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靓淇;吴清华;沈文;姜宇;陈静;杨人强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成功后接受 IUI治疗的191例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取同期无输卵管近端梗阻行 IUI 的7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30.37%)与对照组(27.7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不同IUI原因组内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察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在对照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组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结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IUI的临床效果良好,不同IUI原因中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因素的患者。
作者:黄俊花;刘明星;陈永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 NADPH 氧化酶 p22phox 亚基(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NOSP)C242T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朝鲜族对照者108例及初诊为EH朝鲜族患者23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受试者NOSP 24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231例EH 患者再分为EH 和EH+LVH 组,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NOSP 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 EH 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EH 组和 EH+LVH 组中,CC 与CT+TT比较,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CC型EH 患者合并LVH 的风险高于CT及TT型患者。结论: NOSP C242T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EH患者无关。 NOSP C242T 基因多态性与EH 合并LVH 相关,CC基因是朝鲜族EH患者合并LVH的风险因素。
作者:崔敬兰;朴莲善;金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GA/HbA1c 比值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54例患者,相关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体质指数、血尿酸呈负相关;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左和右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其中颈动脉斑块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GA、GA/HbA1c 比值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8)。结论: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这提示GA/HbA1c比值能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临床指标。
作者:曹旭;吴冀川;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包明晶;杨艳;邓君;房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Nanog、Oct4是位于细胞全能性调控网络顶端的转录因子,它们具有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作用,且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与肿瘤类似的病理生理特点,且子宫内膜干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将结合 Nanog、Oct4的结构功能特点,围绕其与肿瘤及 EMs 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蔡文娟;郭丽萍;叶靖坤;郑丽娇;王丽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术后随访 HSS 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中,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75.6%,P <0.05);在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中,治疗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 vs.24.4%,P <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国万;徐国红;蒋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MKK4启动子多态rs3826392位点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结直肠癌并接受 FOLFOX6辅助化疗患者 rs3826392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rs3826392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P >0.05), TG+GG基因型相对于TT基因型,有更好的OS(P =0.018)、DFS(P =0.019)。 Cox 多因素分析rs3826392TG+GG 基因型是影响 OS(HR =0.389;95%CI =0.177~0.855)、DFS(HR =0.491;95%CI =0.271~0.890)的独立有利因素。结论:rs3826392变异基因型(TG+GG)可以成为结直肠癌辅助化疗良好预后的生物标记。
作者:魏宜胜;罗敏睿;梁志华;邝广浩;洪楚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两种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与CARTO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49例使用Ensite Array标测系统进行消融,11例使用CARTO标测系统进行消融,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及进行随访。结果:6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中,起源于前间隔10例(16.7%),中间隔27例(45.0%),后间隔8例(13.3%),前游离壁6例(10.0%),后游离壁9例(15.0%)。术中平均X线照射时间CARTO组(1.6±1.6) min 少于EnSite Array组(5.2±2.8) min。 EnSite Array组成功46例(93.9%),CARTO组成功11例(100.0%)。随访(594±216) d, EnSite Array组复发10例(20.4%),CARTO组复发1例(9.1%)。结论:两种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较高成功率,复发少,消融过程安全高效,且运用CARTO系统术中X线照射时间比EnSite Array系统显著减少。
作者:颜竞;杨平珍;宋旭东;王先宝;周贻军;陈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风湿性瓣膜病房颤发病率的逐年下降,而非瓣膜性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中有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1-2]。栓塞是房颤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卒中占80%、周围动脉栓塞占20%),非瓣膜性房颤平均年卒中率约5%,是非房颤人群的2~7倍;据统计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抗凝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治疗,目前口服抗凝药(OAC)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3-4]。而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抗血小板一直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及PCI术后治疗的基石[5]。无论是单纯性房颤或冠心病的抗凝都有相应的指南,但是目前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仍缺乏大的临床研究数据指导抗栓策略。
作者:滕树恩;赖雯苑;陈彩玲;朱庭延;洪承路;黄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技术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为60例早期肺癌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同期用传统胸腔镜三孔法为82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恶性肿瘤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肺不张、肺漏气、切口感染)、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比三孔组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等方面更有优势,而在恶性肿瘤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等)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更安全、有效、可靠,较三孔法胸腔镜技术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作者:张勇;陆善伟;王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术后患者,经病理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为术后残留复发者21例,无残留复发者9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 SPECT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平扫或增强,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MIBI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低于MRI检查(81.0% vs.90.5%,χ2=0.0064,P =0.035),但特异性明显高于MRI检查(88.9% vs.77.8%,χ2=3.827,P =0.006)。