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进东;周鹏;侯霁芯;陈宏;梁登攀;王沛坚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区(C区)变异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中的作用.方法:从2例献血者OBI的样品中扩增得到C区基因构建乙型肝炎病毒C区突变型质粒,检测各突变型质粒在HuH7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Balb/c小鼠高压尾静脉注射突变型质粒检测其血清HBsAg和HBeAg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HBcAg的表达及分布情况,RT-PCR检测肝组织HBV-RNA的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相比,C区突变型显著性下调HBe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对HBsAg表达水平和HBV-RNA的水平无显著性作用.结论:OBI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C区变异改变HBV病毒的HBe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对OBI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静娜;李婷婷;王镇;刘莹;王文敬;黎诚耀;李林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内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个手术病理证实的pGGO结节内部CT影像特点.所有pGGO结节中浸润前病变58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32个和浸润性腺癌66个.pGGO结节内部CT影像特征包括病变密度均匀/不均匀、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病变内走行血管异常改变(血管扩张、扭曲、僵直).结果:pGGO结节中密度不均、病变内血管异常改变在3种不同病理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2,P=0.024;(x2=22.615,P<0.001),随着结节浸润程度的增加,病变密度不均及其内血管异常改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空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亦随病变浸润程度的加深而增高,但其仅对于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价值(x2=4.868,P=0.027).结论:pGGO结节内部密度不均、血管异常改变对肺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左玉强;冯平勇;孟庆春;左晓玲;田云霞;王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从广州城区采集PM2.5,对PC-12细胞染毒,设对照组、不同浓度PM2.5组和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组,染毒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2-DCFDA探针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当浓度大于25 μg/mL时PM2.5对PC-12细胞有较强的毒性,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用25、50和100 g/mL的PM2.5染毒24 h细胞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说明ROS生成增多;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2.5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伴随有Cytochrome C表达上调、Caspase 9和Caspase 3激活及PARP增多;加入抗氧化剂NAC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使细胞凋亡减少并下调相关分子的表达或激活.结论:PM2.5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上调Cytochrome C表达,激活Caspase 9/3诱导PC-1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M2.5影响PC-12细胞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卢昕烁;李岩;王芳;刘方芳;金瑶;王婴;陈伟强;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程度,n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1神经元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N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TI组TUNEL染色的细胞凋亡指数和n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均明显比CH组低(P<0.05).UTI组nNOS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H组,但高于Cont组(P<0.05).结论:UTI可能是通过抑制nNOS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H诱导的兔海马缺血缺氧性损伤.
作者:梁亚统;刘冰冰;周代伟;张超城;舒海华;肖晓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瘦素是否通过影响Rab-25和C-myc的表达促进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在对数生长期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瘦素处理组,一定时间后MTF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以及Rab-25和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瘦素处理MCF-7细胞,一定范围内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细胞增殖(P<0.05).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Rab-25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b-25 mRNA的表达水平瘦素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瘦素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瘦素通过上调Rab-25和C-myc特别是后者的表达水平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为临床乳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文慧;张秋瑾;周心怡;张杰;骆耐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诊断为ACS临界病变和PCI术的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间冠脉狭窄程度、PCI术中的冠脉血流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尿酸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10,P<0.05).高尿酸组PCI术中无复流、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尿酸与PCI术后无复流、住院期间MACE独立相关(P<0.05).结论:ACS临界病变患者尿酸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发生冠脉无复流的风险增加.
