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切口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

李晓红;董志军;董薇丽;张铁民

关键词:白内障, “T”切口, 角膜散光, 光学质量
摘要:目的:评价“T”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2.0 D)患者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A组30例(30眼),常规11:00位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B组30例(30眼),首先完成与对照组同样的手术操作,然后以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做成对的“T”切口,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术后3个月5 mm 瞳孔直径下3、4、5、6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总体像差及球差、彗差均方根(RMS)值及斯特尔比率值。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角膜散光矢量J0及P,B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A组与B组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彗差、S3、S5、S6、Sh及Sg均方根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斯特尔比率值A组为0.006±0.002,B组为0.019±0.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光学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Lynch缝合术、Bakri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B-Lynch 缝合术、Bakri 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B-Lynch 缝合组、Bakri球囊填塞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及联合手术组(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子宫动脉结扎、Bakri + Blynch +子宫动脉结扎组),分别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各种手术方式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Bakri球囊填塞组、B-lynch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手术时间、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kri 球囊填塞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24 h血白蛋白均显著的低于B-lynch 缝合组、子宫动脉结扎组(P <0.05)。 Bakri球囊组子宫切除2例、成功止血24例(92.31%),B-lynch 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5例(62.5%),子宫动脉结扎组子宫切除3例、成功止血3例(50.00%),Bakri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B-lynch 组(字2=4.333, P =0.037);Bakri 球囊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字2=6.619, P =0.010);子宫动脉结扎组与B-lynch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字2=0.219,P =0.640)。5例出血量>1500 mL的患者采用单一手术方式止血成功率为20%显著低于联合手术止血方式的75%(P <0.05)。结论: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可以作为治疗产后出血除药物治疗外的第一选择。联合运用B-lynch背带式缝合术、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能有效的减少因凶险性产后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的风险。单独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手术方法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是不确定的。

    作者:李翠丽;万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组织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常见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99例患者尿液标本采用 FISH技术检测9p21位点及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并收集术后肿瘤分级、分期信息。结果:(1)3、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p21位点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病理分级、分期越高,3、7、17号染色体扩增倍数越高。分级、分期越低,9p21出现缺失几率越大;分级、分期升高,9p21出现扩增几率越大。结论:4种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扩增与膀胱癌恶性度、肌层浸润密切相关,多倍体数目可能成为膀胱癌预后预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冉俊武;吕军;王尉;曾钦松;陈晓东;胡卫列;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介素33激活P38-MAPK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是否通过调控P38MAPK通路影响心肌缺血再灌(I/R)损伤。方法:应用大鼠心肌 I/R 模型,将32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IL-33组、IL-33+SB230580(P38通路抑制剂)组。检测血清中 LDH、CK 水平及心肌组织中 TNF-α、IL-6、总 caspase-3、活化caspase-3、Bcl-2、Bax、磷酸化P38(p-P38)表达。结果:再灌注4 h 后,IL-33可明显降低 LDH 和 CK、TNF-α、IL-6、Bax 的表达和caspase-3活化,增加Bcl-2、p-P38表达(均P <0.05);SB230580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IL-33的作用。结论:IL-33可以通过P38-MAPK 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保护I/R心肌。

    作者:江洪;马瑞松;李元红;胡笑容;李雪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培土生金法贴敷磁疗护理肺脾气虚型小儿久咳效果

    目的:探讨用中医外治方法替代内服中药护理小儿久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久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或中成药口服,观察组采用培土生金法选取穴位,贴敷曼吉咳喘磁贴。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用穴位敷贴磁贴护理久咳患儿与内服中药治疗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且小儿依从性显著提高,是中医护理小儿久咳的新途径。

    作者:曹颖;庆方;刘方毅;李少芳;来明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研究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

    目的:应用双源冠脉CTA图像探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73例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与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有、无低密度斑块分组之间的心包内脂肪(EAT)体积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组之间的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 组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之间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Ⅳ级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有低密度斑块组EAT体积大于无低密度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AT 体积与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EAT体积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独立非创伤性指标,在临床予以推广试用。

    作者:潘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术前HBV低复制患者肝移植术后抗病毒疗效及经济学对比

    目的:对比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预防术前HBV低复制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疗效及经济学对比,探讨肝移植术后预防HBV再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行肝移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分析术后随访血清学转阴及HBV再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替卡韦组51例,术后1个月累积转阴率98.04%,发现3例出现再感染,再感染率5.88%,平均转阴时间9.73 d。拉米夫定组26例,术后1个月累积转阴率100%,有3例出现了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1.54%,平均转阴时间为5.11 d。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的平均转阴时间、累积转阴率、再感染率,累积再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HBV低复制的情况下,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对术后HBV再感染的疗效相当,拉米夫定更经济。

    作者:王颖;蔡常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2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是4和6.5 d、4321和5765元、2.3%和11.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7.7%和8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好,不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优质护理目标。