两者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χ2=2.149,P =0.153)。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与MRI联合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100%、93.3%,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有较高的特异性,与MRI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晓;许小飞;盛丹丹;王成;周玲玲;刘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AIMI且行急诊PCI治疗者,其中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52例(起搏组);非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68例(非起搏组)。观察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两组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起搏组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起搏组高(P <0.01);两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次非致命心梗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起搏组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相对非起搏组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护性临时起搏对 AIMI急诊PCI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额外获益,反而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增加死亡率。
作者:黄宇;杨向军;张建军;张登海;阮长武;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miRNA 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 miR-4770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从结直肠癌样本中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共102个,其中92个下调,10个上调。 miR-477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性是71.43%,敏感性为95.24%,曲线下面积为0.9524。结论:miR-4770具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提示预后的潜能。
作者:徐学虎;黎淑玲;吴小兵;伍尚标;江庆萍;陈戎;孙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末段回肠是小儿憩室、肿瘤和肠套叠等疾病的好发部位,常需手术切除部分末段回肠及回盲部终有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的症状[1],故在末端回肠的手术中保留回盲瓣很有必要。但是,近回盲瓣的末段回肠由成单弓的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供血,同时末段回肠的小肠端端吻合,可致水肿的吻合口与回盲瓣间所形成的闭襻内张力增高,影响愈合[1-2]。为了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回盲瓣,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远端回肠在10 cm 以下的低位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1例,为预防吻合口漏,又采用了通过阑尾残端盲肠壁置管经过回盲瓣达吻合口近端行肠内减压的方法,总结回顾如下。
作者:周建峰;易军;李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器官受损后修复和再生的学科,主要研究正常机体的组织特征功能、创伤修复与再生机制及干细胞分化机制,以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体外转录信使RNA(in vitro transcription messenger RNA,IVT mRNA)是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下,模拟体内转录过程合成的一种mRNA。近来研究表明,IVT mRNA在细胞重编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可以诱导细胞多能性[1],并且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定向分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 IVT mRNA诱导分化的iPSCs不仅可以促进疾病模型的建立[3],而且拓展了毒理学测试的应用[4],更重要的是它为再生医学药物应用奠定了基础[5]。此外,IVT mRNA 编码基因组编辑中的核酸酶[6-8]比其他核酸酶更具优势。 IVT mRNA 的技术发展为再生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就IVT mRNA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辛振龙;吕建军;宋福军;胡伟;李悦;段大鑫;蒋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于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的患者,MR动态增强检查在评估癌灶残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的患者,在2次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检查,MR诊断与2次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动态增强检查中,32%(17/53例)的乳腺内发现异常强化灶。肿块样强化8例,占47%,其中6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1);局灶性强化6例,占35%,其中1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1);导管样强化3例,占18%,其中2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5);MR 动态增强检查中,68%(36/53)的乳腺内没有发现异常强化灶,其中33例病理证实无癌灶残留,占92%;3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占8%。 MR动态增强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和92%。结论:MR动态增强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块切除术后的患乳内有无癌灶残留及其分布范围,为2次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芸;张树桐;金朝林;王翔;王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88例,共计104节段支架术后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仿真内窥镜技术对支架内冠状动脉通畅程度进行诊断,同时与相应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VE诊断 ISR 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7.2%(34/39)、93.8%(61/65)、89.5%(34/38)、92.4%(61/66)、91.3%(95/104)。采用Kappa分析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0.814;其中仿真内窥镜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2例,50%~75%者18例,75%~95%者9例,完全闭塞者(狭窄>95%)5例;DSA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0例,50%~75%者21例,75%~95%者10例,完全闭塞者3例,CTVE 及DSA 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9,P =0.748)。结论: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帮助判断支架术后的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峰;张东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又称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排除腹腔继发性感染后,当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0.25×109/L 时即可初诊为SBP 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这一早期诊疗策略可改善 SBP 患者的预后。然而,新的调查[2]显示, SBP患者的30 d内死亡率仍高达24.1%。因此,如何更好地对SBP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SBP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龙川;朱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 pg/mL vs.(170.16±73.07)pg/mL, P =0.017];在 HER-2(+)乳腺癌中,血清 VEGF 水平较 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 pg/mL vs.(179.82±69.90) pg/mL,P =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CR及c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205.75±78.12) pg/mL 和(226.04±89.04) pg/m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 pg/mL及(161.27±93.57) pg/mL,两者差异显著(P =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伟雄;汤勇才;张年伟;常颖智;罗时敏;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