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余燕;徐佳佳;邓超澄;刘华钢;汤婷婷
目的 硫酸吲哚酚(IS)与内皮损伤、NF-κB的激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拟探索血清IS水平与冠心病(CAD)严重程度指标以及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疑诊CAD的患者503例,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CTA检查,计算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以及钙化积分等,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血清IS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血清IS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以及钙化积分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冠脉正常的患者比较,CAD患者的血清IS水平较高,并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其血清IS浓度也较高;其次,使用多变量分析发现,血清IS水平与CA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独立相关.此外,血清IS水平和年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斑块以及Framingham-10年风险积分也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血清IS水平在CAD患者中明显升高,与其严重程度有关.这就说明,升高的血清IS水平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作者:潘海林;李锋进;郭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DADAG)对肺癌细胞NCI-H4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ADAG(2.88、5.75、11.50、23.00、46.00 μg/mL)作用于NCI-H460细胞48 h后的增殖变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ADAG对NCI-H460细胞抗癌活性的影响;AO/EB染色法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DAG处理后细胞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DADAG对NCI-H460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DADAG对Bcl-2、Bax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DADAG处理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形成集落的数量减少;AO/EB染色后细胞形态出现固缩、肿胀等典型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ADAG处理组凋亡率较空白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 DADAG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可能与Bcl-2上调、Bax下调有关.
作者:吴余燕;徐佳佳;邓超澄;刘华钢;汤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155在PM2.5染毒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2.5一次染毒组(P1)、PM2.5三次染毒组(P3)、盐水对照染毒组(N)、空白对照组(O).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miR-155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55与TNF-α、IL-6、IL-1β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PM2.5染毒大鼠血清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较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量随着染毒次数及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病理可观察到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作用增强.肺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也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而增加,且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其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M2.5染毒大鼠肺部会对其产生炎性损伤作用,且损伤作用随着染毒次数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miR-155表达与大鼠炎性损伤作用存在正向相关性.所以,miR-155可能参与PM2.5致大鼠肺部炎性损伤作用.
作者:李男;王士娜;赵龙;毛明清;宋楠;李云霞;加慧;夏书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4例ACLF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4例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胶乳免疫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并分析其对ACLF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1)ACLF组PCT、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CLF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PCT、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PCT、DD和CRP阳性率分别为93.24%、78.38%和89.19%,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检测指标中,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高,分别为93.24%和90.00%;(4)PCT、DD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715和0.755,其中PCT的诊断价值高.结论 血清PCT、DD和CRP水平在早期诊断ACLF并发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立明;蒙仪妹;隆婷婷;管晓琳;吴思凡;郑葳;付慧颖;王巧花;吴洋;曾婷婷;田永建;余建林;陈娟娟;李华;曹莉萍;徐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抗生素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6年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患儿共3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类型、常见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果 (1)300例患儿共发作胆管炎541次,其中血培养阳性128次.(2)引起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3)药敏分析: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5%、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2%、84%,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3%、7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做为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首选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更换美罗培南.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
作者:陈峋;苏海霞;陈秀奇;吴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15例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采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全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其中8例单纯采用主动脉弓部开窗覆膜支架,7例采用开窗覆膜支架加1或2小支架血管.结果 15例患者中术后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无神经系统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CTA示支架舒展良好,贴壁满意,无内漏发生,相应部位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适合于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它明显简化了全弓置换操作步骤,减少吻合口,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使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出血量及其他脏器损伤可能性明显下降.早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春生;严中亚;卢中;申运华;严宇;张汝;宋晓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术期液体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择期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n=40):常规补液组(N组),目标管理补液组(G组).G组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观察△SV、CI等指标指导输液.分别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及血液乳酸含量等.结果 与N组比较,G组患者晶体液输注量,HR、△SV,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PT、APTT、TT明显减少,而尿量,术中各时间点CVP、CI、MBP及FIB值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毕乳酸均明显高于术前,且N组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管理,可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优于常规补液.
