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戴丽群;叶彩霞;蓝艳;向镜芬

关键词:PCI, 跨理论模型, 动机性访谈, 服药依从性,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I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6 min步行距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干预后1、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分级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降低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胺治疗Wilson病致症状加重相关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青霉胺(PCA)治疗Wilson病(W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与PCA治疗后症状加重可能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观察并随访74例接受PCA或同时服用葡萄糖酸锌的WD患者,采用Burke-Fahn-Marsde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神经症状的严重程度等级评分判断症状是否加重.根据治疗后症状是否加重被分成加重组和未加重组,比较两组患者PCA治疗前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及头颅MRI结果,评估与症状加重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74例患者随访了6个月,其中18例(24.32%)患者症状加重,11例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内加重,6例在1~3个月内,1例在3个月后.停用了PCA并继续予以锌剂治疗,9例病情在1个月左右渐改善,6例病情稳定,3例仍加重,直到停用PCA 3个月后才渐改善.单变量分析显示,症状加重组流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与未加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参数并非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结论:流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不能作为预测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但存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的患者在接受PCA治疗后出现症状加重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危智盛;黄叶青;洪铭范;刁胜朋;刘爱群;余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LCR)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乳酸正常组(19例)、轻度升高组(45例)和重度升高组(22例).比较3组临床相关指标、28 d病死率等.根据6 h LCR,将患者分为高LCR组(48例)、低LCR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6 h LC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乳酸正常组比较,轻度、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增加(P<0.05);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高LCR组治疗后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各项血气指标、28 d病死率显著优于低L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 LCR是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与早期LCR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尤其6 h LCR变化,可有效预测预后.

    作者:程静;马乐;苏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5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全脑I/R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组,n=15),模型组(4-VO组,n=45),治疗组(4-VO+H2组,n=45).检测各组再灌注72 h、9 d尼氏染色海马CA1区锥形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抗体(NeuN)、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染色计数以及免疫荧光双标NeuN与Iba1观察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的位置关系;再灌注9 d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定位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4-VO组相比,4-VO+H2组于再灌注72 h及9 d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更接近正常,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VO+H2组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高于4-VO组(P<0.05),4-VO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4-VO+H2组(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4-VO+H2组第4象限游泳时间明显长于4-VO组(P<0.05).结论:再灌注同时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可产生明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氢气抑制I/R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活化有关.

    作者:袁楠楠;夏裕宁;张鑫磊;梁维;魏佑震;谭永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5~80岁)60例,ASAⅡ~Ⅲ级,男38例,女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目标导向组(n=30).对照组行常规外科补液法,依据MAP、CVP、尿量补液;目标导向组采用微截流(Vigileo)监测系统,根据SVV、CI、SVR、CVP、MAP将SVV<13%作为目标指导补液,观察两组术中和术后血流动力学、肠道内环境、营养代谢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目标导向组围术期和术后组织灌注、组织氧供、组织营养代谢及肠道甘丙肽、神经营养因子-3(N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导向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和失液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利于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临床麻醉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文珊;李宝永;张小平;张树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腰部脊柱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目的:观察腰部脊柱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腰椎脊柱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局部推拿治疗,手法操作每周3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后及3个月后比较两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0±1.5)分和(3.3±1.6)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疼痛评分分别为(68.6±35.0)分和(72.4±34.5)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僵硬评分分别为(9.5±20.6)分和(11.8±18.9)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功能评分分别为(225.7±173.4)分和(245.3±166.9)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1.7)分和(4.6±1.8)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疼痛评分分别为(90.2±37.3)分和(107.1±38.7)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僵硬评分分别为(19.4±23.1)分和(23.5±20.9)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功能评分分别为(313.8±186.0)分和(332.9±157.4)分.上述时间点两组与治疗前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上述时间点两组相互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脊柱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腰膝同治是提高本病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强;赵家友;郭汝松;范志勇;吴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倒L法内眦成形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美学观察

