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对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作用分析

邹晓妮;李静静;刘妙玲;吴菲;周日文;邱亿腾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清洁质量, 防控, 荧光标记, 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干预对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新生儿科内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通过监测-反馈培训-改进与提高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病区的环境保洁质量,并比较评价其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教育及反馈沟通等干预后,医院环境的有效清洁率由73.3%上升至88.4%(P< 0.05),各“高频”接触物品的清洁率均有显著提高.新生儿科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7.24%降低至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科内多重耐药检出率与环境物表的清洁率呈线性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145(P=0.01).结论:通过加强对新生儿科内环境清洁的监测与干预,有效改进环境卫生清洁质量,可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难治性肾病治疗进展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年发病率为1/10万~3/10万[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儿童难治性肾病(RNS)是经标准激素治疗后激素依赖型(SDNS)、频复发型(FRNS)和激素耐药型(SRNS)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总称,该病占PNS的30% ~ 50%.由于其病理改变、病因、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目前,糖皮质激素(GC)仍为基本的治疗药物.对于儿童RNS,GC联合免疫抑制剂是常用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儿童RNS治疗进展.

    作者:苏海霞;覃远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对数生长期PAN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微泡组(B组)、单纯低频超声组(C组)和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D组);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C组和D组出现绿染早期凋亡和红染中晚期凋亡PANC-1细胞;A、B、C和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1±0.13)%、(3.69±0.18)%、(19.45±0.85)%和(33.36±1.12)%,D组凋亡率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低Rho123荧光强度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3±0.34)%、(5.64±0.41)%、(21.78±0.48)%和(39.86±0.53)%,D组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其余各组比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ytC释放增加和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可以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信号分子Bcl-2、Bax、CytC、Caspase-9表达改变和线粒体膜电位△Ψ下降等密切相关.

    作者:尚晓斌;王子凡;李卓;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iRN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它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1-2].

    作者:朱姗姗;何太平;邹堂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趋化物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组织的研究进展

    随着胚胎发育、人体稳态、干细胞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医学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究发现,在人体形态发育、器官形成、正常组织结构维持以及损伤修复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迁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有效集中MSC到达损伤部位是实现组织再生治疗的关键环节.

    作者:方潇;纪世召;夏照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151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00例)和对照组(51例),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TIA史、脑梗死病史;血生化指标(血清Lp-PLA2、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总胆红素、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颈动脉彩超、心电图、胸片、TCD、头颅CT、头颅MRI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初发还是再发、是否进展、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研究Lp-PLA2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PLA2水平在脑梗死进展与无进展组、脑梗死单发与多发组、有无TIA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血清Lp-PLA2水平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组)>心源性栓塞组(CE组)>小动脉闭塞组(SAO组)>对照组,LAA组、CE组与对照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清Lp-PLA2水平可作为脑梗死再发的预测因子.(3)血清Lp-PLA2水平在LAA组、CE组显著增高.

    作者:李洪标;何丽艳;容宇;洪标荣;陈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良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

    目的:余绍采用改良的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经验.方法:在传统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带气囊气管导管作为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避免解剖右心房和心包之间的粘连,将此技术用于13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一般资料和术中、术后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换三尖瓣;平均住院时间(21.2±8.6)d,手术时间(4.3±1.4)h,体外循环时间(1.1±0.4)h,ICU滞留时间(4.1±2.7)d,呼吸机使用时间(69±58)h,术后24 h引流量(719±443) mL,输血(812±619) mL;二次开胸2例,肾替代治疗2例,人工肝1例;死亡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改良的二次三尖瓣置换术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胡知朋;王志维;张敏;邓宏平;李博文;黄吉桢;江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间羟胺靶控输注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意识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间羟胺靶控输注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20例,均采用间羟胺靶控输注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间断给药控制血压不低于基础水平;试验1组设血浆靶控浓度,控制血压为术前基础水平;试验2组设二室模型靶控浓度,控制血压高出基础水平10% ~ 20%.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切皮即刻(T1)、切皮1 h(T2)和术毕(T3)时刻试验2组血压和心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和输液量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1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1h、术毕、术后3、6和12h时间试验1组的血浆Cor浓度和血糖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间羟胺靶控输注可提高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以血浆靶控浓度控制血压效果佳,可能与降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有关.

    作者:刘春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EREC瓷嵌体与树脂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CEREC系统制作全瓷嵌体与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磨牙Ⅱ类洞短期疗效对比.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全年符合要求的173例患者,184颗后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86例,B组87例),分别进行CEREC瓷嵌体及树脂充填治疗,治疗后进行3、6、12个月随访,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通过1年随访CEREC组失败率为2.4%,树脂组失败率为10.6%,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EC全瓷嵌体是针对后牙牙体Ⅱ类洞修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有很好临床修复前景.

    作者:张宇秋涵;刘进忠;张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新型灌洗泵+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创面感染的研究

    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因工伤、车祸等所致的开放伤感染有所增加.化脓性感染基本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但仅靠全身性给药局部病灶抗生素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所以局部用药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法为闭式灌洗引流.传统闭式灌洗引流,操作繁琐、不甚精细,易发生堵管、漏液,影响抗生素分布、扩散及吸收.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新型局部灌洗泵,其安装、调控、治疗及护理简单方便,灌洗液流速精细可控.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对创面感染缺损较重患者利用新型局部灌洗泵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相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宇;梅继文;王宏伟;穆尚强;黄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对比剂剂量(CMV)与肌酐清除率(CrCl)比值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纳入3 670例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CAG±PCI)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MV/CrCl佳临界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CMV/CrCl与CIN相关性.结果:CIN发生率是3.22%.CMV/CrCl预测CIN的佳临界值为2.88,特异度为79.8%,灵敏度为63.2%.CMV/CrCl≥2.88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CMV/CrCl<2.88组(9.4% vs 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MV/CrCl≥2.88与CIN显著独立相关(OR:2.12,95%CI:1.21~3.70,P=0.008).结论:CMV/CrCl是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有效指标.

