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吴雪梅;朱江;单海华
炎症因子在肾损伤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够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炎症反应,同时ACE2-Ang-(1-7)-Mas轴能够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从而减轻肾损伤,延缓肾疾病进程.本文就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Ang-(1-7)-Mas轴在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各类慢性炎症性肾损伤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霁;张剑锋;喻莉;李帅;卢俊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热量限制对海绵体神经损伤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游离海绵体神经而避免损伤,损伤对照组游离并钳夹海绵体神经(造模),硫化氢(H2S)组造模前予硫氢化钠(NaHS)腹腔注射,热量限制组造模后给予热量限制.观察比较各组的血清H2S水平、勃起功能和海绵体神经修复情况.结果 (1)术后1、2、4、12周,血清H2S热量限制组和H2S组高于假手术组,而损伤对照组低于假手术组,热量限制组和H2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绵体神经轴突数和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假手术组高,热量限制组和H2S组高于损伤对照组,热量限制组和H2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电刺激前海绵体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比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刺激后热量限制和H2S组低于假手术组,高于损伤对照组;而热量限制和H2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量限制通过引起内源性硫化氢水平升高促进大鼠海绵体损伤神经修复和阴茎海绵体NOS表达,从而促进海绵体神经损伤大鼠勃起障碍康复.
作者:盛明雄;万玲玲;刘昌明;李惠长;张家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型对比剂对肾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患者共210例,按对比剂剂量分为3组,即A组(对比剂剂量≤100 mL)、B组(100 mL<对比剂剂量≤200 mL)、C组(对比剂剂量>200 mL).记录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及术前、术后24、48、72 h肾功能(肌酐、胱抑制素C)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C组患者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0)及中切(30.0)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术前和术后24、48、72 h肌酐、胱抑制素C的比较:与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48 h肌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肌酐C组较A组及B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制素C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及全血黏度中切(30.0),C组及B组较A组增高,C组较B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高切(200.0)、红细胞聚集指素、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水化治疗情况下对比剂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使用>200 mL对比剂可致术后48 h内全血黏度增高.
作者:李晓薇;夏洪远;井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CTA对巨大盆腹部起源不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盆腹部起源不明巨大肿瘤CTA融合肿瘤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A显示盆腹部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60支,主要供血动脉45支,与手术结果对比,根据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约为75.0%(27/36),与常规评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13例,供血动脉17支,恶性/交界性肿瘤23例,供血动脉43支,恶性肿瘤存在多支血供数量,多于良性肿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子宫肌瘤数据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供血动脉大部分走行规则,侧支供血动脉较少,恶性肿瘤(尤其是囊实性或实性肿瘤)供血动脉常增粗,走行迂曲,侧支供血动脉多而乱.结论 CTA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的来源,提高盆腹部巨大肿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肿瘤供血动脉的数量、形态、走行及分布,对良恶性判断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柯锐钿;傅彦纯;林珏慧;龙荣;林顺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中医补肾和西医干预对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受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妇科及中医门诊就诊且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备孕女性109例,按照孕前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补肾调冲法联合西药)和对照组56例(单纯西药),分析两组在相同备孕措施及药物干预后性激素水平和受孕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其月经第2天血清FSH、FSH/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AMH水平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3个月经周期后继续随访6个月中24例获得妊娠,受孕率45.2%(24/53),对照组16例获得妊娠,受孕率28.6%(16/56),两组受孕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调冲法结合健康生活指导及西医基础备孕可改善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受孕率.
作者:易丹妮;何耀娟;刘晓青;陈粮;钟毅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人生存素(Survivin)基因mRNA、蛋白质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以及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Survivin(si-Survivin),错配siRNA(si-Control)转入人胃癌MKN-45细胞中,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Normal),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量;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对其增殖、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可使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尤其是72 h抑制效果明显;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沉默Survivin基因使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 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沉默Survivin基因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毛苇;赵心恺;孔灿灿;邝继孙;邱敏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 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作者:谢经丰;范基元;袁晟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沉默FBI-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hRNA干扰技术沉默MCF-7细胞中FBI-1基因的表达,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FBI-1基因的沉默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53和p21表达.结果 经shRNA干扰后FBI-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FBI-1基因沉默后,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53和p2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沉默FBI-1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G1/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53和p21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茂剑;王丽;杨伟萍;覃庆洪;谭启杏;练斌;韦长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GF-1、IGF-2、IGFB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给予IGF-1、IGF-2、IGFBP-3的免疫组化分析,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对比都有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的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显示IGF-1与IGF-2呈正相关性(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IGF-2也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IGF-1、IGF-2、IGFBP-3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密切相关,从而调节子宫内膜癌的形成.
