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材料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

杨绍春;王可良

关键词:纳米材料, 骨科领域, 扫描探针显微镜, 诺贝尔奖获得者, 肌肉骨骼系统, 羟基磷灰石, 原子, 纳米工程, 胶原纤维, 骨骼组织, 概念引入, 可观测, 多领域, 结晶
摘要:196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Richard Feynman 提出如何操纵原子,20多年后,扫描探针显微镜可观测原子。此后,纳米工程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肌肉骨骼组织,例如胶原纤维和羟基磷灰石结晶,都是天然的纳米材料。所以,纳米概念引入肌肉骨骼系统[1-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联合MRI成像对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术后患者,经病理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为术后残留复发者21例,无残留复发者9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 SPECT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平扫或增强,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MIBI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低于MRI检查(81.0% vs.90.5%,χ2=0.0064,P =0.035),但特异性明显高于MRI检查(88.9% vs.77.8%,χ2=3.827,P =0.006)。两者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χ2=2.149,P =0.153)。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与MRI联合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100%、93.3%,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有较高的特异性,与MRI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晓;许小飞;盛丹丹;王成;周玲玲;刘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Discopo引导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比较帝视可视内窥镜(Discopo)和直接喉镜(Macintosh)气管内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Ⅱ~Ⅲ级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 Discopo 组(D 组)和Macintosh 组(M组),每组30例。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使用Discopo 或Macintosh喉镜实施经口气管内插管操作。观察和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 (T2)、3 min (T3)和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插管并发症。结果:Discopo 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且插管时间短于直接喉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与T0比较, T2两组患者的MBP和HR均明显升高且M组T3时仍明显升高(P <0.05)。与M组比较,T2和T3 D组患者的MBP和HR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Discopo 引导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影响小。

    作者:师小伟;刘莎莎;刁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脑梗死(COPD+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并观察其与疾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COPD+脑梗死患者、COP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的血清Hcy、CRP、D-二聚体水平,并测量肺功能、血气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Hcy、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CRP、D-二聚体等危险因素与COPD+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OPD+脑梗死组、COPD组Hcy、CR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FEV1、FEV1/FVC及PaO2则低于对照组(均P <0.01);COPD+脑梗死组Hcy、CR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COPD组(均P <0.05),FEV1、FEV1/FVC 及 PaO2则低于 COPD 组(均 P <0.01)。 COPD+脑梗死组、COPD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与FEV1、FEV1/FVC及PaO2呈负相关(均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高血压、Hcy、CRP及D-二聚体升高是COPD+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结论: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肺功能(FEV1、FEV1/FVC)呈负相关,高血压、高血清Hcy、CRP、D-二聚体水平为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桂心;谢小红;张仁荣;刘皇军;黄晓霞;吴克林;李洪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自体楔形骨块修复初次膝关节置换时严重膝内翻畸形的研究

    目的: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时,对严重膝内翻(内翻角>15°)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及费用差异较大,本研究介绍一种疗效满意、经济适用的方法:自体楔形骨块嵌入移植治疗严重膝内翻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7例,721膝,严重膝内翻畸形16例,21膝,全部为非包容性倾斜型骨缺损,平均体质指数31 kg/m2,年龄(63±5)岁,术前临床 KSS 评分18分,其中疼痛评分12分,活动度评分12分,内翻角平均为27°,功能KSS 评分20分。手术的关键点是术中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修剪成阶梯状梯形骨缺损,将外侧平台截骨块修剪成与缺损面紧密匹配的骨块,完整嵌入缺损面,以增加植骨块与主体骨的接触面积、即刻稳定性,减少骨水泥渗漏。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结果:平均随访5.3年,膝关节平均临床KSS 评分由42分恢复到88分,平均功能KSS 评分由57分恢复到92分。术后6个月后,X线片见植骨块骨小梁改建,未见植骨块塌陷、应力骨折、松动、骨不连发生。12个月后核素扫描可见植骨部核素浓聚,炎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中,自体楔形骨块嵌入修复骨缺内后侧骨缺损具有植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费用低的优势。

