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xO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谢琳;丁宁;徐灵博;姜怡邓;杨晓玲;马胜超;焦运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肝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FoxO1, DNA甲基化
摘要:目的 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及其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肝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 Hcy)、Hcy组(100μmol/L Hcy)、干预组(100μmol/L Hcy+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活转录因子6(ATF6)、X盒结合蛋白-1(XBP-1)及C/EPB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ox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FoxO1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y组肝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0.05),GRP78、ATF6、XBP-1、CHOP mRNA水平升高(P<0.001,P<0.01,P<0.001,P<0.001),同时FoxO1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1,P>0.05),而其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干预组较Hcy组凋亡水平降低(P<0.05),GRP78、ATF6、XBP-1、CHOP mRNA水平降低(P<0.001,P<0.01,P<0.01,P<0.001),FoxO1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0.001,P>0.05),而其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 FoxO1 DNA高甲基化可能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对2~4 cm肾结石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相关炎症反应指标,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两种不同术式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肾结石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 cm肾结石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PCNL组52例和RIRS组48例.分别于术前24 h(T0)、麻醉结束前(T1)、术后2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IL-6在T1开始升高,T2达到高,然后逐渐下降,T5接近术前,但仍比T0高;T2、T3、T4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5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在T1开始升高,T2达到高,然后明显下降,T3接近T0水平,持续到T5恢复到T0水平;T1、T2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在T2开始升高,T5达到高,T3、T4、T5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在T1开始升高,术后T4达到高,然后下降,T2、T3、T4、T5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炎症指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炎症指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过程中,机体都发生了应激反应,引起了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PCT和IL-6水平在术后监测的早期就升高,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对术后严重感染的预测有重要意义,TNF-α水平在早期就出现升高然后很快下降,不利于监测,对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限制,CRP水平的变化比较迟缓,对感染早期诊断无明显意义;炎症因子监测指标的变化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

    作者:王飞;张宇;陈乐仲;陈云峰;姜有涛;倪泽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8例胆道梗阻患者(观察组)和2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中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208例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59.13%,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构成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63.89%);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浓度均高于不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之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 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概率较高;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对肝脏的损伤更为严重,临床上应积极且重点关注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

    作者:查梅;张伟;刘心怡;周贵;杨靖;罗德军;王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口腔咽区黏膜毒性预测因素探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全组患者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有23例发生较严重(Ⅲ~Ⅳ度)黏膜反应.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发现,同期放化疗期间患者较严重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r值依次为-0.289、0.366、-0.221,P<0.05);与性别、年龄与是否行诱导化疗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也显示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3个因素终留在回归模型中.结论 T分期、N分期分类、是否采用调强放疗是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毒性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黄柏隆;刘宇;邱慧芝;田允鸿;徐安安;郑荣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HOXB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OXB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9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OXB3的表达水平,分析HOXB3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分析HOXB3的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OXB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2.7%(152/209),强阳性率48.3%(101/209).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HOXB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HOXB3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 HOXB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HOXB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HOXB3在肿瘤发展及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林秀欣;刘森观;周颖;余更生;周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AR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7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的血、尿肌酐,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根据Ccr是否大于130 mL/min分为ARC及非AR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统计导致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ICU患者ARC的发生率为31.16%;(2)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方面存在差异,创伤、颅脑手术及重症孕产妇的ARC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对于存在休克、原发有糖尿病的患者,其ARC的发生比例较低(P<0.05);(3)对上述7项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02,P=0.000)、创伤(OR=0.691,P=0.012)这两个因素与ARC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筛选出低龄、创伤是ARC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雅君;刘宁;郝迎迎;顾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过表达miR-34a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2组:miR-34a组(转染过表达miR-34a的慢病毒载体)和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病毒载体).分析两组细胞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和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注射肿瘤细胞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每7天测量移植瘤体积,28 d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终重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分析miR-34a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iR-34a组的miR-34a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0.05).miR-34a组2 d后细胞增殖能力低于NC组(P<0.05);miR-34a组凋亡细胞比率高于NC组(P<0.05);miR-34a组细胞周期G2/M期比率高于NC组(P<0.05).鼠-miR-34a组皮下移植瘤14 d后的生长速度及瘤体终重量低于鼠-NC组(P<0.05).结论 miR-34a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进而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可能成为结肠直肠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作者:王传卓;辛鹤;刘波;刘兆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正常化与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受损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急性肺栓塞(APE)右室功能受损(RVD)改善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64层螺旋CT确诊的APE患者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右室功能受损(RVD)组(n=42)和右室功能正常组(无RVD)组(n=40),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心肌标志物、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观察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RVD改善的相关关系.结果 42例RVD组患者中,26例(62%)患者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明显高于无RVD组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是R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042,95%CI:5.294~75.871,P=0.000),胸前导联倒置T波恢复正常与其超声心动图上RVD的改善呈正相关(r=0.811,P<0.05).结论 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APE患者RVD改善密切相关,RVD改善可以通过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正常化来预测.

