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列亮;应俊;华福洲;张静;胡衍辉;罗振中;龙小飞;徐国海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普遍存在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纠正其异常,血液透析仍是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高通量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降低血磷和iPTH水平,但能否长期维持低水平以及提高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达标率,报道不多,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观察不同透析方式透析患者血清钙、磷、iPTH水平与达标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宝;张金玉;周健美;鹿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高发生、高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疾病.肺动脉高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无缺氧的COPD肺组织中,已存在明显的血管炎性改变和病理学重建[1],但肺血管重塑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Toll样受体4(TLR4)是机体介导天然免疫转向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2]发现,TLR4在COPD肺动脉平滑肌中表达增强.本文就TLR4及其配体的分布、信号通路,促血管重塑机制以及在肺血管重塑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鹏雁;王昌明;蒋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不同类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98例胶质瘤标本及20例非瘤脑组织中IMP3和IGF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随机选取IMP3及IGF2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病例行IMP3和IGF2 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在不同类型胶质瘤组织中IMP3蛋白、IGF2蛋白及IMP3 mRNA均呈高表达,除少突胶质细胞瘤外,二者在Ⅲ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级(P< 0.0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二者的表达水平高.IGF2 mRNA在不同类胶质瘤中均有表达,但在Ⅱ级、Ⅲ级肿瘤组织及胶质母细胞瘤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3、IGF2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级别及术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IMP3和IGF2对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影响,两者可能成为脑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特异靶点.
作者:谢欣;易韦;于燕妮;陈祎;张著学;杨迎春;文安智;褚明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营养支持及合理物理治疗后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年龄>78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干预组在标准住院饮食基础上予早期营养支持,即每天给予额外650 kcal能量和25 g蛋白质,同时予合理的物理治疗,常规治疗组只给予标准住院饮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的进食量、生活自理能力及营养状况.结果:住院期间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标准住院餐消耗量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额外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干预组瘦体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且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同期的常规治疗组;干预组老人出院后体重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6个月体重已恢复至发病前,而常规治疗组体重恢复较慢,至出院12个月后才恢复至发病前体重.结论:老年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及理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及帮助其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源源;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于CT及MRI二维图像数据准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数字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假体型号不匹配时人工膝关节假体接触表面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为了对置换后不同型号匹配的膝关节假体进行受力分析将实验对象分为3组.将通过Mimics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按照全膝关节置换标准对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虚拟截骨和假体安装,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当股骨与胫骨假体的型号不匹配时(F≠T),股骨假体及聚乙烯垫片上受到的大等效应力都会增加,尤其而当股骨假体小于胫骨假体时(F<T),应力增加更明显.结论:TKA过程中若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型号不匹配,股骨假体及聚乙烯垫片上大等效应力增加,可能会导致聚乙烯垫片远期磨损增加.
作者:姬林松;李彦林;黄赞;贾笛;余洋;高寰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风险,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防治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透析龄>3个月,维持性血透的死亡患者共102例,将2015年在本院接受3个月以上维持性血透存活患者28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因心血管原因死亡35例(34.3%);感染28例(27.1%);脑血管意外20例(19.4%);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2.21±11.14)岁,显著高于对照组(56.96±15.78)岁,平均维持透析时间(37.27±38.35)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30.54±27.86)个月,平均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磷患者总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血磷与正常血磷患者;PTH<150 ng/mL和PTH>300 ng/mL患者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PTH 150 ~ 300 ng/mL的患者.结论: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常见的3种死亡原因.高龄、透析龄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炎症状态、高磷和高PTH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侯爱珍;陈囿元;肖观清;张喆;孔耀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关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IVIM-DWI图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不同ER、c-erbB-2表达强度组间IVIM-DWI参数f值、D值、D*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ER表达强度组间f值、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f值、D*值与ER表达强度存在弱负相关(r=-0.334,r=-0.281;均P< 0.05).不同c-erbB-2表达强度组间f值、D值、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erbB-2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值、D*值与不同ER表达强度组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信息.
作者:邹雪雪;秦东京;张虎;马德晶;张莉;张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B病毒(EBV)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外周血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入住本院且EBV-DNA检测阳性的儿童传单33例,按照外周血EBV含量分为低、中、高病毒量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并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病毒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低病毒量组比较,高病毒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计数及血沉(ESR)水平更高,且中、高病毒量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病毒量组(P<0.05).临床恢复时间随病毒量增加而延长(P<0.05).病毒量与各临床转归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病毒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EBV病毒量可于评估传单患儿病情.
作者:梁少媛;唐敏贤;陈广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注射PBS,每周1次,连续12周.第28周取全舌标本,肉眼观察大体损害,流式细胞学分析外周血中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存活.ATRA治疗显著减少了4NQO诱导小鼠舌黏膜病变发生的个数(P<0.05).使4NQO诱导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降低(P=0.048),成熟DC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595).结论:AT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舌癌小鼠体内MDSC的比例,可能增加成熟DC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储眉;唐文;周媛;苏宇雄;廖贵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能否激活MAPK信号通路,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雌二醇作用于HEC-1A细胞后,蛋白印迹法检测p-ERK1/2蛋白活化水平.(2)实验分3组:E2组、U0126+E2组、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MEK1/2、ERK1/2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p-MEK1/2、p-ERK1/2蛋白活化水平.(3)流式细胞仪,体外穿膜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的E2作用细胞后,蛋白活化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蛋白活化水平E2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U0126+E2组均低于E2组(P<0.05).(3)G1期及S期细胞比例;穿过微孔的细胞数;集落形成率U0126+E2组与E2组,E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通过激活MAPK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子瑗;蔡志福;张洁清;李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CYP4502D6* 10(CYP2D6*10)在宁夏地区的分布和对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技术,测定150例健康回族人和200例高脂血症患者CYP2D6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关系.结果:CYP2D6* 10基因在宁夏地区的突变频率为47.6%,CYP2D6*10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无显著相关性,服用辛伐他汀8周后CC基因型较CT及TT基因型个体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和地域的差异,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对TC水平有显著影响,该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居怡;王健;王奕;甘利明;黄文静;邓艾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es,CKD)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VitD)缺乏的情况[1-2].VitD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重要激素,其缺乏与CKD患者病情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25 (OH)D水平和低1,25(OH)2D水平是CKD患者和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3-4],校正危险因素后发现,25 (OH)D<15 ng/mL与ESRD的风险相关[5].