作者:万进东;周鹏;侯霁芯;陈宏;梁登攀;王沛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肝内胆管的二级分支(段分支)及其远端的胆管上皮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25%~30%[1-2].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相对有效的方法[1].然而,ICC术后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淋巴道转移,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70%,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复发,平均无瘤生存期仅11.2个月[3].高复发率和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复发性ICC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复发性ICC的几种常用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唐平;孟兆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自膨式主动脉瓣膜(SEv)和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BEv)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AVI)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比较经导管SEv和BEy人工瓣膜置入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统计分析30 d的病死率、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AR)、心脏起搏器植入率及随访1年的总体病死率,并采用RevMan5.2和Stata 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项研究(1项为随机对照研究,5项为回顾性研究),共1 80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SEv置入术的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率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式瓣膜置入术(OR=3.01,P<0.000 1;OR=4.13,P<0.000 01),而二者的瓣膜置入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0 d及1年病死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SEv置入术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率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率风险高于BEy置入术,但二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中短期死亡率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俊伟;马俊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进步.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小RNA,通过靶mRNA切割和翻译抑制两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在miRNA治疗中,通过使用具有成像能力的递送工具,与载体共定位的miRNA可以在给药后可视化.靶向超声微泡作为一种超声造影剂,已在超声成像、药物递送、基因转染等方面展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将载miRNA微泡静脉注射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在病变器官组织集聚,在超声动态监测下,可以实时监测到微泡到达靶器官情况.同时,利用一定强度的超声在靶点所在体表定位处辐照,导致微泡破裂,miRNA可以定向转染到组织细胞.此外,超声靶向破坏技术(UTMD)所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提高了基因转染效率,达到增强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就目前运用靶向超声微泡介导miRNA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智唯;赵云;刘朝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α(FRA)与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子宫内膜腺癌、4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FRA、CA125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RA阳性率为93.3%,高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和正常组(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FRA的高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增生症中伴不典型增生者的FRA表达较其他增生亚型高.CA125在内膜癌及内膜增生症中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结论:FRA可能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CA125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病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FRA及CA125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及探讨.
作者:黎金颜;纪晓丹;吴又明;李美灵;刘颖慧;何淑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肺组织NO、iNOS、IL-1及IL-6水平的影响与意义.方法:14周龄Wistar和SHR雄性大鼠各20只,分别随机分成W0、W1、S0、S1四组,每组各10只.其中,W0和S0组饲喂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W1和S1组饲喂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取大鼠肺组织检测NO、iNOS、IL-1、IL6的浓度.结果:W1组NO、iNOS、IL-1、IL6与WO组相比,水平偏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1组NO、iNOS、IL-1、IL6与SO组相比,水平偏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W1、S1组NO、iNOS水平均与IL-1、IL-6呈正相关.结论:(1)单硝酸异山梨酯会导致正常大鼠肺组织NO、iNOS、IL-1、IL6的显著增加,即预示着慢性炎症的存在;(2)长期饲喂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大鼠机体炎症因子的增加,加重肺组织的炎症状态,造成肺组织的损害.
作者:赵文飞;李宏云;白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伴胃肠道症状,以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为特点的少见疾病,伴或者不伴外周血EOS增多.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大肠全消化道的全层,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尚无高敏性及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14例EG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内镜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作者:余海婷;卢敏;毛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率现况,并分析NAFLD与代谢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2 064例体检对象(年龄≥45岁)的体检资料,测定HbA1c、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并行肝脏超声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 064例中老年体检对象中,检出NAFLD332例,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16.09% (332/2 064).男性NAFL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8.51% vs.12.87%;x2=11.913,P=0.001).NAFLD患病率的年龄分布中,<50岁、50~59岁、60 ~69岁、≥70岁4个年龄组NAFLD患病率分别为16.26%、15.63%、16.97%、14.72%,各年龄组NAFLD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0,P=0.826).50~ 59岁和≥70岁年龄组男性NAFLD患病率分别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NAFLD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bA1c、空腹血糖、TC、TG、LDL-C、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NAFLD患者的HDL-C水平则低于正常者;NAFLD组MS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NAFLD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BMI、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胡玲;李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CT、sTREM-1结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0月相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分为SIRS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及对照组.结果:脓毒症总组及亚组CRP、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SIRS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症总组及其各亚组中乳酸水平与对照组、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脓毒性休克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意义(P<0.05).PCT在脓毒症总组及其亚组均较对照组、SIRS组显著升高,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高,脓毒性休克组较严重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5).APACHE Ⅱ评分在脓毒症总组及各亚组、SIR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症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PCT、sTREM-1及APACHE Ⅱ、CRP、乳酸的AUC分别为0.935、0.877、0.856及0.816.结论:在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PCT和血浆sTREM-1结合APACHE Ⅱ评分来评价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
