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及RAAS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王桂杰;顾巍巍;张敏;李巍

关键词:肝癌, 肺部感染, 免疫功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0例肝癌患者为考察对象,并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n=43)和非感染组(n=87).测定2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RAAS系统、营养状态及其他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感染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NK细胞比例及IgM、IgG、IgA水平、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Ang-Ⅱ、ALD、NE水平以及MMP-1、MMP-2、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感染组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 肝癌术后肺部感染可对患者免疫系统和RAAS系统产生更深的影响,而明确术后感染原因和发病机制对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福平降低硝苯地平及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并对比利福平对硝苯地平及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探究利福平与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合用发生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1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将平时服用硝苯地平降压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服用氨氯地平降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2组患者均予以健康指导,均给予规律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方案为:口服利福平胶囊,0.6 g/次,1次/d,异烟肼片0.3 g/次,1次/d,吡嗪酰胺胶囊,0.5 g/次,3次/d,乙胺丁醇片,0.75 g/次,1次/d.2组均连续治疗及观察4周.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血压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平均能降低硝苯地平及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将两者观察对比,利福平对硝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

    作者:叶慧;余小添;杨守峰;苏菲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在肝肺综合征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在肝肺综合征(HPS)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测试肺组织SerpinB1的mRNA和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erpinB1、Erk1/2、p-Erk1/2以及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在肺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结果 CBDL(CBDL)大鼠PaO2下调并且A-aDO2升高(P<0.01);HE染色表明CBDL组大鼠肺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肺泡间隔增厚;CBDL大鼠肺组织SerpinB1、Erk1/2对应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随周期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erpinB1主要高表达于CBDL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细胞,CD34阳性细胞在CBDL组表达上调并且与SerpinB1上调呈正相关(r=0.795,P<0.05).结论 SerpinB1在HPS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激活Erk1/2并与肝肺综合征肺血管新生的形成有关.

    作者:艾祥发;王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反比通气对单肺通气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对单肺通气(OLV)婴幼儿肺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的婴幼儿64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组)和反比通气组(I组),每组32例,I组OLV期间调整I:E为1.5:1,C组不变,于双肺通气(TLV)10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恢复TLV 30 min(T4),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指标,同时进行血气分析.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检测IL-6、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T1相比,两组患儿T2~T4时Ppeak、Pmean、Pplat升高(P<0.05),PaO2、IO、Cdyn下降(P<0.05);与C组比较,I组Pmean、PaO2、IO、Cdyn升高(P<0.05),Ppeak,Pplat则降低(P<0.05),T1、T2和T4时两组Pa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I组与C组相比PaCO2升高,pH值下降(P<0.05),L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IL-6、IL-8较术前增高(P<0.05),I组比C组降低(P<0.05).结论 婴儿实施OLV时采用IRV可以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并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罗辉;彭玲莉;廖泽娟;赵颖;沈杰;李海洋;胡祖荣;刘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AD7c-NTP联合尿甲醛、血清S100B在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联合尿甲醛、血清S100B蛋白在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3例AD患者作为研究组,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评价各组尿AD7c-NTP、尿甲醛、血清S100B水平和MMSE评分,分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尿AD7c-NTP、尿甲醛、血清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0.947,敏感度100.00%,特异度72.00%.研究组中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尿AD7c-NTP、尿甲醛、血清S100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项指标的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尿AD7c-NTP、尿甲醛、血清S100B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有关,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AD诊断的价值,还有主语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转归的评价.

    作者:方堃;张玉蓉;王芳;赵圆宇;杨平;易红;李磊;吴燕;杨艳丽;宋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或右美托咪定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了布托啡诺或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组(A组)、布托啡诺联合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肝硬化患者.在基础麻醉方法上,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B组缓慢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而C组只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观察记录患者给药前(T0)和给药后5 min(T1)、15 min(T2)及25 min(T3)时的HR、MAP、RR和Sp(O2),记录手术耗费时间、清醒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量,并对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与T0相比,三组患者的HR均明显下降,在同一时间点上,C组的HR高,A组次之,B组低(P<0.05).在不同时间点上,三组患者的RR和Sp(O2)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C组患者手术耗费时间和清醒时间长,使用丙泊酚的总用量大(P<0.05),而B组患者丙泊酚的总用量少(P<0.05),A、B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两种联合用药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可降低丙泊酚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日生;王汉兵;杨子文;赖晓红;欧伟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诊断标准概述

    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痴呆第二大原因,但VaD这一名称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使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这一更加宽泛的名称.VCI专家共识性研究提倡将其分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和VaD两类.本文中为了更方便地区分这两种意义的VaD,将其命名为广义和狭义VaD,文中所指VCI即广义VaD.本文对几种国内外VCI诊断标准展开论述,旨在比较不同标准的内容特点,为开展VCI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任庆国;梁兵;孟祥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睾素2(SPOCK2)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

