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田江;孟宪杰;黄艳;林兵;王静

关键词:胃癌, 回顾性研究, 肿瘤部位, 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部位胃癌临床和病理组织特点,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胃镜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癌106例中,男女比为2.42:1,年龄51~75岁,患者70例为高发年龄段(66%),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39.6%,胃底36.8%,胃体23.6%,3个部位胃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胃窦62.0±12.16,胃体59.76±13.53,胃底66.85±9.26,3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病理组织学分型中分化型胃癌43例(41%),未分化型胃癌63例(59%),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两组平均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结论 胃癌的高发部位在胃体及贲门胃底,发生在胃底的胃癌年龄较大,胃体的胃癌年龄较小,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型胃癌在胃体占比较高,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以上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的体会

    目的 针对临床麻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体会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5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用能够对脑血流量、脑代谢产生降低作用以及对心血管抑制作用较为轻微的药物.结果 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全体患者均能够维持良好的循环,始终处于安静的状态,未发生由于麻醉原因而导致死亡的状况.结论 在针对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运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开展容量治疗,对血压进行实时的监控,将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阿达莱提·纳迪尔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患者使用氨氯地平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压降低水平比观察组优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5%,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郑桂民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结石性肾绞痛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结石性肾绞痛患者行不同药物组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应用的不同药物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120例.研究组行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参照组行硫酸罗通定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24 h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116例(96.67%)显著高于参照组94例(78.33%),研究组的24 h复发率6例(5.00%)显著低于参照组34例(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石性肾绞痛患者行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不仅能够降低24 h的复发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程庭栋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中药方灌肠联合化疗对术后直肠癌患者疗效及 相关指标(血清CEA、甲胎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方灌肠联合化疗对术后直肠癌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血清CEA、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患者172例,根据随机分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化疗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中药方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CEA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EA和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卡方检验或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灌肠联合化疗治疗术后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EA、甲胎蛋白水平.

    作者:祁永立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并总结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探究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持续14天,对14天的治疗和结果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畸形脑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从中总结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过为期14天的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率分别为95.8%和83.3%,观察组患者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组血清含量较对照组高,治疗血清MDA含量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数据存在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张峰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胃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部位胃癌临床和病理组织特点,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胃镜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癌106例中,男女比为2.42:1,年龄51~75岁,患者70例为高发年龄段(66%),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39.6%,胃底36.8%,胃体23.6%,3个部位胃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胃窦62.0±12.16,胃体59.76±13.53,胃底66.85±9.26,3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病理组织学分型中分化型胃癌43例(41%),未分化型胃癌63例(59%),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两组平均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结论 胃癌的高发部位在胃体及贲门胃底,发生在胃底的胃癌年龄较大,胃体的胃癌年龄较小,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型胃癌在胃体占比较高,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以上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田江;孟宪杰;黄艳;林兵;王静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 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78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联合使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腺苷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59.55%,显著优于对照组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低频型与平坦型患者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3.75%、92.86%,其次为高频型(29.73%),全聋型(12.50%)差,平坦型、低频型、高频型和全聋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且以低频型和平坦型患者的疗效佳.

    作者:王心悦;邓学倩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疤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原因与处理对策

    疤痕子宫切口憩室是在剖腹产后,由于子宫切口没有进行正常的愈合,而是与宫腔产生连通后产生凹陷,而引发的一种疾病.疤痕子宫切口憩室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问题,由于近年来剖腹产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既影响了产妇的身体健康,又不利于产妇家庭和谐,因此,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进行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进行治疗,具有几种治疗方法,但医学界还缺乏相应的重视,也就导致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方法没有达到共识,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疤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付烈凤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一种国产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通过与核酸检测(NAT)以及一种基于间接法免疫检测原理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相比较,评估另一种基于双抗原夹心法免疫检测原理的ELISA试剂在献血者丙肝检测方面的表现.方法 用NAT和两种免疫检测原理的ELISA试剂分别对39976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检测,并采用丙肝病毒抗体重组免疫印迹(HCV RIBA)试剂进行补充实验,分析比较结果.结果在检测HCV Ab上,夹心法原理ELISA试剂特异性优于间接法原理ELISA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与N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夹心法原理ELISA试剂与NAT结合应用于献血者丙肝病毒筛查,可以有效减少漏检和降低由假反应性造成的血液报废.

