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涛;李群;尉新华;张伟涛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维持治疗与未维持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的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为个体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收集83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分为维持组与未维持组,计算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同时将维持治疗组分为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组及EGFR-TKIs治疗组,计算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维持组平均PFS为12.80个月,平均OS为20.36个月;未维持组平均PFS为3.03个月,平均OS为12.06个月,维持组PFS及OS比未维持组长(P<0.05);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EGFR-TKIs组平均PFS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OS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GFR-TKIs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单药维持化疗组(P<0.05).维持治疗中近期疗效不影响远期疗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延长进展及生存时间,且获益于靶向药物的加入.
作者: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杜均祥;彭东旭;谢云;郑礼平;张楠;黄思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腺苷三磷酸(ATP)在机体内不仅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存在,它还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功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嘌呤能P2X3受体为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与伤害性信息有关的中小直径感觉神经元1.病理性疼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消除后仍然有疼痛的持续存在,主要包括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疼痛程度重,且临床多为非特异性治疗模式,治疗效果不显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曹欣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水提物(mSW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及定植的影响.方法:结扎昆明种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DAPI胫骨骨髓腔注射标记骨髓细胞,灌胃给予mSWT,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比例;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骨髓细胞在AMI区的定植和微小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0 mg/kg mSWT治疗后,mSWT治疗组外周血中EPCs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 0.05);AMI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存活的心肌组织较多,明显可见较多的DAPI标记骨髓来源细胞在AMI区域定植、存活,且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结论:mSWT能明显提高AMI小鼠外周血EPCs细胞比例,改善AMI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动员骨髓细胞趋化至AMI区域定植,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王钰莹;魏英;雷江红;余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Wnt-1和FZD-1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SCLC患者,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Wnt-1和FZ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耐药组中Wnt-1和FZD-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均P< 0.05).Wnt-1与FZD-1表达呈正相关(r=0.186,P<0.05).FZD-1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08),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均P>0.05).Wnt-1表达水平则与患者的病理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Wnt-1和FZD-1高表达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密切相关(均P< 0.05).结论Wnt-1与FZD-1在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并与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相关,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
作者:李丽霞;苏文媚;袁亚连;陈敏;吕权超;吴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研究针对大面积烧伤的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创面愈合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新组织形成和重建三个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和渗透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不恰当的烧伤创面的治疗伴随着自由基调节受损,肉芽生长缓慢,血管新生及胶原沉积减慢,创面愈合差,而且感染对创面植皮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烧伤创面的愈合,且由于严重的休克和感染,烧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作者:马诗雨;王欣;李晓庆;刘文军;曾跃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μmol/L的手霉素处理U937白血病细胞不同时间,分别使用Annexin V/PI试剂及ROS检测试剂标记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生成,免疫印迹术检测PI3K、P-Akt、Akt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h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P<0.05)及ROS生成逐渐增加(P<0.05),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逐渐增强.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能有效抑制ROS产生的物质)可以阻断手霉素对U937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及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结论:手霉素通过诱导ROS产生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来诱导U937细胞凋亡.