    目的 探讨睾素2(SPOCK2)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56例患有BPD的早产儿为BPD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选取同期入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NICU无肺部疾病的早产儿7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4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SPOCK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45560和rs1049269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SPOCK2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种群代表性.两组均以rs1245560 AC基因型和rs1049269 A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高,但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9和P=0.060).基因型分析显示,rs1245560的AA、CC和AC基因型在对照组和BPD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4%vs.28.9%;17.9%vs.21.1%;50.0%vs.60.7%,P>0.05).rs1049269的AA和GG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0%vs.44.7%;32.1%vs.23.7%,均P>0.05);AG基因型在BPD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9%vs.31.6%,P=0.039).等位基因分析显示,rs1245560 A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vs.46.1%,P=0.803);rs1049269 G等位基因频率在BPD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53.6%vs.39.5%,P=0.025).结论 SPOCK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9269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和BPD有关,是BPD发病的高危易感因素.

    作者:米弘瑛;刘凯;许小艳;顾美琴;许小志;米思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上皮钙黏素和钙调素在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兔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电针对上皮钙黏素(E-cad)和钙调素(CaM)在中枢面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2只,设立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24只,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和电针组(24只,建模后穴位电针治疗).手术组和电针组于术后1、4、7、14、21、28 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电针组兔周围性面瘫症状较手术组恢复快且完全.免疫组化显示,除术后14 d(E-cad)和术后21 d(CaM),电针组E-Cad和CaM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手术组(P<0.001,P<0.05).电针组面神经元E-cad和CaM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手术组及正常组高(P<0.05).2组E-cad和CaM的表达有关联性.结论 电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可能通过促进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高表达,使表达高峰提前并延长,发挥面神经元保护的作用,从而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

    作者:费静;王长黎;李雷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在微创心脏手术(MICS)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人右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29例.其中应用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MECC组)16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式(CECC组)13例.分别记录两组的预充量、超滤总量、测定两组术前麻醉诱导后(T1)、停跳液灌注后5 min(T2)、超滤开始(T3)、停体外循环机后10 min(T4)、体外循环后2 h时(T5)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碱剩余、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术中库血用量、转中尿量、术后库血用量、术后24 h尿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其他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其中MECC组有9例实现了全程无血心脏手术,无相关并发症.MECC组平均预充量(890±133)mL、转中库血用量(69±30)mL、术后库血用量(66±32)mL、术后24 h引流量(322.2±133.4)mL均较CECC组(1550±217)mL、(224±96)mL、(176±48)mL、(740.3±198.4)mL少,超滤总量(1280±79)mL较CECC组(708±85)mL多(P<0.05);MECC组主动脉阻断时间(60.1±13.5)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5±23.5)min、术中尿量(305±101)mL、术后24 h尿量(3007±1068)mL、呼吸机辅助时间(8.3±3.1)h、ICU停留时间(2.1±0.2)d与CECC组(63.1±18.1)min、(101.3±18.5)min、(321±98)mL、(2885±891)mL、(9.5±4.7)h、(2.3±1.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C组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CECC组,但仅在停机后10 min时血红蛋白水平(91.3±5.8)g/dL高于CECC组(75.8±4.5)g/dL(P<0.05),乳酸(1.1±0.5)mmol/L、血糖(7.3±4.1)、COP值(20.8±1.6)mmHg与CECC组(1.8±1.3)mmol/L、(6.7±5.2)mmol/L、(22.7±0.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血红蛋白、乳酸、血糖、CO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的安装预充简单易行,转中运行简便可靠,术后实施改良超滤,能快速滤除机体水分回输全部管路内余血,可有效节约围术期用血,是微创心脏手术的理想选择.

    作者:黄佳鑫;葛振伟;钱晓亮;葛畅;姚东风;赵健;程兆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Ras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Ras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RasGRF1)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及对人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RasGRF1的表达;MTT法检测RasGRF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RasGRF1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中过表达;siRNA干扰RasGRF1表达使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率降低;siRNA干扰RasGRF1表达使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率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留在G1期.结论 在人结直肠癌细胞中RasGRF1是高表达的,siRNA干扰RasGRF1的表达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凋亡率增加并使HCT116的细胞周期停留在G1期.

    作者:何新;胡晓梅;黄文峰;李元成;范琳;张自翔;孟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黄连素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症患者内皮功能及内分泌指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连素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不孕症患者内皮功能及内分泌指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120例PCOS并不孕症患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黄连素联合克罗米芬治疗60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内皮功能、内分泌指标和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ET、PAI-1、vWF:Ag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ET、PAI-1、vWF:A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LH、T、胰岛素、HOMA-IR水平低于治疗前,FSH、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H、T、胰岛素、HOMA-I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FSH、E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试验组排卵率、妊娠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黄连素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并不孕症,可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内分泌指标、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排卵率及妊娠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金淑杰;王高娃;春莲;哈斯;代招弟;布仁巴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囊性脑坏死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囊性脑坏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鼻咽癌放射性脑坏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坏死主要累及颞叶,且合并囊性坏死;囊性变中,行Ommaya囊植入术4例,其中2例行双侧植入;开颅手术清除坏死4例,3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2例死亡,且死因均为吸入性肺炎,余6例长期生存;术后KPS评分(75±14)较术前(61±12)有改善(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囊性脑坏死患者,除了传统开放外科手术治疗外,还可以根据坏死特点以及患者自身具体状态选择Ommaya囊植入这一微创手术.

