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补救ICSI的实用性研究

葛斌;杨智敏;刁英;杨名慧

关键词:补救, 授精, 患者, 原发不孕, 心理负担, 受精率低, 卵子, 发生概率, 实验室, 卵细胞, 周期, 治疗, 经济, 方法
摘要:授精失败是指卵细胞不授精或受精率低下(授精的卵子个数小于 MⅡ卵子总数的30%)是 IVF 实验室中常见的难题,发生概率5%~10%[1]。此情况多见于原发不孕5年以上的患者,患者由此可能被迫放弃此次周期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及时进行早期补救 ICSI 是避免授精失败的重要方法之一[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申运华;卢中;吴一军;雷虹;朱正艳;汤丹丹;程明光;董贵福;姜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MSCs )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能分化为骨、软骨、骨骼肌、骨髓基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成体多能干细胞[1]。 BM-MSCs 移植能对心肌梗死、卒中、肺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起修复作用及延缓组织器官疾病的进展[2]。然而,由于损伤组织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90%以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体内后72 h 内死亡[3];同时,Li 等[4]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性地移植BM-MSCs ,仅有一小部分细胞能融合进损伤组织并存活。由此可见,BM-MSCs 发挥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其移植分化,BM-MSCs 的旁分泌功能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BM-MSCs 的研究认为[5],许多细胞,包括 BM-MSCs ,能在激活或凋亡时通过旁分泌机制产生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其携带表面受体、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mRNA 和 microRNA 等,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的作用[6]。本文就近年来 BM-MSCs 来源的膜微粒在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镜湖;陈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科284个 IUI周期,参考WHO 第5版精液参数下限,将处理前丈夫精液如下分组:禁欲时间(<3 d、3~5 d、>5 d)、黏稠度(正常黏稠、高度黏稠)、pH 值(<7.2、7.2~7.4、7.5~7.8)、浓度(<20×106/mL、20~40×106/mL、>40×106/mL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40%、40%~50%、>50%)、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50)×106、(50~100)×106、>100×106],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周期妊娠率。结果:共完成284个IUI 周期,临床妊娠47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6.5%;处理前精液黏稠度、pH 值、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妊娠率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度黏稠、pH 值<7.2、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3组与对应组别比较,妊娠率均降低;禁欲时间<3 d 组妊娠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处理前精液浓度、pH 值、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IUI临床妊娠率应无明显相关性,而禁欲时间、黏稠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统计更多的周期数。

    作者:周欢群;周文;王红梅;陆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培土生金法贴敷磁疗护理肺脾气虚型小儿久咳效果

    目的:探讨用中医外治方法替代内服中药护理小儿久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久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或中成药口服,观察组采用培土生金法选取穴位,贴敷曼吉咳喘磁贴。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用穴位敷贴磁贴护理久咳患儿与内服中药治疗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且小儿依从性显著提高,是中医护理小儿久咳的新途径。

    作者:曹颖;庆方;刘方毅;李少芳;来明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肝动脉插管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构、恢复肝功能及减轻纤维化程度[1]。脐血干细胞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玲;辛琳;贾学平;朱虹;江必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终末期肾脏病(ESRD)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生活质量下降、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负担有关,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增加[1]。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应用广泛的替代疗法[2],由于治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患者生存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3],其中以 MHD 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为明显[4]。因此,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探究影响患者运动的因素,为临床制定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针对性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董永欣;时秋英;徐甜甜;臧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研究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

    目的:应用双源冠脉CTA图像探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73例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与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有、无低密度斑块分组之间的心包内脂肪(EAT)体积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组之间的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 组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之间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Ⅳ级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有低密度斑块组EAT体积大于无低密度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AT 体积与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EAT体积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独立非创伤性指标,在临床予以推广试用。

    作者:潘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B-Lynch缝合术、Bakri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B-Lynch 缝合术、Bakri 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B-Lynch 缝合组、Bakri球囊填塞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及联合手术组(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 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组),分别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各种手术方式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Bakri球囊填塞组、B-lynch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手术时间、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kri 球囊填塞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24 h血白蛋白均显著的低于B-lynch 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P <0.05)。 Bakri球囊组子宫切除2例、成功止血24例(92.31%),B-lynch 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5例(62.5%),子宫动脉结扎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3例(50.00%),Bakri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B-lynch 组(字2=4.333, P =0.037);Bakri 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字2=6.619, P =0.010);子宫动脉结扎组与B-lynch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字2=0.219,P =0.640)。5例出血量>1500 mL的患者采用单一手术方式止血成功率为20%显著低于联合手术止血方式的75%(P <0.05)。结论: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可以作为治疗产后出血除药物治疗外的第一选择。联合运用B-lynch背带式缝合术、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能有效的减少因凶险性产后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的风险。单独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手术方法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是不确定的。

