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Meta分析

张树文;李忠伟;陆帅;徐小雄

关键词:Wiltse入路, 后中正入路, 胸腰椎骨折,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名评价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共351例患者.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两组手术方式在末次随访Cobb角(P=0.69)、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P=0.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前缘高度,认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阴茎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

    患者男,60岁,阴茎持续勃起3个月余入院,伴排尿困难,尿痛,症状渐加重并伴有血块.近期无明显体重下降.体检:阴茎持续勃起状态,龟头发紫,表面皮肤无明显破溃,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检:B超示左侧精索增粗,考虑炎症改变,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阴囊壁水肿,双侧阴茎海绵体肿大,海绵体动脉阻力指数增高,阴茎皮下组织水肿,根部少量积液、积气.CT示阴茎海绵体充血伴皮肤肿胀积气.X胸片未见异常.HbsAg、HCV-Ab、HIV、TP均阴性.男性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血常规中单核细胞20.1%.患者于2014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行阴茎全切术,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报告:小细胞恶性肿瘤,术后送检阴茎全切标本示:肿瘤弥漫生长,未见阴茎正常结构,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性.免疫组化示:CD5 (+),CD20(+),BCL-6(+),MUM-1 (+),CD43(+),CK(-),S-100(-), Melan-A(-),Desmin(-),MyoD1(-), CD30(-),CD56(-),CD99(-),ALK (-),Syn(-),CgA(-),EBV(-);Ki-67 (70%)(图1).

    作者:王晓伟;黄亚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拟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全麻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60例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L组(n=30)和C组(n=30).全麻气管插管后设置呼吸参数,其中L组以6~8 mL/kg设置潮气量,PEEP 5 cmH2O,间断肺复张;C组以8~10 mL/kg设置潮气量.分别在插管前、通气后1 h、通气后2 h、术后24 h采集动脉血气,术中记录PETCO2、气道压;记录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PCs发生情况及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适合应用于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通气管理.

    作者:谢沙;栾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术期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术期液体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择期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n=40):常规补液组(N组),目标管理补液组(G组).G组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观察△SV、CI等指标指导输液.分别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及血液乳酸含量等.结果 与N组比较,G组患者晶体液输注量,HR、△SV,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PT、APTT、TT明显减少,而尿量,术中各时间点CVP、CI、MBP及FIB值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毕乳酸均明显高于术前,且N组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管理,可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优于常规补液.

    作者:姚红爱;王波;马世颖;杨义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初步了解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6年1-12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并发尿潴留患者72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尿潴留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饮水计划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留置导尿,两组患者除干预因素外皆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同质性护理.主要结局指标是平衡膀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残余尿量、尿路感染、镜下血尿.结果 基线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过程中,试验组有2人中途退出研究.基于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平衡膀胱:试验组平衡膀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残余尿量均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基线处两组患者残余尿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降幅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镜下血尿:试验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间歇性导尿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可能对降低镜下血尿发生率有影响.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间歇性导尿会增加照顾者负担压力.

    作者:黄厚强;郭声敏;王玉珏;杨文爽;郑思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5年1-12月在宁夏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案信息,了解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739例患者中,慢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6%,发生频率排名前5依次为大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OR=1.004,95% CI:1.002~1.006)和职业(以工人为对照,农民OR=3.122,95% CI:1.420~6.861;无职业人员OR=2.771,95% CI:1.389~5.527)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高,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故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作者:贾绍静;米光丽;郑栋莲;李宝玲;丁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 ~ 15 cm及远离PC615 ~ 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 ± 46)mL,FD患者GA(539 ± 36)mL (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 ± 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作者: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检测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UCH3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UCH37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CH37的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UCH37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UCH3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沉默HeLa细胞中UCH37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结论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分子治疗潜在靶点.

    作者:杨雪梅;傅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名评价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共351例患者.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两组手术方式在末次随访Cobb角(P=0.69)、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P=0.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前缘高度,认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张树文;李忠伟;陆帅;徐小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NLRP3炎症小体与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NLRP3炎症小体因其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微生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归纳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在几种常见眼科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了与其相关的治疗方法,从而提出结论NLRP3可能成为眼科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作者:杨延婷;赵越;吴丽洁;张霁;张丹;吴丹艳;马晓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对肺癌细胞NCI-H46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DADAG)对肺癌细胞NCI-H4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ADAG(2.88、5.75、11.50、23.00、46.00 μg/mL)作用于NCI-H460细胞48 h后的增殖变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ADAG对NCI-H460细胞抗癌活性的影响;AO/EB染色法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DAG处理后细胞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DADAG对NCI-H460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DADAG对Bcl-2、Bax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DADAG处理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形成集落的数量减少;AO/EB染色后细胞形态出现固缩、肿胀等典型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ADAG处理组凋亡率较空白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 DADAG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可能与Bcl-2上调、Bax下调有关.

