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通过AMPK通道对界膜中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成骨作用的研究

陈坤;李奇

关键词:二甲双胍, 滑膜成纤维细胞, AMPK, 增殖, 成骨
摘要: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能否通过AMPK通道抑制界膜中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s)的生长并促进其成骨分化.方法 提取原代的FLSs并传4-5代纯化后进行实验,分别加以二甲双胍和促骨生成激动剂(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地塞米松)处理.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MTT检测药物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对FLSs的生长抑制率;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FLSs随时间变化的ALP活性和成骨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后通路AMPK及其磷酸化水平情况.结果 光镜可见FLSs长梭形,胞体比较大,也可见少量的多角细胞.角质蛋、白波丝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分别为阴性和阳性.MTT测得并计算出二甲双胍对FLSs增殖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二甲双胍组和促骨生成激动剂组中的ALP和茜素红染色分别出现强阳性结果.结论 二甲双胍能通过激活AMPK通道抑制界膜中FLSs的生长增值并促进其ALP的合成以及细胞外钙结节的沉积,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对吞咽功能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吞咽功能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8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吞咽功能训练操.观察并记录两组训练2周后吞咽障碍程度、训练依从性和训练前后生存质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训练2周后吞咽障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2周后各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训练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吴英;陈香凤;董军;艾红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50例

    目的 观察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100例浅表性I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对照组仅使用染料激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中头颈组和非头颈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头颈组血管瘤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非头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IH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并且对于头颈部浅表性IH疗效好.

    作者:谭小琦;何渊民;廖勇梅;熊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经鼻雾化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经鼻雾化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经规范抗哮喘治疗未能控制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同时合并有鼻塞和(或)流涕等症状、并经鼻部CT证实有鼻部病变;30例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避开过敏原)作为对照组;89例患儿采用经鼻雾化联合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避开过敏原+鼻雾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并根据IgE高低将治疗组分为IgE介导组和非IgE介导组二个亚组;疗程为7 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视觉评分(VAS)、大呼气流量(PEF)指标,记录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1周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EF%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的不同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周后非IgE介导组PEF%值显著高于IgE介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萍;许芳明;竺婷婷;王岭;刘春梅;姜玮;陈辉;章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度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度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输液,观察组采用羟乙基淀粉行中度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于全麻插管后10 min(T1)、稀释后10 min(T2)、二氧化碳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4个时间点,经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CERO2、CaO2、CjvO2、SjvO2、Da-jvO2及VADL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和输血量.结果 观察组未输入异体血,对照组异体输血率和输血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Da-jvO2在T2和T3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jvO2和CER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DL在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度等容量血液稀释不影响患者脑氧供和脑氧代谢,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达到节约用血目的.

    作者:徐霞;胡礼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外泌体与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作为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同时促进了肿瘤的侵袭、转移,诱导免疫耐受及化疗耐药形成.外泌体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的研究对胰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针对外泌体与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肿瘤化疗耐药机制,以及其与胰腺癌化疗耐药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玲玲;王晓林;曹仕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VFM技术在评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腔内血流能量损耗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血流向量成像(VFM)来研究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LV)腔内在等容收缩期(IVC)的血流特征.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心尖长轴切面进行彩色多普旋涡勒血流显像.在离线VFM工作站上分析IVC期间的血流信号.结果 在IVC开始时,对照组漩涡的面积(15 ± 3)cm2和流量(36 ± 8)cm2/s均显著小于观察组[(27 ± 8)cm2,(45 ± 12)cm2/s,均P=0.000].在IVC结束时,两组涡旋流量相似[(28 ± 4)cm2/s vs.(29 ± 11) cm2/s,P=0.617],对照组旋涡的面积显著小于观察组[(16 ± 3)cm2vs.(24 ± 9)cm2,P=0.000].在IVC期间,对照组旋涡的面积轻微增加并不显著(P=0.073),但流量明显减少[(10 ± 27)%];观察组旋涡的面积和流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流量减少了(29 ± 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主动脉瓣开口时,观察组在LV室的中部和基底部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多变量模型中,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是IVC期间旋涡面积百分比下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P=0.000),QRS宽度(P=0.026)和左心室收缩末期长径(P=0.004)是旋涡流量百分比减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VFM技术能够通过旋涡显像更好地评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IVC期间LV腔内血流能量损耗的病理生理状态.

    作者:朱达;彭映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骨质疏松家兔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家兔牙槽骨缺损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18只健康家兔,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锶5%透钙磷石组,每组各6只.在其双侧牙槽骨制作骨缺损,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填充相对应的骨水泥.于术后4、8周各组各处死3只,拍摄缺损区X线片,免疫组化观察缺损区b-FGF的表达.结果 X线片结果显示8周时5%透钙磷石组已基本完成修复,透钙磷石组部分完成修复,空白组未完全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各组b-FGF表达高,8周时降低,4周与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能够修复骨质疏松家兔的骨缺损.

