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捐赠母乳宏量营养素和能量的影响因素

陈慧敏;肖妮蓉;刘喜红;孙静;吴锦晖;萧敏华

关键词:捐赠母乳, 巴氏消毒, 保存, 解冻, 宏量营养素
摘要:目的:探讨巴氏消毒、储存时间及解冻方式对捐赠母乳宏量营养素和能量的影响,为母乳库捐赠母乳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3例捐赠母乳样本,在巴氏消毒前后分析营养成分;将消毒后的每份样本平均分为9份,于-20℃冷冻储存30、60、90 d 时各取3份,分别用室温条件、4℃冷藏条件、37℃水浴快速解冻3种方式将母乳解冻后,测定营养成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巴氏消毒后母乳中脂肪含量及能量均有所降低(P <0.05),随储存时间延长,捐赠母乳脂肪、蛋白质和能量显著下降(P <0.01),整个过程(巴氏消毒+冷冻90 d)分别下降36.6%、32.6%和22.6%。不同解冻方式对母乳蛋白质的影响较大,冷藏解冻时母乳蛋白质的含量高(P <0.01)。结论:捐赠母乳在经过巴氏消毒、冷冻保存后,营养成分明显衰减,在将捐赠乳喂养早产儿前应考虑到这种变化,宜尽早使用;冷冻的捐赠乳使用前好选择4℃冷藏解冻的方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Jaslow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探讨改良Jaslow 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我科收治的3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Jaslow 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以VAS 评分、ODI指数、JOA评分、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估融合器沉降。 Suk植骨融合标准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34例症状均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VAS、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按JOA改善率评定疗效,优28例,良6例,优良率100%。按Suk植骨融合标准,椎间隙均获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结论:改良Jaslow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作者:唐浩;高啸;蒋允昌;邓斌;黄凯;冯虎;赵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损伤分子-1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选择CRRT治疗时机中的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机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且并发AKI的患者,确诊后24 h内收集患者尿液标本,统一用ELISA法分别检测尿KIM-1水平,同时收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根据患者在之后住院期间是否需要接受CRRT,分为脓毒症CRRT组和脓毒症非CRRT组,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尿液KIM-1浓度在评价脓毒症AKI患者需CRRT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总共收集62例脓毒症AKI患者,男性占62.9%,年龄21~86岁,平均(63.2±15.1)岁。27例患者后接受CRRT治疗,确诊AKI后的24 h 内,2组患者 Scr、BUN、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脓毒症CRRT组尿KIM-1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非CRRT组(P <0.05)。尿液 KIM-1在预测脓毒症 AKI 患者需 CRRT 治疗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是0.826(95%CI:0.775~0.898,P <0.01)。结论:尿液KIM-1在脓毒症AKI患者选择CRRT治疗时机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有助于早期介入CRRT治疗。

    作者:金献冠;徐建国;杨燕阳;李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sCOPD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8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查记录 FEV1%pre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TREM-1;对sCOPD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与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结果:sCOPD组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3.2±31.5) pg/mL vs.(83.8±17.9) pg/mL, P=0.000]。 sCOPD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507, P=0.000),与PaO2、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439, P =0.000;r =-0.560, P =0.000)。结论:血清sTREM-1具有评估s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作者:吴娟;沙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拟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3h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呛咳发生情况、进食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呛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恢复较快,且对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制定的饮食指导的护理方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在不增加患者术后呛咳风险的情况下,能早期测试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有助于患者早期进食的恢复和提高饮食指导的合理性。