    目的:研究术前术后眼外形及相关眉眼比例关系变化,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受术者60例共120只眼,采用倒L法内眦成形联合切开法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容貌睑裂长度、内眦间距、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的变化,同时对眉眼间距、容貌睑裂长度及内眦间距间相关比例关系进行描述.结果:术后内眦角暴露良好,3个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睑裂增大、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增加,经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经内眦点的垂线和水平线、眉峰点的水平线及容貌外眦点的垂线,可构成一正方形结构.结论:经倒L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法重睑术后内眦及重睑形态良好,新的眉眼比例关系更自然、和谐,增加眼部美感,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云;赵李平;王明刚;杜晓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组织恶性浸润的评价作用

    目的:分析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组织恶性浸润(BMI)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的48例肿瘤或疑为肿瘤患者,以骨髓穿刺活检(BMB)或64排CT或随访3~8个月作为BMI参考标准.结合目测法与半定量分析(大浓层面的感性热区T,与肝脏相同面积的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即T/N).阳性组:T/N>1,阴性组:T/N≤1.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良恶性病变构成比及T/N的差异;使用ROC曲线确定T/N值的佳阈值.结果:(1)阳性组28例和阴性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1,P=0.003);(2)局灶性浓集39例,弥漫性浓集9例,前者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良恶性T/N值分别为0.97±0.37与2.5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00)(4)T/N的佳阈值为1.34.结论:淋巴瘤或血液系统疾病BMI主要表现为放射性弥漫性浓集.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半定量指标T/N值﹥1高度提示骨恶性浸润可能,佳阈值以1.34为佳.

    作者:姚红霞;张金山;麦家杰;黎康弟;邓咏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CKD 1~5期的住院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Klotho水平,观察血清Klotho水平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Klotho水平9.81(7.45,12.2)ng/mL,CKD患者血清Klotho水平2.97(1.75,5.23)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肾功能进展,Klotho水平逐渐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logKlotho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钙、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log肌酐、logFGF-23以及血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ogScr、logFGF-23水平是影响血清logKlotho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血清Klotho水平随肾功能下降而降低,有望成为CKD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其锋;叶建明;郁丽霞;封建华;何敖林;李莎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47例孕期就诊患者的血液标本,首先进行地中海贫血初步筛查并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然后检测其B19-DNA的阳性率并同时测定Hb、MCV、ALT、AST、GGT等各项检验指标.结果:1247例孕妇血液中,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9.46%;B19感染阳性率为13.07%;地中海贫血患者与B19合并感染阳性率为8.10%,B19感染合并地中海贫血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进一步对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进行以上各项指标检测分析,两者合并感染组,分别与单独B19感染组或单独地中海贫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存在着B19合并感染情况,并很有可能与地中海贫血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必管;钟昌宝;李永莉;王丹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身材矮小儿童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对身材矮小儿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身材矮小与染色体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46例由于身材矮小就诊,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在746例身材矮小患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78例,检出率为10.46%,其中Turner综合征58例,Downs综合征6例,相互易位核型6例,其他结构异常8例.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37例,检出率为4.96%.结论:染色体异常与身材矮小存在密切关联,染色体疾病中的Turner综合征是导致受检儿童身材矮小与性腺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为身材矮小儿童提供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罗小金;郭岩芸;朱自然;魏凤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ost Care与FloTrac/Vigileo系统在监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容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Most Care与FloTrac/Vigileo系统在监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容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MostCare和FloTrac/Vigileo系统进行监测,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摆动手术体位前(T2)、俯卧位后(T3)、失血300 mL时(T4)、失血600 mL时(T5)、失血900 mL时(T6)、失血1200 mL时(T7)、失血1500 mL时(T8),采集所测的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及其他参数.结果:二者在各时点所测CO变化一致,各时点CI差值的偏倚范围分别为:0.05±0.42、0.03±0.50、0.06±0.50、0.07±0.46、0.04±0.39、0.07±0.41、0.02±0.45、0.02±0.48,二者测到的SVV在各时点的相关性差.结论:二者在心排血量监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在SVV的监测方面一致性差.

