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M在肠道病毒71型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钟艳云;张宝;何明亮;曹宇娟;吴娴波

关键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Vim, 肠道病毒71型, 受体
摘要:目的:研究VIM在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感染神经系统机制提供方向。方法:采用CRISPR技术敲除VIM,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在对照和敲除的细胞中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差异。结果:4℃吸附实验证实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的吸附量比对照细胞少40%;EV71感染HBMEC 48 h后,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核酸量是对照细胞的1/12。细胞培养液上清 EV71病毒核酸量检测结果表明,VIM 敲除的细胞比对照细胞少1.4倍。结论:敲除 VIM 后, EV71吸附细胞能力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释放也减少。VIM可能作为HBMEC表面的EV71受体,并影响EV71在细胞中的复制和释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长安医院2008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 Cox 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0%、12.30%和4.80%,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原发灶是否手术、首诊骨转移、骨转移灶数目、初诊时分期、骨转移时ALP水平、转移时长是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是否手术、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腺癌骨转移多见,原发灶是否手术、骨转移灶数、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叶骉飞;郑平菊;张妮;巫姜;万伟;代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全麻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全麻乳腺癌根治围术期免疫保护作用,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合理麻醉用药。方法: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全麻(实验)组和单纯七氟烷全麻(对照)组,在麻醉前30 min、切皮后、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不同时点血清皮质醇(cor)、IL-6、IL-8、TNF-α浓度。结果:实验组麻醉剂用量较对照组降低。麻醉前30 min各指标浓度没有差异,麻醉后各指标浓度均上升,每个时间点实验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全麻乳腺癌根治围术期免疫有保护作用。对乳腺癌根治术推荐联合使用麻醉用药。

    作者:徐勇民;傅艳师;郑艳萍;陈琳;杨新明;周艳;陈俊;王万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在救治严重电烧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CS )策略在严重电烧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分为两组。 DCS 组对电弧烧伤的深Ⅱ度创面一期磨削痂、移植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Ⅲ~Ⅳ度电接触烧伤创切痂后留置 VSD 敷料,二期再行植皮或皮瓣修复。一期手术组则急诊行清创、切削痂、植皮或皮瓣封闭创面。比较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CS 组手术时间、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一期手术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应用 DCS 策略可降低严重电烧伤患者并发症、优化治疗效果。

    作者:郭志谦;雷磊;李金虎;高优;孙肇晟;许建允;陈旭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FTR抑制ApoE-/-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的肝损伤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 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 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 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 Hcy、ALT和AST 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 + F (100μmol/L Hcy +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 CFTR mRNA 和蛋白水平,分析 CFTR 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 表达及 ALT 和 AST 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 ApoE-/-鼠血清 Hcy、ALT 和 AST 显著升高, CFTR表达下降(P <0.05),而治疗组可拮抗 Hcy、ALT、AST、CFTR 的改变(P <0.05);Hcy (100μmol/L)引起肝细胞 CFTR 表达降低而 ALT 和 AST 升高(P <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 VX-770和 CFTR (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 和AST 含量。结论: CFTR 通过调控 ALT 和 AST 抑制 HHcy 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焦运;杨安宁;孙岳;孔繁琪;杨晓玲;张鸣号;金少举;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关于文题、摘要、前言、其他信息的对照条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表观遗传修饰甲基化改变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diabetes, DM)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基因参与,迄今为止仍不明了。传统的DM机制认为,遗传和基因突变导致了DM的发生。但是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证实,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表观遗传学)在DM 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表观遗传学属于遗传学的重要领域,指在不改变DNA遗传物质碱基序列的前提下,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实现代间遗传的现象。甲基化是其中为重要的一种修饰方式,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起联接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甲基化修饰改变能够影响胰腺β细胞的发育、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分泌量,因而被认为是DM 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本文拟对DM中可能的表观遗传修饰甲基化机制做一总结。

    作者:侯拉梅;刘敏;段畅;李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手术的疗效,探讨全腔镜食管癌手术是否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7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镜手术,设立为观察组,88例食管癌患者行开放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78.5±75.8) min,长于对照组的(220.2±89.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8±1.3)万元,多于对照组的(3.9±1.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0.4±80.7) mL,少于对照组的(350.6±11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其创伤较小,疗效也是确切的,但与传统开放食管癌手术相比,在某些方面并无绝对优势。

    作者:赵旭东;石开虎;吴君旭;周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和以中心静脉压( CVP )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Ⅱ~Ⅲ级的50例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S 组)25例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 组)25例。 S 组将10%≤SVV≤1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 C 组以中心静脉压( CVP )、平均动脉压( MAP )监测进行常规输液。记录两组患者液体总量、手术时间、尿量及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1 h(T2)、手术结束(T3)患者的 MAP、心率(HR)、CVP、SVV、碳酸氢盐(HCO3-)等情况;抽取患者静脉血 T0、T1、T2、T3四个时间点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浓度。结果:与 C 组相比,S 组在T2、T3时点的MAP、CVP 明显低于 C 组;S 组术中液体总量明显少于 C 组(P <0.05);S 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 <0.05);S 组 T2、T3的 DAO、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以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较以 CVP 等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更具有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丽红;张树波;刘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

