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F-κB与IL-8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彦;马欢;李媛;侯中英;战淑慧

关键词: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NF-κB信号通路, 慢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摘要: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因子NF-κB(P65)和IL-8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配对的胃癌和癌旁组织各42例,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织各25例。分别通过病理组织学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65和IL-8 mRNA在各组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 <0.05),而且在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RNA 的表达水平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递增趋势,胃癌组显著高于癌旁、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均P<0.05),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H.pylori慢性感染上调NF-κB信号通路P65和IL-8的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手法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评价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早期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主观性BPPV患者31例,同期治疗的1∶1配比31例典型的BPPV患者进行比较。根据病情选择采用Epley或Semont法(主要用于壶腹嵴顶BPPV)复位或翻滚法等复位;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当天、第2天、1周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性情况。结果:典型BPPV组和主观性BPPV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首次发病情况分别占22例(71.0%)、13例(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第1天治愈率分别为74.2%、61.3%,有效率分别为87.1%、77.4%,主观性BPPV组较典型BPPV组治愈率、有效率均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治愈率分别为77.4%、67.7%,有效率分别为90.3%、87.1%,主观性BPPV组较典型BPPV组治愈率、有效率均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周时,治愈率分别为87.1%、80.6%,有效率分别为93.5%、90.3%,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接近,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观性BPPV患者需要早期治疗,手法复位对其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王崇;王建明;扬威;宋磊;陈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两组CRP、Hcy和血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7和14 d后观察组CRP、Hcy、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CRP、Hcy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晖勇;黄眧海;陈愉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斑块稳定性及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15例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55例)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90例颈动脉有斑块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各类斑块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分析斑块稳定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86.67% vs.69.09%,P <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以软斑多见,对照组中以混合斑多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软斑达峰时间、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可量化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分布密度,有助于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雁;李小晶;彭红艳;李蕾;张玲;曾金凤;王丹;沈伶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常熟地区728例尿结石患者的尿石成分与24小时尿液分析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常熟地区尿结石患者的尿石成分与24 h尿液分析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在常熟地区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中,选择有结石标本的728例患者,对结石标本进行尿结石成分分析,其中296例患者同时测定24 h尿液生化分析。结果:728例患者中,纯草酸钙结石278例(38.2%),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241例(33.1%),以碳酸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71例(9.8%),以磷酸铵镁为主要成分的结石62例(8.5%),纯尿酸结石48例(6.6%)。其中含钙结石658例(90.4%),含碳酸盐结石373例(51.2%),含磷酸盐结石69例(9.5%)。296例患者中有24 h尿分析异常者196例(66.2%),其中低镁尿症128例(43.2%)、高钠尿症56例(18.9%)、高尿酸尿症36例(12.2%)、高钙尿症20例(6.8%)及高磷尿症2例(0.7%),低尿量126例(42.6%)。结论:低镁尿症、高钠尿症、高尿酸尿症、高钙尿症及低尿量是常熟地区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采取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结合24 h尿液分析,可对尿结石患者的病因做出相应诊断,对尿结石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海亮;王竞;程静;范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溃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肠化的影响。方法:纳入胃镜下表现为单纯糜烂性胃炎(EG)和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EGDU)的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癌前病变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G和EGDU连续患者7832和1224例,EGDU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及上腹部烧灼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G患者,P <0.05。 EGDU患者H. 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EG患者,92.9% vs.89.1%, P =0.000。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26.7% vs 46.7%,P =0.000。然而,2组间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提示DU可能为肠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洪军波;汪安江;祝荫;吕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44例女性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调查

