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丽;夏宇;胡蓉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比较3组PAIR、EETs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LCR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检测EETs水平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效力.结果: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之间EETs水平、P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型组较中等代谢型、快代谢型有更高LCR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和人血浆EETs含量降低为LCR的危险因素.利用EETs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791~0.965,P<0.05),提示效力较好.结论: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为L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人血浆EETs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
作者:李厚敏;冯燕娴;黄宇理;李妙男;王洪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炎严重指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咳痰黄稠、大便秘结、尿黄等症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作者:吕军影;李凯;黄李平;谢爱泽;郑雪嘉;梁娟;刘双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34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儿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术前给予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化疗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处理;术后给予循序渐进的营养支持、管道护理、个性化的伤口护理以及控尿、排尿功能训练指导.结果:34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出血、尿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10个月有2例患儿达到完全尿控,其余患儿均日间尿控良好,有6例患儿夜间睡眠时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手术后时间延长,尿控率逐渐提高.结论:膀胱横纹肌肉瘤患儿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采用多学科协作,术前讨论确定化疗方案、手术方式,针对性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指导;术后循序渐进的营养支持、个性化的伤口护理、尿控管理以及出院健康指导有助于手术获得成功,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申海燕;刘亚珍;杨绮璇;杨秀冬;杜伟;李朝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与转移及放疗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肺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以非肺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血CD4+CD29+T细胞及其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IL-1)的含量差异;比较转移与未转移、放疗前后肺腺癌患者上述指标及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腺癌及非肺腺癌患者均显著高于COPD及健康组,且肺腺癌组显著高于非肺腺癌组(P<0.05);肺腺癌转移患者的整合素β1、VEGF及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放疗后肺腺癌患者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三者均与整合素β1及VEGF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加,且与转移及放疗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姝君;吴艳霞;陈华林;刘美莲;吴爱兵;杨志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D)患者血清铁蛋白及血脂水平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LDD的诊断标准,选取490例LDD患者作为LDD组,另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相匹配的4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铁蛋白及血脂水平,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D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D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D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2,P<0.05),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5),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结论:LDD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其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红;张国荣;柳霞;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关系;明确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搜集了两年来的OPCAB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KIDGO标准诊断AKI.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三个模型,确定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介于39~40 g/L之间.结论:对于接受OPCAB术的患者,术前白蛋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为减少OPCAB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应维持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于40 g/L.
作者:孔昊;王东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提舌根手法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在舌体肥大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Ⅲ级舌体肥大的喉罩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徒手上提舌根手法辅助喉罩置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置入喉罩.记录喉罩置入时间、首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总成功率,记录胃管置入成功率,记录喉罩拔除后24 h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喉罩置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提高(P<0.05),胃管置入成功率提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徒手上提舌根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用于舌体肥大患者简单快速,成功率高,对位良好,并发症少,其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方法.
作者:卢军杰;凌刚;吴雪;赵本坤;赵礼;乔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125I放射性粒子内照射A549肺癌细胞AQP5及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共25只A549肺腺癌皮下种植BALB/c-nu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3),实验组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地塞米松(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7 d后处死裸鼠行AQP5及survivi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的AQP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和53.8%,P=0.046),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和76.9%,P=0.036).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上调AQP5的表达进而增加A549肺癌细胞对125I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与survivin表达抑制相关.
作者:张金山;邓咏梅;温戈;李园;安薇;姚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调控miR-200b表达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硬膜外瘢痕组织中提取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MC处理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00b表达变化,TUNEL染色分析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Bax、Bcl-2表达的变化,亚硫酸氢盐(BSP)法测定miR-200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的改变.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MC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miR-200b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表明MMC能够显著地诱导人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MC能够升高cleaved-PARP、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MMC处理后miR-200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发生了变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甲基化程度不断增加.结论:MMC通过下调miR-200b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进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实现的.
