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黄河;张家洪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年收治的7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MA、BI、MMSE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胼胝体梗死的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应在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刘方;刘恒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对全凭静脉麻醉质量及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组(E组)。 C组根据传统麻醉深度监测调整用药,E组熵指数监测指导麻醉用药;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观察术中各时点HR、MAP变化,统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躁动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各时点HR、MAP更平稳,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E组高于C组(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能够提高全凭静脉麻醉质量,节省麻醉费用。
作者:姜爱华;马加海;于建宏;丁永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的检测水平对盆腔包块性质判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块需手术切除而住院的389例患者术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CA125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A125>35 U/mL为阳性,将其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5例,CA125平均值(71.92±6.36)U/mL,其中子宫肌瘤127例,子宫腺肌病141例,卵巢(冠)囊肿5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例,盆腔炎性疾病9例,异位妊娠16例。恶性肿瘤24例,CA125平均值(374.43±5.67) U/mL,其中卵巢恶性肿瘤23例,宫颈癌1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9例,CA125平均值(28.61±2.10)U/mL。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血清CA125值明显升高(P<0.01)。良性肿瘤中子宫腺肌病血清CA125值较其他肿瘤、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但仍然比恶性肿瘤低。结论:血清CA125在各种盆腔包块中均有升高,恶性肿瘤中显著升高。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盆腔包块的良恶性,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尧明凤;汤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芦荟减阻剂对大鼠40%体表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模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减阻剂组及盐水组(烫伤后5 min给予减阻剂或者盐水进行补液复苏)。检测烧伤休克后24 h肺湿干重比(W/D)、病理及动脉血气;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烧伤休克后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肺组织W/D增加(P<0.05),PO2降低、Lac增高(P<0.05或P<0.01),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降低(P<0.01),HE染色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盐水组比较,减阻剂组肺组织W/D明显降低(P<0.05),PO2增加、Lac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增高(P<0.01)并且减阻剂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芦荟减阻剂明显改善烧伤休克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烧伤休克后微循环。
作者:张俊莉;蔡淑敏;李涛;曾振华;高友光;陈仲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在逐年增多,而甲状腺癌起病隐匿,无特殊表现,极易忽视。我们对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
作者:温建平;金有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胆囊良性病变(结石/息肉)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被认为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首选方法。然而,因胆囊具备其特有的功能,胆囊切除术后导致的功能丧失及对患者的影响再次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微创保胆手术近年来亦成为热门课题。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性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德礼;刘树清;吴云光;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灌洗吸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灌洗前后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及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菌株清除率为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和6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5、7天时,研究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灌洗治疗1、4 h后,PIP、Cdyn、Raw及WOB均较灌洗前明显改善,灌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灌洗后的呼吸力学参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VAP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肺部感染控制效果好,且能有效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作者:陈伟杰;谢伟武;李泽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肺叶切除术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呼吸电刺激训练,训练强度为20 min/次,3次/周,共4周;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试验前后进行心肺功能评定,评估内容包括:6MWD、FVC和FEV1、W、AT、VO2max/kg。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的6MWD、W、FVC、FEV1均较基线值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6MWD、W、FVC、FEV1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试验组的AT及VO2max/kg值较基线值均有提高(P<0.05),而试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心肺功能。
作者:陈艺;李新平;白利明;曾斌;何绍冲;刘亚康;张鸣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优化肝短静脉佳扫描时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行上腹CTA被检查者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15例。使用团注示踪技术行全肝扫描,将膈顶水平腹主动脉触发阈值设定为200 HU,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便启动肝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时间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21 s;肝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35 s(A组)、40 s(B组)、45 s(C组)、50 s(D组)、55 s(E组);平衡期延迟时间为90~120 s。评价肝静脉期肝短静脉三维重建(MIP)图像质量。结果:对观察者1前后两次图像质量评价及观察者1、2间的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8,0.86。 A~E五组肝短静脉得分分别为(4.00±1.46)、(5.20±1.08)、(3.73±1.58)、(3.80±1.42)、(3.53±1.96)分,B组与A、C、D、E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短静脉256层螺旋CT佳血管成像时间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40 s。
作者:林婷;全显跃;顾杨;梁文;田霞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EZH2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表达及其与髓外浸润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42例AML患者骨髓细胞EZH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AML患者髓外浸润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EZH2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AML患者骨髓细胞EZ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EZH2 mRNA表达水平与男性、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WBC≥35×109/L及发病时伴有髓外浸润显著相关,且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和WB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9、P=0.023),另外伴有髓外浸润组EZH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髓外浸润组(P=0.001)。16例AML髓外浸润组织中,10例患者阳性表达EZH2蛋白,且其中7例患者中至强阳性程度表达EZH2。结论:EZH2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参与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过程。