    目的:提出更适合产后女性的避孕服务模式,弥补流产后关爱项目(PAC)对其宣教滞后的不足,以从根源减少产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尤其是产后1年内。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所有产后1年内女性的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占同期人工流产的10.76%,占产后女性人工流产的19.98%,其中81.50%为高危流产;此次意外妊娠,未避孕者占56.10%,其中64.25%认为哺乳期或月经未规律时性生活少不会怀孕。绝大多数女性表示分娩医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避孕宣教并认为医院有必要进行。(2)年龄、职业、户籍、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男方避孕态度,人流史均是产后1年内人流相关因素,男方避孕态度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医院应在女性孕期、分娩住院及产后复查的整个过程中均进行避孕宣教,产后1年内的避孕应作为宣教重点。此避孕服务模式将女性避孕宣教提前至孕产期接触医院期间,可大大减少产后意外妊娠人流,与PAC相辅相成,可全面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杨玉培;刘玉玲;郭沛沛;王文泽;芦红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 =127)与FBPDT组(n =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FB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62±2.14)min和(6.98±3.45)min,皮下气肿分别为5例和1例,气管食管瘘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7%和95.4%,导丝弯折率分别为35.4%和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DT组术后渗血>48 h 7例, FBPDT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BPDT与PDT相比(同为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作者:曹利军;张频捷;杨翔;郑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下调叉头框转录因子C1对鼻咽癌5-8F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C1(FOXC1)对鼻咽癌5-8F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C1在永生化人鼻咽部细胞株NP69、鼻咽癌低转移潜能细胞株6-10B、鼻咽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5-8F中的表达;应用siRNA干扰FOXC1在鼻咽癌5-8F细胞株中的表达,观察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OXC1蛋白水平在细胞株NP69、细胞株6-10B及细胞株5-8F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0.04、0.72±0.06及1.0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8F细胞株中FOXC1表达下调后划痕实验显示其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显示其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5),且5-8F细胞株中Fibronectin和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OXC1可能通过改变Fibronectin、Vimentin的表达调节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FOXC1可能成为分子治疗鼻咽癌的靶点。

    作者:陈柏林;易世江;刘鹏;欧阳磊;雷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组织中微小RNA差异性表达的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的微小RNA(miRNAs)表达谱,找出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s并研究其对EC109增殖的影响。方法: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检测3对早期食管鳞癌和对应正常食管组织中miRNAs表达谱并进行分析,qRT-PCR法在另38对样本中对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s进一步验证;将验证确定的miR-221、miR-222和miR-29a的模拟物(mimics)分别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EC109中, CCK8法研究高表达各miRNAs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微阵列技术共筛出53个与早期食管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32个表达上调,21个表达下调;qRT-PCR法证实早期食管鳞癌中miR-29a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miR-221和miR-222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在EC109中高表达miR-29a可抑制细胞增殖(P <0.05),而高表达miR-221和miR-222均能促细胞增殖(P <0.05)。结论:早期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间存在miRNAs的表达差异,这些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的新靶点。

