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长水;王军;潘小燕;王刚;于增志;孙彤;高丽萍
本文对<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 >一书做简单的编写说明.文章阐述了<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 >的编写背景与编写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 >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即言语评估和测量与矫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矫治以言语评估和测量为起点,在言语矫治中或一个阶段后,应再次进行言语评估和测量,从而监控言语矫治方案的有效性,调整言语矫治方案,或提出更高的言语矫治目标.
作者:黄昭鸣;万勤;张蕾;杜晓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期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 .方法 对9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CT、MRI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和结论 9例患者在术后8~24 d出现症状,生化检查结合MRI有助于早期诊断.6例患者保守治疗预后良好,3例后路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任大江;李放;孙天胜;张志成;关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 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张缨;刘根林;徐建民;王明礼;刘建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两阶段交叉实验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A组在第Ⅰ阶段(6周)、B组在第Ⅱ阶段(6周)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洗脱期(2周)内两组均不进行运动想象.每一阶段实验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功能部分(FM-B)、单位体重患腿大承重值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 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进行康复训练阶段相比,BBS、单位体重患腿大承重值和FIM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M-B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应用运动想象可以促进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恢复平衡能力,提高与下肢运动功能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闫彦宁;槐雅萍;刘翠罗;贾子善;闫桂芳;王中立;孙增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康复医学引入我国20多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讫今,全国已有21所院校成立了康复医学系,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10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
作者:陈艳;潘翠环;罗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从中年脑卒中患者52例中筛选出抑郁者30例,分析其产生抑郁心理的原因,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接受心理护理后,抑郁患者孤僻、郁闷、易疲劳者减少,角色适应、对治疗充满自信者增加.结论 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袁威;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9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损伤部位分为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髓损伤3组,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60~426 d治疗后,3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三组间比较,腰髓损伤患者优于胸髓损伤,而胸髓损伤又优于颈髓损伤患者(P<0.05).结论 康复治疗能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但效果不如胸、腰段脊髓损伤者.
作者:罗治安;李福胜;吴大为;石芝喜;易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因子在脑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伟赫;郭淮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和脑瘫组(P<0.01),脑瘫组血清EPO水平与脑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新生儿病例组(P<0.05),但两者间IL-6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破坏作用在与EPO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抗衡中占据优势,促进或导致脑瘫的发生.
作者:陶维元;文芳;姚汉云;孙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 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和5 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GDNF、GFRα-1、Ret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手术对照组皮层中可见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 损伤后2 h,皮层中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 d,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 h时达到高峰,于伤后24 h降至正常.结论 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宝友;侯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热像图表现特点.方法 用红外热像仪对19例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扫描,患者同时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患者双小腿热像图呈现异常冷区,或两侧热像图明显不对称,或皮肤区域性温差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比较;患者热像图异常率100%,温差异常率84%;多普勒超声结果 阳性率89%.结论 热像图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方法 ,比多普勒超声检查更敏感.
作者:郭华珍;孟申;恽晓平;李炜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陪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后陪护人员不同,分为配偶陪护组47例和保姆陪护组33例.实施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分别于出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5 d后和30 d后的RNADL评分较刚出院时显著提高.出院30 d时RNADL评分配偶陪护组优于保姆陪护组(P<0.05).结论 配偶陪护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邓秋兰;潘素兰;农兰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老年性痴呆组和血管性痴呆,进行针刺配合吡拉西坦穴位注射治疗.结果 老年性痴呆组改善7例,无效10例;血管性痴呆组显效2例,有效7例,改善9例,无效3例.结论 针刺结合吡拉西坦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疗效更佳.
作者:杨定荣;彭力;穆敬平;李世珍;刘敏娟;胡熙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脂肪干细胞(ASCs)变化,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DMEM、DMEM/F12(2;1)、α-MEM培养兔BMSCs和ASCs.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BMSCs和ASCs各分为2组后培养到第3代.A组;软骨诱导培养基(CM)+ASCs,B组;CM+ASCs +bFGF 5 ng/ml,C组;BMSCs+CM,D组;BMSCs+CM+bFGF 5 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35SO42-摄入量及羟脯氨酸浓度.结果 α-MEM培养基比DMEM、DMEM/F12(2;1)制备的BMSCs和ASCs所需时间缩短.单层培养的BMSCs和ASCs增殖较快,贴壁较牢且生成细胞集落,但经CM诱导后,细胞增殖较慢,贴壁不牢,且细胞没有集落生成.诱导后的BMSCs和ASCs的形状趋向于类圆形,B组和D的细胞数量比A组和C组的细胞多,B组、D组分别比A组、C组表达羟脯氨酸增加、35SO42-摄入量增加,而D组羟脯氨酸表达和35SO42-摄入量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添加了bFGF的CM诱导液诱导的兔干细胞生长较好,代谢增加.
作者:马舟涌;李放;余兆仲;任大江;陈晓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国内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评价.
作者:廖燕锬;林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偏头痛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脑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用个案法对59例患者按对患者发病前30 d内负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并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脑动脉探查,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偏头痛组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占52.5 %,TCD检查发现脑功脉异常变化的占72.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社会心理因素剌激下,通过生理中介导致颅内动脉舒缩功能失调可能是诱发偏头痛的原因.
作者:纪辉;朱鼎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业治疗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旨在帮助人们培养独立性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职业.本文概述了作业治疗的定义、发展简史、工作与就业现状,以及作业治疗的用途.本文还综述了作业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针对这一职业的展望,本文阐述了作业治疗的教育项目、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以及作业治疗工作者获得执照与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颞叶癫痫皮层棘波灶及海马突触的病理变化.方法 原发性难治性颞叶癫痫行手术治疗患者9例,手术中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取棘波灶的颞叶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果 颞叶皮质和海马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结论 颞叶皮层和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突触重组,可能是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该病理变化与痫样活动的产生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宋颖;孙异临;乔慧;曲宝清;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We are very pleased to present to you five (5) articles written by colleagues at the College of Allied Health Sciences,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ECU) in North Carolina, U.S.A.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老年期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很大变化.近10多年来,老年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与痴呆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研究发现;甲状腺素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
作者:周晓辉;韩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