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11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琳

关键词:
摘要:自身免疫病(A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水平.迄今为止国内外有报道的AD约有30多种,其中大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AD发病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热门研究课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时血压变异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时血压变异性(BPV)等因素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MHD 6个月以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32例终末期肾病(ESRD)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接受MHD但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40例ESRD伴高血压患者.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率、体质指数、血压参数、KT/V、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等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时BPV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能为影响心血管事件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较高的SBP-SD(B=0.414,OR=1.512,P=0.000)和DBP-SD(B=0.606,OR=1.833,P=0.000)为本组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同多因素相关,其中透析时高SBP-BPV和DBP-BPV作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海丹;高冬梅;李明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引起心动过缓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其与钾通道的关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心动过缓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其与钾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 ~ 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右美托咪定组(D组)灌注含0.05 μg/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 min;四乙胺组(K组)灌注含10 mmol/L四乙胺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 (T0)、继续灌注15、30、60 min (T1~T3)时HR、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动作电位复极50%、90%的时程(MAPD50、 MAPD90).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D组和K组T1~T3时HR减慢(P<0.01),MAPD50、 MAPD90延长(P<0.05);与C组比较,D组和K组HR减慢(P<0.01),MAPD50、 MAPD90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引起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作者:安丽;高鸿;段宏伟;张凯强;刘艳秋;龙娟;李惠;钟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法和听诊器法用于胸腔外科手术麻醉定位双腔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法和听诊法用于胸腔外科手术麻醉定位双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连续入院ASA Ⅰ ~Ⅲ级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听诊(A)组和纤支镜(B)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肌松监测TOF值为0、熵指数40 ~ 60之间时在可视喉镜下行双腔气管插管.记录患者调整气管插管位置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度、TOF值、熵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及正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A组较B组用时长,尤其右侧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准确率A组较B组低,尤其是行右侧双腔气管插管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纤支镜法用于定位双腔气管插管快速便捷,准确率高,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慧;郭瑜;喻倩;陶蕾;丁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致病性幽门螺杆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却)是一种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定植于胃黏膜起致病作用,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2].全世界约50%的人感染Hp,但仅有10% ~ 20%发生消化性溃疡,1%左右终发展为胃癌.

    作者:闵丛丛;石岩岩;丁士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局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目的:研究前列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8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局部治疗的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0.5±20.2)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1年内无死亡病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首次降低至0.2 ng/mL以下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95%可信区间(6.17,7.8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术前前列腺体积、PSA水平是影响PSA首次降低至0.2 ng/mL时间的有效变量.结论:前列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能有效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局部病灶.术前前列腺体积和PSA水平是影响PSA首次降至0.2 ng/mL以下时间的有效因素.

    作者:盛明雄;万玲玲;刘昌明;张家彬;李惠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突发性聋不同治疗方案及评价标准的对比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下突发性聋(突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国内外突聋评价标准.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金纳多)、B组(金纳多+巴曲酶)、C组(丁咯地尔)、D组(丁咯地尔+尿激酶),分析各组疗效差异;采用国内外不同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5例(111耳)突聋患者,男56例(59耳),女49例(52耳).综合治疗10 d后评判疗效,治愈14耳,显效12耳,有效29耳,无效56耳,总有效率为49.55%.治疗方案疗效对比:A、B、C、D组治愈率分别为9.76%、21.43%、12.50%、12.50%,差异有显著性(秩和检验P< 0.05),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卡方检验P<0.017);各组总有效率依次为43.90%、50.00%、57.50%、43.75%,差异无显著性(秩和检验P>0.05).研究对象中73例(73耳)符合国外标准(对侧耳听力正常),总有效率为28.77%(21耳/73耳);该73耳采用国内标准统计得出:总有效率为49.32%(36耳/73耳),差异有显著性(卡方检验P<0.05).结论:金纳多及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金纳多联用巴曲酶较单用金纳多可提高痊愈率.国内外两种评价标准在评价突发性聋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差异.

    作者:张璐瑶;祝康;郑国玺;候瑾;韦俊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前尿道巨大结石长期误诊1例

    患者男,52岁,农民.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20余年.曾多次在乡村诊所及乡镇卫生院以膀胱炎及前列腺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半年前,曾在外院做全腹CT扫描,未发现泌尿系结石.近来症状加重,遂于2014年11月来院,门诊以前列腺增生收住泌尿外科.

    作者:余军;尚宝锋;刘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此项无创检查已在大多数医院普遍开展,它在获取患者血管图像方面较其他检查更为清晰完整,另外随着心、脑、肾等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含碘对比剂(contrast medium,CM)所致的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却伴随而来,约占医源性肾功能不全的第3位,其增加了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病情严重时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无疑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

