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彭丽;张瑞霞;朱凤英;阿尔喳;巴特尔;李燕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衰退期, 技能训练, 社会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J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的创作与应用

    目的 介绍自行创作的“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康复组,各康复训练75例脑瘫儿童.对照组常规观察评估;康复组加入康复韵律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 康复组儿童在运动、言语交往和感知认知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对脑瘫康复效果较好.

    作者:廖洪波;张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森林脑炎康复治疗1例报道

    报道1例33岁男性患者,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策略,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宇琦;张通;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公维军;孙新亭;童燕娜;柳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新进展

    脉冲射频利用间断发出的脉冲式电流在组织周围形成高电压,对神经元的突触活性、细胞因子等有一定影响.脉冲射频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

    作者:马芸;刘延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 10mm3).结论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螺旋CT引导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又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5年、1年、2年时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年内两组NRS无显著性差异,但2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作者:孟岚;程灏;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头部屈伸角度对正常青年人静态坐位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索头部不同屈伸角度对正常青年人静态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获得使静态坐位平衡功能好和差的头部屈伸角度.方法 选取34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受试者闭目,分别取头部中立位、前屈15°、前屈30°、前屈45°、后伸15°、后伸30°,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结果 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的平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前屈45°、后伸15°、后伸30°;其中头部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时的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青年静态坐位平衡,以头部中立位-前屈30°之间稳定,头部后伸30°时差.

    作者:王萍;戴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J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作者:彭丽;张瑞霞;朱凤英;阿尔喳;巴特尔;李燕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疼痛症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疼痛发生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71例伴有疼痛症状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急性期,Lhermitte征和神经根痛的发生率较高;经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结论 正确认识患者疼痛类型及原因,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石磊;阎桂琴;宋建聪;周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价值

    目的 了解引导式教育配合传统康复治疗在脑瘫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59例患者分为引导组(n=38)和对照组(n=21),引导组全程予以引导式教育并配合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传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引导组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提高值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加有效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智力恢复.

    作者:张国勋;成莲英;陈乐云;张彬;郭攀登;王依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国际脊髓损伤心血管功能基础数据集

    心血管功能异常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了使脊髓损伤患者心血管功能信息的收集和报道标准化,引入了国际脊髓损伤心血管基础数据集.同时,使用该数据集便于比较和评估各种发表的脊髓损伤后心血管功能研究结果.针对数据集中的术语也给出了详细定义.

    作者:Andrei Krassioukov;Marca Sipski Alexander;Ann-Katrin Karlsson;William Donovan;Christopher Mathias;Fin Biering-Sorensen;卫波;周红俊;李建军;刘根林;郑樱;张缨;郝春霞;康海琼;王一吉;逯晓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26例分成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度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评分,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及6 min步行距离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FMA、BBS评分,10m自由步行速度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作者:李立;刘建华;张辉;杜水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目的 总结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并发的严重水肿在2~3周内明显减轻或消退.结论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围术期护理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瑞霞;刘文敏;许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裂畸形伴灰质移位1例报道

    本文报道1例双侧脑裂畸形伴巨大灰质移位患者,临床仅表现为右侧肢体轻度瘫痪.经2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杜晓霞;刘华;王强;宋鲁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另50只暴露臂丛神经后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每组25只.在术后即刻、1、7、14和28 d取臂丛神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脉冲射频组术后神经功能正常,光镜下可见神经纤维间出现水肿,于术后1d重,随后逐渐恢复.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结构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及超微结构的代偿性增生,并逐渐恢复.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消失,并出现自噬行为,镜下表现为沃勒变性和神经再生等改变.结论 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对神经均可产生损伤.脉冲射频损伤轻微,且恢复快;射频热凝术则损伤严重,毁损神经恢复慢.

    作者:公维义;苏建生;陈华;范崇玖;张良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作者:金冬云;谭同才;叶祥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

    目的 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50%和>30%的人数,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8周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 d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50%的人数和疼痛缓解>30%的人数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作者:申颖;罗芳;王云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8醇对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改善作用

    目的 检测28醇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 5)、模型组(n=15)、低剂量组(n=12)、中剂量组(n=12)和高剂量组(n=12).将6-OHDA注人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PD模型,治疗组分别以28醇17.5 mg/kg、35 mg/kg、70 mg/kg灌胃.给药2周后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Morris水迷宫、平衡杆实验.结果 中高剂量组30 min内旋转圈数少于模型组(P<0.05),寻台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潜伏期和过杆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结论 28醇可以提高PD模型大鼠的四肢协调及运动能力、运动始动性和运动平衡能力,有效对抗多巴胺神经损伤造成的行为障碍.

    作者:王涛;刘亚静;刘雁勇;杨楠;纪超;陈彪;左萍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地黄苏合香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CCl4致早期肝性脑病(H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灌胃给予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服用地苏合剂12周后高剂量治疗组模型鼠血清NO含量、总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地苏合剂可以通过降低早期HE大鼠血清NO含量、总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延缓HE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赫;刘雁勇;杨楠;纪超;左萍萍;龚韬;廖磊;侯晓明;蔡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残疾人辅助器具筹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有效的筹资政策是保证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国际上发达国家针对辅助器具的两种主要筹资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以保险制度为主的筹资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以保险与福利制度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这两种筹资模式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筹资政策提供借鉴.

    作者:朱坤;栗成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9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36项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5次坐-立试验、10m步速测试、3m起立-行走测试和膝关节影像学分级、内科慢性病数目等相关因素采集.结果 膝痛VAS评分、膝骨关节炎病程、内科慢性病数目、10m步速与SF-36总分相关(P<0.01).结论 疼痛、膝骨关节炎病程、慢性合并症数目和步行能力是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膝关节疼痛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朱才兴;郭燕梅;陈蔚;季红梅;黎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