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腔感染、面瘫、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而术后出血并不多见。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共行乳突根治术652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梓博;孙淑萍;卢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流行性慢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作为心血管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45~2.99倍[1]。因此,要想降低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功能完整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是围术期正常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内源性机制,它在转录水平通过调控下游上百个基因来调节多种细胞功能事件如血管再生、血管舒缩调节、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和生存能力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然而,随后人们发现糖尿病状态下 HIF-1介导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 HIF-1与糖尿病心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 HIF-1与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龙;谢鹏;王江;郑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VIM在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感染神经系统机制提供方向。方法:采用CRISPR技术敲除VIM,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在对照和敲除的细胞中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差异。结果:4℃吸附实验证实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的吸附量比对照细胞少40%;EV71感染HBMEC 48 h后,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核酸量是对照细胞的1/12。细胞培养液上清 EV71病毒核酸量检测结果表明,VIM 敲除的细胞比对照细胞少1.4倍。结论:敲除 VIM 后, EV71吸附细胞能力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释放也减少。VIM可能作为HBMEC表面的EV71受体,并影响EV71在细胞中的复制和释放。
作者:钟艳云;张宝;何明亮;曹宇娟;吴娴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 CD36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PWH)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PWH组52例,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彩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两组单核细胞表达CD141、血小板表达CD36的差异及FMD(%)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CD141及CD36与FMD(%)的相关性。结果:单核细胞CD141(%)PWH 组为21.79±9.45,对照组为18.84±9.64,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血小板CD36(%)PWH 组为34.26±10.23,对照组为28.65±9.53,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FMD%PWH组为8.65±1.97,对照组为11.25±2.72,PWH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CD141与FMD%存在负相关(r =-0.657,P <0.01);CD36与 FMD%存在负相关(r =-0.557,P <0.01)。结论: PWH 组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141及CD36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存在负相关。
作者:陈聿峰;潘伟;邱梅婷;韦彩芬;覃方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肾脏维持正常的重吸收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肾脏缺血、肾毒性药物等均可引起缺血性肾损伤。肾脏缺血后,即刻出现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缺血早期的损伤是可逆的,再灌注后机体会自行修复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近端小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细胞骨架改变、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改变、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联系丢失、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等,终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再灌注虽然对肾功能恢复而言是必须的,然而由于肾脏缺乏侧支循环,突然恢复血供却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远期损害。这些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目前大多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过多的活性氧分子产生以及炎症因子是主要原因。
作者:任冰霜;雷艳;黄梁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及部分重症非恶性血液病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同胞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ISD-HSCT)为佳选择,但同胞间HLA匹配概率仅约25%,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大,HLA全相合的同胞供者严重匮乏,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正成为重要移植方式。以往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是重要的替代供者移植,但仍不足50%的患者能够找到合适供者,而且部分高危、复发、重症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查找供者。可喜的是经过30余年的努力探索,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疗效获得长足进步,已成为重要的替代供者移植方式之一,现介绍其发展现状并作如下相关评述。
作者:王顺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269例,纳入统计分析205例,近距离两孔法122例,单孔法83例,收集并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皮下气肿、引流管口漏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近距离两孔法优于单孔法(P <0.05)。结论:近距离两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方面与单孔法相同,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少于单孔法。
作者:焦鹏;李简;佟宏峰;吴青峻;马超;田文鑫;于瀚博;孙耀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CS )策略在严重电烧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分为两组。 DCS 组对电弧烧伤的深Ⅱ度创面一期磨削痂、移植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Ⅲ~Ⅳ度电接触烧伤创切痂后留置 VSD 敷料,二期再行植皮或皮瓣修复。一期手术组则急诊行清创、切削痂、植皮或皮瓣封闭创面。比较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CS 组手术时间、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一期手术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应用 DCS 策略可降低严重电烧伤患者并发症、优化治疗效果。
作者:郭志谦;雷磊;李金虎;高优;孙肇晟;许建允;陈旭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流感病毒H3N2感染A549细胞,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细胞上清和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感染 H3N2的A549细胞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流感患者血清中 CTHRC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 <0.05)。结论:流感病毒能够促进CTHRC1的合成和分泌。
