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对肝肺综合征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增殖的影响

郑庆文;陈崇会;吴玉龙;鲁开智;易斌;廖林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 自噬,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探讨3-MA对PASMCs表型转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PASMCs,设立空白对照组和低(2.0 mmol/L)、中(4.0 mmol/L)及高剂量组(8.0 mmol/L).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3-MA对PASMCs中自噬水平标志蛋白LC3Ⅱ、OPN以及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3-MA对P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3-MA作用于PASMCs后,细胞自噬水平和增殖能力降低,呈剂量依赖性;LC3Ⅱ、OPN以及Vimentin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MA可以下调大鼠PASMCs的LC3Ⅱ表达,抑制PASMCs合成表型标志蛋白OPN、Vimentin的表达,显著降低PASMCs增殖能力.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36例.观察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体内NSE水平、发病后不同时间的NSE水平以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同患者的NSE水平.结果:患者脑梗死面积越大,NSE值越高;患者在发病6h后,NSE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在2d内达到峰值,而在14 d后恢复.患者在发病24 h、2d及7d时,观察组患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NSE值越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脑梗死面积、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预后效果的情况下,NSE值存在明显变化,因此,检测NSE值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何建平;王小艳;梁志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TF-1表达阳性与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阳性与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1例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TTF-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与化疗疗效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Ⅳ期肺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患者均进行了TTF-1蛋白检测,TTF-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82例(67.77%),阴性为39例(32.23%).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9.00%,疾病控制率(DCR)为65.29%.TTF-1阳性患者的DCR显著高于TTF-1阴性者(76.83%vs 41.03%,P<0.005).其中117例患者可评价PFS,中位PFS为4.5个月,其中TTF-1阳性组患者PFS较TTF-1阴性组延长(5.5个月vs 3.0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TF-1阳性表达是影响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独立因素(HR=2.139,95%CI:1.378~ 3.322,P=0.001).结论:TTF-1阳性表达是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预测因素.

    作者:曹汝;刘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栓塞伴发晕厥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伴发晕厥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457例确诊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晕厥组(44例)和无晕厥组(413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肺栓塞伴发晕厥的发生率为9.6% (44/457),其中年龄>60岁、有冠心痛、高血压、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肺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的风险高.晕厥组中存在血压下降、胸痛及中心型肺栓塞的患者较无晕厥组比例增加,其简化的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评分较无晕厥组升高;(2)多因素分析:多项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及中心型血栓是肺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可能是肺栓塞发生晕厥的高危因素;伴有晕厥的肺栓塞患者多出现血压下降,多为中心型血栓栓塞.

    作者:和雪改;毛毅敏;何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血清尿酸及其对PCI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诊断为ACS临界病变和PCI术的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间冠脉狭窄程度、PCI术中的冠脉血流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尿酸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10,P<0.05).高尿酸组PCI术中无复流、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尿酸与PCI术后无复流、住院期间MACE独立相关(P<0.05).结论:ACS临界病变患者尿酸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发生冠脉无复流的风险增加.

    作者:万进东;周鹏;侯霁芯;陈宏;梁登攀;王沛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SRP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HEC-1A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SRPX2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5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RPX2的表达,分析SRPX2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通过siRNA下调HEC-1A细胞中SRPX2的表达,检测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改变.检测沉默SRPX2后细胞内FAK及Cyclin D1表达改变.结果:SRP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肿瘤直径增大及高FIGO分期(Ⅲ+Ⅳ期)显著相关(P<0.05);沉默SRPX2表达可显著抑制HEC-1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并导致细胞中FAK及Cyclin D1的表达降低.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SRPX2与肿瘤增殖关系密切,沉默SRPX2可能通过下调FAK/Cyclin D1的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作者:王丽;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中护理配合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84例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围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配合.结果:对比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总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直肠癌联合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总住院时间,促进病情恢复,帮组患者及早恢复回归社会.