    作者:杨继光;杨改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变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早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控制干预)和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血生化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高于健康组(P<0.05);经过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上升,干预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的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患者生存质量下降,通过饮食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吴美芬;孔丹莉;于海兵;丁元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感染指标在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细菌感染组63例,单纯病毒感染组63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酶联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收集相应WBC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检测单纯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IL-6、IL-10、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WBC水平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IL-6、IL-10、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IL-6、IL-10、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与单纯病毒感染组比较,血清WBC、CRP、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水平在手足口病早期明显升高,但在合并细菌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鉴别方面临床价值不显著;WBC、CRP、PCT水平对于鉴别手足口病早期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雪;程江;左维泽;马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水泥型自锁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改良设计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特点,为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改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有限元模型,模拟锁定螺钉在假体上不同位点下的固定状态,分析股骨、自锁式髋关节假体、螺钉、骨水泥在不同固定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筛选出股骨-骨水泥-假体-螺钉匹配条件下的应力和位移总和均处于小的佳组合状态.实验设计分A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B组(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于Minics系统下生成3D模型,优化假体,在Solidworks软件中与股骨重新定位及装配,导入Ansys进一步Ansys分析3组的应力及位移分布.结果: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应力和位移分布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假体中A、F、J3点的应力和位移总和小,故认为A-F-J组是佳组合组.结论: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上螺钉的佳位点应选择应力和位移总和小的A、F、J三点,该假体的设计和研发具有可行性.

    作者:郭新辉;杨俊;范积平;于士龙;郝健;宋飞;秦文;陈大军;凌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几种膳食模式在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 传统医学营养研究关注的是单一的某种营养素的作用, 然而实际生活中摄入的是含有多种营养素的混合膳食, 很难区分单一营养素的作用, 也很难排除膳食中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此, 研究整体膳食模式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更为科学合理.

    作者:火睿;余学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KCNJ1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KCNJ11-E23K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新疆克萨哈族237例EH组和221例血压正常(NT)组KCNJ11-E23K多态性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H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H组KCNJ11-E23K位点EE、(EK+KK)基因型和E、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18%、65.82%、61.60%、38.40%,与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EE基因型是影响新疆哈萨克族人群EH患病的危险因素.携带EE基因型和E等位基因个体患EH的风险分别是(EK+KK)基因型、K等位基因的2.501和1.388倍.结论:KCNJ11-E23K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EH相关.

    作者:王立杰;张文雯;张亮;赵磊;马克涛;李丽;司军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伴有高血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耐量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5点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在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 血脂等方面的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体检科体检的NAFLD伴高血压患者50例及无高血压的NAFLD患者50例,比较及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5点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血脂、尿酸、ALT水平.结果:伴有高血压的NAFLD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患者,两组在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高血压的NAFLD患者30 min胰岛素分泌呈现减低现象,180 min胰岛素分泌呈现相对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总体趋势上看,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比较胰岛素分泌在30~120 min呈现减低趋势,三酰甘油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NAFLD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的NAFLD患者,同时存在早相胰岛素分泌减低及胰岛素分泌延迟现象.

    作者:白雪梅;梁萍;张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可吸收止血膜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对脊柱后路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切开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94例(其中腰椎骨折33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管狭窄40例).按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观察组,创面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对照组,减压创面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止血;术毕两组均留置负压引流管,比较术后负压管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例数、术后24 h的生命体征(T、R、P、BP)、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负压引流量和术后负压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参数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应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不会影响全身凝血机制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单中书;沈晓钟;黎娜;李志;马建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与相关免疫细胞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肝炎和肝坏死. 持续 HBV感染可致肝脏慢性损伤,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约有 350 万慢性携带者,HBV 感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论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各种免疫细胞对 HBV 的清除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柳;宋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下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近中期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心内直视手术下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近、中期效果,探索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房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房颤患者共50例,根据消融时心脏搏动状态的不同分为不停跳组(n=25)和停跳组(n=25),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和3年随访,对比研究各项指标,评价窦性心律恢复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前一般临床资料,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停跳组比较,不停跳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90.31±16.53)min vs.(107.25±17.01)min,P<0.05;(38.23±12.52)min vs.(66.58±19.79)min,P<0.05];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和并发症等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窦性心律恢复率在出院时和术后3年明显增高(96%vs.68%,P<0.05;88%vs.60%,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在近、中期窦性心律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停跳下射频消融迷宫术.

    作者:蒋伟;林辉;李香伟;温昭科;龙小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