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宁;徐邦牢;翁瑜君
目的:应用双源冠脉CTA图像探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73例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与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有、无低密度斑块分组之间的心包内脂肪(EAT)体积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组之间的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 组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之间EAT体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Ⅳ级EAT体积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有低密度斑块组EAT体积大于无低密度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AT 体积与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EAT体积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独立非创伤性指标,在临床予以推广试用。
作者:潘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申运华;卢中;吴一军;雷虹;朱正艳;汤丹丹;程明光;董贵福;姜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出气体中丙酮在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健康对照组、1型糖尿病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呼气丙酮含量、全自动生化仪的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高压液相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A1C),并对3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型糖尿病组中呼气中的丙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在1型糖尿病组,丙酮分别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注射后1、2 h 血糖水平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分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5~6.0,6.1~7.0,7.1~8.0,8.1~12.0%)呈线性相关。结论:检测呼气中的丙酮有助于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血糖监测,其敏感性与传统的血糖测定相近,能及时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作者:臧宁;徐邦牢;翁瑜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 <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珍;秦芳;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衰患者基础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RT 治疗心力衰竭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93±9.42)岁。根据LVEF 将患者分为A 组(LVEF≤35%)和B 组(LVEF >35%),术后随访症状、超声和心衰恶化引起的主要不良事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LVEF变化及CRT反应率。结果:术后两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无差异。术后3个月和12个月A组LVEF增幅显著高于B组[(5.08±2.81)% vs (2.45±1.80)%,P <0.05;(5.38±2.92)% vs (2.39±3.53)%, P <0.05]。 A 组 CRT 反应率显著高于 B 组(66.1% vs 33.9%,P <0.05;81.25% vs 47.83%, 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 LVED 均减小,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无差异。结论:CRT 总体疗效显著,LVEF≤35%心衰患者CRT反应率较高,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王晓晨;胡章乐;盛建龙;许邦龙;吴继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构、恢复肝功能及减轻纤维化程度[1]。脐血干细胞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超选择性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玲;辛琳;贾学平;朱虹;江必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中国维普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乳管镜检查及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对比的文献。筛选出文献8篇,记录数据,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disc1.4和 ReviewManager5.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项研究的患者共1170例, meta 分析结果:2种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78%;特异度分别为51%和50%;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和0.705,Q*值分别为0.715和0.657。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乳管镜的诊断效能大于乳管造影。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优于选择性乳管造影,可以取代乳管造影。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量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60例受试者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在肝脏Ⅶ段分别行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采集。分别记录波谱曲线中亚甲基峰和水峰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计算两者的Pearson 相关系数、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和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多次屏气和呼吸触发1H-MRS 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8.6±8.7)%和(9.4±9.3)%,两者高度相关(r =0.973, P <0.0001;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用Bland-Altman方法,91.7%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多次屏气与呼吸触发1H-MRS均能用于量化肝脏脂肪含量。这两种方法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
作者:林楚岚;江桂华;刘金武;李武铭;颜剑豪;梁联保;全显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护理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50例,观察3组50例,对照组50例。4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临床基础治疗及护理,并取四妙汤中药方剂予以外敷护理干预。而在四妙汤外敷温度设置上:观察1组为10~20℃,观察2组为20~30℃,观察3组为30~40℃,对照组为先冰敷后常规热敷(50~60℃)。护理后12d,评价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4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第6、12天,测量患者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度,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同时检测患者膝关节液中的IL-1、IL-6、TNF-α指标值。结果: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12天,观察3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膝关节周径均短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膝关节屈伸度均>观察1组和观察2组,平均VAS评分均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P <0.05。护理后第6、12天,观察3组患者的平均IL-1、IL-6、TNF-α指标值均低于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 P <0.05)。结论:30~40℃是四妙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湿热型)急性期恰当的外敷护理温度。
作者:周小萍;冯小波;李丽莉;肖朝林;文庆;林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问卷调查并探讨肿瘤3项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基地(简称基地)建设及培训现状。方法:选取肿瘤3项技术能力审核≥90分的三甲医院6家设8个基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8个基地建设中硬件条件全部符合认定、6个符合培训师资职称与人数要求、年完成技术例数热疗与粒子技术符合率为100%、消融技术符合率为80%。学员在培训期间参与完成技术操作消融与粒子技术基本达标、热疗技术未达标,培训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视软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把培训师资质量关;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和规范考核流程,针对原专业调整培训内容比例。
