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

白利广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基质内注射, 二性霉素B, 伏立康唑, 镰刀菌, 曲霉菌, 念珠菌,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个组,每组包含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感染者各20例,分别给予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0.005%二性霉素B和0.05%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 对于镰刀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高于二性霉素B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曲霉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和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分均高于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念珠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的治愈率为高于伏立康唑组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对镰刀菌感染者首选伏立康唑,念珠菌感染者首选二性霉素B,曲霉菌感染者可选择伏立康唑或二性霉素B作为角膜基质内注射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伐瑞拉地在稳定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探究伐瑞拉地(Varespladib)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雄性大白兔采用高脂饲养联合颈动脉球囊内膜损伤的方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高脂饲养、试验组同时给予Varespladib.18周后两组均取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血脂(HDL-C、LDL-C、TC)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运用弹性成像技术对斑块进行评分,随后收集颈动脉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试验组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斑块面积占管腔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巨噬细胞CD68的阳性表达量、hs-CRP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arespladib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易损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作者:范存静;邱敬涛;张晓光;卢学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促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MG-6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白藜芦醇对骨肉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测MG-63细胞中各蛋白表达.结果 相比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MG-63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白藜芦醇能上调p53、Bak和Bax表达增加(P<0.01),Caspase-3(p19)蛋白表达随浓度增加有递增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上调p53蛋白,并且激活Bax和Bak,抑制Bcl-2蛋白,激活Caspase-3 (p19)蛋白,导致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舒洋;陈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羟孕酮单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102例

    目的 评价甲羟孕酮单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了河南省肿瘤医院102例甲羟孕酮单药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治疗前后KPS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甲羟孕酮单药治疗的10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9%,临床获益率为25.5%,疾病控制率为52%,中位PFS为3.5个月.分析年龄、月经状态、DFS、既往内分泌治疗种类、既往有无AI治疗、上一次治疗是否有效、治疗线数、转移部位、Her-2状态9个因素提示PFS与甲羟孕酮治疗线数及DFS均有关,与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用甲羟孕酮治疗KPS改善者达86.3%.结论 对激素受体阳性的多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有效率,对体质状态差的患者,甲羟孕酮还可改善体质状况及血象,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牛李敏;律慧敏;张梦玮;曾惠爱;闫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2017年我院11例RA合并MG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入院,年龄、性别匹配的33例未合并MG的RA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脾大(27.3% vs.3.0%,P=0.043)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54.5% vs.6.1%,P=0.001)发生率、血沉[(89.9±30.5)mm/h vs.(56.1±28.4) mm/h,P=0.002]及24 h尿蛋白[0.3 (3.2)mg/dvs.0.1 (0.1)mg/d,P=0.03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蚕白病(MGUS)8例,未确诊2例.MGUS患者随访期间1例发展为MM、1例出现肾小管间质浆细胞浸润所致肾功能不全.结论 RA患者可合并MG,以MGUS为常见,也可发生恶性转化.合并脾大、血沉快、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肾脏受累者需高度警惕以便及时诊治.

    作者:杨月;陆松松;陈龙;温磊;贾园;栗占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γδT细胞、IL-17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γδT细胞对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有抑制作用,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IL-17是重要的促炎因子,主要由Th17产生,然而大量研究发现γδT细胞也是重要来源,并且其产生的IL-17可以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本文主要就γδT细胞、IL-17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刘位位;李超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患者颈内动脉闭塞试验结果分析

