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铃;吴翠玲;梁惠;石明;张玉明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2.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2.15细胞72 h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清和细胞,检测氧化苦参碱对上清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中miR-12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在4 mg/mL及以下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5%;药物处理HepG2.2.15细胞后72 h对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是66.26%、46.53%和65.95%,miR-122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5倍.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可能通过提高细胞中miR-122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原的表达.
作者:张轩;党秀敏;肖倩;李有强;刘健平;王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诊断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利用双源CT对226例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CNC)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将门脉期数据经Liv-er VNC软件处理,获得VNC图像.对比分析其中117例肝脏常见良性病变在常规平扫(CNC)及虚拟平扫(VNC)中的检出数量,并比较单能模式与双能模式下的辐射剂量.结果:虚拟平扫检出钙化或结石58个(85.3%)、血管瘤28个(73.6%)低于常规平扫68个(100.0%)、37个(97.3%)(P<0.05);虚拟平扫检出囊肿68个(95.8%)稍高于常规平扫65个(91.5%),检出脂肪肝12例(85.7%)稍低于常规平扫14例(100.0%)(P>0.05);双能模式下CTDI、DLP及ED均低于单能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平扫对血管瘤、钙化或结石的检出低于常规平扫,对囊肿及脂肪肝的检出无差异.VNC技术可减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盼;王凤;李邦国;罗显丽;王梦;王荣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移植(TT)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的T细胞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将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植入异基因骨髓内骨髓移植(IBM-BMT)受体小鼠的肾被膜下,4周后分析比较IBM-BMT组、IBM-BMT+TT组、IBM-BMT+淋巴细胞输注(DLI)组的T细胞亚群、GVHD临床评分和病理学检查.结果:IBM-BMT组、IBM-BMT+TT组、IBM-BMT+DLI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5.52±0.83)%、(11.10±1.49)%、(8.49±0.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M-BMT+TT组的CD4+T细胞比例为(9.60±0.69)%,高于IBM-BMT组(6.42±1.40)%和IBM-BMT+DLI组(8.07±0.65)%(P<0.05).IBM-BMT组、IBM-BMT+TT的GVHD评分低于IBM-BMT+DLI组,病理表现更轻.结论: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胸腺移植,能有效加快移植后T细胞重建,并抑制GVHD反应.
作者:郭雯铃;吴翠玲;梁惠;石明;张玉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典型的中枢性睡眠疾病,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研究通常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1],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2],除此之外还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症状.患者往往在睡眠或小睡之后可获得暂时的清醒,但随着睡眠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临床研究发现,发作性睡病患者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时间缩短,在睡眠开始后很快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这也是是发作性睡病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发作性睡病患者经常伴有猝倒发作,猝倒是由于短暂的随意肌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全部丧失引起,通常由强烈的情感刺激导致,比如发怒、大笑、高兴等,可以是有限肌肉的猝倒发作或广泛的迟缓状态.发作性睡病在男性和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存在两个发病年龄的高峰,分别是15和35岁[3].目前来说,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通常是对症治疗,主要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如: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哌甲酯等.前期的假说认为发作性睡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其中超过90%的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的患者血液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为阳性[4],除此之外,更有研究发现伴猝倒型患者中下丘脑分泌素-1明显减少.下丘脑分泌素-1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特殊蛋白[1 ,5-7],因其在维持睡眠-清醒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认为分泌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元减少[8]可能是伴猝倒型患者白天出现突发性睡眠事件的原因.
作者:王静;刘莹莹;宗强;张雪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经明胶海绵颗粒(GSP)/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GSP/PVA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1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组176例,肺结核组95例.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周治愈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73.3%vs 46.3%,P<0.05);且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年大咯血复发率明显低于肺结核组(17.6%vs 26.3%,P<0.05).两组患者中,使用GSP的患者术后1周内治愈率均低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70.4%vs 77.9%;肺结核组:45.8%vs 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GSP的患者1年复发率稍高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22.2%vs 10.3%;肺结核组:28.8%vs 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大咯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疗效优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PVA栓塞的疗效优于GSP;大咯血复发多发生在介入动脉栓塞术后1个月内,且多伴有复杂血供和既往咯血病史.
