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钙超载和细胞毒

王文;孙芳玲;安宜;黄文婷;艾厚喜;张丽;李林

关键词:莫诺苷,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SY5Y系, 氧化应激, 钙超载, 细胞毒
摘要:目的 研究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氧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钙超载和细胞毒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分别加入莫诺苷1μmol/L、10μmol/L、100 μmol/L预孵育24 h,加入H2 O2 300~500 μmol/L,作用18 h,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结果 与未加莫诺苷预孵育的细胞相比,莫诺苷10μmol/L、100μmol/L能抑制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莫诺苷1μmol/L、10μmol/L、100 μmol/L能降低LDH的释放率.结论 莫诺苷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钙超载和细胞毒,有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香港引导式教育实践的启示

    香港引导式教育系统以教育的原理统筹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康复理念,尊重残疾儿童人格意愿和发展需求,将国际引导式教育先进思想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了符合港情的教育康复系统,帮助众多的残疾儿童通过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人发展,为融入社会和贡献社会打下了好的基础,值得内地康复服务机构及广大康复工作者学习、借鉴.

    作者:曹丽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正常与损伤条件下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

    目的 体外观察正常及损伤状态下的心肌细胞(CMs)培养上清液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MSCs及乳鼠原代CMs,制备正常搏动状态及损伤状态下的CMs培养上清液,分别对传代hMSCs培养诱导27~30 d.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的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TnI及Desmin的表达.结果 hMSCs经正常搏动CMs上清诱导培养后,只有少数细胞变宽大,部分细胞表达cTnI,但不表达Desmin;经损伤CMs上清诱导培养后,hMSCs变为宽大,大部分细胞表达cTnI,部分细胞表达Desmin.定量分析,正常与损伤状态下培养上清液诱导细胞表达cTnI、desmin的阳性百分比及阳性表达强度OD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正常与损伤状态下CMs培养上清液均可诱导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CMs损伤状态下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更有利于促进其分化.

    作者:邓方阁;郭连峰;马莫智;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钠尿肽在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在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依据术前血浆BNP浓度将101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n=61):BNP浓度≤100 ng/L;B组(n=40):BNP浓度>100 ng/L,对比分析手术前后BNP浓度及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前、术后BNP浓度分别为(58.2±28.7)ng/L、(53.7±25.9)ng/L(P>0.05);B组术前、术后BNP浓度分别为(147.3±72.1)ng/L、(341.5±92.4)ng/L(P<0.05).A组无心脏事件发生,B组中有14例发生心脏事件(P<0.05).结论 术前血浆BNP 浓度>100 ng/L的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大,可能发生心脏事件.

    作者:肖军;唐发宽;张伟;常青;关长勇;杨波;郑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物理疗法评定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研究在物理疗法评定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效果.方法 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采用PBL(实验班)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班).比较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学生有关内容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01).多数学生赞成教学中采用PBL.结论 PBL能提高物理疗法评定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琦;郭辉;朱琳;庞红;常华;纪树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缺血模型大鼠的针刺干预研究进展

    近几年有关针刺对脑缺血大鼠实验研究的文献表明,针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纤溶系统改变,氨基酸递质、活性肽、血液中蛋白成分、钙调素、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改变.但是这些指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针刺的手法、取穴,治疗时间等也都不尽一致.

    作者:徐虹;孙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CLP组、CLP组、迷切组、电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组、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组.各组动物均行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ELISA法检测血浆 TNF-α,生化法检测血浆中NOS活性和NO水平.结果 CLP组术后平均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2 h时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比较,电刺激组动物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减轻,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电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均可能缓解CLP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进行性血压下降,降低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有助于抗休克.