    作者:甄莉;李雅男;周艳;雷尚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的疗效及其对 B 型脑钠肽( BNP )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2015年3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1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 组),服用螺内酯20 mg(B组),疗程为10 d。监测患者BNP、EF%值、6 min步行试验,同时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A组、B组患者BNP下降程度分别为20.7%、38.6%;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A组364.6 m、 B组385.5 m;治疗后 B 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 A 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A 组、B组心衰患者的EF%值升高分别为0.26、0.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 能够降低患者血浆BNP ,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运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并且加用螺内酯组未出现高血钾,提示螺内酯用于CHF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晋坤;梁金峰;方颖;董文;杜峰;黎姗姗;沙忠心;杨静;史俊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氧诱导因子-1与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流行性慢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作为心血管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45~2.99倍[1]。因此,要想降低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功能完整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是围术期正常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内源性机制,它在转录水平通过调控下游上百个基因来调节多种细胞功能事件如血管再生、血管舒缩调节、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和生存能力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然而,随后人们发现糖尿病状态下 HIF-1介导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 HIF-1与糖尿病心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 HIF-1与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龙;谢鹏;王江;郑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尿道癌5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995-2015年诊治的5例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5例尿道癌患者包括3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道外口肿物、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病理类型有尿路上皮癌、黏液腺癌及乳头状瘤。5例患者中有4例均行手术治疗,存活至今,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失访。结论:原发性尿道癌罕见,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局部切除可以维持良好功能,适用于相对少见的体积小,表浅性的远端尿道肿瘤。对于近端和进展期的尿道肿瘤,需要更积极的方法。与近端尿道癌相比,远端病变可获得更好的生存率。

    作者:陈始均;张辉见;郑少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组慢病毒CD133-miR30-shRNA的构建及抗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构建沉默CD133基因的miR30-CD133慢病毒,探讨其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 CD133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 Oligo DNA ,与 pPRIME 载体连接。用 pPRIME-miR30-CD133、psPAX2和 pMD2G 3种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荧光显微镜下测定病毒感染效率;qRT-PCR、Western blot 检测 CD133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annexinV/PI检测细胞凋亡。根据实验要求(1)Blank组;(2)shNC组;(3)shCD133组。结果:病毒滴度为6.58×109 PFU/mL,病毒感染效率为(80.8±9.1)%。 qRT-PCR结果显示sh CD133组相对Blank 组的CD133表达量的平均值为0.18±0.04,sh CD133组相对Blank 组和shNC 组有显著的 CD133敲减作用(P <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 CD133组的CD133表达明显下降,约为shNC组的10%(P <0.05)和Blank组的8%(P <0.05)。重组慢病毒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Blank 组(25.3%)、shNC 组(24.3%)相比,sh CD133组凋亡细胞比例(41.3%)显著增加(P <0.05)。结论:成功构建慢病毒PRIME-miR30-CD133,为CD133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作者:牛坚;王月;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FTR抑制ApoE-/-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的肝损伤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 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 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 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 Hcy、ALT和AST 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 + F (100μmol/L Hcy +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 CFTR mRNA 和蛋白水平,分析 CFTR 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 表达及 ALT 和 AST 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 ApoE-/-鼠血清 Hcy、ALT 和 AST 显著升高, CFTR表达下降(P <0.05),而治疗组可拮抗 Hcy、ALT、AST、CFTR 的改变(P <0.05);Hcy (100μmol/L)引起肝细胞 CFTR 表达降低而 ALT 和 AST 升高(P <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 VX-770和 CFTR (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 和AST 含量。结论: CFTR 通过调控 ALT 和 AST 抑制 HHcy 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焦运;杨安宁;孙岳;孔繁琪;杨晓玲;张鸣号;金少举;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流感病毒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流感病毒H3N2感染A549细胞,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细胞上清和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感染 H3N2的A549细胞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 <0.05)。结论:流感病毒能够促进CTHRC1的合成和分泌。

    作者:宋惠;徐凤霞;张盼;陈飒利;刘兴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床旁超声诊断少量气胸1例

    患者男,65岁,因“吸入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于2015年12月1日入住ICU。既往有鼻咽癌、放疗病史。入室后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液体治疗及维护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呼吸机参数:SIMV 模式,F14次/min,PC 16 cmH2O, PS 16 cmH2O, PEEP 5 cmH2O,FiO245%。

    作者:黄道政;黄振飞;庞静;施莹;林森;梁伟杏;王首红;吴岩;覃铁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关于讨论部分的对照条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

    目的:了解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12例。统计手术前后踝关节动度、AOFAS评分、SF36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一期愈合8例,皮瓣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感染复发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跖屈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踝关节背伸略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王季;蔡锦方;王建超;李宗玉;曹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联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长期高血压

