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和肽素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

关键词:血浆, 多发伤患者, 损伤严重度评分, 死亡率, 精氨酸加压素, 疾病严重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 机体应激反应, 预后评估, 危重患者, 伤情判断, 评价指标, 主观性, 相关性, 实验室, 脓毒症, 脑损伤, 医生, 推测, 前体
摘要: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前体C 末端成分,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损伤、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1-2]。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而目前医生对其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主观性较大,尚无客观、有效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剧烈,推测其血浆和肽素可能有明显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1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浆和肽素测定,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过程中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及差异。方法:筛选12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为远视性及近视性两组。分别在弱视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测定其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采用配对t 检验分析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差异性,分析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治疗后各时间段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正视力均较近视性患儿显著性提高,但两组间的立体视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弱视治疗过程中立体视的下降值与矫正视力的提高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 =0.13, P >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的提升速度快于立体视,弱视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矫正视力的同时,应该注重立体视的训练。

    作者:陈少芳;周瑾;刘恬;项道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首次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腹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能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钟敏莹;吴思平;许一吟;陈杏丽;魏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可导致颈椎结构严重破坏,患者常发生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风险、难度较大[3]。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巍;王达义;李兵奎;尚晖;吴亚鹏;郭振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ESSYS 技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邻椎间盘情况,手术清除病灶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VAS和JOA评估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和JOA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 组腰腿痛 VAS 评分从术前的(7.63±1.44)分下降到(2.51±1.23)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51±3.24)分升高为术后(26.98±3.74)分(P <0.05),改善率89.1%;开放组腰腿痛VAS 评分从术前的(7.52±1.35)分下降到(2.46±1.14)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67±3.18)分升高为术后(25.25±3.49)分(P <0.05),改善率79.5%。2组间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TESSYS 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组(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杨林;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细胞癌中趋化因子CXCL5及其受体CXCR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5(C-X-C motif ligand 5,CXCL5)及其受体CXCR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两步法检测51例 HCC 病例中 CXCL5、CXCR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结果:(1)HCC中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4.7%、68.6%,高于癌旁组织(17.6%、15.7%,P<0.05);CXCL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血管浸润有关;CXCR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血管浸润有关。(2)HCC 中的 MVD 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 <0.001),与CXCL5、CXCR2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3)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组,HCC 复发率及转移率均较高。结论:CXCL5、CXCR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HCC的发生发展及HCC内微血管生成,可用于HCC的预后评估。

    作者:申九妹;成元华;郑启忠;余梦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近十多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于医学中广泛的应用,影像学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变革性的发展,进入图像引导放疗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时代,而在2002年,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TOMO)一经问世便获得国际放疗界的肯定与推崇,将其认为是放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把放疗真正的引入了IGRT时代。

    作者:张磊;程品晶;单国平;李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改变

    目的:调查新辅助化疗是否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状态。方法:回顾性检测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空心针活检组织和手术切除标本 ER,PR和HER2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15(12.2%)例发生E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仅4例(3.5%)发生ER状态改变(P =0.015)。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21例(17.1%)发生P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只有7(6.2%)例发生 PR 状态改变(P =0.010)。在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分别有20例(16.3%)和6例(5.3%)发生HER2状态改变(P =0.007)。结论:新辅助化疗确实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受体状态。活检组织ER、PR和HER2受体状态用于手术后进一步系统辅助治疗是不可靠的。因此,应该考虑以残存乳腺癌组织为样本重新检测这些反映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标记物以便改进接下来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析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增高(P <0.O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川崎病患儿血浆BNP与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黄坤美;吴永忠;赖伟权;盛学梅;余连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切口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T”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2.0 D)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A组30例(30眼),常规11:00位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B组30例(30眼),首先完成与对照组同样的手术操作,然后以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做成对的“T”切口,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术后3个月5 mm 瞳孔直径下3、4、5、6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总体像差及球差、彗差均方根(RMS)值及斯特尔比率值。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角膜散光矢量J0及P,B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A组与B组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彗差、S3、S5、S6、Sh及Sg均方根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斯特尔比率值A组为0.006±0.002,B组为0.019±0.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光学质量。