作者:袁欣;田丰;周军;蒋国民;俞小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EBI)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4组.结果:婴儿组24例(7.27%)、幼儿组172例(52.12%)、学龄前期组88例(26.67%)、学龄期组46例(13.94%).季节分布幼儿组秋季高发,其余各组春季高发.各年龄段临床表现中均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生率高(43.6%),呼吸道感染(41.2%)次之,其中婴儿组咳嗽、皮疹发生率高(P<0.05),学龄前期组肝脾大发生率高,分别为68.2%、59.1%;检验方面血CD4+/CD8+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P<0.05),婴儿组肝损大ALT(241±101.85)IU/L,婴儿组血清EBV-DNA阳性率为87%,EBV-CA-IgM阳性率为13%,相差大.结论:不同年龄组EBI在发病高峰、季节分布、临床表现、检验方面不完全相同,血清EBV-DNA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刘立飞;周凯;胡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持续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据文献[2]报道,亚洲国家的IBS患病率为5%~10%,然而只有约30%的患者因明显的腹部不适等症状而得到诊治,其余大部分符合IBS症状的患者人群并未就诊.由于其持续或频繁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障碍及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IB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肠道微生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3-4].
作者:周江伟;翁雪健;郑恩典;林细州;郑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期血脂达标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根据每晚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分为5和10 mg组,其中5 mg组47例,10 mg组52例.记录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MACE事件等,并计算两组患者的血脂达标率.结果:(1)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LDL-C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10 mg组较5 mg组降低更明显(P<0.05),血脂达标率更高(P<0.05),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 mg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5 mg组,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0 mg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且较为安全.
作者:李秀;王丹丹;王蔓蔓;刘相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基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扇形束兆伏级断层扫描数据分析鼻咽癌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方法:37例鼻咽癌患者于2015年2-9月期间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断层扫描,并与计划断层扫描匹配,获取误差数据.通过MPTV=2.5∑+0.7σ(MPTV:计划靶体积边界;∑: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患者校正前三维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左右(2.102±0.0406)mm;头尾方向(1.490±0.0348)mm;前后方向(1.306±0.335)mm和旋转(1.392±0.0384)度.对应的各方向MPTV为左右方向为3.4675 mm,头尾方向为2.9795 mm,前后方向为2.8885 mm.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下降和颈部淋巴结退缩影响摆位误差.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均匀外放3 mm得到PTV并不合适,应个体化设计;同时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大,在线纠正摆位误差保证了断层调强放疗的精确实施.
作者:王方正;蒋春儿;杨双燕;郁欢欢;徐敏;时建芳;傅真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放气平卧位后30 min(T4)时的基本监测指标和QT间期(QT)、T波峰末间期(Tp-e),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p-e/QT的变化.结果: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QTd明显延长(P<0.05),T2、T3、T4时刻QT、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脚高位会延长心室复极时程,破坏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赵歆;高鸿;王竹梅;刘艳秋;文春雷;易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Twist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肿瘤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RIM59、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RIM59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66.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7.5%,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59、Twist及E-cadherin阳性表达均与肝癌病理学分级、分化、血管侵袭及TNM分期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RIM59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P<0.05),TRIM59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Twist和E-cadherin表达也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RIM59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联合检测TRIM59、Twist及E-cadherin有助于阐述肝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TRIM59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薛栋;王妮;徐怀勇;王建强;夏修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择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治疗前常规MRI扫描、DWI、ADC、MRS检查及血清PSA检测资料,按随机排序形成60例3组系列(MRI+DWI+ADC、MRI+DWI+ADC+MRS、MRI+DWI+ADC+MRS+PSA),经3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盲法阅片、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匹配、分析.结果:(MRI+DWI+ADC+MRS+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96.67%、93.33%、95.00%;3种方法诊断准确率χ2检验P<0.05,提示3种方法对于医师诊断前列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常规序列、DWI、ADC、MRS联合血清PSA检测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通过多指标、多学科进行协同、综合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精准诊断PCa的趋势.