    作者:赵明明;王英南;胡楠楠;郝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MNK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研究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11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型(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及预后(P<0.05)相关,Cox多重回归分析显示p-MNK1表达量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 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独立顸后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林晓东;吴其年;梁剑菲;顾霞;肖洪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优亿TD-C-Ⅳ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兼作牙垫的可行性

    利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是实施临床麻醉、建立呼吸通道、急救复苏、院前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基本而又快速有效的重要操作技术[1].随着医疗器械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视频化喉镜如McCoy喉镜、McGrath视频喉镜、可视喉镜、帝视内窥镜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大量地节约插管时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麻醉医生处理各种普通以及困难气道插管的能力[2-3].然而,在完成气管插管后,放置牙垫或者口咽通气道时,由于麻醉诱导后出现的舌后坠,常常不能快速顺利地放置到位而延长插管操作时间.为此,本文以优亿TD-C-Ⅳ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兼作牙垫来探讨其在普通全麻插管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作者:张龙;徐志勇;翁浩;何喜欢;刘荣;金骏;乐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广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从广州城区采集PM2.5,对PC-12细胞染毒,设对照组、不同浓度PM2.5组和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组,染毒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2-DCFDA探针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当浓度大于25 μg/mL时PM2.5对PC-12细胞有较强的毒性,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用25、50和100 g/mL的PM2.5染毒24 h细胞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说明ROS生成增多;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2.5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伴随有Cytochrome C表达上调、Caspase 9和Caspase 3激活及PARP增多;加入抗氧化剂NAC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使细胞凋亡减少并下调相关分子的表达或激活.结论:PM2.5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上调Cytochrome C表达,激活Caspase 9/3诱导PC-1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M2.5影响PC-12细胞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卢昕烁;李岩;王芳;刘方芳;金瑶;王婴;陈伟强;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现状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肝内胆管的二级分支(段分支)及其远端的胆管上皮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25%~30%[1-2].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相对有效的方法[1].然而,ICC术后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淋巴道转移,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70%,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复发,平均无瘤生存期仅11.2个月[3].高复发率和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复发性ICC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复发性ICC的几种常用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唐平;孟兆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4例临床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伴胃肠道症状,以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为特点的少见疾病,伴或者不伴外周血EOS增多.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大肠全消化道的全层,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尚无高敏性及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14例EG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内镜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作者:余海婷;卢敏;毛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障碍,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足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的重要组成成分,新近研究[1]表明足细胞是肾小球唯一的胰岛素敏感细胞.足细胞胰岛素敏感对维持肾小球滤过功能十分重要,高糖环境下足细胞敏感性降低,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2].近年来足细胞IR相关研究已成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但造成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脂质超载及炎症、nephrin蛋白表达异常相关,因此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相关机制,对预防DN发生,延缓其进展,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作者:肖艳华;何笑云;韩晴;周素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FRA和CA125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α(FRA)与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子宫内膜腺癌、4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FRA、CA125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RA阳性率为93.3%,高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和正常组(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FRA的高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增生症中伴不典型增生者的FRA表达较其他增生亚型高.CA125在内膜癌及内膜增生症中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结论:FRA可能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CA125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病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FRA及CA125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及探讨.

    作者:黎金颜;纪晓丹;吴又明;李美灵;刘颖慧;何淑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锌硒茶对高脂高糖饮食致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锌硒茶对高脂高糖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普通饲料组(C)、高脂高糖组(CH)、高脂高糖+绿茶组(CHT)和高脂高糖+锌硒茶组(ZTH)4组.7周后灌胃茶水,监测空腹血糖,1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1)12周ZTH组空腹血糖45、60、120 min比CHT组低(P< 0.01).(2)灌胃6、11周,血糖CHT组>CH组>ZTH组>C组.与CHT组比较,11周ZTH组比CHT组低(P<0.05).(3)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ZTH组低于CH组(P<0.05).结论:锌硒茶可调节高脂高糖饮食大鼠的血糖、血脂、胆固醇,效果优于绿茶.