    作者:谢守嫔;李海龙;梁永林;王清峰;李永盛;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弓状核瘦素受体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瘦素与弓状核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以及针刺对T2DM机体瘦素水平和弓状核OB-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处理4周后,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S),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用ELISA法检测空腹瘦素(FLP),用原位杂交检测弓状核OB-R mRNA表达,测量治疗前后大鼠的身长、体重,计算Leers指数,并且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模型组FBS、FINS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FBS、FINS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FBS明显下降(P<0.01),FINS有所下降(P<0.05).模型组FLP低于正常组(P<0.05)和优降糖组(P<0.01);优降糖组FLP高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模型组体重和Leers指数下降明显,针刺组、优降糖组体重和Leers指数有所下降,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与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优降糖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和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大鼠模型明显消瘦后出现血清瘦素水平下降,优降糖组存在明显的瘦索抵抗,针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

    作者:袁爱红;刘志诚;魏群利;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道路交通事故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伤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HJ收治的杭州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采用自定PTSD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PTS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 道路交通事故伤员中PTSD的发病率为7.53%,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强迫回想创伤经历及过分的惊跳反应等,PTSD的发生与交通事故伤员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是否得到有效赔偿等有关.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伤员中PTSD并非少见,在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应针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作者:叶虹;侯振海;施建国;王正国;周继红;郑隆宝;孟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建立骨折及脑外伤模型,术后1周、2周,3周、4周截取骨痂,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腩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术后1~4周骨痂中VEGF及其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刘志奎;张柳;姜晓华;穆树林;孙晓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10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儿星形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性50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9.8岁.肿瘤大小3~7.5 cm.实性瘤体型46例,瘤在囊内型24例,囊在瘤内型31例;39例位于小脑蚓部,62例位于小脑半球,9例位于第四脑室并与脑干粘连.手术全切除92例,近全切除9例.8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术后生存率100%.所有病例均未接受放、化疗.结论 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也不少见,影像学和组织病理有助于诊断.治疗应以显微手术全切除为主,单纯手术全切除远期预い后良好.

    作者:李大鹏;齐巍;王稳恒;张力伟;张玉琪;甲戈;马振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作者:刘克敏;唐涛;冯建璞;刘四海;崔志刚;王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电针枕神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采用枕神经穴电针治疗及头维、率谷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压痛点局部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 电针组治愈22例(73.33%),显效6例(20.00%),好转2例(6.67%),愈显率93.33%;对照组治愈17例(56.67%),显效5例(16.67%),好转8例(26.67%),愈显率73.33%;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时间电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司同;张素洁;李治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中医饮食调护、调畅情志疏导、穴位按摩等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与综合运动能力(MAS)的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组ADL和M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作者:江丽萍;李建美;徐红霞;倪慧;周靖;桑丽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索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及梗死灶周围皮层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探索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及神经颗粒素(Ng)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探索组(n=30,置于迷宫笼喂养)和手术对照组(n=30,置于普通宠喂养),另10只为假手术组.各实验组随机取10只,分别于术后1 d、7 d、14 d、28 d时进行Ber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试验及平衡木试验.探索组和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 d、7 d、14 d、28 d处死5只大鼠,假手术组分别于7 d、28 d时处死5只大鼠,进行N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探索组行为学评分于14~28 d优于手术对照组(P<0.05).Ng阳性神经元数在7 d、14 d、28 d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 探索环境可促进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并促进梗死灶周围皮层Ng表达.

    作者:槐雅萍;贾新凤;贾子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其他分子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组织中IGFBP-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组织P53和Ki-67、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GFBP-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与P53和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肿瘤IGFBP-2表达高的患者复发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缩短.结论 肿瘤组织IGFBP-2的表达情况是辅助胶质瘤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崔云;徐丽;王军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3例报道

    回顾3例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方法.

    作者:吕振;洪毅;唐和虎;李想;李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治疗组采用设计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仪给与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在治疗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的康复简易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是有效、实用的康复技术.

    作者:江晓峰;邵爽;胡雪艳;戴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肌松剂对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目的 总结肌松剂对实施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方法 对择期神经外科手术62例按麻醉诱导后到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之间是否应用肌松剂,分为两组:无肌松剂组(21例)和肌松剂组(41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结果 无肌松剂组成功率76.2%,肌松剂组成功率41.5%(P<0.05).结论 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过程中,麻醉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松剂.

    作者:阚清;韩如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单侧空问忽略(USN)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72例伴USN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实验组36例行高压氧治疗及常规USN康复,观察组36例仅行常规USN康复,同期无USN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康复后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实验组和观察组BI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观察组BI低于实验组(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SN影响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应的纠正USN治疗可使USN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提高;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疗效可能会更好.

    作者:刘景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26例,分为康复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康复组入院后立即开始吞咽功能康复和摄食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和摄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降低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崔燕;元小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