    作者:谢海涛;谢学敏;隋立森;伍犹梁;余佳彬;韩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EZH2、p53、Ki-67在结直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EZH2、p53及Ki-67在结直肠腺癌及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检测82例结直肠腺癌标本、49例结直肠腺瘤标本及4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标本中EZH2蛋白、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EZH2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49%、40.82%、5%;p53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68%、6.12%和1.02%;Ki-67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31%、26.53%和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p53、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且EZH2、p53与Ki-67的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H2、p53、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且EZH2、p53与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评估结直肠腺癌病情轻重、进展、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晓舒;常方方;徐小艳;冯智坤;温一阳;杨金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中的呼吸紊乱,导致大脑间歇性的缺氧和睡眠中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倾向于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脑血管损伤和炎症因子等有关.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邢昊昱;刘碧霞;戴西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表达与恶性肿瘤预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表达水平与癌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价值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CASC2表达与癌症预后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9日.结果 共纳入了13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ASC2的低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OR=0.76,95%CI=0.48~1.20)和远处转移(OR=0.74,95%CI=0.42~1.32)均无关,但CASC2低表达与TNM分期(OR=0.31,95%CI=0.23~0.41)和总生存期(HR=0.46,95%CI=0.37~0.58)显著相关.结论 CASC2的低表达是癌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CASC2可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罗剑;王媛媛;李爱玲;冯华君;许胜恩;赵冲;覃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肿瘤干细胞在化疗耐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被认为是异质性实体,正是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使得化疗并不能完全清除肿瘤,而肿瘤异质性的原因则趋向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起始,自我更新,转移和化疗耐药的源头所在.传统的化疗虽然能杀死肿瘤细胞但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不大,并且由肿瘤干细胞导致的复发肿瘤往往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因此研究肿瘤干细胞的化疗耐药机制将有助于改善传统的化疗方案并提升整体的化疗效果.本文主要综述几种分子机制在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方面的作用.

    作者:郭海啸;栾婷;王海峰;王剑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ncRNA KCNQ1OT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ncRNA KCNQ1OT1(KCNQ1OT1)在Ⅱ型糖尿病(T2D)、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qRT-PCR法检测KCNQ1OT1在77例T2D患者,60例DN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KCNQ1OT1在T2D及DN患者中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F=19.790,P<0.001).KCNQ1OT1在合并大量蛋白尿的DN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t=13.620,P<0.001).KCNQ1OT1的表达与蛋白尿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90,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系(r=-0.780,P<0.001).在T2D与DN患者中KCNQ1OT1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潜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786~0.935,P<0.001),在DN患者与健康患者中KCNQ1OT1作为糖尿病肾病的AUC为0.914(95%CI:0.828~0.980,P<0.001).结论 KCNQ1OT1的高表达与T2D患者DN的发展有关,有望成为预测DN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莹;刘琦;欧三桃;吴蔚桦;甘林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硫酸右旋糖酐通过影响TGF-β/Smad4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目的 探讨硫酸右旋糖酐(DS)是否通过TGF-β/Smad4信号通路影响人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和侵袭.方法 培养人胃癌细胞,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S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TGF-β、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S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实验组TGF-β、N-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Smad4、E-cadherin显著增高.结论 DS通过影响TGF-β/Smad4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马艳梅;王潇飞;王文莙;杨媛媛;徐远义;黄允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肺功能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6例,根据在规范抗支原体感染及免疫调节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收集同期诊断为非重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非重症组,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各组患儿经治疗后发热及咳嗽平均的天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疗效评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大气道通气功能、小气道通气功能较对照组的改善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热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儿的胸片好转率(25%)较对照组(1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对快速改善气道通气功能作用明显.

    作者:吴卫照;刘东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纯疱疹病毒1型US11蛋白结合DNA甲基转移酶3A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查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中US11蛋白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使用荧光标记的HSV-1病毒感染人成纤维细胞(HFF),通过免疫共沉淀(IP)方法对US1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进行提取和纯化,并与质谱(MS)联用来鉴定相关蛋白.结果 利用IP-MS分析技术成功筛选出7个与US11存在潜在相互作用宿主蛋白,其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被定性为一种新的US11结合蛋白.结论 HSV-1病毒US11蛋白与哺乳动物DNA甲基转移酶机制的功能关联,DNMT3A是HSV-1感染所需的有效宿主因子.

    作者:钟霞;潘建华;童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