作者:王暑光;王静成;孙钰;颜连启;李小磊;戴纪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法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晁老通腑方汤剂口服,每天1剂,共5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天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因为重症肺炎导致的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5天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预后更佳(P<0.05).结论:宣肺通腑法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氧合,协助抗炎、抗感染作用,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留住ICU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广平;张燕;赖芳;韩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出现头疼、头晕6 d,于当地医院行CT示双侧脑室占位.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我院查MRI示:双侧侧脑室体部间见团块状稍长T1混杂稍长T2信号,内见点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图1A、1B),FLAIR上呈混杂高信号,DWI上部分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图1C),病变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双侧侧脑室体部、胼胝体体部受压变形.静脉注入Gd-DTPA后增强扫描:双侧侧脑室体部间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边界清楚,大小约为4.6 cm × 4.5 cm × 3.9 cm(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 IU/m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
作者:杨华文;朱燕;姚亚超;李亚红;李楠;曹东林;张智;胡亮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入路组(n=30)、经皮组(n=29).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矢状位Cobb's角度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肌间隙组和经皮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3种手术方式均恢复脊柱后凸畸形,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冯晶;杜世阳;黄觅;倪欢;夏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5(miR-25)是否靶向抑制KLF4基因调控胃癌细胞生长,阐明miR-25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qRT-PCR技术检测3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25及KLF4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5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5是否靶向抑制KLF4.分别下调miR-25及干扰和过表达KLF4后采用MTT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挽救实验验证KLF4是否能减弱miR-25的生物学功能.结果:miR-2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KLF4呈低表达.抑制miR-25能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上调miR-25的表达结果则相反.miR-25负调控KLF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而过表达KLF4能明显减弱miR-25的促增殖效应.结论:miR-25靶向抑制KLF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作者:丁小丽;夏宇;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ChAT+)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阿托品组.采用电凝法夹闭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死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表达VEGFR2和5-溴脱氧尿嘧啶(BrdU)/CD31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脑梗术后14 d,脑梗死组SVZ区ChAT/AChE较假手术组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鼠的梗死周围区VEGF、VEGFR2、pERK表达量以及VEGFR2、BrdU/CD3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阿托品组的上述指标含量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后,SVZ区ChAT+神经元活性相对增强,胆碱能系统效应增强,其可通过上调VEGF-VEGFR2信号通路促进脑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王建平;鲁争芳;付晓杰;张帝;余列;高宇峰;殷椿茂;柯俊吉;刘贤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症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将心脏指数CI<2.2 L/(min·m2)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的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米力农联合爱络组两组,每组37例.常规治疗组为A组(多巴酚丁胺组),B组(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组).治疗期间比较两组PiCCO及超声相关参数,并检测心肌酶(CK、CK-MB、MYO、cTnI)及ProBNP水平.结果:(1)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 d CI、GEF明显增高.(2)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 d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比值(E/A)、舒张期右室内径(RVD)差异均有显著性.(3)与A相比较,B组治疗后3 d CK-MB、cTnI、ProB-NP均下降更为显著.结论:联合应用米力农及艾司洛尔,可使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心率减慢,射血分数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肌损害,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及优化血流动力的作用.
作者:牛素平;陈炜;臧学峰;赵磊;盛博;甄洁;边伟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将含利福平为对照组,同时含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0.5、1、2 h后的RFP血药浓度,痰涂片及随访时间为治疗2、5、8、9月末;从而分析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患者在服药0.5、1、2 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利福平血药浓度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痰涂阳性逐渐降低,而且治疗2、5、8、9月末两组患者的痰涂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稳定和治疗中的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不存在拮抗作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可以联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作者:梁冰;梁启德;张凤玲;江坤洪;黎意芬;曹满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其CT和MRI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CT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影,周围骨质常有破坏,常侵犯腔外的软组织,如眼眶、颅内;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强化.MRI多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CT、MRI对恶性肿瘤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与MRI联合应用,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P<0.05).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对于复杂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建议增强CT和增强MRI联合应用,共同确定肿瘤性质、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
作者:肖玲;陈璐;王媛媛;刘杰;沈暘;柯霞;黄江菊;胡国华;李咏梅;杨玉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首位, 2015年我国发病67.91万例,死亡49.8万例[1],严重威胁国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达75%的人类胃癌患者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 HP)引起的.HP为消化道常见菌群,全球约有一半人口均感染过HP ,将近90%的胃癌患者被确认和HP感染相关[2].胃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数为中晚期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外科手术为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15%[3-5].因此,寻求新的肿瘤标记物及防治靶点对胃癌患者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6]表明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在HP感染相关性胃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OP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HP感染相关性胃癌的浸润、转移、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胡雪;马静静;董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冠脉造影的ACS患者221例,以及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DW水平,比较其差异;将ACS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比较两组RDW水平的差异;将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221例病例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并根据积分分为3组:≤30分组、31~60分组、>60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RDW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ACS组患者的RDW水平(13.02±0.68)明显高于冠脉结果正常组(12.6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RDW水平(13.12±0.66)相较于UA组RDW水平(12.84±0.6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除对照组与≤30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组及AMI的RDW水平是明显升高的,提示RDW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潜在指标;RDW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红玲;曹朋沙;于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