    作者:方俊;董伟;彭宏峰;徐艳丽;贾婉萍;梁立硕;梁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胸封堵与正中开胸修补室间隔缺损的倾向性评分对比

    目的 利用倾向性评分对比匹配法比较经胸封堵与开胸修补室间隔缺损效果差异,探讨经胸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单纯室间隔缺损治疗患儿368例,其中经胸封堵组40例(微创组),正中开胸手术修补328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经胸封堵组匹配的40例(开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封堵组在手术时间[(1.97 ± 0.48)h v s.(3.55 ± 1.95)h]、ICU停留时间[(21.15 ± 30.52)h vs.(38.37 ± 10.91)h]、胸液量[(28.39 ± 32.67)mL vs.(174.84 ± 85.36)mL]、手术切口长度[(2.98 ± 0.72)cm vs.(11.76 ± 2.89)cm]等较正中开胸组明显改善,两组间在术后瓣膜返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随访期间两组生存及并发症无明显异常.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婴儿室间隔缺损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肯定,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曹勇;陈波;胡楝;刘超;程华森;韦国雄;池繁武;余观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ICCO监测心率变异性及心输出量与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心率变异性及心输出量(CO)与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相关性.方法 60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采用PICCO监测心电指标,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肺萎陷30 min(T4)、双肺通气后(T5)、术后10 min(T6)的NT值、NT分级、心脏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oincare散点图分析心率短轴(SD1)及长轴(SD2)变化.结果 监测期间(T1~T6)CI、CO、SD1与NT呈低度线性相关,P<0.001;SD2与NT呈显著性相关,P < 0.001;术中(T2~T5)术中CI、CO、SD1、SD2与NT呈低度线性相关,P <0.001.结论 全麻手术中监测心率变异性(SD1、SD2)及心输出量(CO)与麻醉深度NT值呈相关性,协同监测有助于提升麻醉安全性.

    作者:詹银周;张兴安;郭春明;蔡楚源;陈朝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阿帕替尼联合二线化疗方案在晚期甲胎蛋白阳性胃癌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甲胎蛋白阳性胃癌这种特殊类型的胃癌与甲胎蛋白阴性胃癌对阿帕替尼联合二线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以本文纳入标准为原则搜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晚期胃癌病例资料78例,根据治疗前(包括化疗、手术)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分为AFP阳性组(AFPGC组)和AFP阴性组(NAFPGC组),排除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阿帕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在两组中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化疗毒副作用、研究对象的有效率、生存率的因素,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方案作为胃癌二线治疗方案,AFP阳性组治疗2、4周期的ORR、DCR明显优于AF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组OS为5.5个月,AFP阴性组OS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两组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阳性组对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化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FP阴性组,但远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匡菁;杨家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

    目的 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分为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组、原发ITP(PITP)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ITP(SITP)组,并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骨髓形态学及病理特点.结果 骨髓增生程度在3组患者中均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为主.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比例在PITP组、PITP-ANA组及SITP组分别为4.92%、16.67%、26.32%,SITP组巨核细胞数量较PITP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在SITP组高于PITP-ANA组.骨髓病理检查中网状纤维PITP-ANA组较其他两组增生明显.结论 SITP和PITP-ANA组患者的骨髓更易表现为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和骨髓纤维化.

    作者:周红琳;陈以娟;蔡欣;任潇潇;郭慧霞;张晶晶;王立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喉罩通气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对产妇血压、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42例剖宫产的产妇被分为两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组(GA组,n = 20)和椎管内麻醉组(RA 组,n = 22).记录产妇基础值(T0)、切皮前(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1 min(T3)、3 min(T4)、5 min(T5)、胎儿娩出断脐时(T6)SBP、DBP、HR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与T0时比较,GA组SBP、DBP各时点无明显差异,T1∽T4时HR明显降低(P <0.05);RA组T1~ T5时SBP、DBP、HR明显降低(P < 0.05).T1~ T4时GA组SBP、DBP明显高于RA组(P < 0.05),HR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GA组麻黄碱使用例数明显低于RA组.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产妇血压、心率稳定,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