作者:张灵秀;王治香;阴常欣;江雪杰;蒋玲;黄凯凯;钟清秀;丁冰洁;田一茗;梁爽;孟凡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200/0.5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151例AP病例,其中62例使用HES者为治疗组,89例使用晶体液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治疗组输HES后24 h的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Scr、Bun升高(P<0.05);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输晶体液后24 h的Bun降低(P<0.05),出院前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各项凝血指标中,治疗组使用HES后APTT升高相对明显(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HES对AP患者的肾功能及内源性凝血功能有一定不利影响,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作者:李邦一;张玫;朱鸿明;赵丹丹;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fidine,5-Aza-dC)对大鼠膝关节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固定法建立大鼠膝关节纤维化模型,取膝关节后关节囊,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完成肌成纤维细胞的鉴定。用终浓度为2μmol/L 5-Aza-dC 处理肌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变化。应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经5-Aza-dC 处理前后肌成纤维细胞中α-SMA、col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大鼠膝关节纤维化模型中膝关节伸直角度明显减少。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到从纤维化模型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大量表达标志性的α-SMA蛋白。5-Aza-dC处理肌成纤维细胞后,α-SMA、col1A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Aza-dC处理组的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可能通过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而成为潜在的膝关节纤维化治疗药物。
作者:王昊;王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颈背肌筋膜综合征[1]是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综合征症疾病,属于纤维质综合征的一种。该病可致患者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颈部活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门诊采用瑞士 EMS 公司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柏;李淑丽;纪春梅;马玲;胡同慧;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FN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滋养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要求终止妊娠妇女25例为治疗组,予以重组人IFNα-2b栓治疗;同期正常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滋养细胞凋亡现象无明显差别;两组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b治疗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未发生绒毛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
作者:袁媛;张宇骄;傅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25岁,右利手。癫痫病史15年,发作表现为:双眼呆滞,呼唤无反应,继而双手摸索,持续约2~3 min。无先兆,发作频率约10次/月。有时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频率约4~5次/年。先后服用苯妥英钠、德巴金,奥卡西平等多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发作,于2012年4月入我院行术前评估。7岁有“高热惊厥”史,家族史及出生史无特殊。神经心理评估(韦氏智力量表):语言量表(VIQ)82、操作量表(PIQ)80、全量表(FIQ)79,智力水平处于边界值;记忆智商(MQ)59,中度缺损。头颅MRI示双侧海马硬化,以左侧稍显著。间期FDG-PET检查提示:双侧颞叶内外侧代谢减低,左侧颞叶新皮层低代谢范围较右侧广泛。
作者:高志莹;王逢鹏;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肺组织病理损伤间的相互关系,为肺结核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毒性结核分枝杆菌H37Rv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建立肺结核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后0(未感染)、2、4、6、8周末,进行肺组织细菌载荷量计数及组织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N-γ、IL-2及TNF-α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MTB感染后2周末,IFN-γ、IL-2及TNF-α的阳性细胞百分比较0周时均显著升高,感染后6周末(9.25%)至8周末(5.67%),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而该时期TNF-α及IL-2的表达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感染后2周或4周时无明显差异(P >0.05)。感染后8周末,肺组织细菌载荷量(8.43)及肺组织病理分数(17)较感染6周时均显著升高(P <0.01)。结论:MTB感染早期,肺组织IFN-γ、TNF-α及IL-2均呈较高表达,对肺组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MTB持续感染期,IFN-γ表达量下降明显加剧肺组织损伤。
作者:邓仪昊;何红云;唐茂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株C666-1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EGCG作用C666-1细胞24 h后或50μmol/L的EGCG作用不同时间(0,6,12,24 h), 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0、25、50、100μmol/L的EGCG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1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50μmol/L EGCG分别作用0、6、12、24 h时,12 h~24 h细胞增殖抑制明显被抑制(P<0.05)。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50μmol/L的EGCG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细胞内SIRT1的表达亦被明显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EGCG通过诱导鼻咽癌细胞C666-1凋亡抑制其增殖, SIRT1可能参与该过程。
作者:赵莉;覃媛;何艳华;侯敬申;蔡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介入下置管引流联合臭氧治疗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者分成2组:A组35例,行常规外科治疗;B组35例,予介入下置管引流+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等。随访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2周和1个月感染评分变化。结果:A组痊愈30例(85.7%),B组28例(8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B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A组。A组切口并发症4例,腹腔出血2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各1例;B组2例患者出现腹部绞痛,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感染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A组治疗前后平均降低19.9,B组为23.5,表明B组抗感染效果优于A组。结论:介入下置管引流联合臭氧治疗腹部手术后肠外瘘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振;何晓峰;李彦豪;庞桦进;王江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治疗患者23例,术中采用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输;另选取23例类似患者,术中无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结果:23例患者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后均无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和溶血反应,无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围手术期中ALT、AST、K+、Na+、PT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术后急查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与术前相比,分别升高17%、18%、17%,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3例无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手术期共输入异体红细胞45 U,血浆4000 mL,4例出现输血反应,5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平稳,且经济、实用。
作者:郭国校;许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10%葡萄糖溶液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间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糖水组、蒸馏水组和禁饮组。糖水组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500 mL,蒸馏水组口服同等量蒸馏水,禁饮组则术前常规禁食禁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三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根据患者外周血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患者胃内残留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未显著增加术前胃内残留量(P>0.05),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口渴感和饥饿感(P<0.01)。三组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术后第1、3天糖水组的IR程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ISI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2 h口服500 mL 10%葡萄糖溶液是安全的,并可缓解术前的口渴感和饥饿感,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俊勇;程黎阳;谢正勇;李泽航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