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秀茹;王春亮;王颖;陈静;王红杰
肾脏维持正常的重吸收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肾脏缺血、肾毒性药物等均可引起缺血性肾损伤。肾脏缺血后,即刻出现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缺血早期的损伤是可逆的,再灌注后机体会自行修复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近端小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细胞骨架改变、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改变、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联系丢失、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等,终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再灌注虽然对肾功能恢复而言是必须的,然而由于肾脏缺乏侧支循环,突然恢复血供却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远期损害。这些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目前大多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过多的活性氧分子产生以及炎症因子是主要原因。
作者:任冰霜;雷艳;黄梁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流感病毒H3N2感染A549细胞,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细胞上清和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感染 H3N2的A549细胞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 <0.05)。结论:流感病毒能够促进CTHRC1的合成和分泌。
作者:宋惠;徐凤霞;张盼;陈飒利;刘兴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995-2015年诊治的5例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5例尿道癌患者包括3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道外口肿物、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病理类型有尿路上皮癌、黏液腺癌及乳头状瘤。5例患者中有4例均行手术治疗,存活至今,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失访。结论:原发性尿道癌罕见,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局部切除可以维持良好功能,适用于相对少见的体积小,表浅性的远端尿道肿瘤。对于近端和进展期的尿道肿瘤,需要更积极的方法。与近端尿道癌相比,远端病变可获得更好的生存率。
作者:陈始均;张辉见;郑少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DKA患者分为DKA并感染组、DKA无感染组,另设糖尿病无DKA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血PCT及各项临床指标。积极治疗DKA的同时,测定DKA两组入院第2、3天血PCT、乳酸、血淀粉酶等指标,比较PC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DKA无感染组PCT明显高于无DKA组。对两组DKA患者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值 ROC曲线下面积(AUC)仅0.649,甚至小于中性粒细胞率AUC 0.661。DKA无感染组PCT在入院第2、3天进行性下降,下降率明显大于DKA感染组。 PCT第3天下降率AUC达到0.889,临界值为0.45,灵敏度80%,特异度为9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CT的第3天下降率与血乳酸第3天下降率、血淀粉酶第3天下降率相关。结论:DKA发生时即使无感染外周血PCT水平明显升高,血PCT对感染诊断价值有限。随着DKA纠正,无感染患者血PCT下降水平远远大于感染患者。 PCT第3天下降率对感染的诊断更有价值。 PCT水平变化与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李佳;姜鲜;马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确定粪便球杆比对评估UC患者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 评分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4组,回顾粪便球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检测结果,根据粪便球杆比对菌群失调分度,分析病情活动度、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随疾病活动度升高,菌群失调加重(Spearman相关系数=0.295,P <0.05),血清IgM下降,C3升高,C4在轻中度活动组显著升高。菌群失调程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随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血清IgM、IgA 下降,C3上升(P <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 UC 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与机体体液免疫紊乱有关,通过检测粪便球杆比、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 UC 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艳;李俊霞;王化虹;刘新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RNAs ,在物种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成熟 miRNAs为单链,能与靶基因3′-UTR区域结合诱导该靶基因mRNA降解,抑制靶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1-2]。近年来随着对miR-27b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作用越来越重要,miR-27b 可能参与包括肿瘤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本文现就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参与调控多种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吕蕾;朱丹丹;段义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 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 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 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 Hcy、ALT和AST 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 + F (100μmol/L Hcy +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 CFTR mRNA 和蛋白水平,分析 CFTR 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 表达及 ALT 和 AST 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 ApoE-/-鼠血清 Hcy、ALT 和 AST 显著升高, CFTR表达下降(P <0.05),而治疗组可拮抗 Hcy、ALT、AST、CFTR 的改变(P <0.05);Hcy (100μmol/L)引起肝细胞 CFTR 表达降低而 ALT 和 AST 升高(P <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 VX-770和 CFTR (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 和AST 含量。结论: CFTR 通过调控 ALT 和 AST 抑制 HHcy 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焦运;杨安宁;孙岳;孔繁琪;杨晓玲;张鸣号;金少举;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乳突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腔感染、面瘫、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而术后出血并不多见。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共行乳突根治术652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梓博;孙淑萍;卢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Jaslow 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我科收治的3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Jaslow 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以VAS 评分、ODI指数、JOA评分、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估融合器沉降。 Suk植骨融合标准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34例症状均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VAS、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按JOA改善率评定疗效,优28例,良6例,优良率100%。按Suk植骨融合标准,椎间隙均获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结论:改良Jaslow技术联合单枚大号Z-cage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作者:唐浩;高啸;蒋允昌;邓斌;黄凯;冯虎;赵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长安医院2008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 Cox 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0%、12.30%和4.80%,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原发灶是否手术、首诊骨转移、骨转移灶数目、初诊时分期、骨转移时ALP水平、转移时长是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是否手术、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腺癌骨转移多见,原发灶是否手术、骨转移灶数、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叶骉飞;郑平菊;张妮;巫姜;万伟;代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年人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与收缩压、血糖、血脂及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中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市管城区航东和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1628例社区常住中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 BMI 的大小,将其分为体重未超标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并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7.97%和15.72%。不同 BMI 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和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未超标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为2.144、1.911和2.028)。结论: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聚集现象,控制体重可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危险。