作者:代聪伟;李娜;杨艳艳;王蓓;闫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应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骨二科、二沙骨科2017年1-12月诊断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83例,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腹部一般按摩护理,观察组予以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3d肠鸣音次数、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的方法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创且舒适,并且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捷;郑沐欣;柳思露;傅秀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胶样癌1例,位于胰体尾,呈混杂稍低密度,内见团块状钙化,增强稍低密度区周边延迟强化;胰母细胞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分叶状,瘤内见淡薄斑片状钙化,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胰头,呈囊性,囊液呈短T1短T2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内壁不规则,1例位于胰颈,呈实性,增强各期明显强化,内见灶性坏死;间质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增强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1例,位于胰体,CT上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增强肿瘤内部见絮状强化影.结论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CT及MRI表现可提高这些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廖茜;何玉麟;余晨;曾献军;吕农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与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诊断CIN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8例,对所有受试者检测其生化指标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NA-21含量.根据CIN发生与否分为A组(CIN组)和B组(非CIN组).同时记录患者在术中对比剂的用量.结果 有23例发生CIN,发生率为13.6%,A组患者的基础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miRNA-21的表达、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等均高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低于B组.Binary 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miRNA-21、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为6.89时,诊断CIN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73.8%,可较好的预测CIN的发生.结论 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是CIN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计算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对于预测CIN的发生,提前预防CIN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乔平;吴明;林劲;马立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成人急性全小肠是指一段肠管甚至几乎全部小肠及其系膜沿系膜轴扭转180°以上,伴有肠系膜血管扭转,肠道血液循环不同程度障碍,相应区域肠管很快出现坏死,感染性休克,属于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凶险,一旦处理不当,对患者将是一场灾难.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文献及其病例例数均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劲林;凌志东;莫湘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十分重要,低钠血症定义为血清钠离子<135 mmol/L,其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高,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低钠血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远期将发展为痴呆或导致死亡,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降低海马细胞ATP的产生等,可能是低钠血症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认识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加强前期的预防及诊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
作者:秦雪荣;陶利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核转位在异氟烷预处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随机接受对照或1.5%异氟烷预处理6 h,然后行对照或不同浓度脂多糖刺激,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4在核蛋白和浆蛋白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的表达,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脂多糖刺激增加TNF-α释放(P<0.05)、上调核蛋白内HDAC4表达(P<0.01)和下调胞浆蛋白的HDAC4表达(P<0.05),而异氟烷预处理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NF-α增高(P<0.05)、抑制核蛋白内HDAC4表达(P<0.01)和上调胞浆蛋白HDAC4表达(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DAC4核移位,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作者:郭欣莹;郑彬;阮祥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离体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定位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eNOS和Caspase-3在VECs中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降低VECs的细胞活力,而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下VECs的细胞活力;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减少VECs内eNOS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表达;而rhEPO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下VECs内eNOS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3表达.结论 rhEPO预处理可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内皮细胞的细胞活力,并能显著提高eNOS表达水平,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
作者:王源江;李红戈;赵振强;王埮;李嫚;陈志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4-羟苯基维胺(4-HPR)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rocollagenⅠ和MMP-1 mRNA表达情况.观察4-HPR对ProcollagenⅠ和M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rocollagenⅠ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而MMP-1 mRNA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HPR不同浓度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ro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MM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ocollagenⅠ和MMP-1基因表达在瘢痕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HPR可抑制ProcollagenⅠ和促进MMP-1 mRNA表达水平.
作者:南美兰;金玟言;金哲虎;金承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鼻咽癌的放射损伤及疗效.方法 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把105例鼻咽癌患者分成全程常规分割适形放疗组(对照组)和前程常规分割后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研究组),观察放射损伤、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等.结果 两组急性放射损伤、远期放射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研究组(88.5%)与对照组(67.9%)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471,P<0.05),5年生存率研究组(78.8%)、对照组(60.4%)亦有明显优势(χ2=4.225,P<0.05).结论 前程常规分割联合后程大分割适形放疗用于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较好,且放射损伤反应与全程常规分割适形放疗并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较好.
作者:龙斌;周光华;苏加利;刘利民;杨新辉;施晓焱;龙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衍生物(r-PA)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分为溶栓组(26例)及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及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90 d的改良Rankin(mRS)评分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2 h、24 h和7 d NHIS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0 d、90 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溶栓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中期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有效.
作者:戈琦;罗佩仪;李悦斐;张旭芬;蒋彬彬;张逸询;杨莉;袁明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在国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的11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达比加群酯组58例,给予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 bid抗凝治疗;一组为华法林组54例,根据INR目标值2.0~3.0,个体化给予华法林片抗凝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时间,观察两组的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华法林组发生出血事件5例(8.8%),达比加群酯组2例(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未发生血栓血栓事件,达比加群酯组发生1例(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全因死亡7例(12.3%),达比加群酯组3例(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作者:郭攸胜;张焕基;李小玲;潘荣全;陈文浩;程开诚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