    作者:李晓红;董志军;董薇丽;张铁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护理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50例,观察3组50例,对照组50例。4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临床基础治疗及护理,并取四妙汤中药方剂予以外敷护理干预。而在四妙汤外敷温度设置上:观察1组为10~20℃,观察2组为20~30℃,观察3组为30~40℃,对照组为先冰敷后常规热敷(50~60℃)。护理后12d,评价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4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第6、12天,测量患者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同时检测患者膝关节液中的IL-1、IL-6、TNF-α指标值。结果: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12天,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膝关节周径均短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膝关节屈伸度均>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VAS评分均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6、12天,观察3组患者的平均IL-1、IL-6、TNF-α指标值均低于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 P <0.05)。结论:30~40℃是四妙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湿热型)急性期恰当的外敷护理温度。

    作者:周小萍;冯小波;李丽莉;肖朝林;文庆;林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例做为干预组,选择2011年11月以前出生的9~15个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连续收录32例做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神经运动检查及智力测验,随访至校正年龄1岁;对照组仅于校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岁时干预组快于对照组,干预组1岁时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切实可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应大力宣传推广。

    作者:雷克竞;李永佳;唐国红;张本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现况,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区(市)9个街道18个居委会的279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8.14%,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4.77%,健康行为养成率为48.14%;女性的行为养成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重点知识知晓及行为养成率高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城市居民的知识知晓和行为养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知晓率及行为养成率与学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注重培养和强化居民的健康信念和行为转化,加强对中老年人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加大对中青年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的教育、宣传,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

    作者:李贝;张屹立;洪伊敏;李亚玮;周增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难点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文献[1-4]报道显示: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上,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难度大,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淋巴结清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210例,本文就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谢权;彭勃;梁贤文;孙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脂联素和JNK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的含量,观察 JNK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探讨脂联素和JNK1在高脂饮食导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 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 组),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空腹血糖及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及 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ADP)、肝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胰岛素和TGF-β1,Western blot 检测肝组织 JNK1、P-JNK1。结果:与 ND 组比较, HFD 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HOMA-IR、血清 TG、TC、ALT、FBG、TGF-β1及肝匀浆 TG、TC、MAD、FFAs、TNF-α均明显升高(均P <0.05),血清及肝组织ADP含量及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P <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显著增高(P <0.05),肝组织JNK1蛋白表达、P-JNK1水平均升高(P <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脂肪沉积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同时TNF-α、FFAs 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机制可能为上述因素激发了肝细胞内JNK信号通路同时抑制了脂联素的生成,进而产生和加重了NAFLD。

    作者:关丽嫦;高慧亭;徐丽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iRNA抑制CDK6表达阻滞大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

    目的:探讨SiRNA抑制CDK6表达后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K6在大肠癌与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SiRNA转染抑制CDK6表达, MTT和流式细胞仪被用来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改变。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周期因子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大肠组织相比, CDK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下调CDK6表达后,大肠细胞生长能力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也出现G1/S转换障碍。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CDK6表达后,细胞增殖相关因子CDK4和CCND1下降,而P21表达明显提升。结论:CDK6作为候选癌基因通过调节CDK4、CCND1及P21表达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转化。

    作者:张渝;刘展;方圆;阳佳;张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S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SLC-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LC-1蛋白在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S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50%(9/40),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90.00%)(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TSL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结论:TSLC-1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胡华;阳帅;王晓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53通过调控miR-148b抑制肺癌细胞PC-9的增殖

    目的:探讨 p53在肺癌 PC-9细胞中对微小 RNA-148b (miR-148b)表达的影响、相应分子机制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肺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p53真核表达载体,建立高表达p53的实验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在PC-9细胞中对miR-148b表达的影响。通过使用miR-148b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检测p53对miR-148b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48b 特异性抑制物(Inh-148b)低表达 miR-148b,使用 CCK8法检测 miR-148b 对 p53在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高表达p53可在肺癌PC-9细胞中促进miR-148b的表达;高表达p53可增强miR-148b启动子的活性;低表达miR-148b可减弱p53对肺癌P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p53对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部分依赖于miR-148b。

    作者:傅寅佳;杨熹;来森艳;曹小年;王桂华;胡俊波;李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增强CT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增强 CT 和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均为97.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 =1),超声造影判定真性脾破裂14例,包膜下脾破裂9例,中央性脾破裂16例,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5%(37/40),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0.0%(36/40),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分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准确判定脾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损伤分型,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覃敏培;陆冰冰;陆燕飞;赵彩红;蒋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