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煜;黄乐富;王乐丰;张麟
目的:观察Graves病(GD)患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对GD 患者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分析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GD 患者一级亲属组OGTT各时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作用指数(IAI)、HOMA-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GD患者一级亲属组存在胰岛素抵抗。
作者:许峥嵘;刘明;孙海峰;谷君;史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中国维普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对比的文献。筛选出文献8篇,记录数据,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disc1.4和 ReviewManager5.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项研究的患者共1170例, meta 分析结果:2种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78%;特异度分别为51%和50%;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和0.705,Q*值分别为0.715和0.657。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乳管镜的诊断效能大于乳管造影。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优于选择性乳管造影,可以取代乳管造影。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的含量,观察 JNK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探讨脂联素和JNK1在高脂饮食导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 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 组),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空腹血糖及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及 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ADP)、肝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胰岛素和TGF-β1,Western blot 检测肝组织 JNK1、P-JNK1。结果:与 ND 组比较, HFD 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HOMA-IR、血清 TG、TC、ALT、FBG、TGF-β1及肝匀浆 TG、TC、MAD、FFAs、TNF-α均明显升高(均P <0.05),血清及肝组织ADP含量及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P <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显著增高(P <0.05),肝组织JNK1蛋白表达、P-JNK1水平均升高(P <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脂肪沉积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同时TNF-α、FFAs 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机制可能为上述因素激发了肝细胞内JNK信号通路同时抑制了脂联素的生成,进而产生和加重了NAFLD。
作者:关丽嫦;高慧亭;徐丽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清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石河子市15社区高血压患者146例,血压正常者142例,收集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血脂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CaMKIV 水平,运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 CaMKIV 高于高血压组(P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CaMKIV与TC、TG、HDL-C、LDL-C均无相关性(P >0.05),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且与后者相关性更加明显(r分别为-0.304、-0.452,P均<0.05);与舒张压≥100 mmHg 组相关性更加明显(r =-0.571,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示CaMKIV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95%CI)为0.919(0.904~0.957)]。结论: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值呈负相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忠;陈少泽;赵若飞;杨军;王丽;翟志红;任宏强;郑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B-Lynch 缝合术、Bakri 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B-Lynch 缝合组、Bakri球囊填塞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及联合手术组(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 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组),分别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各种手术方式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Bakri球囊填塞组、B-lynch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手术时间、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kri 球囊填塞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24 h血白蛋白均显著的低于B-lynch 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P <0.05)。 Bakri球囊组子宫切除2例、成功止血24例(92.31%),B-lynch 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5例(62.5%),子宫动脉结扎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3例(50.00%),Bakri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B-lynch 组(字2=4.333, P =0.037);Bakri 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字2=6.619, P =0.010);子宫动脉结扎组与B-lynch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字2=0.219,P =0.640)。5例出血量>1500 mL的患者采用单一手术方式止血成功率为20%显著低于联合手术止血方式的75%(P <0.05)。结论: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可以作为治疗产后出血除药物治疗外的第一选择。联合运用B-lynch背带式缝合术、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能有效的减少因凶险性产后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的风险。单独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手术方法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是不确定的。
作者:李翠丽;万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科284个 IUI周期,参考WHO 第5版精液参数下限,将处理前丈夫精液如下分组:禁欲时间(<3 d、3~5 d、>5 d)、黏稠度(正常黏稠、高度黏稠)、pH 值(<7.2、7.2~7.4、7.5~7.8)、浓度(<20×106/mL、20~40×106/mL、>40×106/mL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40%、40%~50%、>50%)、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50)×106、(50~100)×106、>100×106],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周期妊娠率。结果:共完成284个IUI 周期,临床妊娠47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6.5%;处理前精液黏稠度、pH 值、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妊娠率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度黏稠、pH 值<7.2、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3组与对应组别比较,妊娠率均降低;禁欲时间<3 d 组妊娠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处理前精液浓度、pH 值、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IUI临床妊娠率应无明显相关性,而禁欲时间、黏稠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统计更多的周期数。
作者:周欢群;周文;王红梅;陆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出气体中丙酮在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健康对照组、1型糖尿病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呼气丙酮含量、全自动生化仪的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高压液相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A1C),并对3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型糖尿病组中呼气中的丙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在1型糖尿病组,丙酮分别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注射后1、2 h 血糖水平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分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5~6.0,6.1~7.0,7.1~8.0,8.1~12.0%)呈线性相关。结论:检测呼气中的丙酮有助于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血糖监测,其敏感性与传统的血糖测定相近,能及时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作者:臧宁;徐邦牢;翁瑜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MSCs )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能分化为骨、软骨、骨骼肌、骨髓基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成体多能干细胞[1]。 