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IL-6与血液HbA1c关系分析

王伟超;张洁;王虹;刘素波;王欣;吴韬;梁屹;任巧华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泪液,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 HbA1c 水平与泪液 IL-6水平间的关系、泪液IL-6水平与DR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 OGTT 试验据1999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新诊断糖尿病者。对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糖尿病者,检测血清 HbA1c、血清 IL-6、泪液 IL-6水平。依眼底检查评估DR 严重程度,受试人群分为正常组(NGT)、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血清IL-6与泪液IL-6之间,血液HbA1c与泪液IL-6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泪液IL-6水平在NGT 组为(3.10±1.25) pg/mL,NDR 组为(10.25±3.22) pg/mL,NPDR 组为(16.80±5.76) pg/mL,PDR 组为(25.11±5.20)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P <0.05、P <0.05)。血液 IL-6在 NGT 组为(88.04±17.06) pg/mL,NDR组为(126.38±20.73) pg/mL,NPDR 组为(239.83±40.33) pg/mL,PDR 组为(268.36±27.72)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各组间两两不同(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 =0.756,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HbA1c 水平存在正相关(R =0.338,P <0.01)。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IL-6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增高,DR 变患者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泪液IL-6水平逐渐增高。泪液IL-6水平、血清IL-6水平以及血液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R严重程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消化性溃疡食物特异性IgG检测意义及饮食控制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食物特异性 IgG 的相关性,评估忌食不耐受食物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 ,分析患者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以及不同部位溃疡的关系;并将有食物特异性IgG升高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忌食不耐受食物,8周复查胃镜,与未限制饮食的对照组比较溃疡治愈情况。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物特异性 IgG 升高65例,阳性率为94.2%。学龄前患者牛奶和鸡蛋不耐受率均高,学龄期和青春期患者鸡蛋不耐受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增多。治疗8周复查胃镜,观察组溃疡痊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提示消化性溃疡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不耐受食物种类与年龄有关,与性别及溃疡部位无明显关系,忌食不耐受食物可提高溃疡痊愈率。

    作者:张茂燕;李传应;王震;吴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位点T896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GF-β1基因T896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001;等位基因:P =0.004, OR =1.18[1.05~1.33])。结论:TGF-β1基因T896C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贺林;陆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纳米材料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

    196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Richard Feynman 提出如何操纵原子,20多年后,扫描探针显微镜可观测原子。此后,纳米工程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肌肉骨骼组织,例如胶原纤维和羟基磷灰石结晶,都是天然的纳米材料。所以,纳米概念引入肌肉骨骼系统[1-2]。

    作者:杨绍春;王可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术后随访 HSS 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中,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75.6%,P <0.05);在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中,治疗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 vs.24.4%,P <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国万;徐国红;蒋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维适形、调强、三维+调强3种辅助放疗方式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6例乳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调强、三维+调强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50 Gy/25F。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选择优方案进行实际治疗。结果:3维适形计划中靶区的 Dmax、V110、均匀指数(HI)高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0),而Dmin、Dmean、V95、适形指数(CI)低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1)。患肺的V5、V10,三维适形计划低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1),三维适形+调强计划低于调强计划(P3<0.01)。结论:三维+调强计划较三维计划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较调强计划降低了患侧肺低剂量暴露的体积,是可行的放疗方案。

    作者:童琴;伍海彪;陈政颂;杨立;肖爱农;聂跃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的229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0.4 g/(kg·d),每天1次,连用5 d。统计两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静滴第1、3、5、7天的血小板计数以及两组患者的ICU留治时间和28 d住院病死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第5天后开始,其血小板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28 d 住院病死率与存活患者的 ICU 留治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严重脓毒症伴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其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患者ICU留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彭绵;方伟强;蔡举瑜;吕丽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 pg/mL vs.(170.16±73.07)pg/mL, P =0.017];在 HER-2(+)乳腺癌中,血清 VEGF 水平较 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 pg/mL vs.(179.82±69.90) pg/mL,P =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CR及c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205.75±78.12) pg/mL 和(226.04±89.04) pg/m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 pg/mL及(161.27±93.57) pg/mL,两者差异显著(P =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伟雄;汤勇才;张年伟;常颖智;罗时敏;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诺舒治疗尿毒症合并月经过多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诺舒治疗尿毒症合并月经过多(HMB)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使用诺舒治疗的28例尿毒症合并 HMB 患者,记录并分析病情、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39.78±8.30)岁,尿毒症病史平均(26±4.58)个月,HMB病史平均(18±3.58)个月。(2)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子宫腔长度平均(4.87±1.62) cm,诺舒主机作用时间78~165 s,平均(101.00±18.63) s,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术后随访,术后6、12、18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8/28)、85.71%(24/28)、87.50%(13/16),闭经率分别为71.43%(20/28)、64.28%(18/28)、68.75%(11/16),两两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18个月的有效率、闭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0.020),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例在术后因HMB反复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尿毒症病史均大于3年。结论:诺舒治疗尿毒症合并合并HM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但病史较长的尿毒症患者或因症状反复需寻求其他治疗方案,诺舒治疗尿毒症合并HMB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伟容;吴玉英;赵仁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脂肪肝的影像学定量评估研究进展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或组织学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病理学上,脂肪肝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的肝硬化3种类型,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过量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第二大肝病,因此,脂肪肝的早期诊治也越来越重要。目前,肝穿刺活检仍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操作、可重复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影像学方面的检查包括超声、CT 和MRI 技术则因其无创且相对灵敏、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在脂肪肝诊断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特别在定量评估脂肪肝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总结。