    作者:李密转;杨静;王攀;许洁;杨雪松;俞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KK34多肽对HDM哮喘小鼠气道β-catenin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目的:观察MKK34多肽(TSLP碳端α螺旋区域)对屋尘螨(HDM)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细胞连接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哮喘组每周连续5d滴鼻给予HDM,预处理组在给予HDM前1h滴鼻给予MKK34多肽,8周后,动物肺功能测定和病理染色来评估哮喘的情况,检测各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IL-4、IFN-γ及血清IgE,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3-catenin的分布和表达及p-ERK1/2、t-ERK1/2的表达.结果:HDM哮喘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IL-4和血清IgE均较对照组增高,MKK34预处理组较哮喘组上述指标都有所改善.肺组织HE染色示哮喘组具有气道炎症的典型病变,而MKK34预处理组炎症明显轻于哮喘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示,对照组在气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连接处紧密的分布着β-catenin蛋白,而哮喘组β-catenin分布混乱、减少,MKK34预处理组能减少3-catenin的破坏,在哮喘组p-ERK1/2表达明显增加,MKK34多肽预处理组较哮喘组减少.结论:MKK34多肽可能通过抑制ERK的磷酸化来改善HDM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细胞连接蛋白β-catenin的破坏.

    作者:胡亚惠;董航明;刘来昱;黄超文;罗丽珊;万轩;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唾液酸蛋白对Caspase介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破骨细胞前体RAW264.7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前体RAW264.7,加信号通路相应抑制剂和(或)BSP处理后,用Caspase3/7/8/9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7/8/9的活性,用Co-IP检测Caspase-8与整和素αvβ3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BSP处理后RAW264.7细胞的Caspase-3/8/9活性下降,显著抑制了RAW264.7细胞的凋亡;而Caspase-8活性与Caspase-3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且Caspase-8与整合素αvβ3存在相互作用.结论:BSP对RAW264.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并且由Caspase-8引起的细胞凋亡可因BSP与αvβ3的相互结合而抑制.

    作者:张彦;石羽;刘思念;李奕;韩超;李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1].通过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X染色体沉默、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方式,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层面调控该基因下游与细胞生长发育等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因此,LncRNA的异常调节与细胞异常发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近年来研究显示[3-4],Lnc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OXA远端转录本(HOXAtranscript at the distal tip,HOTTIP)属于LncRNA一种,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转移等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5-7].因此,本文就HOTTIP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发生、发展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章梦芝;刘芳腾;张滕;关晏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CT、 sTREM-1结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PCT、sTREM-1结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0月相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分为SIRS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及对照组.结果:脓毒症总组及亚组CRP、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SIRS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症总组及其各亚组中乳酸水平与对照组、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脓毒性休克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意义(P<0.05).PCT在脓毒症总组及其亚组均较对照组、SIRS组显著升高,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高,脓毒性休克组较严重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5).APACHE Ⅱ评分在脓毒症总组及各亚组、SIR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症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PCT、sTREM-1及APACHE Ⅱ、CRP、乳酸的AUC分别为0.935、0.877、0.856及0.816.结论:在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PCT和血浆sTREM-1结合APACHE Ⅱ评分来评价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

    作者:罗运山;刘易林;邓霞梅;张健;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CCA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癌恶性程度的关系;靶向沉默CCAT1,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CCAT1的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显著增高(P< 0.001),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CCAT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距离及穿膜数目均显著减少;沉默CCAT1抑制转移相关基因(MMP2和MMP9)及间质标志分子(Snail,Zeb1和Twist1)的表达水平,增强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和ZO-1)的表达水平.结论:CCAT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表达CCAT1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功能.

    作者:潘洪丽;何宝玉;韦东;韦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分析了40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JMJD3的表达.通过重组质粒在胃癌MGC-803细胞中过表达JMJD3,利用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探索JMJD3对于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的JMJD3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JMJD3蛋白阴性表达与较晚的TNM分期(Ⅲ+Ⅳ期,P< 0.05)具有相关性.过表达JMJD3能够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JMJD3在胃癌中低表达,且JMJD3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彭晨;覃刚;吴莉莉;邓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