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科技论文作者署名条件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医学科技论文, 生物医学, 医学期刊编辑, 作者署名, 医学论文, 期刊投稿, 统一要求, 数据获取, 工作数据, 委员会, 完整性, 精确性, 审核, 设计, 解释, 构思
摘要:根据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2013版“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医学论文作者署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条:(1)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具有实质性贡献;(2)负责起草、撰写和修改文章的主体部分;(3)负责投稿文章的终审核确认;(4)对其中一部分工作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

    目的:探讨两种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与CARTO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49例使用Ensite Array标测系统进行消融,11例使用CARTO标测系统进行消融,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及进行随访。结果:6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中,起源于前间隔10例(16.7%),中间隔27例(45.0%),后间隔8例(13.3%),前游离壁6例(10.0%),后游离壁9例(15.0%)。术中平均X线照射时间CARTO组(1.6±1.6) min 少于EnSite Array组(5.2±2.8) min。 EnSite Array组成功46例(93.9%),CARTO组成功11例(100.0%)。随访(594±216) d, EnSite Array组复发10例(20.4%),CARTO组复发1例(9.1%)。结论:两种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较高成功率,复发少,消融过程安全高效,且运用CARTO系统术中X线照射时间比EnSite Array系统显著减少。

    作者:颜竞;杨平珍;宋旭东;王先宝;周贻军;陈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R动态增强检查在评估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恶性残留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对于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的患者,MR动态增强检查在评估癌灶残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的患者,在2次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检查,MR诊断与2次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动态增强检查中,32%(17/53例)的乳腺内发现异常强化灶。肿块样强化8例,占47%,其中6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1);局灶性强化6例,占35%,其中1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1);导管样强化3例,占18%,其中2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P <0.05);MR 动态增强检查中,68%(36/53)的乳腺内没有发现异常强化灶,其中33例病理证实无癌灶残留,占92%;3例病理证实有癌灶残留,占8%。 MR动态增强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和92%。结论:MR动态增强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块切除术后的患乳内有无癌灶残留及其分布范围,为2次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芸;张树桐;金朝林;王翔;王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社区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IL-6与血液HbA1c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 HbA1c 水平与泪液 IL-6水平间的关系、泪液IL-6水平与DR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 OGTT 试验据1999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新诊断糖尿病者。对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糖尿病者,检测血清 HbA1c、血清 IL-6、泪液 IL-6水平。依眼底检查评估DR 严重程度,受试人群分为正常组(NGT)、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血清IL-6与泪液IL-6之间,血液HbA1c与泪液IL-6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泪液IL-6水平在NGT 组为(3.10±1.25) pg/mL,NDR 组为(10.25±3.22) pg/mL,NPDR 组为(16.80±5.76) pg/mL,PDR 组为(25.11±5.20)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P <0.05、P <0.05)。血液 IL-6在 NGT 组为(88.04±17.06) pg/mL,NDR组为(126.38±20.73) pg/mL,NPDR 组为(239.83±40.33) pg/mL,PDR 组为(268.36±27.72)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各组间两两不同(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 =0.756,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HbA1c 水平存在正相关(R =0.338,P <0.01)。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IL-6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增高,DR 变患者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泪液IL-6水平逐渐增高。泪液IL-6水平、血清IL-6水平以及血液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R严重程度。

    作者:王伟超;张洁;王虹;刘素波;王欣;吴韬;梁屹;任巧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RGD4C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药物输送

    目的:制备 RGD4C 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RGD4C-FRT),并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靶向药物输送。方法:对RGD4C修饰的人铁蛋白H 亚基进行表达和纯化;采用离子通道的方法,将阿霉素(Dox)包裹到RGD4C-FRT空腔,即为RGD4C-FRT-Dox;荧光显微镜检测RGD4C-FRT-Dox对HSC-T6的靶向性。结果:透射电镜检测显示,RGD4C-FRT 为中空球形、粒径均一、分散性好;RGD4C-FRT 和 RGD4C-FRT-Dox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57 nm 和20.13 nm;RGD4C-FRT-Dox 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2%和15.88%;HSC-T6对RGD4C-FRT-Dox有明显摄取,并且能够被RGD4C-FRT空载体阻断。结论:RGD4C-FRT-Dox对HSC-T6有特异靶向性,可进一步在动物水平验证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

    作者:贺立;张君;吴春;夏旭辉;刘刚;李丹;单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髓外和髓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Gamma 3,PFN)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LBFH)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3例采用DHS、Gamma 3、PFNA 及LBFH 治疗高龄患者(年龄≥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 Gross 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比较各组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情况。结果:髓内固定总出血量高,其中PFN组[(887±75) mL]和Gamma 3组[(903±91) 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于DHS组[(766±83) mL,P <0.05]。髓内钉组的隐性出血量多,其中PFN 组([711±153)mL,占80%]及 Gamma 3组[(742±137) mL,占8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P >0.05),高于 LBFH 组[(453±98) mL,占54%]及DHS组[(429±59) mL,占56%](P <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在围手术期失血中占有较大比例,若采用髓内固定术后则隐性出血量更多,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原因,需引起重视。

