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anog、Oct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蔡文娟;郭丽萍;叶靖坤;郑丽娇;王丽婷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 细胞全能性, 恶性实体瘤, 自我更新, 转录因子, 肿瘤, 增殖分化, 生理特点, 功能特点, 发生发展, 调控网络, 综述, 结构, 角色, 顶端, 病理
摘要:Nanog、Oct4是位于细胞全能性调控网络顶端的转录因子,它们具有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作用,且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与肿瘤类似的病理生理特点,且子宫内膜干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将结合 Nanog、Oct4的结构功能特点,围绕其与肿瘤及 EMs 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88例临床特点分析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 ML 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冀林华;李娜;郑杰;崔森;李占全;熊辉霞;罗伟;马晓静;熊华;尹启超;建磊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前纵隔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有胸腺癌17例,病灶中央见囊变坏死,多数肿块囊变坏死区较多、较大;恶性淋巴瘤14例,呈单个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或多个结节相互融合,并包绕大血管生长,多数肿块周围及(或)其他部位见肿大淋巴结;恶性生殖源性肿瘤12例,其中10例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血甲胎球蛋白(AFP)水平异常,4例见钙化,3例见脂肪成分;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位于前上纵隔偏左侧,内见囊变坏死,三期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神经内分泌癌1例,边界清,内见囊变坏死,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结论:前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对其行准确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作者:陈涛;严静东;雷贞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HIE 的63例足月新生儿,采用德国Siemens 公司3.0T 超导型MR扫描仪,行常规 MRI及横轴位SWI、DWI扫描。结果:在63例患儿中,共检出52例阳性患儿。联合SWI、DWI共检出50例,常规MRI仅检出28例;共检出171枚病灶,TIWI、T2WI、T2 Flair、DWI、SWI分别发现82、51、97、120、149枚。联合SWI、DWI对颅内病灶检出优于常规MRI序列。结论:联合SWI、DWI有利于提高新生儿HIE的检出率。

    作者:任文;王旭;卞佳;王红霞;董景敏;谢庆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社区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IL-6与血液HbA1c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 HbA1c 水平与泪液 IL-6水平间的关系、泪液IL-6水平与DR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 OGTT 试验据1999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新诊断糖尿病者。对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糖尿病者,检测血清 HbA1c、血清 IL-6、泪液 IL-6水平。依眼底检查评估DR 严重程度,受试人群分为正常组(NGT)、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血清IL-6与泪液IL-6之间,血液HbA1c与泪液IL-6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泪液IL-6水平在NGT 组为(3.10±1.25) pg/mL,NDR 组为(10.25±3.22) pg/mL,NPDR 组为(16.80±5.76) pg/mL,PDR 组为(25.11±5.20)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P <0.05、P <0.05)。血液 IL-6在 NGT 组为(88.04±17.06) pg/mL,NDR组为(126.38±20.73) pg/mL,NPDR 组为(239.83±40.33) pg/mL,PDR 组为(268.36±27.72)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各组间两两不同(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 =0.756,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HbA1c 水平存在正相关(R =0.338,P <0.01)。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IL-6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增高,DR 变患者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泪液IL-6水平逐渐增高。泪液IL-6水平、血清IL-6水平以及血液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R严重程度。

    作者:王伟超;张洁;王虹;刘素波;王欣;吴韬;梁屹;任巧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是发病率低但危及生命的疾病。疾病特点是肺血管床进行性的结构改变,随后肺血管阻力(PVR)和肺动脉压增加,终导致右心衰和死亡。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主要为血管收缩、炎症反应、结构重塑、凋亡抵抗、原位血栓和血管活性调节失衡的联合作用。内源性缩血管因子包括血栓素 A2和内皮素-1(ET-1)增加,血管扩张剂及抗增生性血管活性介质如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氧化氮(NO)减少[1]。提高对这些介质认识推动了 PAH 的靶向药物治疗发展。

    作者:黄波;杨雪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ST 段压低后恢复时间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观察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患者ST段压低后恢复时间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 TET 中 ST 段压低≥0.1 mm 的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血管狭窄是否>50%,分为阳性组79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TET中ST段压低的导联中大的压低幅度以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再分析不同病变血管数量的患者ST段压低的大幅度以及恢复时间。结果:133例TET阳性患者中,79例冠脉造影阳性,总阳性率为59.4%。阳性组ST段恢复时间在>90 s的造影阳性率为76.9%(60/78),并且阳性组大ST段下移幅度、ST段恢复时间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双支及多支病变组大ST段下移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支及三支病变组ST段平均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结合ST段恢复时间以及ST段压低幅度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靓淇;吴清华;沈文;姜宇;陈静;杨人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惊恐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现况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目前认为惊恐障碍的发病机理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低经济状态,抽烟、酒精问题、父母精神病史及本人患其他焦虑障碍或精神疾病均是危险因素[1]。惊恐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人格特征相关。近年来,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受到研究关注,国外已有多项研究通过不同的人格测评量表对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多维度的探讨。近一篇荟萃分析中[2]提示,伤害避免性特质与惊恐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关于惊恐障碍常用的人格测评量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纪辉;黄俏庭;韩耀辉;潘集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 pg/mL vs.(170.16±73.07)pg/mL, P =0.017];在 HER-2(+)乳腺癌中,血清 VEGF 水平较 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 pg/mL vs.(179.82±69.90) pg/mL,P =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CR及c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 VEGF 水平分别为(205.75±78.12) pg/mL 和(226.04±89.04) pg/m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 pg/mL及(161.27±93.57) pg/mL,两者差异显著(P =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伟雄;汤勇才;张年伟;常颖智;罗时敏;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Wellens综合征与冠脉狭窄1例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1月19日因“发作性胸痛、胸闷不适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患者近1个月以来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无后背及左肩放射痛,每次持续3~5 min ,休息后可缓解,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3 d,平静时亦发胸闷、胸痛,且症状较前加重,持续时间久,约10 min ,自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消心痛片、合贝爽”,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既往“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病史,无其他疾病病史。查体:血压152/91 mmHg ,心率80次/min ,节律规整,心界无扩大、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2015年1月19日)示胸前导联V3 T 波倒置、V4 T波正负双向,无明显QRS 波及ST 段改变(图1);肌钙蛋白 I 测定(2015年1月19日)示<0.012 ng/mL (参考区间0~0.034 ng/mL,AMI 临界值:>0.12 ng/mL);心脏彩超(2015年1月20日)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未探及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2015年1月20日)示:LM(左主干)未见显著性狭窄,LAD (前降支)近中段局限性偏心狭窄约95%(图2),LCX(回旋支)未见显著性狭窄,RCA (右冠脉)未见显著性狭窄、远段可见向LCX逆灌。临床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2)Wellens综合征。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 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 口服,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 口服,2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 口服,每晚1次,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0 mg ,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并于2015年1月20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T波恢复正常。

