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宇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5(C-X-C motif ligand 5,CXCL5)及其受体CXCR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两步法检测51例 HCC 病例中 CXCL5、CXCR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结果:(1)HCC中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4.7%、68.6%,高于癌旁组织(17.6%、15.7%,P<0.05);CXCL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血管浸润有关;CXCR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血管浸润有关。(2)HCC 中的 MVD 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 <0.001),与CXCL5、CXCR2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3)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组,HCC 复发率及转移率均较高。结论:CXCL5、CXCR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HCC的发生发展及HCC内微血管生成,可用于HCC的预后评估。
作者:申九妹;成元华;郑启忠;余梦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珍;秦芳;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构、恢复肝功能及减轻纤维化程度[1]。脐血干细胞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玲;辛琳;贾学平;朱虹;江必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 BCR-ABL 激酶区基因突变,了解初发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率,为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或者骨髓,采用巢式PCR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序的技术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结果:共检测了87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分别存在M351T、Q252H、Y253H 突变,1例加速期,2例急变期,随访证实该3例患者均对IM耐药;1例慢性期患者检测出ABL激酶474氨基酸位点之后存在35 bp插入突变,但临床随访证实其对IM敏感;2例急变期患者存在第八外显子缺失,并对 IM 耐药。结论:初诊CML 患者存在 BCR-ABL 激酶区基因 IM 耐药基因突变,尤其是处于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早期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有利于患者早期选择合适的一线药物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邢宏运;卞铁荣;李晓明;吴鹏强;胡敏;李攀;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首次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腹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能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钟敏莹;吴思平;许一吟;陈杏丽;魏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可导致颈椎结构严重破坏,患者常发生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风险、难度较大[3]。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巍;王达义;李兵奎;尚晖;吴亚鹏;郭振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例做为干预组,选择2011年11月以前出生的9~15个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连续收录32例做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神经运动检查及智力测验,随访至校正年龄1岁;对照组仅于校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岁时干预组快于对照组,干预组1岁时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切实可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应大力宣传推广。
作者:雷克竞;李永佳;唐国红;张本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文献[1-4]报道显示: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上,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难度大,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淋巴结清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210例,本文就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谢权;彭勃;梁贤文;孙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近十多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于医学中广泛的应用,影像学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变革性的发展,进入图像引导放疗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时代,而在2002年,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TOMO)一经问世便获得国际放疗界的肯定与推崇,将其认为是放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把放疗真正的引入了IGRT时代。
作者:张磊;程品晶;单国平;李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相关炎性因子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TIPE2 mRNA 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的患者100例,及冠脉无明显狭窄的非冠心病者30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中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 PCR法测定 PBMCs 中 TIPE2 mRNA 水平。结果:(1)两组间 VCAM-1、MMP-9、MCP-1、TNFα、IL-1、6、8细胞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2)TIPE2 mRNA 结果:冠心病组中 TIPE2 mRNA 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3)炎性因子与 TIPE2 mRNA 的相关性:VCAM-1、MMP-9、MCP-1、IL-1、6细胞因子对 TIPE2具有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提示 TIPE2可能通过调节 VCAM-1、MMP-9、MCP-1、IL-1、6细胞因子的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王娟;崔景晶;李小梅;王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动脉血温,描述肝移植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移植术的动脉血温数据。根据手术步骤选取30个时间点监测股动脉血温,按原因分为6个阶段:1个稳定期,3个下降期和2个恢复期,计算各阶段体温上升和下降速率。结果:肝移植手术体温呈现平台(P =0.56)、缓慢下降(P =0.001)、迅速下降(P <0.001)、剧烈下降(P <0.001),迅速上升(P <0.001)和缓慢上升(P <0.001)的趋势。供体进入腹腔后血温下降速率为(-1.93±0.44)℃/H;开放期间以(-19.56±5.38)℃/H 速率从开放前(34.04±0.84)℃降至开放后1 min 时的(32.42±0.94)℃,随后9 min 以(11.41±2.49)℃/H速率回升至(34.13±0.84)℃。术程血温下降(1.38±0.9)℃(P <0.001)。结论:肝移植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1 min为低值。供肝置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重要的原因。
