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目的: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者应用滋肾调冲汤和针灸联合治疗的中医症状评分、月经及高温相评分(high phase score,HPS)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已选取的70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资料,依据临床所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借助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借助滋肾调冲汤和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及对照组月经提前日数均比治疗前缩短,两者黄体中期P值均比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及对照组HPS评分、高低温相温差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明显,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肾调冲汤和针灸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使月经期逐渐恢复正常,且延长经前高低温相温差,疗效显著.
作者:刘晓青;孙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OS比例=0组、EOS比例>0组与降钙素原(PCT)≥2 ng/mL、降钙素原<2 ng/mL组,比较两组间PCT与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同时与同期确诊的未发生脓毒血症的10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比较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86.9%(86/99)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出现EOS比例明显下降,治疗2 d、治疗4 d后、出院前EOS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EOS比例=0组PCT定量明显高于EOS比例>0组,治疗前PCT≥2 ng/mL组患者的EOS比例较PCT<2 ng/mL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的EOS比例显著低于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泌尿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EOS比例可评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监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感染控制情况.相比PCT检测,EOS检测医疗成本更低.
作者:何君伟;曹家栋;王树声;翁湘涛;古炽明;李源;甘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诊断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利用双源CT对226例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CNC)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将门脉期数据经Liv-er VNC软件处理,获得VNC图像.对比分析其中117例肝脏常见良性病变在常规平扫(CNC)及虚拟平扫(VNC)中的检出数量,并比较单能模式与双能模式下的辐射剂量.结果:虚拟平扫检出钙化或结石58个(85.3%)、血管瘤28个(73.6%)低于常规平扫68个(100.0%)、37个(97.3%)(P<0.05);虚拟平扫检出囊肿68个(95.8%)稍高于常规平扫65个(91.5%),检出脂肪肝12例(85.7%)稍低于常规平扫14例(100.0%)(P>0.05);双能模式下CTDI、DLP及ED均低于单能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平扫对血管瘤、钙化或结石的检出低于常规平扫,对囊肿及脂肪肝的检出无差异.VNC技术可减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盼;王凤;李邦国;罗显丽;王梦;王荣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择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治疗前常规MRI扫描、DWI、ADC、MRS检查及血清PSA检测资料,按随机排序形成60例3组系列(MRI+DWI+ADC、MRI+DWI+ADC+MRS、MRI+DWI+ADC+MRS+PSA),经3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盲法阅片、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匹配、分析.结果:(MRI+DWI+ADC+MRS+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96.67%、93.33%、95.00%;3种方法诊断准确率χ2检验P<0.05,提示3种方法对于医师诊断前列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常规序列、DWI、ADC、MRS联合血清PSA检测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通过多指标、多学科进行协同、综合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精准诊断PCa的趋势.
作者:李文;李胜凯;林优;于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克氏综合征(KS)是男性常见的性染色体疾病.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日趋增多,产前诊断水平的进步,对合并KS胎儿的检出率增加.因此,如何为该类父母做出临床咨询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KS遗传学背景、临床表型、克氏患儿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为妊娠克氏胎儿的父母提供全面的临床咨询.
作者:张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技术(LI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评价和比较两种方法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性能.方法:收集近两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NA的病例共597例,记录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两种方法针对SLE的诊断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ANA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ELISA法与LIA法检测ANA用于诊断SLE的灵敏度分别为79.3%、86.6%,特异度分别为81.7%、77.3%,准确度分别为81.4%、7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9%、3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97.3%,两种方法的以上诊断性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1.4%,判断一致性κ=0.55,具备较好的一致性;在SLE组中两种方法的一致性κ=0.403.结论:ELISA法和LIA法检测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性能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启健;向波;刘忠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2.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2.15细胞72 h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清和细胞,检测氧化苦参碱对上清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中miR-12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在4 mg/mL及以下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5%;药物处理HepG2.2.15细胞后72 h对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是66.26%、46.53%和65.95%,miR-122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5倍.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可能通过提高细胞中miR-122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原的表达.
