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莹;王逢鹏;李莉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胎盘中人类白细胞抗原-E(human leukcocyte antigen E,HLA-E)的表达,探讨HLA-E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E在40例子痫前期患者(轻、重度子痫前期各20例)和20例正常分娩孕妇的胎盘组织(对照组)的定位及定量表达,比较检测结果。结果:HLA-E主要分布于胎盘的滋养细胞胞浆及胞膜,病例组与对照组表达部位无明显差异。 HLA-E在轻度子痫前期组(0.33±0.03)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表达(0.28±0.03)低于对照组(0.5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HLA-E的表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表达的HLA-E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HLA-E表达的强度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春晓;周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4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8例(62.2%),有效12例(26.7%),有效率为88.9%。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首选途径。
作者:黄洪;余奕慧;李静;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EZH2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表达及其与髓外浸润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42例AML患者骨髓细胞EZH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AML患者髓外浸润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EZH2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AML患者骨髓细胞EZ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EZH2 mRNA表达水平与男性、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WBC≥35×109/L及发病时伴有髓外浸润显著相关,且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和WB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9、P=0.023),另外伴有髓外浸润组EZH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髓外浸润组(P=0.001)。16例AML髓外浸润组织中,10例患者阳性表达EZH2蛋白,且其中7例患者中至强阳性程度表达EZH2。结论:EZH2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参与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过程。
作者:张灵秀;王治香;阴常欣;江雪杰;蒋玲;黄凯凯;钟清秀;丁冰洁;田一茗;梁爽;孟凡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温测量常用的三种器材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为选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分娩的50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分别使用水银体温计、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三种体温测量器材在相同时相点对新生儿测量体温,同时统计测量体温所需的时间,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对照组,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结果分别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各组间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实际测得的体温为分别(36.28±0.41)℃、(36.47±0.49)℃,显著低于对照组(37.01±0.35)℃(P<0.05),而测量体温所需的时间实验1组(15.07±0.66)s低于、实验2组(5.07±0.43)s低于对照组(335.18±21.51)s(P<0.05)。结论: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温度仪均具有快捷、省时的优势,后者更优,但实测温度可能由于部位不同的关系,分别低于实际值0.43℃、0.55℃,需予以重视。
作者:虞培珍;张雪敏;张群;王晓燕;郑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盲区冲洗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期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住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腹腔、腹壁肌和皮肤三个层面的无盲区冲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冲洗方法,两组冲洗液均选用生理盐水和0.5%的甲硝唑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并加以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浅层感染率为1.69%(2/102),而对照组为13.56%(2/10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深部感染为1.69%(2/102),对照组为13.56%(2/102),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中采用无盲区冲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喜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相免疫检测方法。方法:使用兔抗人cTnI多克隆抗体包被受体微球,羊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素化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供体微球共同构成检测试剂,优化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本方法快速、敏感,检测时间为17.5 min;分析灵敏度为0.045 ng/mL,功能灵敏度为0.053 ng/mL;回收率为104.96%~108.21%;批内精密度为3.88%~5.53%,批间精密度为7.60%~8.75%;特异性分析中各种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率均<10%;本方法测得的cTnI正常参考值上限为1.05 ng/mL。与直接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7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定量检测血清cTnI,该方法具有均相、免清洗分离等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敏的检测平台。
作者:李玉芹;牛文彦;朱黎娜;周宇捷;相平;侯丽英;贾克刚;李会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向肌层浸润并弥漫性生长,表现为子宫肌层中出现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周围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因水平,在遗传因素、基因改变及免疫因素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涉及基底子宫内膜直接侵入肌层生长、子宫间质组织分化异常、甾体激素的作用,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基因水平改变等,其发病源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在某种尚未明确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直接向深层生长而侵入平滑肌肌束间[1],其发展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渗透到子宫肌层中,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能是通过重构路径对于因激素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而表现出的体腔上皮的再活化[1]。研究AM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作者:成臣;桂涛;蒋勇军;张真真(综述);万贵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应用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和46例应用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都手术后恢复快、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和睾丸精膜积液。结论: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比较,两者无明显优劣之分。
作者:吴锦标;董忠;廖锦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Hartmann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或高位直肠癌患者的62例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甲组)和Hartmann术组(乙组),分析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甲组Ⅰ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较乙组短(P<0.05),Ⅱ期手术中,甲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乙组缩短(P<0.05),术后低血钾的发生率亦较乙组低(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黄晓斌;李世昌;李红武;李艳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61例初治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30例)和适形调强放疗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观察放疗中、后患者出现的皮炎及口腔黏膜反应、口干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和80.6%。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增高,T3、T4、NK细胞值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3、T4、NK细胞值降低(P<0.05),黏膜反应和皮炎、口干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明显好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适形调强放射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
