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雷克竞;李永佳;唐国红;张本金

关键词:脑瘫, 早期干预, 体格发育, 智能发育, 早产儿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例做为干预组,选择2011年11月以前出生的9~15个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连续收录32例做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神经运动检查及智力测验,随访至校正年龄1岁;对照组仅于校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岁时干预组快于对照组,干预组1岁时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切实可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应大力宣传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补救ICSI的实用性研究

    授精失败是指卵细胞不授精或受精率低下(授精的卵子个数小于 MⅡ卵子总数的30%)是 IVF 实验室中常见的难题,发生概率5%~10%[1]。此情况多见于原发不孕5年以上的患者,患者由此可能被迫放弃此次周期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及时进行早期补救 ICSI 是避免授精失败的重要方法之一[2]。

    作者:葛斌;杨智敏;刁英;杨名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申运华;卢中;吴一军;雷虹;朱正艳;汤丹丹;程明光;董贵福;姜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发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5-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内科病房住院的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患者43例为病例组,另外入选27例排除夹层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各项检验指标,采用χ2检验或 t 检验进行两样本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与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93.02%vs.18.52%, P=0.000)、吸烟者比例(34.88%vs.11.11%, P=0.027)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5.148,95%CI =[2.209~13.058], P =0.001)及血浆白蛋白水平(OR =0.709,95%CI =[0.541~0.929], P =0.013)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是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谷梦楠;罗建方;黄文晖;薛凌;陈纪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切口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T”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2.0 D)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A组30例(30眼),常规11:00位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B组30例(30眼),首先完成与对照组同样的手术操作,然后以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做成对的“T”切口,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术后3个月5 mm 瞳孔直径下3、4、5、6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总体像差及球差、彗差均方根(RMS)值及斯特尔比率值。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角膜散光矢量J0及P,B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A组与B组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彗差、S3、S5、S6、Sh及Sg均方根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斯特尔比率值A组为0.006±0.002,B组为0.019±0.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光学质量。

    作者:李晓红;董志军;董薇丽;张铁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改变

    目的:调查新辅助化疗是否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状态。方法:回顾性检测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空心针活检组织和手术切除标本 ER,PR和HER2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15(12.2%)例发生E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仅4例(3.5%)发生ER状态改变(P =0.015)。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21例(17.1%)发生P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只有7(6.2%)例发生 PR 状态改变(P =0.010)。在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分别有20例(16.3%)和6例(5.3%)发生HER2状态改变(P =0.007)。结论:新辅助化疗确实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受体状态。活检组织ER、PR和HER2受体状态用于手术后进一步系统辅助治疗是不可靠的。因此,应该考虑以残存乳腺癌组织为样本重新检测这些反映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标记物以便改进接下来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WOT分析在门诊前臂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术后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目的:通过对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进行 SWOT 分析,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促进患者术后的伤肢功能康复。方法:180例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 SWOT 分析,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并定期追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前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前臂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丹凤;刘舜杰;黎庆卫;杜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核心体温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动脉血温,描述肝移植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移植术的动脉血温数据。根据手术步骤选取30个时间点监测股动脉血温,按原因分为6个阶段:1个稳定期,3个下降期和2个恢复期,计算各阶段体温上升和下降速率。结果:肝移植手术体温呈现平台(P =0.56)、缓慢下降(P =0.001)、迅速下降(P <0.001)、剧烈下降(P <0.001),迅速上升(P <0.001)和缓慢上升(P <0.001)的趋势。供体进入腹腔后血温下降速率为(-1.93±0.44)℃/H;开放期间以(-19.56±5.38)℃/H 速率从开放前(34.04±0.84)℃降至开放后1 min 时的(32.42±0.94)℃,随后9 min 以(11.41±2.49)℃/H速率回升至(34.13±0.84)℃。术程血温下降(1.38±0.9)℃(P <0.001)。结论:肝移植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1 min为低值。供肝置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重要的原因。

    作者:于冬男;李鹏;吴群林;盛恒炜;于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Graves 病合并糖代谢异常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研究

    目的:观察Graves病(GD)患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对GD 患者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分析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GD 患者一级亲属组OGTT各时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作用指数(IAI)、HOMA-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GD患者一级亲属组存在胰岛素抵抗。

    作者:许峥嵘;刘明;孙海峰;谷君;史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L-PGDS与内脂素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 D 合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synthase,L-PGDS)与内脂素(visfatin)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32例,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标本共15例(对照组),根据病理切片HE 染色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4例,稳定斑块组1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标本L-PGDS和内脂素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间内脂素、L-PGDS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蛋白=76.586,17.439,P <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蛋白的表达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减低(P <0.05)。不稳定斑块组内脂素蛋白的表达较稳定斑块组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与L-PGDS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蛋白:r 稳定斑块组=-0.664,P =0.003;r 不稳定斑块组=-0.534,P =0.049)。结论:内脂素水平的上调与L-PGDS水平的下降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高建伟;周志强;吴成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已不适用,但目前在闭合不能复位情况下也经常使用,目前大多学者多对手术方式进行分析[1-3],尚无对其闭合复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86例,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 内简单复位骨折是否影响手术是否闭合或切开。

