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春;王可良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星形细胞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25例,其中低级别肿瘤11例,高级别肿瘤14例,均进行常规 MRI 及 DK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MK及FA值。应用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显示肿瘤周围的脑白质纤维束。结果:MK及FA值均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质纤维束成像显示:低级别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以受压移位为主。高级别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以受浸润及破坏为主。结论: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获得的星形细胞肿瘤实质区的 MK 及 FA 值有助于肿瘤级别的判定,联合应用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可对患者更好的进行术前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明瑞;姜兴岳;张林;聂泰明;满高才;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估视网膜冷冻联合球内注气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方法:对3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冷冻联合球内注气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经巩膜冷凝术联合球内注射膨胀气体,根据裂孔的位置选择恰当体位。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对失败病例做具体分析。结果:经巩膜视网膜冷凝联合球内注气,一次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26眼(81%),4眼二次行巩膜外冷凝联合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SF6填充获得视网膜复位,所有病例终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 <0.01)。结论:经巩膜视网膜冷凝联合球内注气术是治疗新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简单的、损伤小、花费低的方法。
作者:薛黎萍;吴敏;胡敏;孙晓梅;彭亚力;徐文荣;杨静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hTERC、HER-2和c-myc 基因在宫颈异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36例妇科就诊及机会性筛查患者行TCT、hTERC、HER-2和c-myc 基因检测,对任一阳性者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根据 TBS 细胞学分级结果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 c-myc 基因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 <0.01)。ASCUS经病理证实为CIN和炎症,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CIN 组和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ER-2和c-myc基因在CIN组和炎症组阳性表达率均无差别(P >0.05)。结论:随宫颈异常细胞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c-myc基因的阳性率增高,尤其hTERC基因检测可作为ASCUS分流管理的辅助指标。
作者:齐丽敏;孙波;张学玲;冯晔;公春兰;王丽君;张清涛;南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根据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2013版“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医学论文作者署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条:(1)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具有实质性贡献;(2)负责起草、撰写和修改文章的主体部分;(3)负责投稿文章的终审核确认;(4)对其中一部分工作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的229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0.4 g/(kg·d),每天1次,连用5 d。统计两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静滴第1、3、5、7天的血小板计数以及两组患者的ICU留治时间和28 d住院病死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第5天后开始,其血小板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28 d 住院病死率与存活患者的 ICU 留治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严重脓毒症伴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其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患者ICU留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彭绵;方伟强;蔡举瑜;吕丽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 pg/mL vs.(170.16±73.07)pg/mL, P =0.017];在 HER-2(+)乳腺癌中,血清 VEGF 水平较 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 pg/mL vs.(179.82±69.90) pg/mL,P =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CR及c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205.75±78.12) pg/mL 和(226.04±89.04) pg/m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 pg/mL及(161.27±93.57) pg/mL,两者差异显著(P =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伟雄;汤勇才;张年伟;常颖智;罗时敏;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DNA测序技术对51例ALL儿童CYP1A1进行多态性筛查,统计患儿HD-MTX毒副作用表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仅筛查到一个多态位点,即A4889G,4889A/G 各基因型与患儿毒副作用发生均无关(P >0.05),高危型患儿较标危型患儿更易发生血小板减少(P <0.05)。结论:CYP1A1 A4889G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各毒副反应无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患儿危险度相关。