作者:朱丹丹;周大明;赵九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应用瑞济生物羊膜修复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耳内镜下对6个月未愈合的外伤性鼓膜穿孔38例患者进行修复手术,术中分别采用外置法,术后观察穿孔修复情况。结果:除1例创面感染,穿孔未一期愈合,其余全部成活,成功率为97.37%。结论:生物羊膜对外伤性鼓膜穿孔修补手术疗效确切,耳内镜下应用外置法行鼓膜修补术创伤小、成功率高。
作者:李军政;陈伟南;金红;邓丽芳;高翔;李荣需;田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lymphoepithel-ial cysts,LECs)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现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胰LECs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林华;陶伟;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年收治的7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MA、BI、MMSE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胼胝体梗死的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应在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刘方;刘恒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的检测水平对盆腔包块性质判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块需手术切除而住院的389例患者术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CA125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A125>35 U/mL为阳性,将其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5例,CA125平均值(71.92±6.36)U/mL,其中子宫肌瘤127例,子宫腺肌病141例,卵巢(冠)囊肿5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例,盆腔炎性疾病9例,异位妊娠16例。恶性肿瘤24例,CA125平均值(374.43±5.67) U/mL,其中卵巢恶性肿瘤23例,宫颈癌1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9例,CA125平均值(28.61±2.10)U/mL。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血清CA125值明显升高(P<0.01)。良性肿瘤中子宫腺肌病血清CA125值较其他肿瘤、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但仍然比恶性肿瘤低。结论:血清CA125在各种盆腔包块中均有升高,恶性肿瘤中显著升高。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盆腔包块的良恶性,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尧明凤;汤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常规静吸全麻下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气管插管、切皮、探查时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ASAⅠ或Ⅱ级常规静吸全麻行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患者30例,于诱导后气管插管前1min、插管后3min、切皮前1min、切皮后3min、切皮后10min、探查后10min(或电切分离外囊与外膜时)抽取右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BG)含量,并记录各个时间点MAP、HR及BIS值。分别以插管前、切皮前作对照。结果:Cor浓度:切皮后10min较切皮前、插管前降低(P<0.05)。MAP:切皮后10min、探查后10min较切皮前、插管前升高(P<0.01)。HR:探查后10min较切皮前增快(P<0.01)、较插管前减慢(P<0.01)。结论:临床常规静吸全麻对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气管插管和切皮探查时的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术中切皮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提前反映出应激反应的变化趋势。
作者:姜红;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代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FN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滋养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要求终止妊娠妇女25例为治疗组,予以重组人IFNα-2b栓治疗;同期正常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滋养细胞凋亡现象无明显差别;两组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b治疗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未发生绒毛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
作者:袁媛;张宇骄;傅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fidine,5-Aza-dC)对大鼠膝关节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固定法建立大鼠膝关节纤维化模型,取膝关节后关节囊,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完成肌成纤维细胞的鉴定。用终浓度为2μmol/L 5-Aza-dC 处理肌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变化。应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经5-Aza-dC 处理前后肌成纤维细胞中α-SMA、col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大鼠膝关节纤维化模型中膝关节伸直角度明显减少。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到从纤维化模型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大量表达标志性的α-SMA蛋白。5-Aza-dC处理肌成纤维细胞后,α-SMA、col1A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Aza-dC处理组的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可能通过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而成为潜在的膝关节纤维化治疗药物。
作者:王昊;王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200/0.5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151例AP病例,其中62例使用HES者为治疗组,89例使用晶体液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治疗组输HES后24 h的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Scr、Bun升高(P<0.05);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输晶体液后24 h的Bun降低(P<0.05),出院前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各项凝血指标中,治疗组使用HES后APTT升高相对明显(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HES对AP患者的肾功能及内源性凝血功能有一定不利影响,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作者:李邦一;张玫;朱鸿明;赵丹丹;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洛铂胸腔灌注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胸腔穿刺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待排尽胸腔积液后,对照组给予洛铂胸腔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静脉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胸腔灌注联合艾迪注射液是其中一种有效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洋;黄河;张家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芦荟减阻剂对大鼠40%体表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模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减阻剂组及盐水组(烫伤后5 min给予减阻剂或者盐水进行补液复苏)。检测烧伤休克后24 h肺湿干重比(W/D)、病理及动脉血气;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烧伤休克后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肺组织W/D增加(P<0.05),PO2降低、Lac增高(P<0.05或P<0.01),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降低(P<0.01),HE染色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盐水组比较,减阻剂组肺组织W/D明显降低(P<0.05),PO2增加、Lac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增高(P<0.01)并且减阻剂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芦荟减阻剂明显改善烧伤休克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烧伤休克后微循环。
作者:张俊莉;蔡淑敏;李涛;曾振华;高友光;陈仲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