    作者:连丹;刘勇;邱李斌;余丹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癌高表达转录本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igh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HULC)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Real-time PCR检测近三年(2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UL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70例)及肝脏良性病变(30例)中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各自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HULC与Vimentin、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HULC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Vimentin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脏良性病变组织;E-cadherin在三组均表达,但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下降;Vimentin阳性表达标本的HULC表达量高于阴性表达标本,E-cadherin表达减弱的标本HULC表达量高于E-cadherin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的标本;均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HULC高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减低、Vimentin的表达增高相关,提示HULC可能通过参与EMT过程,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熊淑晨;王玉兰;赵海华;付勇;黄小丽;马莉;张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妊娠中晚期口服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口服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已拒绝终止妊娠及接受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包括分别于妊娠第20、24、28、32及36周开始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5个治疗组的孕妇各20例;从拒绝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BV的孕妇中随机抽取2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531,P<0.001);(2)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孕24周、28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57);(3)治疗组胎儿出生后24周检测HBsAg、HBV DNA阳性率均为0%;(4)治疗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所产婴幼儿均未有出生缺陷的发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结论:LdT能够有效且安全地阻断HBV的垂直传播.

    作者:王海斌;李晖;杨晓冬;龚明;高斯媛;张芳容;夏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中N-糖组学改变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正常人群以及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差异性表达,为寻找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5例肺癌患者、71例健康对照者以及4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采用DSA-FACE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的N-糖组图谱.结果:(1)3组间有8个峰值差异存在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peak1、5、9升高,Peak3、6、11降低(P<0.05).与良性肺病组相比,肺癌组Peak5、9升高;Peak3、4、11降低(P<0.05).(2)肺癌组中,不同的TNM分期、年龄及性别与N-糖链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具有特征性表达,其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和潜在价值,还需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作者:焦丽静;韩信荣;房萌;张琰彬;陈佩奇;许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超声造影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超声造影(CEUS)在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及动态改变中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以尿微量白蛋白(UMA)为指标,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早期肾损伤组与正常组,严格降压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AASI及右肾CEUS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肾损伤组AASI、曲线上升支斜率(A)及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正常组,而曲线达峰绝对值(DPI)低于正常组(P<0.05).降压治疗6个月后,肾损伤组AAS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AUC、达峰时间(TrP)、DPI、A及曲线下降支斜率(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AASI、AUC、A较治疗前下降,而DPI高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AASI与AUC呈独立相关(P<0.05).结论:AASI和CEUS可作为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的灵敏与可靠指标,反应降压治疗对血管功能及肾灌注的影响.

    作者:邓时素;欧三桃;李俊峰;唐艳琼;岳林先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淋巴结转移阴性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影响

    目的:无淋巴结转移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患者224例.对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因素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生存率关系.结果:对各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分化程度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术中尽可能的提高淋巴结的清扫个数,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刘良;杨立信;陆超敬;徐志云;牛红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球TRPC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肾小球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GS组、ATRA组,每组20只,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电镜下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TRPC6、TGF-β1、Ⅳ型胶原(Col-Ⅳ)的蛋白分布及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TRPC6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B)方法检测肾小球TRPC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GS组相比,ATRA组大鼠GSI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TRPC6、TGF-β1、Col-Ⅳ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TRPC6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TRPC6的表达而减轻GS进展.

    作者:张磊;陈秀萍;蒋玲;覃荷;于海绍;覃远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食管鳞癌与COMT Vall58Me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l58Met单核苷酸多态的分布及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共590例,193例汉族食管鳞癌患者,397例汉族健康人群.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COMT基因G/A (Val/Met)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食管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GG型90.9%,GA 3.7%,AA 5.4%;等位基因G 92.7%,A 7.3%.四川泸州地区食管鳞癌组与正常对照组COMT Vall58Me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分别与新疆伊犁地区汉、维、哈三民族人群比较,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地区汉族食管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MT Vall58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分布有差异,可能是食管鳞癌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作者:黄丛改;李孟泽;汪少华;万宇;王洁琼;汪澍;昝潇;卢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食管鳞癌中MMP-10和RKIP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MP-10和RKI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二者相关性,并做出预后分析.结果:MMP-10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RKIP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RKI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0和RK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2,P=0.000);MMP-10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1),RKIP阴性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P<0.01).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MMP-10阳性表达以及RKIP阴性表达均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MP-10和RKIP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相关,RKIP可能通过下调MMP-10的途径参与到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肖春阳;冼磊;赵一帆;张瑜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循环微颗粒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微颗粒(MPs)水平,探讨MPs与COPD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期41例,急性加重期55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MP)、内皮细胞微颗粒(EMP)及组织因子阳性微颗粒(TF+MP),并分别测定肺功能,比较各组间MPs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各组EMP水平,COPD两组高均于对照组,其中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PMP水平,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TF+M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E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FVC均呈负相关(P< 0.01);P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 0.01);TF+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MP、EMP与COPD及其急性加重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其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作者:黄洁;李承红;陈实;王小江;刘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目的:观察喘可治穴位注射对脾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肾阳虚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参考AECOPD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穴位注射双肺俞,疗程均为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CAT评分、mMRC评分、血气分析、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应用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CAT评分、mMRC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血气方面: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PCO2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喘可治穴位注射,可一定程度地改善脾肾阳虚型AECOPD患者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增强临床疗效,但这一结果尚待以后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伟荣;刘伟漫;周仙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