    作者:周建利;周少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iR-4770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志物研究

    目的:从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miRNA 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 miR-4770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从结直肠癌样本中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共102个,其中92个下调,10个上调。 miR-477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性是71.43%,敏感性为95.24%,曲线下面积为0.9524。结论:miR-4770具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提示预后的潜能。

    作者:徐学虎;黎淑玲;吴小兵;伍尚标;江庆萍;陈戎;孙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创伤评分方法演变和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交通工具的普及及意外灾害的频发,创伤的发生风险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重大病患[1]。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人们理想中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该是集“检伤分诊、预测创伤结局、比较救治方法、评价医疗救治水平和质量、协助创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创伤救治方法[2]。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战争的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战现场救治中的不断改良。本文旨在从创伤评分的发展演变出发,对创伤评分近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秦昊;宗兆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KK4启动子多态-1304T→G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MKK4启动子多态rs3826392位点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结直肠癌并接受 FOLFOX6辅助化疗患者 rs3826392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rs3826392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P >0.05), TG+GG基因型相对于TT基因型,有更好的OS(P =0.018)、DFS(P =0.019)。 Cox 多因素分析rs3826392TG+GG 基因型是影响 OS(HR =0.389;95%CI =0.177~0.855)、DFS(HR =0.491;95%CI =0.271~0.890)的独立有利因素。结论:rs3826392变异基因型(TG+GG)可以成为结直肠癌辅助化疗良好预后的生物标记。

    作者:魏宜胜;罗敏睿;梁志华;邝广浩;洪楚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肛瘘患者肛管直肠3D测压分析

    目的:通过3D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分析肛瘘手术前后肛管括约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北京市肛肠医院就诊住院的患者86例,无肛瘘手术史的患者归为术前组,有肛瘘手术史及部分术后半年复诊的患者归为术后组,均给予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观察肛瘘手术治疗前后肛管直肠3D 测压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与20例正常人群对比。结果:肛瘘术后较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变短,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肛瘘术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肛瘘手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大收缩压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变短,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肛瘘手术会造成肛管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在肛瘘术前术后,给予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以评估肛管括约肌功能是必要的。高分辨率3D测压方法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张俊美;孙滨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IU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成功后接受 IUI治疗的191例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取同期无输卵管近端梗阻行 IUI 的7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30.37%)与对照组(27.7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不同IUI原因组内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察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在对照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组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结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IUI的临床效果良好,不同IUI原因中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因素的患者。

    作者:黄俊花;刘明星;陈永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早期肺癌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技术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为60例早期肺癌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同期用传统胸腔镜三孔法为82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恶性肿瘤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肺不张、肺漏气、切口感染)、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比三孔组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等方面更有优势,而在恶性肿瘤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等)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更安全、有效、可靠,较三孔法胸腔镜技术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作者:张勇;陆善伟;王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D147和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HER-2的表达,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CD147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和34.9%,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25.0%和0%)(均P <0.05)。 CD147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 Ki-67增殖指数相关(P <0.05);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 CD147和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11,P =0.01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147和HER-2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组。结论:CD147和HER-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两者可作为胃癌判断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萍;付勇;高文华;卢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在第6、9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93.33%、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和7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病灶吸收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空洞改善率为73.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6.67%(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伍红;苏静怡;杜彩云;黄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恩平市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恩平市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收集恩平市儿童的麻疹疫苗首剂接种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恩平市儿童麻疹疫苗首剂接种率为92.03%,不及时接种率为36.20%,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男女儿童之间的接种率和不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每次接种疫苗预约(OR =0.415)、预防接种健康教育(OR =0.385)、监护人文化程度(OR =0.393)和监护人对接种知识的掌握情况(OR =0.472)是降低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儿童生病延误接种(OR =2.376)和因鸡蛋过敏延误接种(OR =2.476)是提高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恩平市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情况形势较严峻,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作者:岑小莉;郭广文;甄毅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88例临床特点分析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 ML 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冀林华;李娜;郑杰;崔森;李占全;熊辉霞;罗伟;马晓静;熊华;尹启超;建磊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RGD4C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药物输送

    目的:制备 RGD4C 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RGD4C-FRT),并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靶向药物输送。方法:对RGD4C修饰的人铁蛋白H 亚基进行表达和纯化;采用离子通道的方法,将阿霉素(Dox)包裹到RGD4C-FRT空腔,即为RGD4C-FRT-Dox;荧光显微镜检测RGD4C-FRT-Dox对HSC-T6的靶向性。结果:透射电镜检测显示,RGD4C-FRT 为中空球形、粒径均一、分散性好;RGD4C-FRT 和 RGD4C-FRT-Dox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57 nm 和20.13 nm;RGD4C-FRT-Dox 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2%和15.88%;HSC-T6对RGD4C-FRT-Dox有明显摄取,并且能够被RGD4C-FRT空载体阻断。结论:RGD4C-FRT-Dox对HSC-T6有特异靶向性,可进一步在动物水平验证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

    作者:贺立;张君;吴春;夏旭辉;刘刚;李丹;单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