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庭栋
目的 研究并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120例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其淋巴结分布及其他声像图特点,分析超声对腹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结果.结果120例患儿在超声图像中均可见肿大淋巴结,经测量,淋巴结的长径为0.9~2.6 cm,短径为0.4~1.2 cm,主要包括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核、淋巴瘤,分别有100例、15例、5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对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予以有效检出,可通过分析患儿的肿大淋巴结分布情况和声像图特点,对各类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谈贞岚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舒利迭治疗的效果以及临床指标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舒利迭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米克令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舒利迭进行治疗后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程传红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结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8例,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缩宫素结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和宫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给予缩宫素结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潘素贤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研究观察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并抑郁症老年患者92例,根据不同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片西药疗法,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抑郁症状评分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压变化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疗效极佳,血压及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丁佑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评估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自身抗体及临床评估之间的关系,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受累情况进行评估,完善类风湿关节炎的评估体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5例,结合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类风湿关节(RA)炎关节痛组30例、RA无关节痛组15例.利用肌骨超声对患者各关节处的积液情况、滑膜增生情况、骨侵蚀情况以及腱鞘炎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结合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肌骨超声评分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DAS28评分等指标存在相关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关节受累频率低的为膝关节,其次为近端指间关节,再次为掌指关节,受累频率高的为腕关节.结论 利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评估具有较好的效果,既能保证评估过程的安全性和无创性,又能降低患者的诊疗成本.肌骨超声评分与患者自身抗体在指尖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石云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并总结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探究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持续14天,对14天的治疗和结果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畸形脑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从中总结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过为期14天的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率分别为95.8%和83.3%,观察组患者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组血清含量较对照组高,治疗血清MDA含量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数据存在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张峰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降低ADR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住院ADR患者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0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60%)明显高于男性(40%);ADR多发生于61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喹诺酮类为首(28.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24.5%)和青霉素类(21.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比例高(82.5%);常见的ADR累及的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8.11%).结论 各地医疗机构应重视ADR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同时加强该类药物的管理措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吴玲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比较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接受腹腔镜治疗手术,对照组(32例)接受开腹治疗手术,比较2组患者在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3年后的2组患者的局部发生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4±8.8mL、3.0±0.3d、10.8±2.5d、9.1%;141.6±9.7mL、5.1±0.6d、16.8±3.4d、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的局部发生率、远处转移率、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12.1%、30.3%;12.5%、21.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够降低患者出血量,减少排气及住院时间,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昊;袁波;何茂梁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78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联合使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腺苷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59.55%,显著优于对照组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低频型与平坦型患者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3.75%、92.86%,其次为高频型(29.73%),全聋型(12.50%)差,平坦型、低频型、高频型和全聋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且以低频型和平坦型患者的疗效佳.
作者:王心悦;邓学倩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情况.方法 我院2016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806张处方,对所选处方进行合理性点评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的2806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总共140张,占4.98%;其中用药不合理处方100张,占不合理处方71.43%,超常处方11张,占不合理处方7.86%,不规范处方29张,占不合理处方20.71%.结论 中成药在使用时,仍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学习,做到辨证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合理用药.同时医院应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有效避免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作者:李久锋;李杰;张金良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在喉显微手术麻醉中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麻醉科收治的需行喉显微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T0~T3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127.6±15.2)mg,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喉显微手术麻醉中预注右旋美托咪啶临床效果优良,可明显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对比治疗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黑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圣根;陈燕;孙成 刊期: 2017年第42期
当前,疫苗是疾病防治过程中为重要与特殊的药物之一.加强疫苗管理,提高疫苗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本文即从疫苗管理实践的角度着手,分析加强疫苗管理水平的相关实践途径,望能够不断改进疫苗管理质量,保障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探究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技术,分析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资料为基础,分析MRI诊断的临床准确率.结果 乳腺MRI在诊断非肿块病变方面,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 乳腺MRI能够作为非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原则,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林苏蓉;崔利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疤痕子宫切口憩室是在剖腹产后,由于子宫切口没有进行正常的愈合,而是与宫腔产生连通后产生凹陷,而引发的一种疾病.疤痕子宫切口憩室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问题,由于近年来剖腹产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既影响了产妇的身体健康,又不利于产妇家庭和谐,因此,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进行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进行治疗,具有几种治疗方法,但医学界还缺乏相应的重视,也就导致对于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方法没有达到共识,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疤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疤痕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付烈凤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信息化对手术室护理记录的支撑作用.方法 分析84例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情况,由责任护理人员分别完成患者的手写护理记录、电子护理记录;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记录状况调查,对比两组护理记录的科学性、专科性、实用性及完整性,综合评价信息化对手术室护理记录的支撑作用,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电子护理记录的科学性、专科性、实用性及完整性占比均显著大于手写护理记录;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护理记录的工作负担评分显著低于手写护理记录,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手写护理记录,书写时间显著短于手写护理记录;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信息化对手术室护理记录的支撑作用显著,进一步体现护理的科学性、专科性、实用性及完整性,缩短手术室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减轻工作负担,提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选取的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案的80份资料设为研究组,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案的80份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灭菌物品、手术器械包装、除锈及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SSD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器械感染,进而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邓宝文;王瑞娟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观察复方吲哚美辛酊联合甲硝唑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予复方吲哚美辛酊联合甲硝唑外用,对照组Ⅰ单用复方吲哚美辛酊,对照组Ⅱ单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86.4%,对照组Ⅰ62.8%,对照组Ⅱ65.9%.试验组和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11;x2=5.07,P=0.024).结论 复方吲哚美辛酊联合甲硝唑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郭云龙 刊期: 2017年第42期
七氟醚作为一种麻醉吸入药近些年获得密切关注,因其具备诱导快、可控性高等优点而备受麻醉科医师的喜爱.七氟醚对多种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如临床浓度的七氟醚能使心输出量及心率保持相对平稳,使全身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减轻心肌细胞对氧的消耗作用.但其不同的使用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七氟醚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可靠的医学证据.
作者:张楠;王建刚 刊期: 2017年第42期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部位胃癌临床和病理组织特点,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胃镜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癌106例中,男女比为2.42:1,年龄51~75岁,患者70例为高发年龄段(66%),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39.6%,胃底36.8%,胃体23.6%,3个部位胃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胃窦62.0±12.16,胃体59.76±13.53,胃底66.85±9.26,3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病理组织学分型中分化型胃癌43例(41%),未分化型胃癌63例(59%),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两组平均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结论 胃癌的高发部位在胃体及贲门胃底,发生在胃底的胃癌年龄较大,胃体的胃癌年龄较小,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型胃癌在胃体占比较高,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以上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田江;孟宪杰;黄艳;林兵;王静 刊期: 2017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