作者:黄晖婷;李劲高;肖定璋;陈景;佘妙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MRS)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rTMS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定,MRS对病变区的神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OTCA、FAB评分以及MRS检测神经代谢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LOTCA、FAB评分分别为(87.10±3.16)分和(11.97±0.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MRS量化指标NAA/Cr、Cho/Cr分别为(1.64±0.08)、(1.17±0.07),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LOTCA、FAB量表评分以及MRS测定的NAA/Cr、Cho/Cr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OTCA、FAB量表评分以及MRS测定的NAA/Cr、Cho/C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改善患者执行功能是通过影响脑内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代谢产物来实现的,MRS可从分子水平显示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作者:周婷;巩尊科;王世雁;王密;汪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用脂多糖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刺激后测定细胞活性;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加入10μg/mL的脂多糖刺激,提取细胞核蛋白及膜蛋白,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和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30 μmol/L的姜黄素及10 μg/mL脂多糖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5 ~ 30 μmol/L的姜黄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NF-α和IL-6的产生(P<0.05),其中20μmol/L与30μmol/L姜黄素的抑制作用为明显,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 μmol/L的姜黄素显著降低细胞核内磷酸化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细胞内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活化,上调负调控分子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慧男;陈旭昕;韩志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lα及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选取EICU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存活时间是否超过28 d,将入选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21例(存活>28d)与死亡组19例(存活≤28 d).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入组时血浆中HIF-1α水平,并检测入组时(0 h),入组后6h、12h和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统计分析血HIF-1α水平、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12.8)岁;28 d病死率为47.5%;APACHE Ⅱ评分(23.7±4.83),动脉血乳酸水平(5.88±2.73) mmol/L.死亡组及存活组血浆中HIF-lα水平及血乳酸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且死亡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死亡组6h、12h及24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生存组(P<0.01),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及HIF-lα水平呈正相关(r=0.868,P< 0.01).血乳酸及HIF-lα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04,P<0.01)和(r=0.811,P<0.01).结论HIF-lα及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脓毒性休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雪珍;孙来芳;张素勤;孔万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a相关蛋白1(L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ARP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LARP1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ARP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19±0.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7±0.12)和正常组织(0.01±0.03)(P<0.01).随着TNM分期增加,胃癌组织中的LARP1表达量明显增加(Ⅰ期vs..Ⅱ期vs..Ⅲ+Ⅳ期=0.06±0.07vs..0.20±0.12vs.0.30±0.08,P=0.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ARP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22±0.12 vs.0.11±0.14,P=0.038),低分化癌中的LARP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0.24±0.12 vs.0.12±0.12,P=0.022);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的患者中LARP1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在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鑫;黄宗声;郭先文;张法灿;农兵;张国;梁列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36例,将患者分为4组:CYP2C9野生型组(CYP2C9*1*1)、CYP2C9突变型组(CYP2C9*3)、CYP4F2 rs2108622野生型组(CC)、CYP4F2 rs2108622突变型组(CT或TT),用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CYP2C9* 3位点和CYP4F2 rs2108622位点基因型.记录一般资料,华法林初始剂量和基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测定结果,并进行随访;记录初始服用华法林到INR首次达标的时间、华法林达标总用量和平均每日用量.结果:CYP2C9*1*1患者比CYP2C9*3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长、INR首次达标时所需的华法林总量、日均剂量大(P<0.05).CYP2C9和CYP4F2rs2108622基因均变异的患者INR首次达标需要的平均时间短,且INR首次达标时所服用的华法林总剂量和平均日用量少,与2个基因均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只有CYP2C9基因变异患者相比,INR首次达标的平均时间缩短,达标时华法林总用量减少(P<0.05).结论: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维持剂量重要的遗传因素,患者用药前进行CYP2C9和CYP4F2基因型检查,预测华法林用药剂量,可减少抗凝过量的发生,缩短剂量调整的时间.
