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罕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廖茜;何玉麟;余晨;曾献军;吕农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胶样癌1例,位于胰体尾,呈混杂稍低密度,内见团块状钙化,增强稍低密度区周边延迟强化;胰母细胞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分叶状,瘤内见淡薄斑片状钙化,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胰头,呈囊性,囊液呈短T1短T2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内壁不规则,1例位于胰颈,呈实性,增强各期明显强化,内见灶性坏死;间质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增强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1例,位于胰体,CT上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增强肿瘤内部见絮状强化影.结论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CT及MRI表现可提高这些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导致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可累计全身脏器引起不可逆的损伤.肺间质病变是系统性硬化症重要的死亡原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虽取得稍许进展但因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用药,本文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新型标志物、TLR-4受体等多方面对SSc-I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治疗方向和临床思路,以期为推进该病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亚飞;蒋亚男;谢璠;石宇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amen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的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O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障碍评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以及腰椎曲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行PLIF的患者比较,行MIS-TLIF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伤口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低(P<0.05),行MIS-TLIF的患者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腰疼VAS评分低于行PLIF的患者(P<0.05).而对于ODI功能障碍得分,其在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患者低于PLIF组(P<0.05).结论 与行PLIF的患者比较,经MIS-TLIF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且VAS腰疼评分和ODI功能障碍评分低于PLIF组.

    作者:郭万根;申才良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探讨GDF-15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正常对照组3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GDF-15及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等指标.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5及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着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血清GDF-15及BNP水平逐层增高,但GDF-15在NYHAⅢ级与Ⅳ级间无统计学差异,BNP在NYHAⅡ级与Ⅲ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DF-15水平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r=-0.597,r=-0.593,均P<0.01),与LVEDD、LAD呈正相关(r=0.472,r=0.465,均P<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GDF-15水平能较好地评估中重度的心力衰竭,与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徐烨华;李继东;马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外源性胆汁酸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 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作者:谢经丰;范基元;袁晟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LAMP技术在涂阴肺结核中的临床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LAMP技术在涂阴肺结核中的临床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我院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和非结核患者共270例进行LAMP法、痰涂片法及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LAMP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及GeneXpert MTB/RIF在肺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8.8%、35.2%及52.4%.LAMP法在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法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在肺结核组中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法与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肺结核组中比较,两方法一致性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0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组中,以GeneXpert MTB/RIF为比较标准,LAMP法的敏感度为82.8%(24/29)、特异度为97.5%(79/81),总体一致率93.6%(103/110).两种方法一致性相比,两者一致性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标本检测中LAMP法在涂阴肺结核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伊;黄文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ACE2-Ang-(1-7)-Mas轴在调节慢性炎症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因子在肾损伤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够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炎症反应,同时ACE2-Ang-(1-7)-Mas轴能够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从而减轻肾损伤,延缓肾疾病进程.本文就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Ang-(1-7)-Mas轴在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各类慢性炎症性肾损伤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霁;张剑锋;喻莉;李帅;卢俊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胃癌腹腔镜辅助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胃癌腹腔镜辅助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有5年随防资料的患者共有147例,其中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有71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有76例.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胃癌开腹手术组(23.63±10.290 vs.19.31±7.080,P=0.004),但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量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5237±4.269 vs.2.560±3.637,P=0.950).腹腔镜辅助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07±0.662)h vs.(2.9±0.485)h,P=0.064,但腹腔镜辅助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21.05±58.853)mL vs.(286.34±134.942)mL,P=0.000.腹腔镜辅助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6例)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5例并发症发生数(P=0.022).腹腔镜组的5年生存率为52.6%,开腹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47.9%,两者在5年生存率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328).腹腔镜辅助手术组的平均费用为(34905.61±3877.46)元,大于开腹组的(32010.55±4871.58)元,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进展期胃癌的亚组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手术时间、阳性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腹腔镜辅助手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但腹腔镜手术的费用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手术与开腹手术的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周宏;夏加增;陈义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Survivin基因沉默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人生存素(Survivin)基因mRNA、蛋白质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以及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Survivin(si-Survivin),错配siRNA(si-Control)转入人胃癌MKN-45细胞中,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Normal),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量;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对其增殖、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iRNA-Survivin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可使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尤其是72 h抑制效果明显;转染后si-Survivi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Control组和Normal组(P<0.05);沉默Survivin基因使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 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沉默Survivin基因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毛苇;赵心恺;孔灿灿;邝继孙;邱敏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科室收治的3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病例组,其中脊髓炎10例,脑炎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多发性硬化4例,观察MS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CD4+、CD8+、CD4+/CD8+的表达情况.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儿童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治疗前CD19+、CD20+、CD8+比例明显升高,CD4+、CD4+/CD8+比例明降低(P<0.05).其中24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19+、CD20+、CD8+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CD4+、CD4+/CD8+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症状无改善组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0例患儿均存在头颅或脊髓MRI异常,MSCs治疗后复查25例病灶有改善.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调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周小琳;李栋方;李平甘;罗向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麻醉深度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麻醉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丙泊酚、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量表评分.结果 浅麻醉组术中各时间点外周血丙泊酚水平均低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术中2 h内深麻醉组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 h以后深麻醉组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低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浅麻醉组患者外周血NSE水平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深麻醉组患者MSE量表评分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深麻醉方案可减轻动脉瘤夹闭术中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三亮;石海红;许海静;闫军美;陈华永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成人全小肠扭转的临床分析