作者:宋惠;徐凤霞;张盼;陈飒利;刘兴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对 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RB 法考察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对 C6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联合用药对 C6细胞的凋亡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在细胞中的定位作用。结果: SRB 法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在48 h 时对 C6细胞的抑制率为(91.22±0.51)%,显著高于24 h 的抑制率(83.66±0.18)%(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替莫唑胺(10μmol/L)联合姜黄素(5μmol/L)用药时 C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33.15±0.79)%;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姜黄素联合替莫唑胺组诱导 C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多于游离药物组。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能够抑制 C6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诱导C6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亚华;应雪;张春春;轩亚茹;闫荷露;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血液灌流(HP)联合常规血透(HD)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观察,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瘦素(Lep)水平。方法:选择 MHD 伴长期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入组,HD 组45例,血透串联血灌(HD + HP)组45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8、12周的ET-1、Lep 水平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3组患者血清ET-1、Lep检出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HD和HD + HP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HD + HP组和治疗12周HD组分别与治疗12周 HD + HP 组、对照组比较,ET-1、Lep 均在较高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2周HD + HP组与对照组比较,ET-1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p 及收缩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P联合HD的复合血液净化方式,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能够把MHD伴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作者:梁韶峰;曲青山;邢利;沈蓓莉;蔡文利;蒋欣;王凯;王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确定粪便球杆比对评估UC患者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 评分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4组,回顾粪便球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检测结果,根据粪便球杆比对菌群失调分度,分析病情活动度、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随疾病活动度升高,菌群失调加重(Spearman相关系数=0.295,P <0.05),血清IgM下降,C3升高,C4在轻中度活动组显著升高。菌群失调程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随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血清IgM、IgA 下降,C3上升(P <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 UC 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与机体体液免疫紊乱有关,通过检测粪便球杆比、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 UC 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艳;李俊霞;王化虹;刘新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巴氏消毒、储存时间及解冻方式对捐赠母乳宏量营养素和能量的影响,为母乳库捐赠母乳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3例捐赠母乳样本,在巴氏消毒前后分析营养成分;将消毒后的每份样本平均分为9份,于-20℃冷冻储存30、60、90 d 时各取3份,分别用室温条件、4℃冷藏条件、37℃水浴快速解冻3种方式将母乳解冻后,测定营养成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巴氏消毒后母乳中脂肪含量及能量均有所降低(P <0.05),随储存时间延长,捐赠母乳脂肪、蛋白质和能量显著下降(P <0.01),整个过程(巴氏消毒+冷冻90 d)分别下降36.6%、32.6%和22.6%。不同解冻方式对母乳蛋白质的影响较大,冷藏解冻时母乳蛋白质的含量高(P <0.01)。结论:捐赠母乳在经过巴氏消毒、冷冻保存后,营养成分明显衰减,在将捐赠乳喂养早产儿前应考虑到这种变化,宜尽早使用;冷冻的捐赠乳使用前好选择4℃冷藏解冻的方式。
作者:陈慧敏;肖妮蓉;刘喜红;孙静;吴锦晖;萧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拟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3h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呛咳发生情况、进食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呛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恢复较快,且对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制定的饮食指导的护理方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在不增加患者术后呛咳风险的情况下,能早期测试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有助于患者早期进食的恢复和提高饮食指导的合理性。
作者:甄莉;李雅男;周艳;雷尚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DKA患者分为DKA并感染组、DKA无感染组,另设糖尿病无DKA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血PCT及各项临床指标。积极治疗DKA的同时,测定DKA两组入院第2、3天血PCT、乳酸、血淀粉酶等指标,比较PC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DKA无感染组PCT明显高于无DKA组。对两组DKA患者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值 ROC曲线下面积(AUC)仅0.649,甚至小于中性粒细胞率AUC 0.661。DKA无感染组PCT在入院第2、3天进行性下降,下降率明显大于DKA感染组。 PCT第3天下降率AUC达到0.889,临界值为0.45,灵敏度80%,特异度为9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CT的第3天下降率与血乳酸第3天下降率、血淀粉酶第3天下降率相关。结论:DKA发生时即使无感染外周血PCT水平明显升高,血PCT对感染诊断价值有限。随着DKA纠正,无感染患者血PCT下降水平远远大于感染患者。 PCT第3天下降率对感染的诊断更有价值。 PCT水平变化与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李佳;姜鲜;马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约占46.2%,近7年来占我院所有病理类型的40%,临床上能自行缓解的患者有14%~56%,但还有20%~40%的患者疗效差终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寻求一种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的药物,本研究通过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对比治疗膜性肾病,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润秀;曹春瑜;汤显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但近年临床资料显示,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LOMG)的发病呈增高趋势[1]。老年患者同时伴发其他疾病的几率要高,很多人不能耐受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长期应用,现收集18例使用硫唑嘌呤治疗的 LOMG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李平;李双英;张巧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RNAs ,在物种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成熟 miRNAs为单链,能与靶基因3′-UTR区域结合诱导该靶基因mRNA降解,抑制靶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1-2]。近年来随着对miR-27b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作用越来越重要,miR-27b 可能参与包括肿瘤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本文现就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参与调控多种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吕蕾;朱丹丹;段义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 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 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 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 Hcy、ALT和AST 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 + F (100μmol/L Hcy +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 CFTR mRNA 和蛋白水平,分析 CFTR 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 表达及 ALT 和 AST 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 ApoE-/-鼠血清 Hcy、ALT 和 AST 显著升高, CFTR表达下降(P <0.05),而治疗组可拮抗 Hcy、ALT、AST、CFTR 的改变(P <0.05);Hcy (100μmol/L)引起肝细胞 CFTR 表达降低而 ALT 和 AST 升高(P <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 VX-770和 CFTR (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 和AST 含量。结论: CFTR 通过调控 ALT 和 AST 抑制 HHcy 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焦运;杨安宁;孙岳;孔繁琪;杨晓玲;张鸣号;金少举;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