作者:罗运山;刘易林;邓霞梅;张健;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恶性、成骨性肿瘤.该病好发于15~25岁青少年,主要发生在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肱骨近端是易发生病变的部位.虽然受种族、地域等因素影响,但全球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有研究[1]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28:1,骨肉瘤的另一发病高峰人群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在这年龄段中,依旧是男性的发病率较高,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01∶1[1].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但随着医学的进步,该病5年生存率从20%提高到了60%左右.骨肉瘤易发生早期转移,其中以肺转移为多见,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0%~2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占90%,骨肉瘤患者80%~90%亦是死于肺转移[2].早期骨肉瘤的治疗方法以截肢为主,这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步发展,骨肉瘤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郭梦瑶;王拥军;杨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发病症状、检验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更好的早期诊断抗NMDAR脑炎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诊断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9例患者中,男23例(59.0%),女16例(41.0%),年龄为4~59岁,平均(28.3±13.7)岁.20例(51.3%)伴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多为精神行为异常(46.2%)及癫痫发作(43.6%),有意识障碍14例(35.9%),记忆力减退4例(10.3%),锥体外系症状3例(7.7%).39例患者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均阳性(100.0%),血清检测9例(23.1%)阳性.头颅MRI表现14例异常(35.9%).脑脊液病毒抗体6例(15.4%)阳性.脑电图慢波增多5例(12.8%),可见棘波、尖波3例(7.7%).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1例(2.6%)死亡,4例(10.3%)症状无改善,12例(30.8%)症状完全缓解,22例(56.4%)症状稍改善继续药物治疗中.结论:全面认识并掌握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合理用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红鸭;何方园;王文秀;史明;赵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监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情况,观察其在快速评价慢性肝衰竭营养现况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入院时基线血清营养指标,并检测给与营养支持治疗7、14、21 d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且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其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组间比较结果提示:营养支持7d后,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基线显著升高(P<0.05).结论:基线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相关,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可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恢复的早期敏感指标.
作者:高飞;张卫青;梁首勤;曾艳丽;李翔;潘寒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NF-κB和CD14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肺腺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NF-κB和CD147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上述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结果:NF-κB和CD147蛋白表达的PU值在肺腺癌组织中均高于非肺腺癌肺组织(均P=0.000).80例肺腺癌中,NF-κB和CD147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 (55/80)和81.25% (65/80).NF-κB和CD147分别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有关(均P=0.000),二者与肺腺癌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大体类型均无关(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F-κB与CD147呈正相关(rs=0.498,P=0.000).结论:肺腺癌中NF-κB的高表达可能促进CD147的高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
作者:徐小艳;徐宪伟;张果;杨金花;申洪;刘红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Engrailed-2基因(EN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观察EN2基因干扰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EN2的表达.EN2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EN2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EN2小分子干扰RNA(siRNA)至HepG2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N2蛋白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肝癌组织EN2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3.5%(P<0.01).EN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转移和AJCC分期明显相关.EN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33.9%,P< 0.01).EN2 siRNA组细胞EN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提示EN2 siRNA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率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EN2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表达下调后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EN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EN2表达水平对判断肝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苌新伟;马秀现;申红霞;李健;黄向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RPX2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5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RPX2的表达,分析SRPX2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通过siRNA下调HEC-1A细胞中SRPX2的表达,检测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改变.检测沉默SRPX2后细胞内FAK及Cyclin D1表达改变.结果:SRP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肿瘤直径增大及高FIGO分期(Ⅲ+Ⅳ期)显著相关(P<0.05);沉默SRPX2表达可显著抑制HEC-1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并导致细胞中FAK及Cyclin D1的表达降低.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SRPX2与肿瘤增殖关系密切,沉默SRPX2可能通过下调FAK/Cyclin D1的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作者:王丽;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