    成人急性全小肠是指一段肠管甚至几乎全部小肠及其系膜沿系膜轴扭转180°以上,伴有肠系膜血管扭转,肠道血液循环不同程度障碍,相应区域肠管很快出现坏死,感染性休克,属于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凶险,一旦处理不当,对患者将是一场灾难.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文献及其病例例数均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劲林;凌志东;莫湘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胰腺罕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几种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罕见肿瘤的CT及MRI征象,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腺泡细胞癌2例,位于胰尾或胰体尾,均呈实性,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胶样癌1例,位于胰体尾,呈混杂稍低密度,内见团块状钙化,增强稍低密度区周边延迟强化;胰母细胞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分叶状,瘤内见淡薄斑片状钙化,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胰头,呈囊性,囊液呈短T1短T2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内壁不规则,1例位于胰颈,呈实性,增强各期明显强化,内见灶性坏死;间质瘤1例,位于胰头,呈实性,增强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1例,位于胰体,CT上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增强肿瘤内部见絮状强化影.结论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CT及MRI表现可提高这些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廖茜;何玉麟;余晨;曾献军;吕农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氨茶碱对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肌松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茶碱对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和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毕A组静脉泵注氨茶碱3 mg/kg,C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四个成串刺激恢复40%~50%时静注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记录四个成串刺激比值从25%恢复至60%、75%、80%、90%的时间,记录静脉泵注氨茶碱前后及拔管前后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A组TOFR从25%恢复至60%、75%、80%、90%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泵注氨茶碱前后和拔管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不能促进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作用的消退.

    作者:崔晓岗;冉红;王永宏;延育强;李楠;卢军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双源CT双能成像、微血管密度与实性肺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能量成像指标、微血管密度与实性肺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术前行CT双能成像且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实性肺腺癌的患者43例,术后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数值.实性肺腺癌是否转移组双能量各指标等的比较应用t检验.不同分化程度实性肺腺癌能谱曲线斜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双能量指标与MVD的关系.结果 实性肺腺癌大小、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和MVD在高分化和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9、0.757、0.843、0.771,均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实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骆孟;顾艳;苗重昌;周莹;袁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膀胱癌YAP表达及YAP对膀胱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膀胱癌中yes相关蛋白(YAP)表达情况,并研究YAP对膀胱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YAP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应用慢病毒过表达T24细胞YAP表达,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系干细胞标志物CD133、Nanog和Oct-4变化;应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膀胱癌克隆形成能力改变.结果 膀胱癌细胞相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YAP高表达(P<0.05);成功构建YAP过表达膀胱癌细胞系;YAP过表达膀胱癌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133、Nanog和Oct-4表达上调,YAP过表达后平板克隆体积增大、数量增多(P<0.05),干细胞特性增强.结论 YAP在膀胱癌中高表达,且YAP高表达增强膀胱癌干细胞特性.

    作者:杨勇;姜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液代谢轮廓分析及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特异性代谢指标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自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85例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致女性不孕者为正常对照组,80例PCOS患者为PCOS组.通过分析卵泡液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获得PCO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经IVT-ET观察两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妊娠结局指标.结果 PCOS组卵泡液4种氨基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1种氨基酸、6种有机酸和6种脂肪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着床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获得PCOS患者卵泡液伴有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特异性代谢指标,卵泡液中特异性代谢物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重要因素.

    作者:曾伟宏;李子涛;陈创奇;梁嘉颖;欧阳海梅;梁金群;谢汛杰;陈暖;江剑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GF-1、IGF-2、IGFB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IGF-1、IGF-2、IGFB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给予IGF-1、IGF-2、IGFBP-3的免疫组化分析,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对比都有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BP-3的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显示IGF-1与IGF-2呈正相关性(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IGF-2也与IGFBP-3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IGF-1、IGF-2、IGFBP-3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密切相关,从而调节子宫内膜癌的形成.

    作者:代聪伟;李娜;杨艳艳;王蓓;闫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B组在DSA引导下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1、7 d及术后1、3、6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个月随访Odom评分的优良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均迅速降低,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VA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时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Odom评分优良率在术后3、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背根节脉冲射频能快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并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乔东;宫庆娟;刘晓明;薄存菊;卢振和;高崇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案,术后都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S组于术后超声引导下行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2、4、8、12、24 h分别记录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PHP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24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2、4、8 h的PHP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减少、D1/D2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SPB能减少PCIA中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刘霞;吴雪梅;朱江;单海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4-羟苯基维胺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rocollagenⅠ和MMP-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4-羟苯基维胺(4-HPR)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rocollagenⅠ和MMP-1 mRNA表达情况.观察4-HPR对ProcollagenⅠ和M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rocollagenⅠ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而MMP-1 mRNA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HPR不同浓度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ro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MM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ocollagenⅠ和MMP-1基因表达在瘢痕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HPR可抑制ProcollagenⅠ和促进MMP-1 mRNA表达水平.

    作者:南美兰;金玟言;金哲虎;金承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