    鼻咽癌治疗方式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50%上升至20世纪90年代的70%[1-2],复发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复发累及颈内动脉且需手术治疗的病例,有必要术前行颈内动脉闭塞试验评估脑血流代偿情况.本研究回顾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内动脉闭塞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作者:陈锐聪;白小欣;陈锦华;邹志敏;刘诗万;蔡军;黎劭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以口腔症状为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核抗体谱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引发疾病.pSS的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口干、龋齿、黏膜异常、涎腺肿大等[1-2].pSS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或漏诊.抗核抗体谱(ANAs)是辅助诊断pSS应用多的检测项目之一,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87例以口腔症状为主的pSS患者ANAs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ANAs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陆欢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单站N2和多站N2淋巴结转移的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单站N2和多站N2术后远期生存的差异.方法 2010-2016年50例入选的ⅢA(N2)期NSCLC患者.分析临床因素对ⅢA(N2)期患者生存的影响;比较不同N2状态的生存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5生存率为35%,中位生存时间3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站N2者(n=34)5年生存率为43.6%,多站N2者(n=16)为24.8%(P=0.01).Ⅲ a1/a2期(n=36)5年生存率为41.7%,Ⅲ a3/a4期(n=14)为23.4%(P=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站N2转移(HR=0.724,95%CI:0.636~0.891,P=0.001);Ⅲ a1+a2期(HR=0.575,95%CI:0.225 ~ 0.963,P=0.005)是N2-Ⅲ A期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较好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 A(N2)期NSCLC中单站N2、Ⅲ a1+a2期预后好于多站N2、Ⅲ a3/a4期.单站N2、Ⅲ a1+a2期是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较好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沐廷;李锐雄;马陈声;蓝斌;方忠民;陈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中股骨侧分别使用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割重建A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gidfix固定组和Endobutton固定组(各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排螺旋CT测量重建术后股骨侧隧道4个位置的直径,分析术后骨道扩大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量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骨侧骨道扩大相比,P1位置骨道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位置骨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单束解剖重建中股骨侧使用Rigidfix固定组较Endobutton固定骨隧道内口扩大较小,而股骨隧道其他位置骨道扩大二者无明显差异;ACL重建术后骨道扩大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李嘉;朴海旺;常乾坤;刘向林;徐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外周组织昼夜节律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骨骼肌和心脏.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将有助于明确分子钟基因在骨骼肌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骨骼肌功能和代谢的影响,为维持骨骼肌的健康提供一个新思路,对研究因为昼夜节律紊乱引发的疾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闫银弟;罗旭光;杨艳萍;李海荣;曹锡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河北省胎盘早剥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了解河北省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64 909例孕产妇资料,调查该病的危险因素及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如城乡及医院等级、年龄)、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64 909例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者231例(0.36%);不同地区患病率整体趋势符合南高北低、区域性经济中心高于周边地区;城市医院患病率高于乡镇,医院等级越高患病率越高;平均患病年龄(29.29±5.26)岁,孕妇年龄的患病率呈“J”型分布,夏秋季节患病率低,春冬季节较高;新生儿死亡5例(2.2%),死胎30例(13.5%),无一孕产妇死亡;多发于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贫血、经产妇、有剖宫产史、多次妊娠者.结论 胎盘早剥患病率在年龄> 45岁和<20岁都较高,建议适时孕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尤其是高危人群在加强宣教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广丽;靳颖;张翠;杨洁;李雅丽;张英奎;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磁流体热疗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磁流体热疗就是将磁性纳米粒子通过特定的方式导入到肿瘤内部,然后放置在交变磁场中,磁性粒子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作为致热源产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此种治疗肿瘤方法的特异性和高度靶向性是其他热疗方法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磁流体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加以简要介绍.

    作者:胡润磊;江洪;马胜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个组,每组包含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感染者各20例,分别给予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0.005%二性霉素B和0.05%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 对于镰刀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高于二性霉素B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曲霉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和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分均高于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念珠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的治愈率为高于伏立康唑组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对镰刀菌感染者首选伏立康唑,念珠菌感染者首选二性霉素B,曲霉菌感染者可选择伏立康唑或二性霉素B作为角膜基质内注射用药.