    作者:董乐乐;樊建军;蔚磊;董海涛;连建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位点T896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GF-β1基因T896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001;等位基因:P =0.004, OR =1.18[1.05~1.33])。结论:TGF-β1基因T896C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贺林;陆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 pg/mL vs.(170.16±73.07)pg/mL, P =0.017];在 HER-2(+)乳腺癌中,血清 VEGF 水平较 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 pg/mL vs.(179.82±69.90) pg/mL,P =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CR及c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205.75±78.12) pg/mL 和(226.04±89.04) pg/m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 pg/mL及(161.27±93.57) pg/mL,两者差异显著(P =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伟雄;汤勇才;张年伟;常颖智;罗时敏;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又称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排除腹腔继发性感染后,当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0.25×109/L 时即可初诊为SBP 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这一早期诊疗策略可改善 SBP 患者的预后。然而,新的调查[2]显示, SBP患者的30 d内死亡率仍高达24.1%。因此,如何更好地对SBP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SBP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龙川;朱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前纵隔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有胸腺癌17例,病灶中央见囊变坏死,多数肿块囊变坏死区较多、较大;恶性淋巴瘤14例,呈单个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或多个结节相互融合,并包绕大血管生长,多数肿块周围及(或)其他部位见肿大淋巴结;恶性生殖源性肿瘤12例,其中10例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血甲胎球蛋白(AFP)水平异常,4例见钙化,3例见脂肪成分;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位于前上纵隔偏左侧,内见囊变坏死,三期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神经内分泌癌1例,边界清,内见囊变坏死,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结论: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对其行准确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作者:陈涛;严静东;雷贞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创伤评分方法演变和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交通工具的普及及意外灾害的频发,创伤的发生风险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重大病患[1]。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人们理想中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该是集“检伤分诊、预测创伤结局、比较救治方法、评价医疗救治水平和质量、协助创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创伤救治方法[2]。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战争的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战现场救治中的不断改良。本文旨在从创伤评分的发展演变出发,对创伤评分近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秦昊;宗兆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Nanog、Oct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Nanog、Oct4是位于细胞全能性调控网络顶端的转录因子,它们具有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作用,且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与肿瘤类似的病理生理特点,且子宫内膜干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将结合 Nanog、Oct4的结构功能特点,围绕其与肿瘤及 EMs 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蔡文娟;郭丽萍;叶靖坤;郑丽娇;王丽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对策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睑板腺炎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和热敷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手法按摩护理和超短波理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BUT和Schirmer检查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各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6.3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按摩疏通联合超短波治疗眼睑板腺炎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花费,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润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阑尾造瘘在小儿保留回盲瓣的低位末端回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末段回肠是小儿憩室、肿瘤和肠套叠等疾病的好发部位,常需手术切除部分末段回肠及回盲部终有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的症状[1],故在末端回肠的手术中保留回盲瓣很有必要。但是,近回盲瓣的末段回肠由成单弓的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供血,同时末段回肠的小肠端端吻合,可致水肿的吻合口与回盲瓣间所形成的闭襻内张力增高,影响愈合[1-2]。为了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回盲瓣,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远端回肠在10 cm 以下的低位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1例,为预防吻合口漏,又采用了通过阑尾残端盲肠壁置管经过回盲瓣达吻合口近端行肠内减压的方法,总结回顾如下。

