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

刘君;肖扬;马益敏;常娟;魏巍;黄小红;吴宜嘉;郭建雄;余波

关键词:癌痛, 氟伏沙明, 羟考酮缓释片, 疗效, 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试验组加用氟伏沙明片,至疼痛缓解,比较各组疼痛缓解程度、羟考酮缓释片用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缓释片日均消耗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中度癌痛无显著差异,重度癌痛有显著差异(P=0.035)。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明显下降,试验组在一般状态、日常活动、情绪和睡眠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反应近似,其中便秘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痛,减少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及部分副作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肝动脉插管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构、恢复肝功能及减轻纤维化程度[1]。脐血干细胞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玲;辛琳;贾学平;朱虹;江必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 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 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f)的变化、气管切开操作和喉癌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情况。结果:(1)在扩张气管时,A组对SBP、DBP、HR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对f的影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2)在气切操作时间及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但两组整个喉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术中B组发生2例气道梗阻,且术后切口疼痛和切口渗血明显多于A组,A组的皮肤平整性明显高于B组。结论:只要较好的掌握微创气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操作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建强;张相民;蓝小林;温小平;罗克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珍;秦芳;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现况,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区(市)9个街道18个居委会的279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8.14%,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4.77%,健康行为养成率为48.14%;女性的行为养成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重点知识知晓及行为养成率高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城市居民的知识知晓和行为养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知晓率及行为养成率与学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注重培养和强化居民的健康信念和行为转化,加强对中老年人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加大对中青年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的教育、宣传,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

    作者:李贝;张屹立;洪伊敏;李亚玮;周增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科284个 IUI周期,参考WHO 第5版精液参数下限,将处理前丈夫精液如下分组:禁欲时间(<3 d、3~5 d、>5 d)、黏稠度(正常黏稠、高度黏稠)、pH 值(<7.2、7.2~7.4、7.5~7.8)、浓度(<20×106/mL、20~40×106/mL、>40×106/mL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40%、40%~50%、>50%)、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50)×106、(50~100)×106、>100×106],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周期妊娠率。结果:共完成284个IUI 周期,临床妊娠47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6.5%;处理前精液黏稠度、pH 值、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妊娠率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度黏稠、pH 值<7.2、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3组与对应组别比较,妊娠率均降低;禁欲时间<3 d 组妊娠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处理前精液浓度、pH 值、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IUI临床妊娠率应无明显相关性,而禁欲时间、黏稠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统计更多的周期数。

    作者:周欢群;周文;王红梅;陆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L-PGDS与内脂素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 D 合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synthase,L-PGDS)与内脂素(visfatin)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32例,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标本共15例(对照组),根据病理切片HE 染色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4例,稳定斑块组1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标本L-PGDS和内脂素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间内脂素、L-PGDS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蛋白=76.586,17.439,P <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蛋白的表达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减低(P <0.05)。不稳定斑块组内脂素蛋白的表达较稳定斑块组增高(P <0.05),L-PGDS蛋白的表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与L-PGDS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蛋白:r 稳定斑块组=-0.664,P =0.003;r 不稳定斑块组=-0.534,P =0.049)。结论:内脂素水平的上调与L-PGDS水平的下降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高建伟;周志强;吴成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ESSYS 技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邻椎间盘情况,手术清除病灶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VAS和JOA评估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和JOA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 组腰腿痛 VAS 评分从术前的(7.63±1.44)分下降到(2.51±1.23)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51±3.24)分升高为术后(26.98±3.74)分(P <0.05),改善率89.1%;开放组腰腿痛VAS 评分从术前的(7.52±1.35)分下降到(2.46±1.14)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67±3.18)分升高为术后(25.25±3.49)分(P <0.05),改善率79.5%。2组间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TESSYS 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组(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杨林;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通过其局麻作用而非全身作用减轻异丙酚注射痛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机制是通过其对血管壁的局部麻醉作用还是通过作用于神经中枢的全身作用。方法:选择在静脉全麻下行胃肠镜检的患者430例,根据诱导方式不同随机分为:A组,右手背大静脉予生理盐水2 mL; B 组,右手背大静脉给予利多卡因40 mg; C 组,左侧手背大静脉给予利多卡因40 mg,3组给予上述预处理液2 min 后,右侧对称静脉泵注异丙酚(总量为2 mg/kg)。异丙酚泵注量达0.5 mg/kg 时,行VRS评分。酌情追加异丙酚。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结果:无痛率:B组低于A和C组。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1、3、5 min平均动脉压有下降。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5 min心率有下降。结论:同条手背静脉预注利多卡因40 mg 可以减少异丙酚注射痛。一侧手背静脉预注利多卡因40 mg 不能减轻另一侧手异丙酚注射痛,考虑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主要以局部作用为主。