    作者:白利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正常反应患者拮抗剂方案相较于激动剂长方案的临床特点及获卵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正常反应者采用拮抗剂方案相较于激动剂长方案的临床特点及寻找与获卵率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汕头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拮抗剂方案和激动剂长方案各150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 拮抗剂组的Gn时间、获卵数、获卵率、OHSS发生率低于激动剂组(P<0.05);拮抗剂组启动剂量、受精率、卵子利用率高于激动剂组(P<0.05);两组的Gn用量、优胚数、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HCG日E2、LH、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扳机次日的孕酮值是重要的获卵率独立预测指标,孕酮值越高获卵率越好,孕酮的cut-off值为31 nmol/L.结论 对正常反应者,拮抗剂方案较激动剂长方案有优势;扳机后次日的孕酮值对获卵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首次胚胎移植不同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首次胚胎移植不同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女方年龄< 40岁首次行胚胎移植的患者,将首次移植周期分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组,对首次移植不同周期的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有何差异.结果 首次移植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的年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日内膜厚度和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冻融胚胎移植组(P<0.05),而基础激素黄体生成素、平均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和单胎率则相反(P<0.05).结论 首次移植只要移植胚胎数一致,两种移植方式临床妊娠率相同,但减少移植优质胚胎数可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并且不影响抱婴率.

    作者:贾俊龙;张丽媛;桑元坤;张文华;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整合素αvβ3拮抗剂HYPOO23对耐药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vβ3拮抗剂HYPOO23对耐药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替莫唑胺溶液浓度递增的方法,培养耐药胶质瘤细胞U251TR.将U251TR分为4组:对照组、HYPOO23组、替莫唑胺组和HYPOO23+替莫唑胺组,分别采用对照试剂、HYPOO23、替莫唑胺和HYPOO23+替莫唑胺处理.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MGMT、P-gp、MRP和GS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培养耐药细胞U251TR,耐药指数RF=8.03.HYPOO23+替莫唑胺组凋亡率较其他3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替莫唑胺组相比,HYPOO23组和HYPOO23+替莫唑胺组的MGMT和P-g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整合素拮抗剂可以调节耐药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促进凋亡,这现象可能与MGMT和P-gp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吕帅;王艳林;刘彦廷;蔡宏新;艾文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4-二羟基苯乙酮抑制NF-κB核转位减轻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3,4-二羟基苯乙酮(3,4-DHAP)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LPS组(B);3,4-DHAP组(C)、辛伐他汀组(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IκB(P-IκB)、总IκB、核因子-κ Bp65(NF-κBp65)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IκB mRNA表达.结果 3,4-DHAP显著抑制TNF-α、VCAM-1分泌;抑制IκB蛋白磷酸化;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抑制了NF-κBp65核转位.结论 3,4-DHAP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有效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张代娟;刘江月;王建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PLVX-PURO-PTEN慢病毒载体转染后获得ishikawa-PTEN细胞,以QPCR检测CDH1、CDH2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表面标志物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ishikawa-PTEN细胞的CDH1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CDH2 mRNA表达量则高于对照组,CD133阳性表达比对照组低.结论 PTEN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EMT中起重要作用,可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李品莹;李小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LHX6基因在肺癌中的甲基化及表达

    目的 分析LHX6基因在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甲基化情况及其表达,并初步探索LHX6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方法对88例配对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肺癌细胞系中LHX6基因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肺组织、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LHX6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LHX6基因过表达处理检测该基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探索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LHX6基因在肺癌组织与肺癌细胞系中发生明显高甲基化(P<0.01),且该基因在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呈现了表达下降情况(P<0.01).过表达LHX6基因后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 LHX6基因在肺癌中是一个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该甲基化程度影响该基因表达,该基因具有抑制肺癌的作用,是一个典型的抑癌基因.

    作者:张明谦;李艳;毕瑜;罗文娟;韩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CT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CT8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CT8在3对新鲜的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T8、Ki-67在140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CCT8在3对NSCLC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与正常肺组织相比,CCT8在NSCLC中高表达,其在高分化的NSCLC中表达低,CCT8的表达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15)、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5)密切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表明CCT8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CT8和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P<0.05).结论 CCT8表达异常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CT8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

    作者:盖领;茅国新;吴锦伟;吕丽婷;姚宁华;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