作者:邹泽巧;岳丽杰;任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时,对严重膝内翻(内翻角>15°)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及费用差异较大,本研究介绍一种疗效满意、经济适用的方法:自体楔形骨块嵌入移植治疗严重膝内翻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7例,721膝,严重膝内翻畸形16例,21膝,全部为非包容性倾斜型骨缺损,平均体质指数31 kg/m2,年龄(63±5)岁,术前临床 KSS 评分18分,其中疼痛评分12分,活动度评分12分,内翻角平均为27°,功能KSS 评分20分。手术的关键点是术中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修剪成阶梯状梯形骨缺损,将外侧平台截骨块修剪成与缺损面紧密匹配的骨块,完整嵌入缺损面,以增加植骨块与主体骨的接触面积、即刻稳定性,减少骨水泥渗漏。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结果:平均随访5.3年,膝关节平均临床KSS 评分由42分恢复到88分,平均功能KSS 评分由57分恢复到92分。术后6个月后,X线片见植骨块骨小梁改建,未见植骨块塌陷、应力骨折、松动、骨不连发生。12个月后核素扫描可见植骨部核素浓聚,炎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中,自体楔形骨块嵌入修复骨缺内后侧骨缺损具有植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费用低的优势。
作者:董乐乐;樊建军;蔚磊;董海涛;连建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大多数患者迅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如果同时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以对心肺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进一步控制原发疾病赢得时间。本文就我院ECMO支持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结果和ECMO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陈燕河;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胡允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术后随访 HSS 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中,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75.6%,P <0.05);在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中,治疗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 vs.24.4%,P <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国万;徐国红;蒋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成功后接受 IUI治疗的191例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取同期无输卵管近端梗阻行 IUI 的7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30.37%)与对照组(27.7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不同IUI原因组内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察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在对照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组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结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IUI的临床效果良好,不同IUI原因中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因素的患者。
作者:黄俊花;刘明星;陈永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食物特异性 IgG 的相关性,评估忌食不耐受食物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 ,分析患者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以及不同部位溃疡的关系;并将有食物特异性IgG升高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忌食不耐受食物,8周复查胃镜,与未限制饮食的对照组比较溃疡治愈情况。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物特异性 IgG 升高65例,阳性率为94.2%。学龄前患者牛奶和鸡蛋不耐受率均高,学龄期和青春期患者鸡蛋不耐受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增多。治疗8周复查胃镜,观察组溃疡痊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提示消化性溃疡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不耐受食物种类与年龄有关,与性别及溃疡部位无明显关系,忌食不耐受食物可提高溃疡痊愈率。
作者:张茂燕;李传应;王震;吴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 NADPH 氧化酶 p22phox 亚基(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NOSP)C242T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朝鲜族对照者108例及初诊为EH朝鲜族患者23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受试者NOSP 24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231例EH 患者再分为EH 和EH+LVH 组,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NOSP 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 EH 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EH 组和 EH+LVH 组中,CC 与CT+TT比较,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CC型EH 患者合并LVH 的风险高于CT及TT型患者。结论: NOSP C242T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EH患者无关。 NOSP C242T 基因多态性与EH 合并LVH 相关,CC基因是朝鲜族EH患者合并LVH的风险因素。
作者:崔敬兰;朴莲善;金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 HbA1c 水平与泪液 IL-6水平间的关系、泪液IL-6水平与DR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 OGTT 试验据1999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新诊断糖尿病者。对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糖尿病者,检测血清 HbA1c、血清 IL-6、泪液 IL-6水平。依眼底检查评估DR 严重程度,受试人群分为正常组(NGT)、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血清IL-6与泪液IL-6之间,血液HbA1c与泪液IL-6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泪液IL-6水平在NGT 组为(3.10±1.25) pg/mL,NDR 组为(10.25±3.22) pg/mL,NPDR 组为(16.80±5.76) pg/mL,PDR 组为(25.11±5.20)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P <0.05、P <0.05)。血液 IL-6在 NGT 组为(88.04±17.06) pg/mL,NDR组为(126.38±20.73) pg/mL,NPDR 组为(239.83±40.33) pg/mL,PDR 组为(268.36±27.72)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各组间两两不同(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 =0.756,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HbA1c 水平存在正相关(R =0.338,P <0.01)。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IL-6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增高,DR 变患者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泪液IL-6水平逐渐增高。泪液IL-6水平、血清IL-6水平以及血液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R严重程度。