    作者:徐光红;李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8岁,体重50~68 k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25):CON组(对照组)、LIDO组(利多卡因组),DEX组(右美托咪定组)和DEX+LIDO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随后持续输注至关腹结束.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采集给药前(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后2 h(T3)和术后24 h(T4)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收集成功后经离心取血清放置-70℃冰箱待测.结果 四组在T2、T3和T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与CON组比较,DEX组和DEX+LIDO组在T2、T3、T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降低(P<0.05),尽管LIDO组在T2、T3、T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IDO组比较,DEX组在T3和T4时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在T2、T3、T4时血清中IL-6明显降低(P<0.05);DEX+LIDO组在T2、T3、T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DEX+LIDO组在T2、T3、T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而DEX组和DEX+LIDO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作者:董金春;王胜斌;徐四七;张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通过AMPK通道对界膜中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成骨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能否通过AMPK通道抑制界膜中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s)的生长并促进其成骨分化.方法 提取原代的FLSs并传4-5代纯化后进行实验,分别加以二甲双胍和促骨生成激动剂(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地塞米松)处理.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MTT检测药物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对FLSs的生长抑制率;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FLSs随时间变化的ALP活性和成骨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后通路AMPK及其磷酸化水平情况.结果 光镜可见FLSs长梭形,胞体比较大,也可见少量的多角细胞.角质蛋、白波丝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分别为阴性和阳性.MTT测得并计算出二甲双胍对FLSs增殖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二甲双胍组和促骨生成激动剂组中的ALP和茜素红染色分别出现强阳性结果.结论 二甲双胍能通过激活AMPK通道抑制界膜中FLSs的生长增值并促进其ALP的合成以及细胞外钙结节的沉积,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作者:陈坤;李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NT-proBNP、血乳酸、肌钙蛋白I及血浆胱抑素C等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对比NT-proBNP、血乳酸水平、肌钙蛋白I及血浆胱抑素C多个血清学指标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我科并后续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资料、△NT-proBNP、△血乳酸、△肌钙蛋白I及△血浆胱抑素C水平、NYHA分级、LVEF及E/A.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评价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运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血浆胱抑素C水平及肌钙蛋白I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NT-proBNP、△血浆胱抑素C水平、肌钙蛋白I、NYHA分级以及LVEF能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NT-proBNP(P=0.019)、△血浆胱抑素C(P=0.037)、肌钙蛋白I水平(P=0.028)及LVEF(P=0.045)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四者相比,△NT-proBNP水平的影响程度高(RR = 1.598);而ROC曲线下△NT-proBNP水平的AUC为0.831,且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87%、72.44%,△NT-proBNP与LVEF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的AUC为0.842,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76.2%.结论 NT-proBNP水平与LVEF联合诊断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谭今;于涛;黄克力;刘科;杨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124例APP患者随机分为A组(血液灌流组)40例、B组(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血液灌流组) 42例及C组(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3、7 d,检测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分析APP患者PⅢNP与百草枯浓度相关性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3组PⅢNP、CⅣ、TGF-β1、MDA、SOD和SOF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3 d,3组MDA和SOFA评分高于治疗前,A组升高明显,SOD活性降低,A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7 d,3组MDA和SOFA评分低于治疗3 d,C组降低显著,SOD活性升高,C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3、7 d,3组PⅢNP、CⅣ和TGF-β1逐渐升高,C组升高缓慢(P<0.05);APP患者PⅢNP与百草枯浓度呈正相关(P<0.05);3组病死率分别为65.00%、45.24%和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治疗APP患者能降低PⅢNP、CⅣ、TGF-β1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病死率.

    作者:马国营;齐洪娜;肖青勉;高珣;朱保月;李伟;刘永建;王璞;王维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TRIM28和p1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8(TRIM 28)和p16基因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136例,并选取37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对各个组织中TRIM28、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定位二者在ESCC中的表达部分,依据结果对它们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 (1)TRIM28与p16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2%(124/136)、32.4%(44/136),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9/37)、57%(21/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二者均主要定位于ESCC癌细胞的胞核中.(3)二者的表达情况均与ESCC的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4)TRIM28与p16在E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4,P=0.001).结论 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TRIM28及p16均可呈异常表达,协同检测二标记物可辅助ESCC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微;刘博;李秀娟;李坤;林媛媛;吕洋;李凤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小鼠流感血清检测技术

    目的 通过比较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达菲干预组血清之间的拉曼光谱差异,探索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流感病毒感染血清检测新方法.方法 以纳米银溶胶为活性基底,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分别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达菲组小鼠血清的拉曼增强光谱,并进行正交校正的偏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同时,采用RT-PCR测定肺组织中流感病毒RNA复制数作为对照方法.结果 在第3、5天两个时间点,正常组、模型组和达菲组3组血清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ROC曲线评估,运用OPLS-DA建立的3组血清SERS图谱模型预测能力较高,能够对3组血清进行良好的区分、鉴别.结论 SERS与RT-PCR检测鉴别结果一致,初步研究表明SERS图谱有助于鉴别和诊断机体是否感染了流感病毒.

    作者:张会敏;曲新艳;周喆;王升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手术(A组)与3D打印辅助手术(B组)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3D打印辅助设计手术,依此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复位固定手术.余22例患者行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创伤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Matta影像学评定术后骨折块即刻复位效果,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康复功能状态.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A组术后24 h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肌酸激酶较术前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即刻复位效果B组优于A组,优良复位率达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4),末次随访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A组优良率为50%,B组为9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B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 =0.027).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复位效果好,近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果.

    作者:漆启华;鲍坤旺;肖强;邓亮;李晨;曾纪焕;袁中平;董谢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鼓膜置管及其合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改善的疗效分析:Meta分析

    目的 研究鼓膜置管以及鼓膜置管合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改善疗效.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相关文献,选择鼓膜置管、鼓膜置管合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_Hand-book中提供的Risk of Bias Table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版本5.02)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共有4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纳入分析.随访6个月时单纯鼓膜置管与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两者听力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WMD=1.06,95%CI:0.18~2.29,P=0.09),随访12个月时患儿听力提高程度上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要优于单纯鼓膜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03,95%CI:0.91~5.14,P=0.005).结论 Meta分析显示,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予以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同期手术可改善患儿远期的听力情况.

    作者:邹宇;刘漪;陈洽鑫;麦飞;黄亚萍;张心丽;林小燕;邓梦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