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頔;肖卫国
肝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肝癌中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被发现已经是中晚期,而失去手术的机会.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系统治疗作为姑息治疗方法,如传统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但其中大多数未能显示出提高生存率的显著疗效,影响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肿瘤对化疗的多重耐药.本文主要综述了肝细胞癌对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康;彭贵主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不同于细胞凋亡及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类型,其发生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caspase-1及caspase-4/5/11,并伴随着炎性反应.近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会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焦亡及其产生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焕焕;吕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腔粘连细胞模型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ICC法鉴定细胞;用0、2.5、5、10和20 ng/mL TGF-β1诱导HESCs 48 h,qRT-PCR检测COL1A1、α-SMA的表达;以10 ng/mL TGF-β1诱导HESCs 48 h,继而0、0.1、1和10μmol/mL ATRA作用48 h,qRT-PCR、WB检测COL1A1、α-SMA、及SMAD4的表达.结果 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标志物CK-18阴性;与0 ng/mL TGF-β1组相比,其他组COL1A1和α-SMA的表达升高,以10 ng/mL组表达高(P<0.01);与0μmol/mL ATRA组相比,1、10μmol/mL ATRA组COL1A1、α-SMA和SMAD4的表达下降,以1μmol/mL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TGF-β1诱导HESC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样改变,构建宫腔粘连细胞模型,ATRA通过TGF-β1/SMAD4信号通路改善其纤维化.
作者:刘丽敏;史文娟;何芳;胡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免疫调节、细胞保护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MSCs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是其旁分泌的各种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MSCs的旁分泌作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丽;王炎;朱钟慧;田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miR-118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及68例结直肠癌患者、15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中miR-1183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浆miR-118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iR-1183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P=0.0025),在结直肠癌患者和瘤变者血浆中均高于健康者,且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高于瘤变者(均P<0.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iR-118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表达显著相关(均P<0.05).血浆miR-1183作为诊断标记物,鉴别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231~0.9569,P<0.0001),鉴别瘤变的AUC为0.8453(95%CI:0.7134~0.9773,P=0.0003).血浆miR-1183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310),血浆miR-1183表达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iR-118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浆表达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刘学娟;徐远东;祝梓原;吴小兵;黎淑玲;甘海宁;徐学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对db/db小鼠发生2型糖尿病(T2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周龄的db/db小鼠均衡随机分组为:db/db组、RG组和BDMC组,以C57BL/6为WT对照组.于每周检测空腹血糖,6周末置于监测其呼吸交换率和能量消耗变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含量,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指数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Western blot检测肝脏G6Pase、PEPCK和骨骼肌p-AMPK、AMPK、PM-GLUT4、GLUT4、pAS160、AS16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DMC明显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体质量、饮食、饮水量和空腹血糖,上调db/db小鼠降低的呼吸交换比率和能量消耗量,且比RG作用更明显;BDMC对db/db小鼠升高的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作用,但RG组下调含量;BDMC上调db/db小鼠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指数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BDMC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TG、TC、LDL-C、HDL-C和FFA;BDMC下调db/db小鼠肝脏高表达的G6Pase和PEPCK蛋白,且优于RG;BDMC上调db/db小鼠骨骼肌低表达的p-AMPK、PM-GLUT4和pAS160蛋白,与RG效应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BDMC可明显上调骨骼肌AMPK-AS160-GLUT4信号通路及下调肝脏G6Pase和PEPCK减低糖再生,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减慢,且优于罗格列酮.
作者:胡淑芳;杨丽;徐子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并分析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力,为完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报告疫情的陕西省某县作为现场,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力和估算疫苗接种率.结果 共搜索病例85例,年龄范围1~38岁,病例集中在7~15岁(81.2%),其中≤9岁占55.3%;有明确免疫史的34例(39.1%),0剂次23例(26.4%),免疫史不详28例(32.1%);总体疫苗保护效力为76.6%(95%CI:52.0%~88.6%),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力为75.8%(95%CI:75.8%~95%),2剂次为84.3%(95%CI:84.3%~95%),接种2剂次疫苗保护效力点估计值大于1剂次;接种1剂次流腮疫苗随年龄增大疫苗保护效力点估计值变小;接种1剂单腮疫苗保护效力点估计值(80.7%)高于1剂麻腮风疫苗(73.6%);暴发疫情的两校调查接种率分别为82.9%和76.4%,两校估算疫苗接种率74.0%.结论 首发病例未及时就医和教室学生密集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流行的客观条件,接种率较低是疾病暴发的潜在因素,1剂次流腮疫苗难以达到有效保护,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衰减也是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建议考虑2剂次免疫程序,同时做好密集人群病例管理是避免疫情暴发的关键.