    作者:赵景新;王瑜;魏然;曹海营;孔庆柱;金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2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是4和6.5 d、4321和5765元、2.3%和11.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7.7%和8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好,不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优质护理目标。

    作者:丁翠华;邱鹏程;陈保坤;高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动态的功能指标指导容量治疗

    手术患者要输液,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如何输液,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可能会难倒很多临床医生。一般来说,术者和麻醉医生共同负责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也就是管理容量治疗。可是,对于我们的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来说,输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

    作者:阮祥才;郑彬;佘守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析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增高(P <0.O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川崎病患儿血浆BNP与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黄坤美;吴永忠;赖伟权;盛学梅;余连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东省肿瘤3项医疗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现状探讨

    目的:分析问卷调查并探讨肿瘤3项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基地(简称基地)建设及培训现状。方法:选取肿瘤3项技术能力审核≥90分的三甲医院6家设8个基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8个基地建设中硬件条件全部符合认定、6个符合培训师资职称与人数要求、年完成技术例数热疗与粒子技术符合率为100%、消融技术符合率为80%。学员在培训期间参与完成技术操作消融与粒子技术基本达标、热疗技术未达标,培训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视软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把培训师资质量关;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和规范考核流程,针对原专业调整培训内容比例。

    作者:李虹;邓国娜;郭洁吾;邱森玲;范卫君;张福君;崔书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B-Lynch缝合术、Bakri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B-Lynch 缝合术、Bakri 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B-Lynch 缝合组、Bakri球囊填塞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及联合手术组(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 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组),分别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各种手术方式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Bakri球囊填塞组、B-lynch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手术时间、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kri 球囊填塞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24 h血白蛋白均显著的低于B-lynch 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P <0.05)。 Bakri球囊组子宫切除2例、成功止血24例(92.31%),B-lynch 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5例(62.5%),子宫动脉结扎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3例(50.00%),Bakri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B-lynch 组(字2=4.333, P =0.037);Bakri 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字2=6.619, P =0.010);子宫动脉结扎组与B-lynch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字2=0.219,P =0.640)。5例出血量>1500 mL的患者采用单一手术方式止血成功率为20%显著低于联合手术止血方式的75%(P <0.05)。结论: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可以作为治疗产后出血除药物治疗外的第一选择。联合运用B-lynch背带式缝合术、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能有效的减少因凶险性产后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的风险。单独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手术方法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是不确定的。

    作者:李翠丽;万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ISR)的直肠癌患者比较,观察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结果:tISR组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吻合口狭窄。pISR组5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无结肠黏膜脱出和吻合口狭窄。两组均不需术后因肛门失禁而改道。术后p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tISR组,术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ISR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作者:麦建全;杨景先;庄潮平;黄辉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培土生金法贴敷磁疗护理肺脾气虚型小儿久咳效果

    目的:探讨用中医外治方法替代内服中药护理小儿久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久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或中成药口服,观察组采用培土生金法选取穴位,贴敷曼吉咳喘磁贴。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用穴位敷贴磁贴护理久咳患儿与内服中药治疗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且小儿依从性显著提高,是中医护理小儿久咳的新途径。

    作者:曹颖;庆方;刘方毅;李少芳;来明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介素33激活P38-MAPK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是否通过调控P38MAPK通路影响心肌缺血再灌(I/R)损伤。方法:应用大鼠心肌 I/R 模型,将32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IL-33组、IL-33+SB230580(P38通路抑制剂)组。检测血清中 LDH、CK 水平及心肌组织中 TNF-α、IL-6、总 caspase-3、活化caspase-3、Bcl-2、Bax、磷酸化P38(p-P38)表达。结果:再灌注4 h 后,IL-33可明显降低 LDH 和 CK、TNF-α、IL-6、Bax 的表达和caspase-3活化,增加Bcl-2、p-P38表达(均P <0.05);SB230580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IL-33的作用。结论:IL-33可以通过P38-MAPK 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保护I/R心肌。

    作者:江洪;马瑞松;李元红;胡笑容;李雪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iRNA抑制CDK6表达阻滞大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

    目的:探讨SiRNA抑制CDK6表达后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K6在大肠癌与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SiRNA转染抑制CDK6表达, MTT和流式细胞仪被用来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改变。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周期因子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大肠组织相比, CDK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下调CDK6表达后,大肠细胞生长能力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也出现G1/S转换障碍。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CDK6表达后,细胞增殖相关因子CDK4和CCND1下降,而P21表达明显提升。结论:CDK6作为候选癌基因通过调节CDK4、CCND1及P21表达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转化。

    作者:张渝;刘展;方圆;阳佳;张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FNA与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和分析PFNA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83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两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PFNA与DHS)。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钉较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下地活动,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并发症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