作者:袁思捷;李申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重度Graves眼病(GO)眼眶组织FoxP3、CTLA-4、CD28、CD80、CD86、CD40、CD40LmRNA以及相关性.方法:从26例GO患者获得眼眶组织,其中轻度GO 6例,重度GO 20例;对照组7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FoxP3、CTLA-4/CD28/CD80/CD86、CD40/CD40L mRNA 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TCR和CD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O患者眼眶组织FoxP3(1.4)和CD40 (1.27) mRNA高表达;CTLA-4 (0.61) mRNA低表达.与轻度GO患者比较,重度GO患者FoxP3 (1.35)和CD40 (1.4) mRNA高表达;CTLA-4 (0.78)、CD28 (0.62)和CD40L (0.56) mRNA低表达.Foxp3 mRNA和CD3浸润存在正相关(r=0.796,P=0.001).结论:GO患者FoxP3 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严重GO中FoxP3细胞功能障碍;重度GO中CTLA-4 mRNA表达减少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弱有关;重度GO中高表达CD40 mRNA提示GO处于活动期;低表达CRP mRNA提示GO处于非活动期.
作者:王芳;陈贵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气管插管是常用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但总有部分患者由于解剖异常、病情、环境及医源性等因素而导致插管困难或失败,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先后为38例尝试各种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施行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醒政;王涛;刘力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F、NCAM-1 80在阴道前壁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POP患者,另取同期39例非PFD患者为对照,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相似部位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和NCAM-18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CAM-180的表达水平.结果: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结构变薄,神经纤维萎缩、稀疏.与对照组相比,POP组患者N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CAM-180表达水平升高,且二者均与年龄、绝经状态呈负相关.NCAM-180与NF呈负相关.结论:NF、NCAM-180可能参与了POP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冬霞;王鲁文;高桂香;王丽艳;刘志超;李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丘脑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征象,提高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丘脑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术前MRI资料.结果:6例丘脑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伴间变特征3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边界稍模糊,MRI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呈等或高信号,DWI(b=1 000 s/mm2)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斑片状强化.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边界清晰,实性部分呈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肿瘤边缘多发坏死囊变,DWI(b=1 000 s/mm2)病灶弥散受限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少突胶质细胞瘤伴间变特征可以表现出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与间变成分多少有关.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丘脑少突胶质细胞肿瘤MRI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结合患者一般资料与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进一步诊断.
作者:李颜良;张勇;程敬亮;卜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实体瘤,占胸部肿瘤的4%.该肿瘤起源于间皮下方的间充质细胞层,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以脏层胸膜常见,占所有胸膜SFT患者的80%[1].人们目前对SFT的理解仍然不深,临床上和影像学上误诊率较高.虽然完整切除SFT效果较好,但对于多次复发及恶性SFT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2].早期SFT并不被人们熟知,曾称之为局限性间皮瘤、间皮下纤维瘤、浆膜下纤维瘤等[3].KLEMPERER等[4]首先于1931年将胸膜原发肿瘤分为弥漫性间皮瘤和局限性间皮瘤两类,并做出了相关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SFT的起源渐渐明晰.SFT的发病与石棉接触史无关,相关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且预后大多良好,这一临床特点是与间皮瘤的关键差别,但10%~ 20%的SFT存在恶变趋势,有较高复发率和肿瘤相关死亡率,但完整手术切除、密切随访以及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5],而一旦出现转移则预后不佳[6].大多SFT患者无症状,所以很难确定其发病率,结合文献估测为2.8/100 000,胸膜SFT占所有胸膜肿瘤的5%以下,SFT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2%以下,男女发病率无差异,60 ~ 70岁高发,未发现与烟草、石棉等毒物相关[7].家族性发病及相关的基因研究罕见报道.
作者:巩书磊;李培文;李文雅;刘相利;张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小儿重症感染中的变化,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PCT在小儿全身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无感染患儿中的变化情况.依据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观察病情危重程度和PCT的相关性.结果:PCT作为细菌感染指标,在比较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时有统计学意义.PCT在全身性细菌感染组中,与病情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在局部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及无感染组中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PCT可有效地区分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而且PCT在全身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与病情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劭懂;陈俊;葛许华;刘勇;时珺;张琴;喻文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80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分为治愈组(24例)、显效组(24例)、有效组(20例)及无效组(12例).比较4组患者术前当天及术后第1天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术前4组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明显差异.除无效组外,其他3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治愈组及显效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有效组及无效组(P<0.05).术前4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正常值,无效组小于治愈组及显效组(P<0.05).术后无效组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治愈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不仅可用于评估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的预后情况,且对预防咯血复发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戴淼;柳毅;黄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选取80例被诊断为Ⅲa~Ⅳb期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组(IGRT 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常规放疗组与IGRT组比较:肿瘤缓解率70%(28/40)、90%(36/40);肿瘤进展率60%(24/40)、35%(14/40);2年生存率45.0%、87.5%;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2.5% (P< 0.001),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42.5%(P< 0.001),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0.0%、30.0%(P< 0.0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中,与常规放疗相比,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两年生存率较高,放疗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张洁;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涂剑楠;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