    作者:刘冬梅;张超;黄冬冬;芮炳峰;闫金辉;马向阳;吴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脓毒症大鼠IL-6、TNF-α、TH水平和D2活性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IL-6、TNF-α、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和脂肪组织2型脱碘酶(D2)相对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血必净组以5 mL/kg于CLP术后1 h静脉注射,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2 h后再次给予等量血必净静脉注射.观察术后大鼠精神、活动状态及腹腔内情况以评估模型.各组分别于给药后12 h、24 h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T3、T4、TSH、IL-6及TNF-α水平;同时,提取下丘脑及脂肪组织总RNA,检测其D2 mRNA水平.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T3、T4、TSH的水平及下丘脑、脂肪组织D2表达水平.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调节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启动脓毒症大鼠体内保护性机制.

    作者:赵露茜;朱国栋;张靖轩;杨自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D20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影响

    目的 评价CD2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1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接受标准的5个疗程单独化疗为对照组;154例接受常规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为试验组.评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D20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rs2070770为CC基因型157例(51.0%),CT基因型116例(37.7%),TT基因型35例(11.4%),等位基因T频率为30.2%.试验组中CC基因型患者的复发风险(RR)显著低于对照组(25.6%vs.48.3%,P<0.01),但在CT或TT基因型的患者中,利妥昔单抗对复发风险没有影响.试验组中CC基因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比对照组患者要高(63.7%vs.45.5%,P<0.01),但在CT或TT基因型患者中没有发现利妥昔单抗的响应.结论 rs2070770位点CC基因型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效果较好,其可作为预测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卉;刘宇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两家医院母亲有宫内感染且入住新生儿科的单胎晚期早产儿资料,将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疗程分组,仅使用1次为研究组A,使用3 d为研究组B,使用≥5 d为研究组C,未使用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母亲使用的抗生素均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或不联合)阿奇霉素(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PC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感染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晚期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肺炎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故应尽早识别宫内感染并使用抗生素,以改善晚期早产儿预后.

    作者:杨敏;鲁利群;叶飘;黄莉;贺静;汪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及lasI/rhlI基因缺失的PA菌株(PA-ΔlasI,PA-ΔrhlI,PA-ΔlasIrhlI)培养6 h,同时以2μg/mL的阿奇霉素处理上述菌株6 h,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lasI/rhlI基因缺失以及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失lasI基因后,其下游毒力基因lasA、aprX、rhlA、rhlB、phnA及phn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而上述毒力基因在rhlI基因缺失后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阿奇霉素处理PA后,lasI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lasI下游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01),QS系统抑制剂qscR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01).结论 lasI基因缺失可以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毒力基因的表达,阿奇霉素可能通过抑制qscR而促进毒力基因的表达.

    作者:鄂顺梅;陈富;龙一飞;林冬玲;蔡壬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24例40~60岁女性的体检资料,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分析影响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为23.8%(196/824).颈动脉硬化组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及已绝经人数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BM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的雌二醇平均水平为(48.63±15.95)pg/mL,低于对照组的(55.16±14.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雌二醇与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23.8%,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雌二醇与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显著相关.