    作者:吴余燕;徐佳佳;邓超澄;刘华钢;汤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抗生素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6年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患儿共3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类型、常见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果 (1)300例患儿共发作胆管炎541次,其中血培养阳性128次.(2)引起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3)药敏分析: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5%、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2%、84%,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3%、7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做为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首选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更换美罗培南.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

    作者:陈峋;苏海霞;陈秀奇;吴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0例围绝经期有抑郁症的妇女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及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与40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比较.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状有改善(P < 0.01);BDNF水平有升高(P < 0.01);有效组妇女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均比无效组高(P < 0.01),有效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有上升(P < 0.01).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BDNF水平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效果好差与BDNF水平相关.

    作者:杨和增;单菲;李敏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终末期肾病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与透析相比,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合理的手段.在过去二十年间,多种免疫抑制药物的问世和免疫诱导方案的建立显著改善了手术后的短期疗效.然而,超过一年的长期移植物存活率仍然只有小幅增长;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注射后迁移到炎症部位的特性;可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特性;帮助受损组织恢复和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性,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从这些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进一步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移植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

    作者:金潇;周松;胡建敏;赵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31例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K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人文关怀及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KS无一例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9例KS病损全部消退,2例KS明显缩小.结论 对AIDS合并口腔KS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口腔KS的消退,对预防AIDS患者口腔KS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增强了患者后续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芳;赵静;杨昆;谭焦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AKT抑制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AKT抑制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AKT抑制剂对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AKT抑制剂组能增加中心记忆T淋巴细胞的比例而不影响肝转移癌浸润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体肿瘤细胞刺激诱导出的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IL-2组.结论 在TIL培养体系中加入AKT抑制剂可以增强中心记忆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而不影响CD8+T细胞的数量,这对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方案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本玲;周进学;袁龙;陈广玉;韩露;秦鹏;高全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和临床因素对术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患者KRAS基因突变和临床因素对术后预后可能的影响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30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2号外显子突变患者45例,突变率为34.6%,KRAS基因突变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更强的阳性表达及与肿瘤的多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KRAS基因术后患者平均生存57.5个月,突变型Kras基因术后患者平均生存58.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高分期、癌细胞的多发转移、肝转移和肺转移与患者的手术预后不良有关(P<0.05),Ⅳ期患者手术切除后平均生存达49个月.结论 手术后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与EGFR更强的阳性表达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关,TNM高分期、转移部位影响手术预后,Ⅳ期直肠癌术后有延长生存趋势,尚不能确定KRAS基因突变与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冬阳;马冬;刘婉薇;赖晓嵘;黎莹;孟凡;李子俊;徐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icroRNAs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研究进展

    主要探讨棕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棕色化对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及microRNAs对棕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及其可能机制.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调控棕色脂肪组织的激活及白色脂肪棕色化进程.然而,只有少数microRNAs对棕色脂肪生成及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被阐明,而且有些研究结果尚未统一.因此,亟需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案,从而进一步验证microRNAs对棕色脂肪组织激活及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为代谢性疾病提供潜在治疗.

    作者:李佳;格日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及其诊治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胃食管连接处收缩积分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无效食管运动.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个体间的食管动力障碍特点也有着微妙的区别.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是目前一种直接和精确的监测方法.当前,外科手术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的方式,内镜技术有望代替外科手术.

    作者:李玉芳;乔大伟;肖云;吴克艳;卜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丙酚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肺腺癌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的作用

    目的 分析异丙酚对肺癌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肺癌癌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对照组、L组、M组、H组.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的光密度值,同时沉默MMP-2基因,观察各组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Transwell侵袭试验分析各组癌细胞侵袭抑制率的改变及沉默MMP-2后各组差异;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四组细胞MMP-2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 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H组癌细胞活力低(P<0.05);沉默MMP-2基因后,异丙酚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加强(P<0.05);异丙酚处理后的肺癌癌细胞侵袭抑制率较高(P<0.05),且沉默MMP-2基因后其抑制率有所上升;Western blot及Q-PCR实验结果显示:H组细胞MMP-2含量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肺癌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相关,具有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张永强;刘俊;陈胜阳;刘国泽;田建民;岳修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纤维化的干预效应

    目的 通过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油酸性诱导急性肺损伤纤维化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 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制备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0 mg/kg连续14 d,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第7天和14天(停药7 d和14 d)各组随机处死12只大鼠取材,观察模型大鼠体重变化,测定动脉血液PaO2、PaO2/FiO2值,肺指数及湿干重比,血清IL-1、TNF-α、PCⅢ、TGF-β1水平,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动物体重差异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升高(P<0.05),肺指数和湿干重比值明显降低(P<0.05),IL-1、TNF-α、PCⅢ、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肺损伤组织学半定量评分(IQA)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丹参酮对急性肺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刘志平;罗力;李粉英;陈远彬;秦少萍;贺明;曾昭智;郑名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