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白改云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内再狭窄
摘要:目的 讨论采用64排螺旋CT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A)是否可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首选方法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64排CT下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600例(1200个支架)患者,诊断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并将冠脉造影术定为参考标准.诊断ISR的依据为支架内狭窄与正常相较>50%,统计得到的数据结果,分析采用CTA对ISR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600例患者1200个支架使用CAG检出127个(10.6%)支架发生ISR;由于38个支架因图像质量差使用CTA无法做出结果判断,因此在剩余的1162个支架中,CAG检出ISR123个,CTA为108个,CTA对ISR的诊断灵敏度、结果阳性比例和结果阴性比例分别为85.0%、87.8%和98.6%,与C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时64排螺旋CT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准确提供诊断结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黄斑病变的中医症型分析与中药分类治疗

    目的 探究眼底黄斑病变的中医症型分析与中药分类治疗.方法 从2014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眼底黄斑病变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中医症型分析与中药分类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中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中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黄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影响黄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中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黄斑患者高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高于中渗患者高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影响患者高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结论 对眼底黄斑病变患者采取中医症型分析与中药分类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汤晓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成功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基础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Katz指数、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Katz指数、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应当广泛应用.

    作者:吴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汉中市某三甲医院2006-2015年出院患者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近十年住院患者年龄、职业构成,发现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SQL查询语句,从电子病历首页库中提取2006-2015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年龄及职业信息,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不同年龄、职业构成比,采用x2检验、Sperman秩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9岁、30-44岁患者及工人、学生和干部患者构成逐年减少;0-14岁、60岁以上患者及农民患者构成逐年增加.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高发于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农民群体构成在波动中上升.

    作者:刘磊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保证准确性分析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血小板(PLT)等相关数据进行计数分析.它是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检验应用范围广、利用率高,也是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是:协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监护治疗及判断预后等.在医疗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临床检验数据在不同病症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如今血、尿、便常规是各医院临床中用到的常规检验,其中血常规检查结果作为一项临床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了很多临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健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程序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泻小儿106例,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3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小儿腹泻者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强强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究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收治于我院5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达92.00%,和对照组的56.00%差异明显,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4.00%低(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客观上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医疗资源流转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心内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效果评价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也不断的增加.心血管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等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在人性化服务中出现的护理人员的缺失、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医院设备不齐全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加强道德建设、心理的护理、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心血管知识的改善措施,以期改善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成海亮;姚洁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肾结石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肾结石患者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8月~17年10月时间段内在我院行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共计4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对症治疗西医护理组)对照组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的联合护理组)观察组,例数分别为23例、2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且对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2.76±1.06d、11.08±1.24d、8.33%、32.65±10.13 vs 5.34±1.19d、16.93±1.51d、26.08%、52.15±11.26),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满意度评价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整体满意度分别为100.00%vs86.95%,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为提高肾结石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疼痛为目的,同时也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单纯采用西医护理相比较,效果较好,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秀秀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较显著,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春霞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以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高频体表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皮内血管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超声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皮内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测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韩照熠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进展

    支气管肺炎是属于呼吸内科中常见疾病之一,此类疾病好发人群之一为儿童,是属于儿科中常见疾病,医学又称之为小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低龄儿童中,此类疾病发病时间较短,病情变化快,在常规治疗过程当中会带给医护人员较大困扰.疾病常常伴有发热、气促、咳嗽等状况发生.在本次实施治疗过程当中,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紧张心情,配合后期治疗,本文就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研究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作者:农晓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研究分期健康教育在骨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骨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外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围术期护理)和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分期健康教育护理),各40例.对比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康复的促进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外科患者,在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分期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符雪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目的 讨论采用64排螺旋CT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A)是否可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首选方法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64排CT下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600例(1200个支架)患者,诊断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并将冠脉造影术定为参考标准.诊断ISR的依据为支架内狭窄与正常相较>50%,统计得到的数据结果,分析采用CTA对ISR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600例患者1200个支架使用CAG检出127个(10.6%)支架发生ISR;由于38个支架因图像质量差使用CTA无法做出结果判断,因此在剩余的1162个支架中,CAG检出ISR123个,CTA为108个,CTA对ISR的诊断灵敏度、结果阳性比例和结果阴性比例分别为85.0%、87.8%和98.6%,与C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时64排螺旋CT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准确提供诊断结果.

    作者:白改云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布地奈德吸入剂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吸入剂配合特布他林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哮喘患者86例资料,通过支气管激发测试诊断,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行布地奈德吸入剂,研究组在布地奈德基础配合行特布他林,比较两组症状缓和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咳嗽(6.12±1.12)d、喘憋(4.23±1.42)d、咯痰(3.87±1.07)d和哮鸣音(4.22±1.41)d的恢复情况短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治疗率90.70%(39/43)相比较对照组72.09%(3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剂与特布他林联合应用在哮喘治疗显著,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不适体征消失,具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建;武婷婷;张兰芹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

    目的 探讨并评估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收诊并接受治疗的30例脊柱损伤案例,采用MSCT与MRI联合诊断.结果 经联合诊断与分析,压缩性骨折者13例、粉碎性骨折者11例、骨折伴有移位者6例,其中韧带损伤14例、脊髓损伤10例、神经根损伤11例、软组织损伤20例、椎体挫伤9例、椎弓骨折7例.MSCT在椎弓骨折方面优于MRI,MRI在其他指标检查上优于MSCT.结论 MACT与MRI两种诊断技术各有优缺,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兆旭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探讨配合初产妇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 选择同期分娩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65例)与观察组(n=65例),对照组产妇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分娩护理,而观察组在导乐陪伴模式下行分娩护理,比较上述两组产妇在不同护理模式下产妇产前焦虑、抑郁及产后疼痛评分;产后出血、剖宫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产后产妇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例数.结果 观察组产前焦虑、抑郁及产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后出血例数、剖宫产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采用母乳喂养例数与采用人工喂养例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陪伴式分娩模式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前负性情绪与产后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及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利于产妇与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应广泛推广施行.

    作者:孙莹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剂量的罗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62例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组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李青锋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PuRass模型预测PCNL术后感染风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PuRass模型预测PCNL术后并发感染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uRass模型对拟行PCNL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风险预测,与术后实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与实际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应用PuRass模型对79例患者进行术前预测,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17例,低风险组患者62例,术后实际并发感染15例,高风险组13例,低风险组2例,其中1例进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预测组与实际组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Rass模型对PCNL术后并发感染的高风险患者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高风险人群的术前预测工具.

    作者:栾光超;钱彪;王勤章;倪钊;李强;李应龙;王新敏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剖宫产产妇施行早期全面护理干预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施行早期全面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剖宫产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早期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患者满意程度;肛门排气、腹胀消失和产后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患者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排气、腹胀消失和产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全面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服务满意度高.

    作者:陶云云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对围术期肝癌病人负面情绪、症状困扰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围术期肝癌病人负面情绪、症状困扰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及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围术期肝癌病人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娜;张艳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