作者:王伟超;张洁;王虹;刘素波;王欣;吴韬;梁屹;任巧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风湿性瓣膜病房颤发病率的逐年下降,而非瓣膜性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中有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1-2]。栓塞是房颤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卒中占80%、周围动脉栓塞占20%),非瓣膜性房颤平均年卒中率约5%,是非房颤人群的2~7倍;据统计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抗凝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治疗,目前口服抗凝药(OAC)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3-4]。而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抗血小板一直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及PCI术后治疗的基石[5]。无论是单纯性房颤或冠心病的抗凝都有相应的指南,但是目前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仍缺乏大的临床研究数据指导抗栓策略。
作者:滕树恩;赖雯苑;陈彩玲;朱庭延;洪承路;黄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维适形、调强、三维+调强3种辅助放疗方式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6例乳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调强、三维+调强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50 Gy/25F。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选择优方案进行实际治疗。结果:3维适形计划中靶区的 Dmax、V110、均匀指数(HI)高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0),而Dmin、Dmean、V95、适形指数(CI)低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1)。患肺的V5、V10,三维适形计划低于调强、三维+调强计划(P1、2<0.01),三维适形+调强计划低于调强计划(P3<0.01)。结论:三维+调强计划较三维计划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较调强计划降低了患侧肺低剂量暴露的体积,是可行的放疗方案。
作者:童琴;伍海彪;陈政颂;杨立;肖爱农;聂跃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脑梗死(COPD+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并观察其与疾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COPD+脑梗死患者、COP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的血清Hcy、CRP、D-二聚体水平,并测量肺功能、血气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Hcy、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CRP、D-二聚体等危险因素与COPD+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OPD+脑梗死组、COPD组Hcy、CR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FEV1、FEV1/FVC及PaO2则低于对照组(均P <0.01);COPD+脑梗死组Hcy、CR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COPD组(均P <0.05),FEV1、FEV1/FVC 及 PaO2则低于 COPD 组(均 P <0.01)。 COPD+脑梗死组、COPD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与FEV1、FEV1/FVC及PaO2呈负相关(均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高血压、Hcy、CRP及D-二聚体升高是COPD+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结论: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肺功能(FEV1、FEV1/FVC)呈负相关,高血压、高血清Hcy、CRP、D-二聚体水平为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桂心;谢小红;张仁荣;刘皇军;黄晓霞;吴克林;李洪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胫骨平台、股骨远端软骨下骨微灌注改变与软骨下骨血管侵入、软骨损伤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术前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测得内外侧胫骨平台、内外侧股骨远端4个相近规格的软骨下骨兴趣区域的强化率(ER),大斜率(MU)。术后按兴趣区域在胫骨内外侧平台中心、股骨内外髁远端取2 cm ×2 cm 骨块,脱钙后HE染色,关节软骨受损程度采用Mankin评分。软骨下骨血管侵入数目采用高倍镜随机视野平均血管计数法。比较兴趣区胫骨、股骨软骨下骨微灌注差异、血管侵入数、Mankin 评分差异,以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ankin 评分胫骨侧大于与股骨侧(P <0.05),提示胫骨侧软骨退变较股骨侧严重。 ER、MU内侧间室大于外侧间室(P <0.05),提示内侧间室软骨下骨微灌注大于外侧间室。内侧股骨远端ER与内侧股骨HE血管数,内侧股骨远端MU与内侧股骨HE血管数,内侧胫骨平台ER与内侧胫骨HE血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翻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内侧间室的ER、MU较外侧显著增大,提示内侧软骨下骨呈高灌注状态,并通过相关性比较表明,高灌注状态与软骨下骨血管侵入数目相关。
作者:郭达;潘建科;黄伟康;曹学伟;陈嘉怡;马振蔚;刘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两种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与CARTO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49例使用Ensite Array标测系统进行消融,11例使用CARTO标测系统进行消融,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及进行随访。结果:6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中,起源于前间隔10例(16.7%),中间隔27例(45.0%),后间隔8例(13.3%),前游离壁6例(10.0%),后游离壁9例(15.0%)。术中平均X线照射时间CARTO组(1.6±1.6) min 少于EnSite Array组(5.2±2.8) min。 EnSite Array组成功46例(93.9%),CARTO组成功11例(100.0%)。随访(594±216) d, EnSite Array组复发10例(20.4%),CARTO组复发1例(9.1%)。结论:两种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较高成功率,复发少,消融过程安全高效,且运用CARTO系统术中X线照射时间比EnSite Array系统显著减少。
作者:颜竞;杨平珍;宋旭东;王先宝;周贻军;陈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