作者:张轩;党秀敏;肖倩;李有强;刘健平;王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移植(TT)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的T细胞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将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植入异基因骨髓内骨髓移植(IBM-BMT)受体小鼠的肾被膜下,4周后分析比较IBM-BMT组、IBM-BMT+TT组、IBM-BMT+淋巴细胞输注(DLI)组的T细胞亚群、GVHD临床评分和病理学检查.结果:IBM-BMT组、IBM-BMT+TT组、IBM-BMT+DLI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5.52±0.83)%、(11.10±1.49)%、(8.49±0.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M-BMT+TT组的CD4+T细胞比例为(9.60±0.69)%,高于IBM-BMT组(6.42±1.40)%和IBM-BMT+DLI组(8.07±0.65)%(P<0.05).IBM-BMT组、IBM-BMT+TT的GVHD评分低于IBM-BMT+DLI组,病理表现更轻.结论: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移植,能有效加快移植后T细胞重建,并抑制GVHD反应.
作者:郭雯铃;吴翠玲;梁惠;石明;张玉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86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腔镜组)36例,开腹手术(开腹组)5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同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刘文瑛;朱玉珍;方兆山;刘星星;黄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曲美他嗪以及二者合用对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尼可地尔组(NIC组)、曲美他嗪组(TMZ组)和联合治疗组(NIC+TMZ组),药物治疗10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72 h行MCE检查.结果:4组患者基线特征及P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E结果:尼可地尔组A值、β值和A·β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曲美他嗪组A值、β值和A·β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值、β值和A·β值明显优于尼可地尔组与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以改善NSTEMI患者择期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曲美他嗪与尼可地尔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魏立业;夏岳;戚国庆;杨志瑜;赵红亮;张庆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S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分别在麻醉前和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和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于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3 h(T2)、6 h(T3)、24 h(T4)、48 h(T5)5个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DEX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MMSE评分早于对照组恢复至术前水平.T2、T3、T4时刻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较T1显著升高,T3时刻达到峰值,但DEX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OS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保护有关.
作者:刘俊鹏;王静;张瑞博;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配比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探讨其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下颌骨共植入72颗微种植体.术后2、4、6个月分别处死两只.动物处死前14 d和4 d分别肌肉注射盐酸四环素.对下颌骨标本和微种植体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微种植体降解情况及其表面形貌变化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BCT显示,随着微种植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呈阻射影像.扫描电镜显示微种植体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并逐渐发生降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微种植体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形成,且无炎症反应.盐酸四环素标记显示10 d间微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基质沉积.结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微种植体生物相容性较好,能够促进周围骨组织的形成,其在体内可发生生物降解.
作者:王硕;王一舟;王春晖;崔毅;刘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基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扇形束兆伏级断层扫描数据分析鼻咽癌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方法:37例鼻咽癌患者于2015年2-9月期间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断层扫描,并与计划断层扫描匹配,获取误差数据.通过MPTV=2.5∑+0.7σ(MPTV:计划靶体积边界;∑: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患者校正前三维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左右(2.102±0.0406)mm;头尾方向(1.490±0.0348)mm;前后方向(1.306±0.335)mm和旋转(1.392±0.0384)度.对应的各方向MPTV为左右方向为3.4675 mm,头尾方向为2.9795 mm,前后方向为2.8885 mm.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下降和颈部淋巴结退缩影响摆位误差.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均匀外放3 mm得到PTV并不合适,应个体化设计;同时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大,在线纠正摆位误差保证了断层调强放疗的精确实施.
作者:王方正;蒋春儿;杨双燕;郁欢欢;徐敏;时建芳;傅真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持续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据文献[2]报道,亚洲国家的IBS患病率为5%~10%,然而只有约30%的患者因明显的腹部不适等症状而得到诊治,其余大部分符合IBS症状的患者人群并未就诊.由于其持续或频繁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障碍及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IB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肠道微生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3-4].