    作者:李翠丽;万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FNA与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和分析PFNA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83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两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PFNA与DHS)。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钉较DHS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下地活动,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并发症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和肽素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前体C 末端成分,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损伤、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1-2]。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而目前医生对其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主观性较大,尚无客观、有效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剧烈,推测其血浆和肽素可能有明显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1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浆和肽素测定,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作者: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切口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T”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2.0 D)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A组30例(30眼),常规11:00位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B组30例(30眼),首先完成与对照组同样的手术操作,然后以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做成对的“T”切口,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术后3个月5 mm 瞳孔直径下3、4、5、6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总体像差及球差、彗差均方根(RMS)值及斯特尔比率值。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角膜散光矢量J0及P,B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A组与B组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彗差、S3、S5、S6、Sh及Sg均方根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斯特尔比率值A组为0.006±0.002,B组为0.019±0.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光学质量。

    作者:李晓红;董志军;董薇丽;张铁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53通过调控miR-148b抑制肺癌细胞PC-9的增殖

    目的:探讨 p53在肺癌 PC-9细胞中对微小 RNA-148b (miR-148b)表达的影响、相应分子机制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肺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p53真核表达载体,建立高表达p53的实验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在PC-9细胞中对miR-148b表达的影响。通过使用miR-148b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检测p53对miR-148b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48b 特异性抑制物(Inh-148b)低表达 miR-148b,使用 CCK8法检测 miR-148b 对 p53在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高表达p53可在肺癌PC-9细胞中促进miR-148b的表达;高表达p53可增强miR-148b启动子的活性;低表达miR-148b可减弱p53对肺癌P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p53对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部分依赖于miR-148b。

    作者:傅寅佳;杨熹;来森艳;曹小年;王桂华;胡俊波;李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体质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超敏 CRP (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探讨 BMI、hs-CRP 和 HbA1c 联合测定对 GDM 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孕检正常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BMI、hs-CRP和HbA1c ,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BMI为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BMI、hs-CRP和HbA1c与GDM进展密切相关,采用BMI、hs-CRP和HbA1c联合测定利于GDM患者早期诊断,对于临床干预治疗和预后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魏文峰;于艳彬;李阳;黄宏超;刘子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管镜与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中国维普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对比的文献。筛选出文献8篇,记录数据,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disc1.4和 ReviewManager5.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项研究的患者共1170例, meta 分析结果:2种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78%;特异度分别为51%和50%;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和0.705,Q*值分别为0.715和0.657。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乳管镜的诊断效能大于乳管造影。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优于选择性乳管造影,可以取代乳管造影。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WOT分析在门诊前臂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术后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目的:通过对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进行 SWOT 分析,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促进患者术后的伤肢功能康复。方法:180例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 SWOT 分析,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并定期追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前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前臂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术后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丹凤;刘舜杰;黎庆卫;杜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 BCR-ABL 激酶区基因突变,了解初发患者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率,为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或者骨髓,采用巢式PCR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序的技术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结果:共检测了87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分别存在M351T、Q252H、Y253H 突变,1例加速期,2例急变期,随访证实该3例患者均对IM耐药;1例慢性期患者检测出ABL激酶474氨基酸位点之后存在35 bp插入突变,但临床随访证实其对IM敏感;2例急变期患者存在第八外显子缺失,并对 IM 耐药。结论:初诊CML 患者存在 BCR-ABL 激酶区基因 IM 耐药基因突变,尤其是处于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早期检测BCR-ABL激酶区基因突变有利于患者早期选择合适的一线药物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邢宏运;卞铁荣;李晓明;吴鹏强;胡敏;李攀;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呼出气体中丙酮的检测在1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呼出气体中丙酮在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健康对照组、1型糖尿病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呼气丙酮含量、全自动生化仪的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高压液相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A1C),并对3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型糖尿病组中呼气中的丙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在1型糖尿病组,丙酮分别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注射后1、2 h 血糖水平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分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5~6.0,6.1~7.0,7.1~8.0,8.1~12.0%)呈线性相关。结论:检测呼气中的丙酮有助于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血糖监测,其敏感性与传统的血糖测定相近,能及时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作者:臧宁;徐邦牢;翁瑜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1],是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2]。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目前通过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判断肿瘤的预后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有关各大肿瘤的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讨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临床结局,同时也为靶向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价值。现就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宏伟;韩晓晨;胡耀杰;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动态的功能指标指导容量治疗

    手术患者要输液,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如何输液,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可能会难倒很多临床医生。一般来说,术者和麻醉医生共同负责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也就是管理容量治疗。可是,对于我们的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来说,输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

    作者:阮祥才;郑彬;佘守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