作者:孙丹;闫芳芳;孟雨姗;苑晓晓;王雅莉;盛嘉昭;张伟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构建沉默CD133基因的miR30-CD133慢病毒,探讨其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 CD133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 Oligo DNA ,与 pPRIME 载体连接。用 pPRIME-miR30-CD133、psPAX2和 pMD2G 3种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荧光显微镜下测定病毒感染效率;qRT-PCR、Western blot 检测 CD133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annexinV/PI检测细胞凋亡。根据实验要求(1)Blank组;(2)shNC组;(3)shCD133组。结果:病毒滴度为6.58×109 PFU/mL,病毒感染效率为(80.8±9.1)%。 qRT-PCR结果显示sh CD133组相对Blank 组的CD133表达量的平均值为0.18±0.04,sh CD133组相对Blank 组和shNC 组有显著的 CD133敲减作用(P <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 CD133组的CD133表达明显下降,约为shNC组的10%(P <0.05)和Blank组的8%(P <0.05)。重组慢病毒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Blank 组(25.3%)、shNC 组(24.3%)相比,sh CD133组凋亡细胞比例(41.3%)显著增加(P <0.05)。结论:成功构建慢病毒PRIME-miR30-CD133,为CD133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作者:牛坚;王月;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约占46.2%,近7年来占我院所有病理类型的40%,临床上能自行缓解的患者有14%~56%,但还有20%~40%的患者疗效差终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寻求一种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的药物,本研究通过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对比治疗膜性肾病,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润秀;曹春瑜;汤显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高压合并心包积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108例合并肺高压的MHD患者(其中61例伴有心包积液),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结果:患者平均初始透析年龄为(60.2±14.1)岁,男性占55.6%,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3.0±15.4)mmHg。12.0%为重度肺高压,2例(1.9%)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随访2年,心包积液组和无心包积液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4% vs.21.3%、23.0% vs.12.8%和54.1% vs.42.6%(均P >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Log Rank P =0.129)、心血管死亡(P =0.148)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 =0.131)方面均无差异。结论:与不伴心包积液的患者相比,合并心包积液的肺高压患者并不增加MHD患者终点事件。
作者:李志莲;梁馨苓;陈源汉;李锐钊;徐丽霞;董伟;黎思嘉;冯仲林;史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源 CT 低管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 SAFIRE )技术对冠状动脉钙斑显示的能力。方法:对临床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 BMI 正常范围的70例患者行管电压为100 kV 的 CT 扫描后,分别采用SAFIRE-3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 及主观评分(钙斑显示数目、钙斑相邻伪影情况、图像质量评分)等。结果:与FBP重建比较,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图像客观评价(噪声、SNR、CNR)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图像主观评分(钙斑数量、钙斑边缘情况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SAFIRE-3重建明显优于FBP重建。结论:低管电压扫描结合SAFIR重建可减少钙斑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对斑块形态及斑块相邻管壁情况的显示优于传统重建,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王谦;蒲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抵抗素对肝细胞株HepG2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抵抗素致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50 ng/mL抵抗素作用HepG2肝细胞24 h ,利用siRNA技术抑制HepG2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亚基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葡萄糖代谢的相关基因AMPKα2、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 Western blot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液体闪烁技术检测肝细胞糖原的生成。结果: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状态下,抵抗素降低肝细胞 AMPKα2、Glut2 mRNA 的表达及 AMPK 磷酸化水平(P <0.05),肝糖原合成减少(P <0.05),而G6Pase、PEPCK mRNA的表达增加(P <0.05)。结论:抵抗素可通过AMPK途径影响葡萄糖代谢,使糖异生增加,而肝糖原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肝糖输出增多。
作者:罗招凡;李芳萍;程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269例,纳入统计分析205例,近距离两孔法122例,单孔法83例,收集并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皮下气肿、引流管口漏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近距离两孔法优于单孔法(P <0.05)。结论:近距离两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方面与单孔法相同,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少于单孔法。
作者:焦鹏;李简;佟宏峰;吴青峻;马超;田文鑫;于瀚博;孙耀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手术的疗效,探讨全腔镜食管癌手术是否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7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镜手术,设立为观察组,88例食管癌患者行开放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78.5±75.8) min,长于对照组的(220.2±89.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8±1.3)万元,多于对照组的(3.9±1.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0.4±80.7) mL,少于对照组的(350.6±11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其创伤较小,疗效也是确切的,但与传统开放食管癌手术相比,在某些方面并无绝对优势。
作者:赵旭东;石开虎;吴君旭;周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和以中心静脉压( CVP )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Ⅱ~Ⅲ级的50例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S 组)25例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 组)25例。 S 组将10%≤SVV≤1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 C 组以中心静脉压( CVP )、平均动脉压( MAP )监测进行常规输液。记录两组患者液体总量、手术时间、尿量及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1 h(T2)、手术结束(T3)患者的 MAP、心率(HR)、CVP、SVV、碳酸氢盐(HCO3-)等情况;抽取患者静脉血 T0、T1、T2、T3四个时间点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浓度。结果:与 C 组相比,S 组在T2、T3时点的MAP、CVP 明显低于 C 组;S 组术中液体总量明显少于 C 组(P <0.05);S 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 <0.05);S 组 T2、T3的 DAO、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以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较以 CVP 等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更具有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丽红;张树波;刘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