作者:李虹;邓国娜;郭洁吾;邱森玲;范卫君;张福君;崔书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超敏 CRP (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探讨 BMI、hs-CRP 和 HbA1c 联合测定对 GDM 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孕检正常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BMI、hs-CRP和HbA1c ,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BMI为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BMI、hs-CRP和HbA1c与GDM进展密切相关,采用BMI、hs-CRP和HbA1c联合测定利于GDM患者早期诊断,对于临床干预治疗和预后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魏文峰;于艳彬;李阳;黄宏超;刘子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文献[1-4]报道显示: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上,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难度大,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淋巴结清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210例,本文就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谢权;彭勃;梁贤文;孙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及差异。方法:筛选12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为远视性及近视性两组。分别在弱视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测定其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采用配对t 检验分析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差异性,分析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治疗后各时间段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正视力均较近视性患儿显著性提高,但两组间的立体视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弱视治疗过程中立体视的下降值与矫正视力的提高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 =0.13, P >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矫正视力的提升速度快于立体视,弱视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矫正视力的同时,应该注重立体视的训练。
作者:陈少芳;周瑾;刘恬;项道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常见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99例患者尿液标本采用 FISH技术检测9p21位点及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并收集术后肿瘤分级、分期信息。结果:(1)3、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p21位点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病理分级、分期越高,3、7、17号染色体扩增倍数越高。分级、分期越低,9p21出现缺失几率越大;分级、分期升高,9p21出现扩增几率越大。结论:4种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扩增与膀胱癌恶性度、肌层浸润密切相关,多倍体数目可能成为膀胱癌预后预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冉俊武;吕军;王尉;曾钦松;陈晓东;胡卫列;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5-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内科病房住院的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患者43例为病例组,另外入选27例排除夹层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各项检验指标,采用χ2检验或 t 检验进行两样本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与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93.02%vs.18.52%, P=0.000)、吸烟者比例(34.88%vs.11.11%, P=0.027)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5.148,95%CI =[2.209~13.058], P =0.001)及血浆白蛋白水平(OR =0.709,95%CI =[0.541~0.929], P =0.013)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是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谷梦楠;罗建方;黄文晖;薛凌;陈纪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重症监护病房对患者体温进行准确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目前,我国91.42%以上的三甲医院仍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4]。随着WHO推行“全球医用汞消除计划”,我国政府也将水银体温计列为限制类项目[5-6]。探索新型体温监测方法成为ICU 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红外线耳温仪已逐渐运用于临床,但其测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仍待评估[3]。本研究探讨了红外线耳温仪和水银体温计对 ICU 患者体温监测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为红外线耳温仪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冯金华;聂孟珍;李卡;杜爱萍;田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近十多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于医学中广泛的应用,影像学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变革性的发展,进入图像引导放疗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时代,而在2002年,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TOMO)一经问世便获得国际放疗界的肯定与推崇,将其认为是放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把放疗真正的引入了IGRT时代。
作者:张磊;程品晶;单国平;李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增强CT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增强 CT 和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均为97.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 =1),超声造影判定真性脾破裂14例,包膜下脾破裂9例,中央性脾破裂16例,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5%(37/40),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0.0%(36/40),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分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准确判定脾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损伤分型,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覃敏培;陆冰冰;陆燕飞;赵彩红;蒋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 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 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f)的变化、气管切开操作和喉癌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情况。结果:(1)在扩张气管时,A组对SBP、DBP、HR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对f的影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2)在气切操作时间及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但两组整个喉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术中B组发生2例气道梗阻,且术后切口疼痛和切口渗血明显多于A组,A组的皮肤平整性明显高于B组。结论:只要较好的掌握微创气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操作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建强;张相民;蓝小林;温小平;罗克勍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