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丽;张文京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急诊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1735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 在急诊头痛患者中,继发性头痛发生率较高,以头颈部血管病变、感染和因非血管性颅内病变为多见.
作者:凤玉;周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有效的筹资政策是保证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国际上发达国家针对辅助器具的两种主要筹资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以保险制度为主的筹资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以保险与福利制度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这两种筹资模式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筹资政策提供借鉴.
作者:朱坤;栗成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头部不同屈伸角度对正常青年人静态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获得使静态坐位平衡功能好和差的头部屈伸角度.方法 选取34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受试者闭目,分别取头部中立位、前屈15°、前屈30°、前屈45°、后伸15°、后伸30°,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结果 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的平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前屈45°、后伸15°、后伸30°;其中头部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时的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青年静态坐位平衡,以头部中立位-前屈30°之间稳定,头部后伸30°时差.
作者:王萍;戴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P<0.001,cluster> 13 mm3).结论 丘脑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脑区.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右侧扣带回、小脑及左侧颞中回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晓媛;李欢冬;张磊;罗芳;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 10mm3).结论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自行创作的“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康复组,各康复训练75例脑瘫儿童.对照组常规观察评估;康复组加入康复韵律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 康复组儿童在运动、言语交往和感知认知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对脑瘫康复效果较好.
作者:廖洪波;张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报道1例33岁男性患者,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策略,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宇琦;张通;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公维军;孙新亭;童燕娜;柳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26例分成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度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评分,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及6 min步行距离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FMA、BBS评分,10m自由步行速度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作者:李立;刘建华;张辉;杜水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2006年国际形成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修正定义为,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1].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的康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康复,侧重于医学康复,存在医教脱节现象[2].特殊儿童需要的是全人教育,即身心合一、认知、运动、语言等领域相互整合的教育[3],脑瘫儿童亦不例外.全面的服务需要由人来完成,身心障碍者专业团队应运而生.
作者:孙美丽;张文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5年、1年、2年时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年内两组NRS无显著性差异,但2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作者:孟岚;程灏;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疼痛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疼痛学科的科研工作亟待发展,其中科研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在疼痛诊疗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逻辑思维分层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作者:任佩娟;张琳;王伊龙;陈璐;王志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脉冲射频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技术.本文就国外近年来对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多依;许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无效组)及同期随机选取脉冲射频效果满意的患者22例(有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电压、局部电阻、刺激电压等数据,并且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组射频电压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面部麻木患者明显多于无效组(P<0.01).结论 脉冲射频电压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罗芳;高淑琴;季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28醇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 5)、模型组(n=15)、低剂量组(n=12)、中剂量组(n=12)和高剂量组(n=12).将6-OHDA注人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PD模型,治疗组分别以28醇17.5 mg/kg、35 mg/kg、70 mg/kg灌胃.给药2周后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Morris水迷宫、平衡杆实验.结果 中高剂量组30 min内旋转圈数少于模型组(P<0.05),寻台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潜伏期和过杆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结论 28醇可以提高PD模型大鼠的四肢协调及运动能力、运动始动性和运动平衡能力,有效对抗多巴胺神经损伤造成的行为障碍.
作者:王涛;刘亚静;刘雁勇;杨楠;纪超;陈彪;左萍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作者:金冬云;谭同才;叶祥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脊柱三扳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60例AS早中期患者按照进入研究的顺序分为药物组(n=30)和手法组(n=30).药物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手法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脊椎三扳手法.按自行研制AS调查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3个月时,手法组的腰椎活动度和指-地距离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6个月时,手法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离、胸廓活动度和VAS评分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脊柱三扳法可以改善早中期AS患者的胸腰椎活动范围.
作者:陈民;高彦平;张晓;李嘉;李腾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并发的严重水肿在2~3周内明显减轻或消退.结论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围术期护理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瑞霞;刘文敏;许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J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作者:彭丽;张瑞霞;朱凤英;阿尔喳;巴特尔;李燕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另50只暴露臂丛神经后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每组25只.在术后即刻、1、7、14和28 d取臂丛神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脉冲射频组术后神经功能正常,光镜下可见神经纤维间出现水肿,于术后1d重,随后逐渐恢复.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结构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及超微结构的代偿性增生,并逐渐恢复.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消失,并出现自噬行为,镜下表现为沃勒变性和神经再生等改变.结论 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对神经均可产生损伤.脉冲射频损伤轻微,且恢复快;射频热凝术则损伤严重,毁损神经恢复慢.
作者:公维义;苏建生;陈华;范崇玖;张良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报道1例双侧脑裂畸形伴巨大灰质移位患者,临床仅表现为右侧肢体轻度瘫痪.经2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杜晓霞;刘华;王强;宋鲁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