    作者:张钦锋;解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

    目的:评价GA/HbA1c 比值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54例患者,相关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体质指数、血尿酸呈负相关;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左和右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其中颈动脉斑块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GA、GA/HbA1c 比值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8)。结论: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这提示GA/HbA1c比值能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临床指标。

    作者:曹旭;吴冀川;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包明晶;杨艳;邓君;房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创伤评分方法演变和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交通工具的普及及意外灾害的频发,创伤的发生风险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重大病患[1]。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人们理想中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该是集“检伤分诊、预测创伤结局、比较救治方法、评价医疗救治水平和质量、协助创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创伤救治方法[2]。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战争的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战现场救治中的不断改良。本文旨在从创伤评分的发展演变出发,对创伤评分近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秦昊;宗兆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 NADPH 氧化酶 p22phox 亚基(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NOSP)C242T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朝鲜族对照者108例及初诊为EH朝鲜族患者23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受试者NOSP 24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231例EH 患者再分为EH 和EH+LVH 组,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NOSP 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 EH 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EH 组和 EH+LVH 组中,CC 与CT+TT比较,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CC型EH 患者合并LVH 的风险高于CT及TT型患者。结论: NOSP C242T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EH患者无关。 NOSP C242T 基因多态性与EH 合并LVH 相关,CC基因是朝鲜族EH患者合并LVH的风险因素。

    作者:崔敬兰;朴莲善;金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位点T896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GF-β1基因T896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001;等位基因:P =0.004, OR =1.18[1.05~1.33])。结论:TGF-β1基因T896C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贺林;陆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对策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睑板腺炎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和热敷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手法按摩护理和超短波理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BUT和Schirmer检查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各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6.3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按摩疏通联合超短波治疗眼睑板腺炎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花费,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润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0例cN0期PTC 病例,采用Taqman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研究 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420例 cN0期PTC中,cN0期PTC 患者中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4%。年龄、肿瘤大小、腺体外侵、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与cN0期PT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 ,腺体外侵,肿瘤分期T3~ T4、BRAFV600E突变可作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维浩;夏浩明;马浙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hTERC、HER-2和c-myc基因在宫颈异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hTERC、HER-2和c-myc 基因在宫颈异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36例妇科就诊及机会性筛查患者行TCT、hTERC、HER-2和c-myc 基因检测,对任一阳性者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根据 TBS 细胞学分级结果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 c-myc 基因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 <0.01)。ASCUS经病理证实为CIN和炎症,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CIN 组和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ER-2和c-myc基因在CIN组和炎症组阳性表达率均无差别(P >0.05)。结论:随宫颈异常细胞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c-myc基因的阳性率增高,尤其hTERC基因检测可作为ASCUS分流管理的辅助指标。

    作者:齐丽敏;孙波;张学玲;冯晔;公春兰;王丽君;张清涛;南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狭窄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88例,共计104节段支架术后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仿真内窥镜技术对支架内冠状动脉通畅程度进行诊断,同时与相应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VE诊断 ISR 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7.2%(34/39)、93.8%(61/65)、89.5%(34/38)、92.4%(61/66)、91.3%(95/104)。采用Kappa分析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0.814;其中仿真内窥镜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2例,50%~75%者18例,75%~95%者9例,完全闭塞者(狭窄>95%)5例;DSA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0例,50%~75%者21例,75%~95%者10例,完全闭塞者3例,CTVE 及DSA 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9,P =0.748)。结论: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帮助判断支架术后的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峰;张东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RGD4C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药物输送

    目的:制备 RGD4C 修饰的铁蛋白纳米笼(RGD4C-FRT),并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靶向药物输送。方法:对RGD4C修饰的人铁蛋白H 亚基进行表达和纯化;采用离子通道的方法,将阿霉素(Dox)包裹到RGD4C-FRT空腔,即为RGD4C-FRT-Dox;荧光显微镜检测RGD4C-FRT-Dox对HSC-T6的靶向性。结果:透射电镜检测显示,RGD4C-FRT 为中空球形、粒径均一、分散性好;RGD4C-FRT 和 RGD4C-FRT-Dox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57 nm 和20.13 nm;RGD4C-FRT-Dox 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2%和15.88%;HSC-T6对RGD4C-FRT-Dox有明显摄取,并且能够被RGD4C-FRT空载体阻断。结论:RGD4C-FRT-Dox对HSC-T6有特异靶向性,可进一步在动物水平验证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

    作者:贺立;张君;吴春;夏旭辉;刘刚;李丹;单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在第6、9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93.33%、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和7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病灶吸收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空洞改善率为73.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6.67%(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伍红;苏静怡;杜彩云;黄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