    作者:周建峰;易军;李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在第6、9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93.33%、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和7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病灶吸收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空洞改善率为73.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6.67%(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伍红;苏静怡;杜彩云;黄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1-5月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及门诊化疗乳腺癌患者682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SOC-13)、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1.10±7.02)分,家庭功能总分为(15.87±1.5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3.35±5.84)分;心理一致感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均相关,r 值分别为0.133和0.135(P <0.05);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手术方式、疾病状态进入心理一致感的回归方程(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有待提高,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起着促进作用,医护人员可有效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挖掘和培训患者对周围支持系统的认识和利用,增强其对应激的应对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静;孙丽媛;阎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术前同步化疗对宫颈残端癌组织中Smad2/3、HPV16 E7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化疗对宫颈残端癌组织中Smad2/3、HPV16 E7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宫颈残端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予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试验组60例,在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予博来霉素、顺铂配合5-氟尿嘧啶进行同步化疗,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宫颈残端癌组织病理情况以及 Smad2/3、HPV16 E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病理情况比较,试验组宫旁浸润、阴道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3.3%、6.7%、31.7%)均小于对照组(10.0%、11.7%、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肿瘤组织Smad2/3蛋白的表达率与对照组肿瘤组织比较,明显减低(55.0% vs.83.3% P <0.05);治疗后,试验组肿瘤组织HPV16 E7蛋白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51.7% vs.78.3%,P <0.05)。结论:术前同步化疗能够明显降低宫颈残端癌组织中Smad2/3、HPV16 E7的表达,提高手术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是发病率低但危及生命的疾病。疾病特点是肺血管床进行性的结构改变,随后肺血管阻力(PVR)和肺动脉压增加,终导致右心衰和死亡。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主要为血管收缩、炎症反应、结构重塑、凋亡抵抗、原位血栓和血管活性调节失衡的联合作用。内源性缩血管因子包括血栓素 A2和内皮素-1(ET-1)增加,血管扩张剂及抗增生性血管活性介质如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氧化氮(NO)减少[1]。提高对这些介质认识推动了 PAH 的靶向药物治疗发展。

    作者:黄波;杨雪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惊恐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现况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目前认为惊恐障碍的发病机理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低经济状态,抽烟、酒精问题、父母精神病史及本人患其他焦虑障碍或精神疾病均是危险因素[1]。惊恐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人格特征相关。近年来,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受到研究关注,国外已有多项研究通过不同的人格测评量表对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多维度的探讨。近一篇荟萃分析中[2]提示,伤害避免性特质与惊恐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关于惊恐障碍常用的人格测评量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纪辉;黄俏庭;韩耀辉;潘集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Wellens综合征与冠脉狭窄1例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1月19日因“发作性胸痛、胸闷不适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患者近1个月以来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无后背及左肩放射痛,每次持续3~5 min ,休息后可缓解,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3 d,平静时亦发胸闷、胸痛,且症状较前加重,持续时间久,约10 min ,自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消心痛片、合贝爽”,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既往“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病史,无其他疾病病史。查体:血压152/91 mmHg ,心率80次/min ,节律规整,心界无扩大、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2015年1月19日)示胸前导联V3 T 波倒置、V4 T波正负双向,无明显QRS 波及ST 段改变(图1);肌钙蛋白 I 测定(2015年1月19日)示<0.012 ng/mL (参考区间0~0.034 ng/mL,AMI 临界值:>0.12 ng/mL);心脏彩超(2015年1月20日)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未探及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2015年1月20日)示:LM(左主干)未见显著性狭窄,LAD (前降支)近中段局限性偏心狭窄约95%(图2),LCX(回旋支)未见显著性狭窄,RCA (右冠脉)未见显著性狭窄、远段可见向LCX逆灌。临床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2)Wellens综合征。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 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 口服,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 口服,2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 口服,每晚1次,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0 mg ,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并于2015年1月20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T波恢复正常。

    作者:张钦锋;解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救治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大多数患者迅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如果同时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以对心肺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进一步控制原发疾病赢得时间。本文就我院ECMO支持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结果和ECMO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陈燕河;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胡允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47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透析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S的患病率为34.75%。两组间体重、腰围、腰臀比、透析频率、每周透析时间、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铁、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细胞、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铁(OR =1.084,P =0.042)、iPTH (OR =1.754, P =0.035)、腰臀比(OR =2.013, P =0.021)、hs-CRP(OR =4.245,P =0.000)与 MS 的发生相关。结论:MHD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血清铁、iPTH 、腰臀比、hs-CRP可能是MHD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军豹;胡晓舟;张燕;王少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