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罕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廖茜;何玉麟;余晨;曾献军;吕农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胶样癌1例,位于胰体尾,呈混杂稍低密度,内见团块状钙化,增强稍低密度区周边延迟强化;胰母细胞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分叶状,瘤内见淡薄斑片状钙化,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胰头,呈囊性,囊液呈短T1短T2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内壁不规则,1例位于胰颈,呈实性,增强各期明显强化,内见灶性坏死;间质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增强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1例,位于胰体,CT上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增强肿瘤内部见絮状强化影.结论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CT及MRI表现可提高这些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型对比剂对肾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型对比剂对肾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患者共210例,按对比剂剂量分为3组,即A组(对比剂剂量≤100 mL)、B组(100 mL<对比剂剂量≤200 mL)、C组(对比剂剂量>200 mL).记录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及术前、术后24、48、72 h肾功能(肌酐、胱抑制素C)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C组患者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0)及中切(30.0)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术前和术后24、48、72 h肌酐、胱抑制素C的比较:与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48 h肌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肌酐C组较A组及B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制素C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及全血黏度中切(30.0),C组及B组较A组增高,C组较B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高切(200.0)、红细胞聚集指素、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水化治疗情况下对比剂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使用>200 mL对比剂可致术后48 h内全血黏度增高.

    作者:李晓薇;夏洪远;井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双源CT双能成像、微血管密度与实性肺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能量成像指标、微血管密度与实性肺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术前行CT双能成像且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实性肺腺癌的患者43例,术后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数值.实性肺腺癌是否转移组双能量各指标等的比较应用t检验.不同分化程度实性肺腺癌能谱曲线斜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双能量指标与MVD的关系.结果 实性肺腺癌大小、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高分化和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9、0.757、0.843、0.771,均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实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骆孟;顾艳;苗重昌;周莹;袁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GF-1、IGF-2、IGFB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IGF-1、IGF-2、IGFB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给予IGF-1、IGF-2、IGFBP-3的免疫组化分析,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对比都有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的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显示IGF-1与IGF-2呈正相关性(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IGF-2也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IGF-1、IGF-2、IGFBP-3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密切相关,从而调节子宫内膜癌的形成.

    作者:代聪伟;李娜;杨艳艳;王蓓;闫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科室收治的3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病例组,其中脊髓炎10例,脑炎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多发性硬化4例,观察MS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CD4+、CD8+、CD4+/CD8+的表达情况.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儿童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治疗前CD19+、CD20+、CD8+比例明显升高,CD4+、CD4+/CD8+比例明降低(P<0.05).其中24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19+、CD20+、CD8+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CD4+、CD4+/CD8+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症状无改善组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0例患儿均存在头颅或脊髓MRI异常,MSCs治疗后复查25例病灶有改善.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调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周小琳;李栋方;李平甘;罗向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与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与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诊断CIN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8例,对所有受试者检测其生化指标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NA-21含量.根据CIN发生与否分为A组(CIN组)和B组(非CIN组).同时记录患者在术中对比剂的用量.结果 有23例发生CIN,发生率为13.6%,A组患者的基础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miRNA-21的表达、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等均高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低于B组.Binary 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miRNA-21、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为6.89时,诊断CIN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73.8%,可较好的预测CIN的发生.结论 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是CIN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计算miRNA-21/肾小球滤过率对于预测CIN的发生,提前预防CIN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乔平;吴明;林劲;马立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案,术后都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S组于术后超声引导下行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2、4、8、12、24 h分别记录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PHP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24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2、4、8 h的PHP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减少、D1/D2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SPB能减少PCIA中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刘霞;吴雪梅;朱江;单海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烟雾吸入后不同时间点SD大鼠肺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目的 探索烟雾吸入后大鼠肺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明确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龄SD雄性SPF级大鼠50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烟雾吸入后不同时间点分为烟雾吸入后1、6、12 h以及24 h组.实验组大鼠暴露于充满烟雾的烟雾箱中吸入烟雾25 min,对照组大鼠吸入空气,随后按各自时间节点对大鼠进行解剖,留取动脉血、肺组织,对各组大鼠进行动脉血气、湿干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衔接蛋白(P66Shc)的检测并制作HE染色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实验组各组大鼠PaO2明显下降(P<0.05),烟雾吸入后1 h组降至低(58.4±7.4)mmHg,随后逐渐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W/D明显上升(P<0.05),在吸入后1 h组达到高峰(6.77±0.40);烟雾吸入后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在吸入后12 h组达到高峰(1.67±0.08)nmol/mgprot;而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下降(P<0.05),在烟雾吸入后12 h达到低值(62.38±8.08)U/mgprot;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P66Shc及磷酸化P66Shc表达量相对增高,灰度值分析磷酸化P66Shc与P66Shc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光镜下,烟雾吸入组大鼠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隙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粉红色渗出物出现,以烟雾吸入后12 h损伤为严重.结论 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后12 h到达高峰.