作者:马建新;董兵;马建慧;李胜萍;刘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预处理对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状态下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择期在俯卧位下行右侧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 7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和磷酸肌酸组(P组),每组20例.P组将磷酸肌酸钠以30 m~kg溶入50 mL的生理盐水中于麻醉诱导前30 min以100 mL/h速度持续泵注,N组于同时间点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俯卧位前1 min(T0)、俯卧位后1 min(T1)、3 min(T2)、5 min (T3)、10 min(T4)时记录患者的HR、MAP、CO、SV、CVP、脉压差变异率(PPV)及体循环外周阻力(SVR).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0相比,N组患者T1时HR明显升高(P<0.05),T1~T3时MAP、CO、SV明显降低,PPV、CVP、SVR明显增加(P<0.05);与N组相比,P组T1~T2时MAP、CO、SV明显升高,PPV、CVP、SVR明显降低(P<0.05),俯卧位后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CP预先给药能有效改善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体位改变引起的循环功能代偿不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辉;疏树华;王迪;谢春林;柴小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周建国;孟云;马先军;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成人心房纤颤(AF)是否比非AF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有较高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74例AF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F组),随机选取同期500例非AF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 1.73 m2)]是否有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F组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374例,肾功能不全114例(30.5%);非AF组500例,肾功能不全75例(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比值比(OR)为2.485,AF组与非AF组的eGFR分别为(77.75±39.89) mL/(min· 1.73 m2)和(96.93±39.14) mL/(min·1.73 m2).回归分析发现AF组中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OR=2.057)、高血压病(OR=1.826)、糖尿病(OR=1.897)、高尿酸血症(OR=3.161).结论:成年AF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者明显高于非AF急性脑梗死者,该组患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作者:陈兴东;罗伟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以及各生理指标.再灌注24、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颈内动脉灌注15℃生理盐水可使脑温在10 min时到达33~34℃,停止灌注60 min后回升至灌注前水平.正常大鼠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后神经行为学及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前后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低温组其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梗死组(P<0.05).而局部常温组及静脉低温组各指标与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选择性低温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宋玮;吴永明;姬仲;冀雅彬;潘速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中、晚期孕妇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的表现特点,为研究妊娠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孕龄为14 ~ 40周的74例中晚期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失禁组(34例)和无尿失禁组(40例).均接受静息状态和大Valsalva动作时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指标有: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偏相关分析.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以及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角度、膀胱尿道后角均大于无尿失禁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尿道旋转角度与孕周呈中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SUI的中晚期妊娠孕妇膀胱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有明显改变,尿道旋转角度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加.
作者:关晓琳;张晓薇;杜培;黎燕霞;汤佩玲;杨存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RoSCo评分系统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2015年127名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通过所有患者术前病例资料给予RoSCo评分,根据该评分分为RoSCo低评分组(3~4分)、RoSCo中评分组(5~6分)、RoSCo高评分组(7~8分).分别研究RoSCo评分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Clavei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oSCo评分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并且与单纯RENAL评分相比较准确性更高.同时,术中出血、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在RoSCo低、中、高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oSCo评分系统可以用于评估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
作者:庄永江;蔡超;张辉见;彭佩丹;郑少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随机就诊者的静脉血197例作为前瞻性样本;随机选择临床确诊样本200例作为既往样本.同时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和PCR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前瞻性样本中,PCR技术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共22例,其中β-突变18例,β-突变3例,oα合并β-突变1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除检出以上基因位点外,另发现罕见型地中海贫血6例.既往样本共200例,其中d-突变118例,β-突变65例,α合并β-突变17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另发现突变位点1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CR技术与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总符合率为98.5%,Kappa=0.97(≥0.8).结论: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不仅能够覆盖PCR技术能检测到的所有位点,而且可检测到地中海贫血的罕见基因突变位点,且检测成本低,仪器价格低廉,有利于地中海贫血的普查.
作者:杨茜;娄季武;赵颖;付有晴;巫静帆;何怡;吴春求;周光纪;刘彦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调查ICU患者1 225例,发生医院感染182例,医院感染率为14.86%;ICU病原学标本送检率95.22%;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69.16%、18.22%、12.62%;感染部位中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分别占70.43%、11.30%、4.78%.结论:我院ICU医院感染率与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持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符合国家标准,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作者:钟瑶;陆芳芳;罗玉英;由天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PPH手术操作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PPH术的6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进行“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照组按照标准手术操作流程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标本宽度、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观察组350例,手术时间平均(12.2±4.0) min,术中出血量(4.95±2.82) mL,标本宽度(2.61±0.32)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2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5例;对照组333例,手术时间平均(17.2±3.6) min,术中出血量(7.55±3.94) mL,标本宽度(1.18±0.56) 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5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14例,术后感染1例,直肠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1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切除宽度、深度适宜,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见.结论:“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李英茹;张中兴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