作者:姚红爱;王波;马世颖;杨义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拟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全麻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60例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L组(n=30)和C组(n=30).全麻气管插管后设置呼吸参数,其中L组以6~8 mL/kg设置潮气量,PEEP 5 cmH2O,间断肺复张;C组以8~10 mL/kg设置潮气量.分别在插管前、通气后1 h、通气后2 h、术后24 h采集动脉血气,术中记录PETCO2、气道压;记录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PCs发生情况及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适合应用于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通气管理.
作者:谢沙;栾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3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其中冲洗组189例、未冲洗组142例.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引流管堵塞率、脱出率及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可以通过胆汁性状反映胆系感染、出血以及引流管堵塞、脱出的情况,采取引流管冲洗有助于控制胆系感染及出血,降低术后引流管堵塞及脱出率.
作者:高秀珍;王生;张诚;李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0例围绝经期有抑郁症的妇女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及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与40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比较.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状有改善(P < 0.01);BDNF水平有升高(P < 0.01);有效组妇女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均比无效组高(P < 0.01),有效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有上升(P < 0.01).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BDNF水平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效果好差与BDNF水平相关.
作者:杨和增;单菲;李敏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UCH3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UCH37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CH37的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UCH37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UCH3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沉默HeLa细胞中UCH37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结论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分子治疗潜在靶点.
作者:杨雪梅;傅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指双心室心脏中,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于管腔闭塞或中断导致血流中断,同时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来源于固有肺动脉、动脉导管或者大的体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或者兼有之,容易合并固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结局多变,特别是MAPCAs的处理非常棘手.本组总结了19例PA-VSD合并MAPCAs病例,探讨手术策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王轲;杨斌;周志明;陈建超;陈红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逼尿肌等容收缩实验(DIT)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术前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为逼尿肌收缩乏力的86例SUI患者为研究对象,复行DIT评估逼尿肌功能,比较两种方法下初始膀胱感觉容量、大膀胱容量、膀胱壁顺应性、排尿期大逼尿肌压力等尿动力学参数.复行DIT诊断为逼尿肌功能正常者(Ⅰ组)行TOT手术治疗,并选取90 例同期CMG 诊断为逼尿肌功能正常SUI 患者为对照组(Ⅱ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6例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SUI患者复行DIT检测65例示逼尿肌功能正常(75.6%),DIT方法评估排尿期大逼尿肌压力结果(31.2 ± 12.9)cmH2O,较CMG 结果(11.7 ± 3.1)cmH2O 显著升高(P < 0.05).初始膀胱感觉容量、大膀胱容量和膀胱壁顺应性较CMG结果无明显变化(均P > 0.05).Ⅰ组和Ⅱ组患者TOT术后有效率均> 95%,手术疗效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DIT 对评估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SUI 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中将;冯锦锦;李云龙;文一博;文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昂丹司琼对女性患者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15例行常规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全麻诱导后用5 mL 0.5%利多卡因行右侧SGB;B组,麻醉诱导后用5 mL 0.9%氯化钠行右侧SGB;C组不做任何阻滞.手术结束前30 min均给予昂丹司琼4 mg.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内三组患者PONV发生率,并记录术后2 h(T1)、4 h(T2)、6 h(T3)、24 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后恶心呕吐用口头评定量表采(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并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程度及不适感等.结果 在术后24 h内A组恶心呕吐发生3例(7.5%)显著低于B组7例(17.5%),C组8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侧SGB复合昂丹司琼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吴笑敏;杨建平;陈军;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31例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K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人文关怀及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KS无一例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9例KS病损全部消退,2例KS明显缩小.结论 对AIDS合并口腔KS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口腔KS的消退,对预防AIDS患者口腔KS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增强了患者后续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芳;赵静;杨昆;谭焦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的DWI值与其在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行手术并病理证实的103例Ⅰb1~Ⅱa2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宫颈鳞癌78例(淋巴结转移22例,非淋巴结转移56例),宫颈腺癌组25例(淋巴结转移9例,非淋巴结转移16例).