作者:于冬男;李鹏;吴群林;盛恒炜;于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进行 SWOT 分析,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促进患者术后的伤肢功能康复。方法:180例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 SWOT 分析,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并定期追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前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前臂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丹凤;刘舜杰;黎庆卫;杜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 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 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f)的变化、气管切开操作和喉癌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情况。结果:(1)在扩张气管时,A组对SBP、DBP、HR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对f的影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2)在气切操作时间及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但两组整个喉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术中B组发生2例气道梗阻,且术后切口疼痛和切口渗血明显多于A组,A组的皮肤平整性明显高于B组。结论:只要较好的掌握微创气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操作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建强;张相民;蓝小林;温小平;罗克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1],是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2]。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目前通过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判断肿瘤的预后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有关各大肿瘤的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讨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临床结局,同时也为靶向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价值。现就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宏伟;韩晓晨;胡耀杰;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iRNA抑制CDK6表达后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K6在大肠癌与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SiRNA转染抑制CDK6表达, MTT和流式细胞仪被用来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改变。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周期因子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大肠组织相比, CDK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下调CDK6表达后,大肠细胞生长能力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也出现G1/S转换障碍。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CDK6表达后,细胞增殖相关因子CDK4和CCND1下降,而P21表达明显提升。结论:CDK6作为候选癌基因通过调节CDK4、CCND1及P21表达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转化。
作者:张渝;刘展;方圆;阳佳;张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和分析PFNA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83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两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PFNA与DHS)。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钉较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下地活动,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并发症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Graves ( GD )病患者血清丙二醛( MDA )水平及 NF-κB p65亚基活性,了解其免疫、氧化应激状态。方法:纳入 GD 患者(患者组)90例与健康对照(对照组)82例,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血清 FT3、FT4、TSH 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 MDA 水平及淋巴细胞 NF-κB p65活性。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t 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 FT3、FT4、TSH、MDA 水平及淋巴细胞 NF-κB P65活性,pearson 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 FT3、FT4、TSH 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01;两组间血清 MD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91,P =0.000;两组间淋巴细胞NF-κB p65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84,P =0.000。患者组血清MDA水平与血清FT3、淋巴细胞NF-κB p65活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0.661,P值分别为0.001、0.000),与TSH负相关(r=-0.261, P =0.013),与 FT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 r =0.104, P =0.329)。 NF-κB p65活性与 FT3正相关( r =0.287, P =0.006);与 FT4和 TSH 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GD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NF-κB活性及血清 MDA 水平增高,与 GD 严重程度相关,减少氧化应激与免疫损伤应成为 GD 治疗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张姣媚;刘保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护理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50例,观察3组50例,对照组50例。4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临床基础治疗及护理,并取四妙汤中药方剂予以外敷护理干预。而在四妙汤外敷温度设置上:观察1组为10~20℃,观察2组为20~30℃,观察3组为30~40℃,对照组为先冰敷后常规热敷(50~60℃)。护理后12d,评价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4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第6、12天,测量患者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同时检测患者膝关节液中的IL-1、IL-6、TNF-α指标值。结果: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12天,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膝关节周径均短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膝关节屈伸度均>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VAS评分均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6、12天,观察3组患者的平均IL-1、IL-6、TNF-α指标值均低于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 P <0.05)。结论:30~40℃是四妙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湿热型)急性期恰当的外敷护理温度。
作者:周小萍;冯小波;李丽莉;肖朝林;文庆;林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在高龄人群(≥75岁)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不及时、存在众多合并症、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指导治疗,导致老年AMI患者的预后不佳。针对老年AMI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需考虑个体差异,现将老年AMI 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唐煜;黄乐富;王乐丰;张麟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