    作者:梁凌;黄品婕;罗晨芳;罗刚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在高龄人群(≥75岁)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不及时、存在众多合并症、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指导治疗,导致老年AMI患者的预后不佳。针对老年AMI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需考虑个体差异,现将老年AMI 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唐煜;黄乐富;王乐丰;张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MSCs )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能分化为骨、软骨、骨骼肌、骨髓基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成体多能干细胞[1]。 BM-MSCs 移植能对心肌梗死、卒中、肺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起修复作用及延缓组织器官疾病的进展[2]。然而,由于损伤组织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90%以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体内后72 h 内死亡[3];同时,Li 等[4]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性地移植BM-MSCs ,仅有一小部分细胞能融合进损伤组织并存活。由此可见,BM-MSCs 发挥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其移植分化,BM-MSCs 的旁分泌功能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BM-MSCs 的研究认为[5],许多细胞,包括 BM-MSCs ,能在激活或凋亡时通过旁分泌机制产生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其携带表面受体、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mRNA 和 microRNA 等,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的作用[6]。本文就近年来 BM-MSCs 来源的膜微粒在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镜湖;陈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清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Ⅳ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清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石河子市15社区高血压患者146例,血压正常者142例,收集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血脂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CaMKIV 水平,运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 CaMKIV 高于高血压组(P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CaMKIV与TC、TG、HDL-C、LDL-C均无相关性(P >0.05),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且与后者相关性更加明显(r分别为-0.304、-0.452,P均<0.05);与舒张压≥100 mmHg 组相关性更加明显(r =-0.571,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示CaMKIV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95%CI)为0.919(0.904~0.957)]。结论: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值呈负相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忠;陈少泽;赵若飞;杨军;王丽;翟志红;任宏强;郑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析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增高(P <0.O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川崎病患儿血浆BNP与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黄坤美;吴永忠;赖伟权;盛学梅;余连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

    目的:观察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试验组加用氟伏沙明片,至疼痛缓解,比较各组疼痛缓解程度、羟考酮缓释片用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缓释片日均消耗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中度癌痛无显著差异,重度癌痛有显著差异(P=0.035)。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明显下降,试验组在一般状态、日常活动、情绪和睡眠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反应近似,其中便秘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痛,减少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及部分副作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君;肖扬;马益敏;常娟;魏巍;黄小红;吴宜嘉;郭建雄;余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ISR)的直肠癌患者比较,观察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结果:tISR组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吻合口狭窄。pISR组5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无结肠黏膜脱出和吻合口狭窄。两组均不需术后因肛门失禁而改道。术后p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tISR组,术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ISR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作者:麦建全;杨景先;庄潮平;黄辉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已不适用,但目前在闭合不能复位情况下也经常使用,目前大多学者多对手术方式进行分析[1-3],尚无对其闭合复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86例,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 内简单复位骨折是否影响手术是否闭合或切开。

    作者:赵景新;王瑜;魏然;曹海营;孔庆柱;金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发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5-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内科病房住院的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患者43例为病例组,另外入选27例排除夹层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各项检验指标,采用χ2检验或 t 检验进行两样本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与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93.02%vs.18.52%, P=0.000)、吸烟者比例(34.88%vs.11.11%, P=0.027)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5.148,95%CI =[2.209~13.058], P =0.001)及血浆白蛋白水平(OR =0.709,95%CI =[0.541~0.929], P =0.013)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是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谷梦楠;罗建方;黄文晖;薛凌;陈纪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53通过调控miR-148b抑制肺癌细胞PC-9的增殖

    目的:探讨 p53在肺癌 PC-9细胞中对微小 RNA-148b (miR-148b)表达的影响、相应分子机制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肺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p53真核表达载体,建立高表达p53的实验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在PC-9细胞中对miR-148b表达的影响。通过使用miR-148b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检测p53对miR-148b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48b 特异性抑制物(Inh-148b)低表达 miR-148b,使用 CCK8法检测 miR-148b 对 p53在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高表达p53可在肺癌PC-9细胞中促进miR-148b的表达;高表达p53可增强miR-148b启动子的活性;低表达miR-148b可减弱p53对肺癌P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p53对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部分依赖于miR-148b。

    作者:傅寅佳;杨熹;来森艳;曹小年;王桂华;胡俊波;李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1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医护一体化护理(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和生存质量。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相似(P >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生存质量相似(P >0.05)。手术后研究组总体健康状况、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疼痛、失眠及呼吸困难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吉;尤振兵;田文泽;汪娟;郑欣;徐达夫;孙永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CU患者红外线耳温仪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差异性与相关性

    在重症监护病房对患者体温进行准确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目前,我国91.42%以上的三甲医院仍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4]。随着WHO推行“全球医用汞消除计划”,我国政府也将水银体温计列为限制类项目[5-6]。探索新型体温监测方法成为ICU 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红外线耳温仪已逐渐运用于临床,但其测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仍待评估[3]。本研究探讨了红外线耳温仪和水银体温计对 ICU 患者体温监测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为红外线耳温仪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冯金华;聂孟珍;李卡;杜爱萍;田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与冠心病患者TIPE2 mRNA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相关炎性因子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TIPE2 mRNA 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的患者100例,及冠脉无明显狭窄的非冠心病者30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中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 PCR法测定 PBMCs 中 TIPE2 mRNA 水平。结果:(1)两组间 VCAM-1、MMP-9、MCP-1、TNFα、IL-1、6、8细胞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2)TIPE2 mRNA 结果:冠心病组中 TIPE2 mRNA 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3)炎性因子与 TIPE2 mRNA 的相关性:VCAM-1、MMP-9、MCP-1、IL-1、6细胞因子对 TIPE2具有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提示 TIPE2可能通过调节 VCAM-1、MMP-9、MCP-1、IL-1、6细胞因子的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王娟;崔景晶;李小梅;王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