作者:李文;李胜凯;林优;于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中医辨证分型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个证型,术后对患者进行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同时检测术后标本中ER、PR、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个证型中,肿瘤组织的ER、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型TNM分期早,病理组织学分级、VEGF表达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较低,而正虚毒炽型TNM分期晚,病理组织学分级、VEGF表达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VEGF表达、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三个证型中,肝郁痰凝型预后好,正虚毒炽型预后差.
作者:李婷炜;黄圆圆;权琦;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内分泌失败、晚期绝经后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一线或者二线内分泌治疗失败,晚期绝经后HR+乳腺癌患者,1:1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研究组和安慰剂联合AI对照组.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的客观反应率(ORR)、临床获益率(CBR)、无进展生存期(PFS)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二甲双胍研究组ORR为16.7%,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CBR显著高于对照组(63.3%vs 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PFS略长于对照组(4.2个月vs.3.7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PFS仅与既往是否内分泌治疗敏感相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有望能够改善乳腺癌的继发性内分泌耐药,但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证实.
作者:王雅琦;王美鑑;董涵之;邱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S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分别在麻醉前和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和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于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3 h(T2)、6 h(T3)、24 h(T4)、48 h(T5)5个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DEX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MMSE评分早于对照组恢复至术前水平.T2、T3、T4时刻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较T1显著升高,T3时刻达到峰值,但DEX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OS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保护有关.
作者:刘俊鹏;王静;张瑞博;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近距离照射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按照否接受碘125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将6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分泌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碘125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前列腺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25粒子近距离照射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SA水平和KPS评分.
作者:李瑞乾;赵斌;白宇;杨宏;雷永红;王启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组织中突触融合蛋白8(syntaxin 8,STX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市仁和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57例,将术后脑胶质瘤组织(5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Ⅰ+Ⅱ级12例(低级别)、Ⅲ+Ⅳ级45例(高级别),另取正常脑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STX8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TX8的蛋白表达,分析STX8的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其中在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855±0.07124、2.8207±0.0692,两组相比,且分别与对照组(1±0.063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高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量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X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在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71±0.1621、4.937±0.1851,两组相比,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STX8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型无关,但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STX8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杨海峰;王润辉;黄淑红;孔继昌;杨亮;毕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38例(Sa组),脓毒性休克心功能正常患者20例(Sn组),未诊断脓毒性休克但发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Ca组),于入ICU 72 h内应用超声心动图通过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评估心脏舒张功能,同时检测cTnI.比较各组cTnI水平差异及其与E/e′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ROC),评估cTnI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的价值.结果:Sa组、Sn组的cTnI水平均较Ca组明显增高(P<0.05);Sa组cTnI水平、E/e′明显高于Sn组(P<0.05).cTnI与E/e′呈正相关(r=0.367,P=0.004).ROC显示cTnI为0.49 ng/mL时预测脓毒性休克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敏感度为77.6%,特异度为80.7%.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cTnI水平明显升高,cTnI升高与脓毒性休克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cTnI≥0.49 ng/mL可有效预测脓毒性休克致左心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夏嘉鼎;苏震;王娜;秦诗阳;赵凯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据统计,2015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死亡构成的40%以上[1],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常用的吸入麻醉药预处理(anesthetic-induced preconditioning ,APC)/后处理(an-esthetic-induced postconditioning ,APoC)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具有显著的抗MIRI作用,但在临床上其运用仍受诸多限制.确认APC、APoC这种简单、低成本治疗手段的具体疗效,将对临床乃至全球公共卫生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就近年吸入气体在MIRI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张平;李云;余树春;李亚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克氏综合征(KS)是男性常见的性染色体疾病.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日趋增多,产前诊断水平的进步,对合并KS胎儿的检出率增加.因此,如何为该类父母做出临床咨询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KS遗传学背景、临床表型、克氏患儿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为妊娠克氏胎儿的父母提供全面的临床咨询.
作者:张欢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