BM-MSCs 移植能对心肌梗死、卒中、肺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起修复作用及延缓组织器官疾病的进展[2]。然而,由于损伤组织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90%以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体内后72 h 内死亡[3];同时,Li 等[4]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性地移植BM-MSCs ,仅有一小部分细胞能融合进损伤组织并存活。由此可见,BM-MSCs 发挥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其移植分化,BM-MSCs 的旁分泌功能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BM-MSCs 的研究认为[5],许多细胞,包括 BM-MSCs ,能在激活或凋亡时通过旁分泌机制产生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其携带表面受体、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mRNA 和 microRNA 等,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的作用[6]。本文就近年来 BM-MSCs 来源的膜微粒在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镜湖;陈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1],是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2]。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目前通过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判断肿瘤的预后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有关各大肿瘤的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讨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临床结局,同时也为靶向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价值。现就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宏伟;韩晓晨;胡耀杰;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衰患者基础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RT 治疗心力衰竭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93±9.42)岁。根据LVEF 将患者分为A 组(LVEF≤35%)和B 组(LVEF >35%),术后随访症状、超声和心衰恶化引起的主要不良事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LVEF变化及CRT反应率。结果:术后两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无差异。术后3个月和12个月A组LVEF增幅显著高于B组[(5.08±2.81)% vs (2.45±1.80)%,P <0.05;(5.38±2.92)% vs (2.39±3.53)%, P <0.05]。 A 组 CRT 反应率显著高于 B 组(66.1% vs 33.9%,P <0.05;81.25% vs 47.83%, 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 LVED 均减小,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无差异。结论:CRT 总体疗效显著,LVEF≤35%心衰患者CRT反应率较高,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王晓晨;胡章乐;盛建龙;许邦龙;吴继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 D 合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synthase,L-PGDS)与内脂素(visfatin)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32例,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标本共15例(对照组),根据病理切片HE 染色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4例,稳定斑块组1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标本L-PGDS和内脂素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间内脂素、L-PGDS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蛋白=76.586,17.439,P <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蛋白的表达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减低(P <0.05)。不稳定斑块组内脂素蛋白的表达较稳定斑块组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与L-PGDS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蛋白:r 稳定斑块组=-0.664,P =0.003;r 不稳定斑块组=-0.534,P =0.049)。结论:内脂素水平的上调与L-PGDS水平的下降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高建伟;周志强;吴成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前体C 末端成分,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损伤、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1-2]。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而目前医生对其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主观性较大,尚无客观、有效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剧烈,推测其血浆和肽素可能有明显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1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浆和肽素测定,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作者: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进行 SWOT 分析,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促进患者术后的伤肢功能康复。方法:180例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 SWOT 分析,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并定期追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前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前臂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丹凤;刘舜杰;黎庆卫;杜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增强CT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增强 CT 和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均为97.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 =1),超声造影判定真性脾破裂14例,包膜下脾破裂9例,中央性脾破裂16例,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5%(37/40),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0.0%(36/40),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分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准确判定脾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损伤分型,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覃敏培;陆冰冰;陆燕飞;赵彩红;蒋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构、恢复肝功能及减轻纤维化程度[1]。脐血干细胞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玲;辛琳;贾学平;朱虹;江必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邻椎间盘情况,手术清除病灶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VAS和JOA评估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和JOA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 组腰腿痛 VAS 评分从术前的(7.63±1.44)分下降到(2.51±1.23)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51±3.24)分升高为术后(26.98±3.74)分(P <0.05),改善率89.1%;开放组腰腿痛VAS 评分从术前的(7.52±1.35)分下降到(2.46±1.14)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67±3.18)分升高为术后(25.25±3.49)分(P <0.05),改善率79.5%。2组间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TESSYS 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组(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杨林;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p53在肺癌 PC-9细胞中对微小 RNA-148b (miR-148b)表达的影响、相应分子机制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肺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p53真核表达载体,建立高表达p53的实验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在PC-9细胞中对miR-148b表达的影响。通过使用miR-148b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检测p53对miR-148b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48b 特异性抑制物(Inh-148b)低表达 miR-148b,使用 CCK8法检测 miR-148b 对 p53在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高表达p53可在肺癌PC-9细胞中促进miR-148b的表达;高表达p53可增强miR-148b启动子的活性;低表达miR-148b可减弱p53对肺癌P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p53对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部分依赖于miR-148b。
作者:傅寅佳;杨熹;来森艳;曹小年;王桂华;胡俊波;李襄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