    作者:陈向宇;周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IM-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TIM-3是新近发现的免疫调节因子,它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索TIM-3对前列腺癌进展的作用.方法:通过石蜡包埋前列腺组织进行TIM-3的免疫组化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M-3在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TIM-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IM-3在前列腺癌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另外,TIM-3在患者CD4+T细胞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分析TIM-3在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不染色或染色较弱,而在前列腺癌中呈强染色.结论:TIM-3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展与进程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朴勇瑞;丁海鑫;董秀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缺血性青年脑卒中不同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青年脑卒中不同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86例缺血性青年脑卒中及1 672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3 29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LAA 57.4%,SAO 26.4%,CE 2.6%,SOE5.3%,SUE 8.2%;中年组分别为67.3%、26.0%、2.0%、3.3%、1.4%;老年组为66.7%、22.8%、7.8%、1.2%、1.5%;3组比较差异明显(P<0.001),青年组SOE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LAA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CE低于老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在体型肥胖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性别、饮酒、吸烟等因素高于老年组(P<0.05);中年组在高血压病史等因素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在心脏病等因素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缺血性青年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年组及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我们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少见的病因及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以指导青年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作者:刘淑玲;石志鸿;岳伟;管雅琳;刘帅;张雅静;王晓丹;纪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械痛觉阈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瑞芬太尼为镇痛药的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械痛觉域值的影响,明确Dex是否可以预防此类患者的痛觉过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麻醉维持用药为异丙酚及瑞芬太尼,D组加用Dex,P组加用帕瑞昔布钠,C组不使用Dex及帕瑞昔布钠.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机械痛觉域值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C组各时相点的痛觉阈值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1);P组仅术后12、24、48 h的痛觉阈值下降(P<0.05);D组术后机械痛域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机械痛觉阈值皆增高,P组仅术后2、4、8h的机械痛觉阈值增高;与P组比较,D组的机械痛觉阈值在术后12、24、48 h增加.与术前相比,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值升高(P<0.05),患者术后VAS值与机械痛觉阈值无相关性.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痛觉过敏,其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优于帕瑞昔布钠.

    作者:李建玉;杨秀环;董文芳;陆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CSEA)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产妇因体内雌激素含量增高,妊娠期间脑脊液密度较低及分娩后硬脊膜外腔压力降低等因素,是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A)的高发人群.笔者观察了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硬脊膜穿破患者,分别给予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联合注入生理盐水和单纯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两种处理手段后,PDPHA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卓;夏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锥形束CT在疑难病灶牙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疑难病灶牙诊断的作用.方法:选择吉林省松原市博爱牙科诊所、辽宁省丹东市鸿信医院口腔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疑难病灶牙需要拍摄CBCT的患者资料30例,对这部分病例CBCT检查、分析.结果:经CBCT检查确定了因牙周病变需要拔除5例,因根折、根管台阶形成等情况需要拔除7例,定位了遗漏根管或根充不完善根管18例.结论:锥形束CT通过对牙体、牙周图像的综合分析,对明确疑难病灶牙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波;刘贤广;李业东;金新天;张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皮神经电刺激的镇痛作用机制及新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体验[1].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显示,疼痛是住院患者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经皮神经电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镇痛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针灸,但其镇痛作用强于针灸;与电针相比,TENS对患者无创,而两者作用效果相同,故临床应用时更多采用TENS.

    作者:赵夏洁;尹金玲;李航兵;程龙;张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白细胞介素-11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病(A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水平.迄今为止国内外有报道的AD约有30多种,其中大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AD发病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热门研究课题.

    作者:李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于人工胰腺的血糖闭环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T1DM)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非常具有挑战性,理想的血糖控制与特定类型膳食结构的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和进餐胰岛素输注方式有关.人工胰腺(AP)是一个使T1DM患者血糖浓度(BGC)达到稳定状态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血糖的体内闭环控制方法,AP的血糖闭环控制方法,双激素AP,AP的安全性,AP的临床应用前景.AP闭环控制(CLC)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中.

    作者:洛佩;徐冬香;贺艳菊;陈丽华;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慢性HBV感染对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评估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慢性HBV的感染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APD患者85例,其中慢性HBV感染者33例,HBV阴性者52例.比较HBV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矫正钙、磷、钙磷乘积(Ca×P)和iPTH水平及各指标达标率有无差异,并分析Ca×P和iPTH不迭标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HBV感染组的血磷、Ca×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血清矫正钙、iPT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组矫正钙达标率(42.42% vs.67.31%,P<0.05)、Ca×P达标率(51.51% vs.80.77%,P<0.01)、iPTH达标率(48.48% vs.73.08%,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磷达标率(48.48% vs.50.00%,P> 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HBV感染与Ca×P呈正相关(B=11.515,P<0.01).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HBV感染是Ca×P不迭标(P<0.05)和iPTH不迭标(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HBV的感染可能是CAP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秋杰;窦艳娜;袁文明;肖静;刘栋;刘章锁;赵占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HIPEC的107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手术性质、HIPEC首次治疗时间、HIPEC治疗药物与预后相关.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手术性质、HIPEC首次治疗时间、HIPEC治疗药物为影响HIPEC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中即刻行首次HIPEC治疗,并且HIPEC治疗药物选择顺铂和5-氟尿嘧啶序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作者:陈军;崔书中;唐鸿生;方志远;陈祖龙;阮强;彭荣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的初步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作为一项新兴的外科引流技术目前正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后各种问题创面[1].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对收治的7例难治性创面患者进行扩创后皮瓣移植修复,术中同时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练慧斌;周杰;罗艺;鞠海宾;主父中印;刘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Bax/Bcl-2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Bax/Bcl-2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n=10),采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的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5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行van Geison染色,高倍镜下观察肺内小动脉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RVSP、RV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内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肺组织中Bax的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Bax/Bcl-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

    作者:郑常龙;杨晓燕;梁彩倩;钟丽君;涂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