    作者:李华清;褚敏;彭娟;程智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RDW、HNL和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COPD患者200例,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COPD稳定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COPD急性加重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RDW、HNL和CRP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组RDW、NHL和CRP分别为(14.01±1.03)%、(210.02±32.03)μg/L和(32.89±2.10)mg/L,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COPD稳定组RDW、NHL和CRP分别为(10.92±0.91)%、(50.28±5.29)μg/L和(4.01±1.0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DW与COPD患者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356,P<0.05);COPD急性加重组中细菌感染患者NHL和CRP分别为(320.02±83.02)μg/L和(46.10±9.27)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和无感染者(P<0.05);NHL和CRP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和0.811,P<0.05.结论 RDW、HNL和CRP在COPD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中RDW在评估患者病情中有一定价值,HNL和CRP有助于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呼吸系统细菌感染.

    作者:江雁琼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80例均为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ANA阳性率、补体C3及肾功能,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等,探讨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佳治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量、ANA阳性率明显下降,补体C3回升及肾功能均显著改善,且在SLEDAI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疗效明显,临床缓解率高.

    作者:秦军建;邢艳芳;黄爱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酸甘油组单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列地尔组在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管血流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心肌酶学、心功能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术后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CK、CK-MB、LDH水平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硝酸甘油组;2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回落指数优于硝酸甘油组;6个月后,前列地尔组LVEF增加及LVEDV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冠脉内单用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微循环,逆转无复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作者:郭舜奇;王文亮;罗燕华;范景如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Mindin生物学功能研究新进展

    Mindin又称Spondin2,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外基质蛋白,属于Mindin-F-spondin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Mindin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的各组织.近的研究揭示了Mindin作为细胞外基质在介导炎症细胞的招募,炎症反应的应答,肝脏、脑急性损伤中细胞凋亡作用;也显示了Mindin在心脏肥大、纤维化,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保护作用;同时Mindin表现出成为反应糖尿病肾病进程,预测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潜力.本文将对Mindin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白涛;罗鹏程;张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STAT3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通过基因过表达及低表达等方法分析STAT3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STAT3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无凋亡小体及自噬小体,同时可使HeLa细胞的Caspase-3、Beclin1和LC3-II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P<0.01);而抑制STAT3表达后,则相反.结论 STAT3可以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及自噬,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II的蛋白表达有关,参与宫颈癌细胞的自噬过程,从而影响宫颈癌的发展进程.

    作者:张慧蓉;申东翔;罗敏;李军鹏;杨耀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开颅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丙泊酚(SP)组、生理盐水+依托咪酯(SE)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DP)组、右美托咪定+依托咪酯(DE)组.比较其静脉注药前(T0)、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输注后10 min(T1)、快诱导(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3 min(T5)、5 min(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T1时DP和DE组患者HR低于SP和SE组;T2时SP组患者MAP低于其余三组,且DP组患者MAP低于DE组,DP和DE组患者HR低于SE组;T3时SE组患者MAP高于DP组,且HR高于其余三组;T4时SE组患者MAP高于其余三组,且SP和SE组患者HR高于DP及DE组患者;T5时SP和SE组患者MAP和HR高于DP及DE组;T6时四组患者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择期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且联合依托咪酯对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作者:张杰;高杰;方茜;杨春;罗爱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随着对哮喘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发病机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其气道炎症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本篇综述将对目前CVA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做简要总结.

    作者:孙婧怡;马礼兵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红光照射联合外用药物治疗麻风溃疡的临床观察

    麻风溃疡往往经久不愈,持续多年,一直困扰着麻风患者,严重影响麻风康复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红光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可达到红光的生物作用主要为光化学作用,能促进炎症恢复、神经再生、血管形成等.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红光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笔者尝试采用红光照射联合外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麻风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祖锋;黄海生;邓东明;谢彩霞;冯婧;陈子晴;黄远忠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