    作者:丁翠华;邱鹏程;陈保坤;高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增强CT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增强 CT 和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均为97.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 =1),超声造影判定真性脾破裂14例,包膜下脾破裂9例,中央性脾破裂16例,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5%(37/40),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0.0%(36/40),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分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准确判定脾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损伤分型,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覃敏培;陆冰冰;陆燕飞;赵彩红;蒋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首次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腹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能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钟敏莹;吴思平;许一吟;陈杏丽;魏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核心体温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动脉血温,描述肝移植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移植术的动脉血温数据。根据手术步骤选取30个时间点监测股动脉血温,按原因分为6个阶段:1个稳定期,3个下降期和2个恢复期,计算各阶段体温上升和下降速率。结果:肝移植手术体温呈现平台(P =0.56)、缓慢下降(P =0.001)、迅速下降(P <0.001)、剧烈下降(P <0.001),迅速上升(P <0.001)和缓慢上升(P <0.001)的趋势。供体进入腹腔后血温下降速率为(-1.93±0.44)℃/H;开放期间以(-19.56±5.38)℃/H 速率从开放前(34.04±0.84)℃降至开放后1 min 时的(32.42±0.94)℃,随后9 min 以(11.41±2.49)℃/H速率回升至(34.13±0.84)℃。术程血温下降(1.38±0.9)℃(P <0.001)。结论:肝移植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1 min为低值。供肝置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重要的原因。

    作者:于冬男;李鹏;吴群林;盛恒炜;于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 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 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f)的变化、气管切开操作和喉癌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情况。结果:(1)在扩张气管时,A组对SBP、DBP、HR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对f的影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2)在气切操作时间及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但两组整个喉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术中B组发生2例气道梗阻,且术后切口疼痛和切口渗血明显多于A组,A组的皮肤平整性明显高于B组。结论:只要较好的掌握微创气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操作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建强;张相民;蓝小林;温小平;罗克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脂联素和JNK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的含量,观察 JNK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探讨脂联素和JNK1在高脂饮食导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 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 组),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空腹血糖及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及 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ADP)、肝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胰岛素和TGF-β1,Western blot 检测肝组织 JNK1、P-JNK1。结果:与 ND 组比较, HFD 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HOMA-IR、血清 TG、TC、ALT、FBG、TGF-β1及肝匀浆 TG、TC、MAD、FFAs、TNF-α均明显升高(均P <0.05),血清及肝组织ADP含量及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P <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显著增高(P <0.05),肝组织JNK1蛋白表达、P-JNK1水平均升高(P <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脂肪沉积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同时TNF-α、FFAs 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机制可能为上述因素激发了肝细胞内JNK信号通路同时抑制了脂联素的生成,进而产生和加重了NAFLD。

    作者:关丽嫦;高慧亭;徐丽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例做为干预组,选择2011年11月以前出生的9~15个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连续收录32例做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神经运动检查及智力测验,随访至校正年龄1岁;对照组仅于校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岁时干预组快于对照组,干预组1岁时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切实可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应大力宣传推广。

    作者:雷克竞;李永佳;唐国红;张本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处理前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科284个 IUI周期,参考WHO 第5版精液参数下限,将处理前丈夫精液如下分组:禁欲时间(<3 d、3~5 d、>5 d)、黏稠度(正常黏稠、高度黏稠)、pH 值(<7.2、7.2~7.4、7.5~7.8)、浓度(<20×106/mL、20~40×106/mL、>40×106/mL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40%、40%~50%、>50%)、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50)×106、(50~100)×106、>100×106],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周期妊娠率。结果:共完成284个IUI 周期,临床妊娠47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6.5%;处理前精液黏稠度、pH 值、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妊娠率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度黏稠、pH 值<7.2、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3组与对应组别比较,妊娠率均降低;禁欲时间<3 d 组妊娠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处理前精液浓度、pH 值、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IUI临床妊娠率应无明显相关性,而禁欲时间、黏稠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统计更多的周期数。

    作者:周欢群;周文;王红梅;陆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现况,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区(市)9个街道18个居委会的279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8.14%,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4.77%,健康行为养成率为48.14%;女性的行为养成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重点知识知晓及行为养成率高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城市居民的知识知晓和行为养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知晓率及行为养成率与学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注重培养和强化居民的健康信念和行为转化,加强对中老年人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加大对中青年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的教育、宣传,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

    作者:李贝;张屹立;洪伊敏;李亚玮;周增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珍;秦芳;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 p65活性与血清丙二醛水平升高

    目的:探讨 Graves ( GD )病患者血清丙二醛( MDA )水平及 NF-κB p65亚基活性,了解其免疫、氧化应激状态。方法:纳入 GD 患者(患者组)90例与健康对照(对照组)82例,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血清 FT3、FT4、TSH 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 MDA 水平及淋巴细胞 NF-κB p65活性。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t 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 FT3、FT4、TSH、MDA 水平及淋巴细胞 NF-κB P65活性,pearson 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 FT3、FT4、TSH 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01;两组间血清 MD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91,P =0.000;两组间淋巴细胞NF-κB p65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84,P =0.000。患者组血清MDA水平与血清FT3、淋巴细胞NF-κB p65活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0.661,P值分别为0.001、0.000),与TSH负相关(r=-0.261, P =0.013),与 FT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 r =0.104, P =0.329)。 NF-κB p65活性与 FT3正相关( r =0.287, P =0.006);与 FT4和 TSH 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GD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NF-κB活性及血清 MDA 水平增高,与 GD 严重程度相关,减少氧化应激与免疫损伤应成为 GD 治疗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张姣媚;刘保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

    目的:观察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试验组加用氟伏沙明片,至疼痛缓解,比较各组疼痛缓解程度、羟考酮缓释片用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缓释片日均消耗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中度癌痛无显著差异,重度癌痛有显著差异(P=0.035)。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明显下降,试验组在一般状态、日常活动、情绪和睡眠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反应近似,其中便秘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痛,减少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及部分副作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君;肖扬;马益敏;常娟;魏巍;黄小红;吴宜嘉;郭建雄;余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