    作者:李宝山;冷灵;李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位点T896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GF-β1基因T896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001;等位基因:P =0.004, OR =1.18[1.05~1.33])。结论:TGF-β1基因T896C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贺林;陆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47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透析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S的患病率为34.75%。两组间体重、腰围、腰臀比、透析频率、每周透析时间、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铁、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细胞、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铁(OR =1.084,P =0.042)、iPTH (OR =1.754, P =0.035)、腰臀比(OR =2.013, P =0.021)、hs-CRP(OR =4.245,P =0.000)与 MS 的发生相关。结论:MHD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血清铁、iPTH 、腰臀比、hs-CRP可能是MHD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军豹;胡晓舟;张燕;王少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又称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排除腹腔继发性感染后,当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0.25×109/L 时即可初诊为SBP 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这一早期诊疗策略可改善 SBP 患者的预后。然而,新的调查[2]显示, SBP患者的30 d内死亡率仍高达24.1%。因此,如何更好地对SBP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SBP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龙川;朱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救治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大多数患者迅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如果同时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以对心肺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进一步控制原发疾病赢得时间。本文就我院ECMO支持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结果和ECMO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陈燕河;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胡允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0例cN0期PTC 病例,采用Taqman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研究 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420例 cN0期PTC中,cN0期PTC 患者中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4%。年龄、肿瘤大小、腺体外侵、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与cN0期PT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 ,腺体外侵,肿瘤分期T3~ T4、BRAFV600E突变可作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维浩;夏浩明;马浙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RI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对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新辅助放化疗(NACRT)对晚期直肠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结肠镜检查活检证实的27例晚期直肠癌患者标准化NACRT前、后的盆腔MRI资料。分析NACRT前后肿瘤的体积、TN分期、环周切缘(CRM)的改变,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上,NACRT后肿瘤达到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5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74.1%。 NACRT能有效降低肿瘤的T、N分期(P <0.05);但对于CRM受累无明显改善(P≥0.05)。MRI对于术前T分期、CRM受累情况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 =0.504、0.743);MRI 术前 N 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24)。结论:NACRT可以有效缩小肿瘤的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但对CRM并无明显改善。MRI可以较为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的程度,但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差。

    作者:李美玲;陈楠;许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视网膜冷冻联合球内注气术选择性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评估视网膜冷冻联合球内注气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方法:对3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冷冻联合球内注气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经巩膜冷凝术联合球内注射膨胀气体,根据裂孔的位置选择恰当体位。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对失败病例做具体分析。结果:经巩膜视网膜冷凝联合球内注气,一次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26眼(81%),4眼二次行巩膜外冷凝联合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SF6填充获得视网膜复位,所有病例终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 <0.01)。结论:经巩膜视网膜冷凝联合球内注气术是治疗新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简单的、损伤小、花费低的方法。

    作者:薛黎萍;吴敏;胡敏;孙晓梅;彭亚力;徐文荣;杨静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

    目的:评价GA/HbA1c 比值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54例患者,相关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体质指数、血尿酸呈负相关;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左和右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其中颈动脉斑块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GA、GA/HbA1c 比值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8)。结论: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这提示GA/HbA1c比值能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临床指标。

    作者:曹旭;吴冀川;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包明晶;杨艳;邓君;房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学科技论文作者署名条件

    根据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2013版“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医学论文作者署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条:(1)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具有实质性贡献;(2)负责起草、撰写和修改文章的主体部分;(3)负责投稿文章的终审核确认;(4)对其中一部分工作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联合MRI成像对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术后患者,经病理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为术后残留复发者21例,无残留复发者9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 SPECT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平扫或增强,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MIBI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低于MRI检查(81.0% vs.90.5%,χ2=0.0064,P =0.035),但特异性明显高于MRI检查(88.9% vs.77.8%,χ2=3.827,P =0.006)。两者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χ2=2.149,P =0.153)。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与MRI联合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100%、93.3%,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有较高的特异性,与MRI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晓;许小飞;盛丹丹;王成;周玲玲;刘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DNA测序技术对51例ALL儿童CYP1A1进行多态性筛查,统计患儿HD-MTX毒副作用表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仅筛查到一个多态位点,即A4889G,4889A/G 各基因型与患儿毒副作用发生均无关(P >0.05),高危型患儿较标危型患儿更易发生血小板减少(P <0.05)。结论:CYP1A1 A4889G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各毒副反应无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患儿危险度相关。

    作者:邹泽巧;岳丽杰;任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X 线检测纠正儿科气管插管错位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ETT)是麻醉后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如何将气管插管ETT 插入到正确位置仍是目前小儿麻醉操作的主要问题[1]。本试验中,检测了257例患儿的气管插管X 线片,验证通过X 线定位来确定 ETT 插入的合适深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阚景祥;张善义;李爱峰;赵仕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星形细胞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25例,其中低级别肿瘤11例,高级别肿瘤14例,均进行常规 MRI 及 DK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MK及FA值。应用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显示肿瘤周围的脑白质纤维束。结果:MK及FA值均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质纤维束成像显示:低级别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以受压移位为主。高级别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以受浸润及破坏为主。结论: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获得的星形细胞肿瘤实质区的 MK 及 FA 值有助于肿瘤级别的判定,联合应用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可对患者更好的进行术前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明瑞;姜兴岳;张林;聂泰明;满高才;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对策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睑板腺炎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和热敷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手法按摩护理和超短波理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BUT和Schirmer检查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各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6.3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按摩疏通联合超短波治疗眼睑板腺炎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花费,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润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