作者:胡伟军;刘晓宇;王新华;张少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中硬化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98名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Ⅱ期10例、Ⅲ期38例、Ⅳ期50例)和96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硬化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ARCO分期、病因、塌陷前后之间的硬化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 (1)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浆硬化蛋白水平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2)激素性、酒精性、创伤性及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病例之间无显著差异(P=0.359).(3)不同ARCO分期的患者之间的硬化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39).(4)ROC曲线分析提示硬化蛋白水平在诊断股骨头坏死塌陷时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09%,90.00%).结论 血浆硬化蛋白与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哓俊;黄俊远;陈镇秋;周迎春;何伟;魏秋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各孕期D-Dimer、FIB的参考区间,探讨D-Dimer水平在静脉栓塞及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孕妇2176例,育龄非孕妇80例,静脉栓塞8例及产后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75例.按孕龄分为早孕(890例)、中孕(641例)、晚孕组(645例).采用P95表示D-Dimer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P2.5~P97.5表示FIB参考区间的上下限.通过参考区间评估8例静脉栓塞和75例产后出血的D-Dimer、FIB水平,验证本研究建立参考区间的有效性.利用ROC曲线评价及分析D-Dimer、FIB水平在产后出血的诊断效率,并确定佳cutoff值.结果 各孕期D-Dimer参考区间单侧上限分别为0.77,1.72,2.44μg/mL.各孕期FIB参考区间分别为2.79~5.38,2.85~5.77,3.02~6.02 g/L;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8例静脉栓塞的D-Dimer、FIB水平,D-Dimer均为阳性结果.D-Dimer水平为2.55μg/mL作为预测产后出血的佳cutoff值.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孕妇凝血功能参考区间,提高了凝血功能在妊娠期的应用价值;D-Dimer为2.55μg/mL对产后出血有预测价值.
作者:樊凤娇;吴秉毅;杨辉;郭跃文;吕伟标;宋睿;于新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异构体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173例,通过术前外周血PCR和测序评估CYP3A4*1G的基因分型,对比CYP3A4*1G突变(突变组)和野生型(野生组)患者其术中芬太尼用药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于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患者自控镇痛(PCA)的初次镇痛时间和术后24 h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在所有173例患者中,CYP3A4*1G变异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191,其中突变组共61例,野生组共112例.其中突变组术中使用的平均芬太尼药物总量显著低于野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62,P<0.001),突变组患者术后初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高于野生组(t=7.279,P<0.001),且突变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野生组(t=13.847,P<0.001),突变组在术后2、4和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在老年直肠癌手术麻醉中与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CYP3A4*1G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患者对芬太尼镇痛反应的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礼;曾剑锋;侯本超;刘伟成;占燕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也常累及实质器官,其中肺部受累是较常见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pSS-PAH)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主要以呼吸困难为主,因其症状的不特异性,很多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就诊不及时,发现时肺动脉压基线较高.本文主要介绍干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目前研究现状及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作者:张頔;肖卫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YY1基因在不同表达水平下对J82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转染YY1的J82细胞设为YY1增强表达组,选用靶向YY1序列的shRNA导入J82细胞设为YY1沉默组,并设定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YY1转染效率.以MTT、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增强组的YY1表达高于空白组(P=0.001),空白组YY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沉默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YY1增强表达组在培养24 h、48 h和72 h后的吸光度均高于空白组和YY1沉默组(P<0.05).24 h后空白组和YY1沉默组的吸光度无明显区别(P>0.05).48 h和72 h后空白组吸光度明显高于YY1沉默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YY1沉默组的细胞计数明显小于空白组和YY1增强组(P<0.05),空白组和YY1增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沉默YY1基因后可明显减弱J82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以YY1为靶点的RNA干扰技术有望成为针对该肿瘤的基因治疗新方法.