    目的:了解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12例。统计手术前后踝关节动度、AOFAS评分、SF36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一期愈合8例,皮瓣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感染复发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跖屈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踝关节背伸略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王季;蔡锦方;王建超;李宗玉;曹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D141与CD36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 CD36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PWH)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PWH组52例,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彩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两组单核细胞表达CD141、血小板表达CD36的差异及FMD(%)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CD141及CD36与FMD(%)的相关性。结果:单核细胞CD141(%)PWH 组为21.79±9.45,对照组为18.84±9.64,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血小板CD36(%)PWH 组为34.26±10.23,对照组为28.65±9.53,PWH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FMD%PWH组为8.65±1.97,对照组为11.25±2.72,PWH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CD141与FMD%存在负相关(r =-0.657,P <0.01);CD36与 FMD%存在负相关(r =-0.557,P <0.01)。结论: PWH 组单核细胞CD141及血小板CD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141及CD36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存在负相关。

    作者:陈聿峰;潘伟;邱梅婷;韦彩芬;覃方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年人体质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年人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与收缩压、血糖、血脂及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中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市管城区航东和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1628例社区常住中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 BMI 的大小,将其分为体重未超标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并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7.97%和15.72%。不同 BMI 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和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未超标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为2.144、1.911和2.028)。结论: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聚集现象,控制体重可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危险。

    作者:孙丹;闫芳芳;孟雨姗;苑晓晓;王雅莉;盛嘉昭;张伟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与患者报告结局关联因素分析:QLICD-SLE量表的应用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的关联因素,为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QLICD-SLE V2.0),对143例住院患者进行测定并记录其客观指标。采用 t 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医疗形式对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差异有影响(P <0.05);除特异模块外,家庭经济状况对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差异有影响(P <0.05);不同职业状况在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有差异(P <0.05);不同文化程度在社会功能领域得分及量表总分有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文化程度、激素停药情况及 SLEDIA 评分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440。结论:医疗形式、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SLEDIA评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的关联因素。发展经济、缓解症状及降低治疗副作用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

    作者:陈铭扬;张传猛;万崇华;王贯虹;吕昭萍;谢彤;冼君定;谭健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身免疫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 HPS )是由多种潜在病因引起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状态。 HPS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 HPS 具有明确的基因缺陷;继发性HPS 有多种病因引起,而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 , AID )相关的 HPS称为自身免疫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autoimmune disease-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 AAHS )。本研究分析15例 AAHS 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作者:陈战瑞;赵铖;刘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牙周炎对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分泌功能及相对数量变化,以探究牙周炎对脾脏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22只22周龄小鼠随机分为真性结扎组( P10d 组)和假性结扎对照组( C 组),各11只牙周结扎10 d后处死。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及其M1、M2表型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型细胞因子IL-1β,抑炎型细胞因子IL-10促炎型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C组相比,牙周炎组的M1型巨噬细胞占脾成熟巨噬细胞比例下降,M1/M2比例显著下降,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慢性牙周炎能下调M1型巨噬细胞比例,使巨噬细胞表型M1/M2比例下降,促炎因子IL-1β mRNA表达水平下降。

    作者:徐怡馨;章锦才;轩东英;余挺;王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突根治术后出血的分析及处理

    乳突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腔感染、面瘫、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而术后出血并不多见。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共行乳突根治术652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梓博;孙淑萍;卢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关于讨论部分的对照条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近距离两孔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对比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269例,纳入统计分析205例,近距离两孔法122例,单孔法83例,收集并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皮下气肿、引流管口漏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近距离两孔法优于单孔法(P <0.05)。结论:近距离两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方面与单孔法相同,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少于单孔法。

    作者:焦鹏;李简;佟宏峰;吴青峻;马超;田文鑫;于瀚博;孙耀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损伤分子-1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选择CRRT治疗时机中的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机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且并发AKI的患者,确诊后24 h内收集患者尿液标本,统一用ELISA法分别检测尿KIM-1水平,同时收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根据患者在之后住院期间是否需要接受CRRT,分为脓毒症CRRT组和脓毒症非CRRT组,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尿液KIM-1浓度在评价脓毒症AKI患者需CRRT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总共收集62例脓毒症AKI患者,男性占62.9%,年龄21~86岁,平均(63.2±15.1)岁。27例患者后接受CRRT治疗,确诊AKI后的24 h 内,2组患者 Scr、BUN、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脓毒症CRRT组尿KIM-1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非CRRT组(P <0.05)。尿液 KIM-1在预测脓毒症 AKI 患者需 CRRT 治疗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是0.826(95%CI:0.775~0.898,P <0.01)。结论:尿液KIM-1在脓毒症AKI患者选择CRRT治疗时机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有助于早期介入CRRT治疗。

    作者:金献冠;徐建国;杨燕阳;李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确定粪便球杆比对评估UC患者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 评分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4组,回顾粪便球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检测结果,根据粪便球杆比对菌群失调分度,分析病情活动度、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随疾病活动度升高,菌群失调加重(Spearman相关系数=0.295,P <0.05),血清IgM下降,C3升高,C4在轻中度活动组显著升高。菌群失调程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随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血清IgM、IgA 下降,C3上升(P <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 UC 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与机体体液免疫紊乱有关,通过检测粪便球杆比、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 UC 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艳;李俊霞;王化虹;刘新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阴道三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行阴道超声检查的480例有剖宫产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发现存在切口憩室,则测量并记录其深度、长度、宽度及憩室前方残存肌层厚度,描述憩室的形状,经三维处理计算憩室容积大小,同时在整个系统回顾中对患者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480例患者中,118例发现有切口憩室声像,70例呈三角形,33例呈半圆形,15例其他形状,其中56例伴有子宫异常出血与憩室的容积及深度明显相关,同时月经量 PBAC 评分值高者,伴有子宫异常出血的概率越大,而出血与憩室的形状、长度、宽度无相关;憩室体积 OR 值(OR =15.809)大,是判断子宫切口憩室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能方便、快捷、准确地诊断由切口憩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艳;张玲;张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