    目的:通过血液灌流(HP)联合常规血透(HD)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观察,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瘦素(Lep)水平。方法:选择 MHD 伴长期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入组,HD 组45例,血透串联血灌(HD + HP)组45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8、12周的ET-1、Lep 水平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3组患者血清ET-1、Lep检出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HD和HD + HP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HD + HP组和治疗12周HD组分别与治疗12周 HD + HP 组、对照组比较,ET-1、Lep 均在较高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2周HD + HP组与对照组比较,ET-1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p 及收缩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P联合HD的复合血液净化方式,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能够把MHD伴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作者:梁韶峰;曲青山;邢利;沈蓓莉;蔡文利;蒋欣;王凯;王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效果对比

    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约占46.2%,近7年来占我院所有病理类型的40%,临床上能自行缓解的患者有14%~56%,但还有20%~40%的患者疗效差终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寻求一种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的药物,本研究通过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对比治疗膜性肾病,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润秀;曹春瑜;汤显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肾脏维持正常的重吸收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肾脏缺血、肾毒性药物等均可引起缺血性肾损伤。肾脏缺血后,即刻出现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缺血早期的损伤是可逆的,再灌注后机体会自行修复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近端小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细胞骨架改变、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改变、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联系丢失、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等,终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再灌注虽然对肾功能恢复而言是必须的,然而由于肾脏缺乏侧支循环,突然恢复血供却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远期损害。这些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目前大多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过多的活性氧分子产生以及炎症因子是主要原因。

    作者:任冰霜;雷艳;黄梁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D141与CD36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 CD36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PWH)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PWH组52例,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彩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两组单核细胞表达CD141、血小板表达CD36的差异及FMD(%)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CD141及CD36与FMD(%)的相关性。结果:单核细胞CD141(%)PWH 组为21.79±9.45,对照组为18.84±9.64,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血小板CD36(%)PWH 组为34.26±10.23,对照组为28.65±9.53,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FMD%PWH组为8.65±1.97,对照组为11.25±2.72,PWH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CD141与FMD%存在负相关(r =-0.657,P <0.01);CD36与 FMD%存在负相关(r =-0.557,P <0.01)。结论: PWH 组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141及CD36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存在负相关。

    作者:陈聿峰;潘伟;邱梅婷;韦彩芬;覃方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对 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RB 法考察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对 C6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联合用药对 C6细胞的凋亡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在细胞中的定位作用。结果: SRB 法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在48 h 时对 C6细胞的抑制率为(91.22±0.51)%,显著高于24 h 的抑制率(83.66±0.18)%(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替莫唑胺(10μmol/L)联合姜黄素(5μmol/L)用药时 C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33.15±0.79)%;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姜黄素联合替莫唑胺组诱导 C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多于游离药物组。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能够抑制 C6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诱导C6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亚华;应雪;张春春;轩亚茹;闫荷露;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泊酚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方法:21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假手术组(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丙泊酚干预组(Ⅲ)。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再灌注120 min制备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前10 min,Ⅲ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6 mg/(kg·h)至再灌注120 min,Ⅰ组、Ⅱ组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3 mL/(kg·h)至再灌注120 min。记录缺血前、缺血30 min 及再灌注120 min 时HR、LVSP、± dp/dt-max;检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TnT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前各组大鼠HR、LVSP、± dp/dtmax 差异无显著性;缺血30 min 时,与Ⅰ组比较,Ⅱ、Ⅲ组 HR、LVSP、± dp/dtmax 均显著性降低;再灌注120 min时,与Ⅰ组比较,Ⅱ组HR、LVSP、± dp/dtmax、p-mTOR 表达均显著性降低,cTnT、mTOR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Ⅱ组比较,Ⅲ组 HR、LVSP、± dp/dtmax、p-mTOR 表达均显著性升高,cTnT、mTOR 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上调 SD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噬时p-mTOR 的表达,下调mTOR的表达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祁秀茹;王春亮;王颖;陈静;王红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前沿磷酸化RB核质转位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前沿磷酸化RB(p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2例加做颈部淋巴结清扫的部分或全部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pRB检测,分析p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前沿,可见pRB以核质转位的模式表达,pRB在浸润前沿的核质转位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浸润前沿pRB核质转位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肖晓岚;吴文川;李灼日;陈春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