作者:刘翔;耿和;吴宗林;施华娟;张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清中尿酸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5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25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hs-CRP、LVEF、LAD、年龄及应用β-blocke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年龄、LVEF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尿酸是直接参与了心房的重构过程,或者只是代表了氧化应激或炎症反应过程的一个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高达;周建庆;林海燕;徐光泽;王自成;王圣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猪体外循环(CPB)期间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择五指山小型猪20头,随机分为4组(n=5):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DY组),育亨宾组(Y组),对照组(C组).D组和DY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DY组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给予育亨宾l mg/kg;Y组和C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育亨宾1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在CPB前(T0)、CPB后1(T1)及2 h(T2)、停CPB后1(T3)及2 h(T4),采集血标本检测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结果 与D组比较,C组和DY组在T1-4时点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均增高.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兴奋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罗琳;魏晓;陈梅珠;李美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血管生成样蛋白2(ANGPTL2)水平变化对胃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胃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ANGPTL2表达水平,分析ANGPTL2含量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GES-1、N87、SGC7901、BGC823、PAMC82胃细胞株中ANGPTL2的表达情况.过表达/沉默ANGPTL2后,MTT与Transwell试验检测ANGPTL2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ANGPTL2的表达水平也越高;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GES-1相比,N87、SGC7901、BGC823、PAMC82胃癌细胞株中ANGPTL2的蛋白水平均呈较高水平(P<0.05);过表达ANGPTL2后,PAMC82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增强,而沉默ANGPTL2,其增值、侵袭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PTL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更高,且恶性程度越高ANGPTL2表达越高.其能加速胃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可作为临床治疗靶点之一.
作者:刘展;唐艳;李云涛;李世红;刘雁军;庞宇;古建辉;成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高压氧不同治疗时机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75例突发性聋患者依据出现突发性聋症状到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1~7 d)、B组(8~14 d)和C组(15~28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听力平均恢复(31.2±10.9)dB,B组听力平均恢复(30.0±11.5)dB,C组听力平均恢复(12.9±6.5)dB,各组内高压氧治疗前后听力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A组和B组间听力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而C组听力恢复值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44,0.033).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后14 d内接受高压氧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冯梅;王敏;乐晖;王蜀;付红英;彭易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寻量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中的运用,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志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探视、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组予以我科室护理团队制定的围手术期介入护理量表方案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出院时治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伤口血肿的情况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量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介入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介入护理中推广.
作者:何婉玲;梁月娥;谭倩妍;蔡名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MDR1基因、CD269基因在老年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定量PCR法对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髓瘤患者体内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进行检查,并分析表达结果 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4例老年骨髓瘤患者血清及骨髓液样本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体内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现肿瘤复发、Charlson指数(CCI)评分较高、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体内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越高的患者CCI评分≥5、生存时间越短、越易出现肿瘤复发.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量与CCI评分呈正相关(r=0.786,P<0.001;r=0.825,P<0.001).结论 MDR1基因、CD269基因参与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影响骨髓瘤疾病预后,有望成为骨髓瘤未来诊断以及治疗的潜在靶标.
作者:姜方毅;陈桂明;瞿玉兴;夏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A375和B16F10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A375和B16F10细胞各分为4组:对照组、木犀草素20、40、60μmol/L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ax、Bcl-2、VEGF、p-Akt、Akt、p-mTOR和mTOR的蛋白水平;RT-PCR检测VEGF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木犀草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375和B16F10细胞增殖;而且木犀草素组的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降低,而Bax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此外,木犀草素组的p-Akt和p-mTOR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木犀草素能够抑制A375和B16F1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付银锋;康文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活化素B(Activin B)在活体水平上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Activin B组创面注射Activin B,PBS组用PBS处理后,观察其伤口愈合,测定创面愈合率,观察肉芽组织形成,免疫组化分析血管再生,血流分析仪器检测伤口部位肉芽组织血流量.结果 Activin B处理后,创面愈合速率加快,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再生数量增多,肉芽组织平均血流量较高.结论 Activin B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的再生,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作者:武薇;曾惠昆;张敏;张琳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