患者在术前均行MR检查.分别对两组间、各组内转移与非转移病灶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meanADC、minADC、max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各ADC值与临床FIGO分期均无相关性(Pmean=0.847、Pmin=0.393、Pmax=0.219);鳞癌meanADC值、minADC值、maxADC值[(0.84 ± 0.09)×10-3 mm2/s、(0.78 ± 0.09)×10-3mm2/s、(0.86 ± 0.07)×10-3mm2/s]均低于腺癌各ADC值[(0.98 ± 0.04)×10-3mm2/s、(0.93 ± 0.09)×10-3mm2/s、(0.97 ± 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淋巴结转移组meanADC值、minADC值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max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有助于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作者:赵琳琳;徐文杰;孙聚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患者男,60岁,阴茎持续勃起3个月余入院,伴排尿困难,尿痛,症状渐加重并伴有血块.近期无明显体重下降.体检:阴茎持续勃起状态,龟头发紫,表面皮肤无明显破溃,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检:B超示左侧精索增粗,考虑炎症改变,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阴囊壁水肿,双侧阴茎海绵体肿大,海绵体动脉阻力指数增高,阴茎皮下组织水肿,根部少量积液、积气.CT示阴茎海绵体充血伴皮肤肿胀积气.X胸片未见异常.HbsAg、HCV-Ab、HIV、TP均阴性.男性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血常规中单核细胞20.1%.患者于2014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行阴茎全切术,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报告:小细胞恶性肿瘤,术后送检阴茎全切标本示:肿瘤弥漫生长,未见阴茎正常结构,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性.免疫组化示:CD5 (+),CD20(+),BCL-6(+),MUM-1 (+),CD43(+),CK(-),S-100(-), Melan-A(-),Desmin(-),MyoD1(-), CD30(-),CD56(-),CD99(-),ALK (-),Syn(-),CgA(-),EBV(-);Ki-67 (70%)(图1).
作者:王晓伟;黄亚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了解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6年1-12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并发尿潴留患者72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尿潴留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饮水计划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留置导尿,两组患者除干预因素外皆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同质性护理.主要结局指标是平衡膀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残余尿量、尿路感染、镜下血尿.结果 基线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过程中,试验组有2人中途退出研究.基于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平衡膀胱:试验组平衡膀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残余尿量均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基线处两组患者残余尿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降幅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镜下血尿:试验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间歇性导尿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可能对降低镜下血尿发生率有影响.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间歇性导尿会增加照顾者负担压力.
作者:黄厚强;郭声敏;王玉珏;杨文爽;郑思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多参数磁共振技术.方法 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的80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肿瘤组39例、对照组41例,记录两组基本信息及病理诊断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膀胱癌诊断技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膀胱癌的有意义诊断方式,并通过ROC曲线判断佳诊断点.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中,UBC水平(P=0.039)、NMP22(P=0.005)和ADC值(P=0.028)对膀胱癌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NMP22呈正相关关系(r=0.333,P=0.038);ROC曲线显示,ADC值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佳诊断点为0.975×10-3mm2/s,其诊断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69.2%.结论 多参数磁共振技术对膀胱癌诊断具有意义,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雅祥;白丽英;朱天龙;张荣强;吕英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CUN)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RHCC)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间,CUN拟在我院超声科CEUS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108例113个病灶为CUN组,所有病例均有典型CE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经CEUS在相应位置检出.按CEUS动脉期强化大径(大径)进行分组,大径≤3 cm为N1组,大径>3 cm为N2组;常规超声检查阳性(CUP)拟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88例94个病灶为对照组(CUP组),所有病灶RFA前行CEUS检查.分别于RFA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CEUS/CECT/MRI,评估RFA后近期疗效.结果 CUN组与CUP组RFA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P=0.85,P=0.41).N1组与N2组RFA后近期疗效比较:RFA后6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1);RFA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CUN组大径与RFA近期疗效的ROC曲线分析,佳截断值为2.95 cm,此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敏感度92.3%,特异度84.0%.结论 CEUS在常规超声阴性RHCC射频消融治疗中能准确定位、精确引导,尤其是大径≤3 cm病灶.>3 cm的病灶,需采用多电极RFA,受强化时间所限,布针精确度下降,不易保证各消融区之间达到有效重叠消融.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复发残留灶,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
作者:徐肖静;吴俊;李惠;王绮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