗死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86、0.564、0.369、0.232和0.116。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雅宁;郭霞;窦娜;张盼;景丽伟;陈长香;李淑杏;李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5),另19名正常儿童为正常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儿进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患儿以及正常儿童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数条动脉的流速低于正常组,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条动脉流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脑瘫痉挛型双瘫儿童的脑内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的状况,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其血流状况。
作者:谭祥芹;吴卫红;曾凡勇;李雪梅;席冰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机制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弥补传统训练中只针对一些大肌群,而忽略躯干肌群尤其是深层小肌群训练的这一缺陷。
作者:彭静;王小伟;孙冬梅;马素慧;窦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患者早期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的改变及其与面神经功能损害相关性。方法对25例贝尔麻痹早期患者进行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并分别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轻-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同时按House-Bl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面瘫程度评估,Ⅰ级为正常,Ⅱ~Ⅲ级为轻-中度、Ⅳ~Ⅵ级为重度。结果H-B面瘫分级评估,轻-中度面瘫占44%,重度面瘫占56%。瞬目反射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中轻-中度损害占28%,重度损害占72%;瞬目反射检测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一致(P>0.05)。面神经电图检测阳性率52%,其中轻-中度损害占44%,重度损害占8%,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不一致(P<0.05)。结论瞬目反射较面神经电图能更好反映贝尔麻痹早期损害情况。
作者:余青云;洪铭范;程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联。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维普、Google学术、PubMed、CNKI、CBM、EMBASE、Web of Science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9月,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279例COPD患者和1482名健康对照人群。SP-A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增加有关(等位基因模型OR=1.53,95%CI:1.14~2.05, P=0.005;显性模型OR=1.65,95%CI:1.02~2.69, P=0.043;隐性模型OR=1.66,95%CI:1.17~2.35, P=0.005;纯合子模型OR=2.06,95%CI:1.24~3.41, P=0.005;杂合子模型OR=1.59,95%CI:1.13~2.22, P=0.007),但SP-B和SP-D基因多态性均与COPD易感性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表明,SP-A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COPD易感性增加关系密切,但与欧美人群无关。结论 SP-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COPD易感性增加有关。
作者:张林;张云;张智峰;张文涵;方春晓;于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国女性心尖球囊综合征(ABS)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50例女性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8%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5.7%呈ST段抬高,抬高幅度0.1~0.8 mV,抬高的ST段在30 min~2周回落;42%出现T波倒置,24%出现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在6 h~1个月消失;28%QT间期延长,38%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女性AB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改变具有短暂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作者:凌玉龙;张兆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侧脑室内连续注射神经肽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及焦虑行为的影响,探讨神经肽S对疼痛和焦虑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Veh组)、假手术神经肽S组(Sham-NPS组)、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组(CCI组)、神经肽S低剂量组(NPSl组,0.1 nmol/L)和神经肽S高剂量组(NPSh组,1 nmol/L),每组8只。制备CC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左侧侧脑室置入微透析用导针,自术后第8天起每日侧脑室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第14天检测机械痛缩足阈值和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并通过高架十字迷宫检测焦虑行为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检测左侧杏仁核区神经肽S受体(NPSR)的表达。结果与Sham-Veh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14 d出现明显疼痛和焦虑行为(P<0.01),NPSh组明显缓解(P<0.01),NPSl组与CC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荧光结果显示,与CCI组相比,NPSh组杏仁核区NPSR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神经肽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逆转CCI大鼠的疼痛和焦虑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杏仁核NPSR上调有关。
作者:金旭;曾敏;熊蔚;罗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利用超声肌肉检查技术观察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在痉挛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和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抗痉挛治疗的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腓肠肌外侧头肌肉纤维作为研究靶肌肉,分别对健、患侧肢体进行评定和超声MAP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评定;MAP中的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分析抗痉挛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MAS和MAP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脑卒中患者随着抗痉挛治疗时间的增加,MAS评分、PA和MT出现下降趋势,FL出现上升趋势。其中M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参数中:FL不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A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T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评定肌纤维肌张力的显著性变化时,MAS与MAP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结合应用MAS和MAP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评定肌张力的细微变化,从而更好地评定临床抗痉挛治疗效果,指导治疗。
作者:杨远滨;张京;冷振鹏;张倩;陈昕;肖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廖利民教授编著的《尿动力学》一书已于2012年10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大量临床实际图像,生动详实地阐述了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质量控制。全书约64万字,定价180元,邮费6元。本刊编辑部有售。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廖利民教授与付光主任医师主编的《尿失禁诊断治疗学》一书已于2012年10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组织了7位欧美著名专家、以及国内本领域专家学者,深入阐述了尿失禁相关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全书约81万字,定价199元,邮费6元。本刊编辑部有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对老年人骨骼肌和轻度炎症的影响。方法对11名男性老年人进行为期12周的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前后分别检测肌肉厚度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的变化。结果力量训练后,老年人肌肉厚度增加,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01),脂联素水平增加(P<0.05)。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厚度增加量与血清炎症因子减少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或提高肌肉力量、肌肉量,减少轻度炎症。
作者:姜玉兴;王戌楼;李伟;高前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4月实习生(对照组,n=23)采用传统带教方法,2012年7月~2013年4月实习生(试验组,n=22)在传统带教方法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模式,采用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操作技术考试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提高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提高选择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作者:张艳明;胡洁;霍速;宋为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