    作者:范加诚;华玉娟;苏涛;范风涛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乳腺MRI对非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探

    目的 探究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技术,分析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资料为基础,分析MRI诊断的临床准确率.结果 乳腺MRI在诊断非肿块病变方面,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 乳腺MRI能够作为非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原则,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林苏蓉;崔利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不同剂量雾化吸入剂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建议

    目的 对不同剂量雾化吸入剂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低剂量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高剂量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结论 对老年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高剂量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拉米夫定耐药对α-2a干扰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对α-2a干扰素抗HBV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57例,其中基因型耐药(A组)16例,临床耐药(B组)20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C组)21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α-2a干扰素治疗2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乙肝病毒学指标HBVDNA、HBeAg阴转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血清ALT恢复情况.分析拉米夫定耐药不同阶段对α-2a干扰素抗HBV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53例患者完成干扰素26周治疗.其中A组15例,完全应答率26.7%(4/15),HBVDNA阴转率73.3%(11/15),ALT复常率86.7%(13/15),e抗原阴转率40%(9/15),e抗原血清转换率26.7(4/15);C组患者19例,完全应答率31.6%(6/19),HBVDNA阴转率84.2%(16/19),ALT复常率89.5%(17/19),e抗原阴转率47.4%(9/19),e抗原血清转换率31.6(6/19);B组患者19例,完全应答率5.26%(1/19),HBVDNA阴转率36.8%(7/19),ALT复常率42.1%(8/19),e抗原阴转率15.79%(3/19),e抗原血清转换率5.26(1/19),临床耐药阶段患者均低于基因耐药阶段和初始治疗患者(P<0.05).结论 α-2a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基因耐药者疗效优于临床耐药者,且基因耐药者与初治者疗效相同.

    作者:李国云;孟丽萍;季雪良;张伟;龚力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中药内服外敷黑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对比治疗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黑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圣根;陈燕;孙成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收取我院11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3月10日~2016年2月17日,并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实施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实施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将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疼痛的有1例、水肿患者有1例、头晕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舒张压(81.50±5.57)mmHg、收缩压指标(126.89±8.36)mmHg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毕建荣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所产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在红霉素序贯疗法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之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在不良反应方便,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更少,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延彬;全伟欣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安全管理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西药房高危药品进行安全管理的效用和价值.方法 从2016年7月开始,对我院西药房高危药品进行安全管理,将实施后的药品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情况与实施前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实施前,安全管理实施后的药品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情况更优,P<0.05.结论 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药品不良管理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冀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加强疫苗管理的实践途径分析与研究

    当前,疫苗是疾病防治过程中为重要与特殊的药物之一.加强疫苗管理,提高疫苗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本文即从疫苗管理实践的角度着手,分析加强疫苗管理水平的相关实践途径,望能够不断改进疫苗管理质量,保障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比较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接受腹腔镜治疗手术,对照组(32例)接受开腹治疗手术,比较2组患者在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3年后的2组患者的局部发生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4±8.8mL、3.0±0.3d、10.8±2.5d、9.1%;141.6±9.7mL、5.1±0.6d、16.8±3.4d、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的局部发生率、远处转移率、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12.1%、30.3%;12.5%、21.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够降低患者出血量,减少排气及住院时间,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昊;袁波;何茂梁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二级分诊在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二级分诊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开展二级分诊期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作为对象,对其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选用单因素统计方式对调查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总结二级分诊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二级分诊工作中存在常见问题主要为等候时间过长、分诊标准缺乏统一性、护士凭经验实施分诊、急症患者转归未能得到有效追踪、预检分诊人员不足、低年资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等.结论 通过合理增加门诊分诊人员,用目测与询问法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风险、提高门诊一对一服务、改善门诊就诊流程与环境,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填补第一次预检分诊漏洞、保障患者安全、完善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引导非急诊患者到门诊就诊等,可促进二级分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42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选取的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案的80份资料设为研究组,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案的80份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灭菌物品、手术器械包装、除锈及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SSD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器械感染,进而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邓宝文;王瑞娟 刊期: 2017年第4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