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祥才;郑彬;佘守章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珍;秦芳;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预防术前HBV低复制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疗效及经济学对比,探讨肝移植术后预防HBV再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行肝移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分析术后随访血清学转阴及HBV再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替卡韦组51例,术后1个月累积转阴率98.04%,发现3例出现再感染,再感染率5.88%,平均转阴时间9.73 d。拉米夫定组26例,术后1个月累积转阴率100%,有3例出现了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1.54%,平均转阴时间为5.11 d。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的平均转阴时间、累积转阴率、再感染率,累积再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HBV低复制的情况下,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对术后HBV再感染的疗效相当,拉米夫定更经济。
作者:王颖;蔡常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可导致颈椎结构严重破坏,患者常发生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风险、难度较大[3]。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巍;王达义;李兵奎;尚晖;吴亚鹏;郭振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清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石河子市15社区高血压患者146例,血压正常者142例,收集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血脂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CaMKIV 水平,运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 CaMKIV 高于高血压组(P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CaMKIV与TC、TG、HDL-C、LDL-C均无相关性(P >0.05),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且与后者相关性更加明显(r分别为-0.304、-0.452,P均<0.05);与舒张压≥100 mmHg 组相关性更加明显(r =-0.571,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示CaMKIV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95%CI)为0.919(0.904~0.957)]。结论:CaMKIV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值呈负相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忠;陈少泽;赵若飞;杨军;王丽;翟志红;任宏强;郑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析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增高(P <0.O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川崎病患儿血浆BNP与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黄坤美;吴永忠;赖伟权;盛学梅;余连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授精失败是指卵细胞不授精或受精率低下(授精的卵子个数小于 MⅡ卵子总数的30%)是 IVF 实验室中常见的难题,发生概率5%~10%[1]。此情况多见于原发不孕5年以上的患者,患者由此可能被迫放弃此次周期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及时进行早期补救 ICSI 是避免授精失败的重要方法之一[2]。
作者:葛斌;杨智敏;刁英;杨名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试验组加用氟伏沙明片,至疼痛缓解,比较各组疼痛缓解程度、羟考酮缓释片用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缓释片日均消耗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中度癌痛无显著差异,重度癌痛有显著差异(P=0.035)。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明显下降,试验组在一般状态、日常活动、情绪和睡眠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反应近似,其中便秘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痛,减少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及部分副作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君;肖扬;马益敏;常娟;魏巍;黄小红;吴宜嘉;郭建雄;余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首次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腹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董氏奇穴联合辨证施灸能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钟敏莹;吴思平;许一吟;陈杏丽;魏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在高龄人群(≥75岁)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不及时、存在众多合并症、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指导治疗,导致老年AMI患者的预后不佳。针对老年AMI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需考虑个体差异,现将老年AMI 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唐煜;黄乐富;王乐丰;张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手术患者要输液,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如何输液,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可能会难倒很多临床医生。一般来说,术者和麻醉医生共同负责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也就是管理容量治疗。可是,对于我们的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来说,输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
作者:阮祥才;郑彬;佘守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5(C-X-C motif ligand 5,CXCL5)及其受体CXCR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两步法检测51例 HCC 病例中 CXCL5、CXCR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结果:(1)HCC中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4.7%、68.6%,高于癌旁组织(17.6%、15.7%,P<0.05);CXCL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血管浸润有关;CXCR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血管浸润有关。(2)HCC 中的 MVD 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 <0.001),与CXCL5、CXCR2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3)CXCL5、CXCR2蛋白高表达组,HCC 复发率及转移率均较高。结论:CXCL5、CXCR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HCC的发生发展及HCC内微血管生成,可用于HCC的预后评估。
作者:申九妹;成元华;郑启忠;余梦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前体C 末端成分,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损伤、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1-2]。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而目前医生对其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主观性较大,尚无客观、有效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剧烈,推测其血浆和肽素可能有明显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1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浆和肽素测定,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作者: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中国维普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对比的文献。筛选出文献8篇,记录数据,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disc1.4和 ReviewManager5.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项研究的患者共1170例, meta 分析结果:2种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78%;特异度分别为51%和50%;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和0.705,Q*值分别为0.715和0.657。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乳管镜的诊断效能大于乳管造影。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优于选择性乳管造影,可以取代乳管造影。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2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是4和6.5 d、4321和5765元、2.3%和11.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7.7%和8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好,不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优质护理目标。
作者:丁翠华;邱鹏程;陈保坤;高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邻椎间盘情况,手术清除病灶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VAS和JOA评估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和JOA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 组腰腿痛 VAS 评分从术前的(7.63±1.44)分下降到(2.51±1.23)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51±3.24)分升高为术后(26.98±3.74)分(P <0.05),改善率89.1%;开放组腰腿痛VAS 评分从术前的(7.52±1.35)分下降到(2.46±1.14)分(P <0.05),JOA 评分从术前的(10.67±3.18)分升高为术后(25.25±3.49)分(P <0.05),改善率79.5%。2组间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TESSYS 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组(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杨林;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及差异。方法:筛选12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为远视性及近视性两组。分别在弱视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测定其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采用配对t 检验分析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差异性,分析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治疗后各时间段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正视力均较近视性患儿显著性提高,但两组间的立体视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弱视治疗过程中立体视的下降值与矫正视力的提高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 =0.13, P >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的提升速度快于立体视,弱视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矫正视力的同时,应该注重立体视的训练。
作者:陈少芳;周瑾;刘恬;项道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1],是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2]。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目前通过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判断肿瘤的预后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有关各大肿瘤的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讨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临床结局,同时也为靶向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价值。现就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宏伟;韩晓晨;胡耀杰;胡万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新辅助化疗是否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状态。方法:回顾性检测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空心针活检组织和手术切除标本 ER,PR和HER2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15(12.2%)例发生E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仅4例(3.5%)发生ER状态改变(P =0.015)。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21例(17.1%)发生PR状态改变,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只有7(6.2%)例发生 PR 状态改变(P =0.010)。在123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和113例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分别有20例(16.3%)和6例(5.3%)发生HER2状态改变(P =0.007)。结论:新辅助化疗确实改变乳腺癌ER、PR和HER2受体状态。活检组织ER、PR和HER2受体状态用于手术后进一步系统辅助治疗是不可靠的。因此,应该考虑以残存乳腺癌组织为样本重新检测这些反映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标记物以便改进接下来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