    作者:程浩;宋立成;陈旭昕;奂剑波;陈丽娜;樊重阳;于丹丹;孟激光;韩志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疗效

    目的 观察应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骨二科、二沙骨科2017年1-12月诊断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83例,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腹部一般按摩护理,观察组予以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3d肠鸣音次数、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的方法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创且舒适,并且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捷;郑沐欣;柳思露;傅秀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LAMP技术在涂阴肺结核中的临床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LAMP技术在涂阴肺结核中的临床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我院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和非结核患者共270例进行LAMP法、痰涂片法及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LAMP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及GeneXpert MTB/RIF在肺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8.8%、35.2%及52.4%.LAMP法在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法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在肺结核组中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法与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肺结核组中比较,两方法一致性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0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组中,以GeneXpert MTB/RIF为比较标准,LAMP法的敏感度为82.8%(24/29)、特异度为97.5%(79/81),总体一致率93.6%(103/110).两种方法一致性相比,两者一致性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标本检测中LAMP法在涂阴肺结核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伊;黄文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患者长期抗凝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在国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的11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达比加群酯组58例,给予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 bid抗凝治疗;一组为华法林组54例,根据INR目标值2.0~3.0,个体化给予华法林片抗凝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时间,观察两组的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华法林组发生出血事件5例(8.8%),达比加群酯组2例(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未发生血栓血栓事件,达比加群酯组发生1例(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全因死亡7例(12.3%),达比加群酯组3例(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作者:郭攸胜;张焕基;李小玲;潘荣全;陈文浩;程开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Survivin基因沉默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人生存素(Survivin)基因mRNA、蛋白质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以及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Survivin(si-Survivin),错配siRNA(si-Control)转入人胃癌MKN-45细胞中,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Normal),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量;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对其增殖、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可使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尤其是72 h抑制效果明显;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沉默Survivin基因使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 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沉默Survivin基因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毛苇;赵心恺;孔灿灿;邝继孙;邱敏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异氟烷预处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核转位在异氟烷预处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随机接受对照或1.5%异氟烷预处理6 h,然后行对照或不同浓度脂多糖刺激,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4在核蛋白和浆蛋白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的表达,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脂多糖刺激增加TNF-α释放(P<0.05)、上调核蛋白内HDAC4表达(P<0.01)和下调胞浆蛋白的HDAC4表达(P<0.05),而异氟烷预处理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NF-α增高(P<0.05)、抑制核蛋白内HDAC4表达(P<0.01)和上调胞浆蛋白HDAC4表达(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DAC4核移位,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作者:郭欣莹;郑彬;阮祥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8例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儿进行血清酶学(ALT、AST、LDH、CK、CK-MB、MB、HBDH)与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的血清酶学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均P<0.001),学龄前患儿的CK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学龄期患儿(均P<0.01);118例患儿中DMD基因检测阳性结果91例,阴性结果患儿中8例接受基因测序检查,其中6例检出突变;CK、CK-MB及两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患儿基因诊断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和0.79.结论 血清酶学检测对DMD/BMD筛查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可行、依从性好的优点,CK和CK-MB可作为基因诊断预测的指标;而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与未来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彩芝;张聪;李爱国;莫丽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uncut 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B-I式、B-II式、RY吻合、uncut Roux-en-Y(uncut RY)吻合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1例,根据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式组35例,B-II式组29例,RY组25例,uncut RY组32例.全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其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ncut RY组在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较B-II式及RY组缩短,术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减少,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较RY组下降.结论 uncut Roux-en-Y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作者:熊建波;李正荣;罗贤施;曹毅;张国阳;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西医干预对109例高龄备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受孕率的影响

    目的 比较分析中医补肾和西医干预对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受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妇科及中医门诊就诊且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备孕女性109例,按照孕前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补肾调冲法联合西药)和对照组56例(单纯西药),分析两组在相同备孕措施及药物干预后性激素水平和受孕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其月经第2天血清FSH、FSH/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AMH水平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3个月经周期后继续随访6个月中24例获得妊娠,受孕率45.2%(24/53),对照组16例获得妊娠,受孕率28.6%(16/56),两组受孕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调冲法结合健康生活指导及西医基础备孕可改善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受孕率.

    作者:易丹妮;何耀娟;刘晓青;陈粮;钟毅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成人全小肠扭转的临床分析

    成人急性全小肠是指一段肠管甚至几乎全部小肠及其系膜沿系膜轴扭转180°以上,伴有肠系膜血管扭转,肠道血液循环不同程度障碍,相应区域肠管很快出现坏死,感染性休克,属于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凶险,一旦处理不当,对患者将是一场灾难.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文献及其病例例数均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劲林;凌志东;莫湘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肿瘤转移新靶点HOTAIR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虽不编码蛋白,却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重要生理生化过程.作为lncRNAs家族中的一员,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已被确定为胃癌相关的lncRNA,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耐药,导致肿瘤转移及预后不良,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文综述HOTAIR在胃癌中的表达、功能研究、调控机制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进展.

    作者:尹磊;魏云海;孙燕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RhoA/ROCK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hoA/ROC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为对照组,46例MM患者骨髓为实验组,并根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轻度组(1、2级)和严重组(3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上清液中RhoA、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RhoA、ROCK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患者RhoA、ROCK1与临床参数间关系.结果 实验组的RhoA、ROCK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级的RhoA的蛋白与mRNA水平高于1、2级(P<0.05).3级中ROCK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1、2级(P<0.0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oA与αCa、骨质损害分级、β2-mg、ISS分期、D-S分期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ROCK1与αCa、骨质损害分级、β2-mg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结论 RhoA/ROCK1表达水平在MM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与MM骨质破坏进展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为骨髓瘤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线索.

    作者:吴春叶;罗友红;蒋端凤;何玉婵;高彤彤;黄勃;王晓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麻醉深度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麻醉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丙泊酚、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量表评分.结果 浅麻醉组术中各时间点外周血丙泊酚水平均低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术中2 h内深麻醉组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 h以后深麻醉组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低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浅麻醉组患者外周血NSE水平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深麻醉组患者MSE量表评分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深麻醉方案可减轻动脉瘤夹闭术中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三亮;石海红;许海静;闫军美;陈华永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导致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可累计全身脏器引起不可逆的损伤.肺间质病变是系统性硬化症重要的死亡原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虽取得稍许进展但因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用药,本文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新型标志物、TLR-4受体等多方面对SSc-I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治疗方向和临床思路,以期为推进该病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亚飞;蒋亚男;谢璠;石宇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