作者:周江伟;翁雪健;郑恩典;林细州;郑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Twist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肿瘤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RIM59、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RIM59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66.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7.5%,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59、Twist及E-cadherin阳性表达均与肝癌病理学分级、分化、血管侵袭及TNM分期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RIM59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P<0.05),TRIM59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Twist和E-cadherin表达也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RIM59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联合检测TRIM59、Twist及E-cadherin有助于阐述肝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TRIM59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薛栋;王妮;徐怀勇;王建强;夏修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典型的中枢性睡眠疾病,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研究通常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1],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2],除此之外还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症状.患者往往在睡眠或小睡之后可获得暂时的清醒,但随着睡眠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临床研究发现,发作性睡病患者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时间缩短,在睡眠开始后很快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这也是是发作性睡病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发作性睡病患者经常伴有猝倒发作,猝倒是由于短暂的随意肌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全部丧失引起,通常由强烈的情感刺激导致,比如发怒、大笑、高兴等,可以是有限肌肉的猝倒发作或广泛的迟缓状态.发作性睡病在男性和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存在两个发病年龄的高峰,分别是15和35岁[3].目前来说,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通常是对症治疗,主要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如: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哌甲酯等.前期的假说认为发作性睡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其中超过90%的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的患者血液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为阳性[4],除此之外,更有研究发现伴猝倒型患者中下丘脑分泌素-1明显减少.下丘脑分泌素-1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特殊蛋白[1 ,5-7],因其在维持睡眠-清醒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认为分泌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元减少[8]可能是伴猝倒型患者白天出现突发性睡眠事件的原因.
作者:王静;刘莹莹;宗强;张雪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NF-α刺激不同VT通气小鼠对细胞因子表达影响.方法:3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三组:A组:自主呼吸4 h,n=12;S组:VT=6 mL/kg,机械通气4 h,n=12;L组:VT=20 mL/kg,机械通气4 h,n=12.各组再分2亚组:对照组(C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6)、实验组(T组,以20μg/kg尾静脉注射TNF-α,n=6).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血清和BALF炎性因子的表达、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L组肺呈水肿、部分实变,炎性细胞积聚,巨噬细胞膜、核染色质、板层小体、微绒毛等损伤性改变,且T组较C组明显;与A组及S组比较,L组血清、BALF中TNF-α,IL-1β,IL-6,IL-10表达及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C组比较,TNF-α,IL-1β,IL-6,IL-10表达及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F-κB表达与TNF-α、IL-1β,IL-6呈正相关.结论:TNF-α是VAP发病的关键因子,可能为临床预防VAP提供新方法.
作者:冯继峰;王晓夏;庞登戈;罗碧君;陆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在乳腺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p75NTR蛋白表达;基因重组构建p75NTR的正义及反义载体并检测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DA-MB-231/ADR中p75NTR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MDA-MB-231/ADR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后对耐药的影响.结果:p75NTR在乳腺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亲本细胞;p75NTR过表达载体上调MDA-MB-231/ADR中p75NTR的表达;过表达p75NTR可增强MDA-MB-231/ADR对ADM、GEM和OXA的耐药性.结论:p75NTR在乳腺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其亲本细胞,过表达p75NTR能够降低多药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促进其多药耐药性.
作者:邓晓芳;徐岗;何利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期血脂达标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根据每晚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分为5和10 mg组,其中5 mg组47例,10 mg组52例.记录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MACE事件等,并计算两组患者的血脂达标率.结果:(1)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LDL-C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10 mg组较5 mg组降低更明显(P<0.05),血脂达标率更高(P<0.05),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 mg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5 mg组,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0 mg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且较为安全.
作者:李秀;王丹丹;王蔓蔓;刘相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和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19例难复性肠套叠和47例可复性肠套叠的临床与MD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年龄、病程、套叠体部长度(L)、套颈大横径(D1)、套头大横径(D2)、套头与套颈大横径比值(D2/D1)与伴随影像征象.结果:(1)难复性肠套叠的病程、L和D2/D1值均大于对照组,而D1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L和D2/D1值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临界值分别为33.0个月、7.5 cm和1.33.(2)难复性肠套叠多发生非回-结肠套的复杂性肠套叠(36.8%)、分别合并美克尔憩室(21.1%)、肠管坏死(21.1%)、阑尾炎(15.8%)、肠梗阻(10.5%).结论:对于病程>33.0个月、L>7.5 cm、D2/D1>1.33的小儿肠套叠提示难复性肠套叠的可能,并应观察有无合并美克尔憩室、肠管坏死、阑尾炎和肠梗阻的存在.
作者:关文华;韩焱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