    作者:郝志鹏;唐朗;王鹏;邓豫;蔡奕欣;张霓;李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易损斑块生物标志物预警模型的构建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新喋呤(Np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疑似ACS患者9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术中据斑块形态分为稳定斑块(Ⅰ型斑块、Ⅲ型斑块),易损斑块(Ⅱ型斑块);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SAA、PLGF、sCD40L、Npt及血脂水平,记录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探索易损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SAA、PLGF、sCD40L、Npt均为发生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1、1.88、1.96和1.79。结论:对胸痛患者进行SAA、PLGF、sCD40L及Npt生化标志物检测,对于预测冠脉易损斑块、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永辉;王亚莎;方涛;牟鑫煜;邢晓春;张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 P <0.01),且IGF-1与NSE增高具有相关性(r =0.86,P <0.05);而非癫痫发作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GF-1和NSE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GF-1和NSE均对癫痫发作患儿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同时,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与单个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清中IGF-1和NSE浓度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对癫痫发作的诊断以及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作者:吉翔;华芸;张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EST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组30例,未出血组270例),分析影响EST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止血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出血组患者的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组患者(P <0.05)。另外,出血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患者(P <0.05),30例术后出血患者中,21例即刻出血(小量出血)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并止血成功,除1例患者治疗后3d再次出血,行止血夹后停止出血;9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成功6例,放射介入或外科治疗成功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EST术后出血可能与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以及PT、PLT和Hb水平有关,需根据出血类型、出血程度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作者:张群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广东地区过敏疾病患者常见变应原sIgE和tIgE分布规律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变应原反应强度及sIgE和tIgE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2014年间就诊的714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常见15种变应原sIgE和tIgE的结果分析。结果:sIgE检测出阳性率62.4%,tIgE检测出阳性率54.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为屋尘螨,食物组阳性率高为牛奶。除了屋尘螨和粉尘螨,其他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IgE均是轻度过敏。年龄组分析显示变应原的致敏高峰: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高峰分布于10~12岁;牛奶致敏高峰分布于3岁以下;鸡蛋致敏高峰分布于4~6岁。随着致敏的变应原数目增加,受试者血清tIgE水平及其阳性率均呈增长趋势。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鸡蛋为广东地区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敏原。研究不同年龄段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特征,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作者:郑佩燕;黄惠敏;韦妮莉;罗文婷;孙宝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槲皮素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酸碱度(pH)、IL-6、IL-1β、TNF-α、JAK2、STAT3、p-JAK2、p-STAT3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和干/湿比(D/W)。结果:槲皮素能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改变,降低PaCO2,RR,IL-6、IL-1β、TNF-α、p- JAK2和p-STAT3表达,增加PaO2,pH和D/W,但对JAK2和STAT3表达无影响。结论:槲皮素组预处理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而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汤海波;杨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HCG、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女性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HCG、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女性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已经确诊宫内早孕的11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妊娠早期是否流产及妊娠早期流产次数分为正常妊娠组35例、复发性流产早孕组38例及早期流产组37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罗氏cobas e411对3组对象的血清HCG、孕酮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复发性流产早孕组及早期流产组孕4周、孕6周、孕8周、孕10周血清HCG水平以及其卵泡期、黄体期、孕6周、孕8周、孕10周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 <0.05),且早期流产组孕4周、孕6周、孕8周、孕10周血清HCG水平及卵泡期、黄体期、孕6周、孕8周、孕10周孕酮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复发性流产早孕组(P <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G及孕酮水平与早期妊娠流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早孕预后及先兆流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苏辉;左莉莉;孙海茹;马刚;乜春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牙半切除术联合固定修复保留患牙36例

    牙根折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根据折裂的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牙半切除术联合固定修复治疗牙根折裂,取得了一定疗效。

    作者:陈虹;徒珂欣;田卓;来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用rhGH与rhGH联合小剂量司坦唑醇对改善Turner综合征患者生长速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rhGH联合小剂量司坦唑醇对改善Turner综合征(TS)女孩生长速度的疗效比较。方法:将TS患者分为两组:单用组(23例)单用rhGH治疗,联用组(28例)接受小剂量司坦唑醇联合rhGH治疗。治疗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期间测量或评估两组的生长速度(GV)、依据年龄的身高标准差评分(HtSDSCA)、依据骨龄的身高标准差评分(HtSDSBA)、身高标准差评分的增长值(ΔHtSDS)以及骨龄增长与年龄增长的比值(ΔBA/ΔCA)。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治疗6个月时GV分别为(6.72±2.23)cm/年和(8.29±1.92)cm/年,治疗1年时的GV分别为(6.29±1.44)cm/年和(8.13±1.87)cm/年, HtSDSCA分别从-3.51±0.99提高到-3.19±1.09和-4.21±1.19提高到-3.43±1.06,ΔBA/ΔCA 分别为0.60±0.39和0.77±0.56。联用组GV及ΔHtSDS均显著较单用组好(P <0.05)。相关性分析提示GV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与单用rhGH治疗对比,联合应用rhGH和小剂量司坦唑醇在改善TS女孩生长速度上更有优势,并且未加速骨骺成熟。

    作者:李丹;陈红珊;杜敏联;李燕虹;马华梅;陈秋莉;张军;古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继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关于文献类型与载体标志代码的规定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