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肺组织干扰素-γ表达与其病理损伤间的关系研究

邓仪昊;何红云;唐茂丹

关键词:肺结核,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肺组织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肺组织病理损伤间的相互关系,为肺结核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毒性结核分枝杆菌H37Rv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建立肺结核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后0(未感染)、2、4、6、8周末,进行肺组织细菌载荷量计数及组织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N-γ、IL-2及TNF-α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MTB感染后2周末,IFN-γ、IL-2及TNF-α的阳性细胞百分比较0周时均显著升高,感染后6周末(9.25%)至8周末(5.67%),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而该时期TNF-α及IL-2的表达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感染后2周或4周时无明显差异(P >0.05)。感染后8周末,肺组织细菌载荷量(8.43)及肺组织病理分数(17)较感染6周时均显著升高(P <0.01)。结论:MTB感染早期,肺组织IFN-γ、TNF-α及IL-2均呈较高表达,对肺组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MTB持续感染期,IFN-γ表达量下降明显加剧肺组织损伤。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熵指数监测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对全凭静脉麻醉质量及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组(E组)。 C组根据传统麻醉深度监测调整用药,E组熵指数监测指导麻醉用药;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观察术中各时点HR、MAP变化,统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躁动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各时点HR、MAP更平稳,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E组高于C组(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能够提高全凭静脉麻醉质量,节省麻醉费用。

    作者:姜爱华;马加海;于建宏;丁永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灌洗吸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灌洗前后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及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菌株清除率为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和6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5、7天时,研究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灌洗治疗1、4 h后,PIP、Cdyn、Raw及WOB均较灌洗前明显改善,灌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灌洗后的呼吸力学参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VAP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肺部感染控制效果好,且能有效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作者:陈伟杰;谢伟武;李泽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颈背肌筋膜综合征[1]是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综合征症疾病,属于纤维质综合征的一种。该病可致患者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颈部活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门诊采用瑞士 EMS 公司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柏;李淑丽;纪春梅;马玲;胡同慧;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颅骨骨肉瘤1例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头顶部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重要既往史:患者于1996年开始出现左下肢乏力伴听力进行性下降,左腰背部软组织包块,行腰背部包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09年上述症状加重,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占位。2011年2月4日至3月23日先后行右桥小脑角区、右颈静脉孔区、右枕骨大孔区、高段颈椎、T1~2、L3~5及骶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伴砂粒体形成,WHOⅠ~Ⅱ级,免疫组化:EMA (+),S-100(+),CEA(+),GFAP(-),ki-678%(+)。右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EMA(-),S-100(+),CD56(+), GFAP(灶性+),ki-678%(+)。 T1~2、L3~5椎管内及骶管脑膜瘤合并神经鞘瘤,免疫组化:Vim (+),EMA (弱+),S-100(+),PR(+),ki-67<2%(+)。2011年5月行头颅伽马刀治疗,2012年患者无意间发现头顶包块,不伴疼痛,进行性增大2个月来院就诊,行头颅 CT及MRI检查提示左侧听神经瘤、颅内多发占位及右侧额部皮下占位,颈部及上胸部多发占位。2013年5月行颅骨及颅顶部皮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徐军;胡勇;王春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40%,骨转移发生后,患者出现的骨痛及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研究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是寻找有效抑制或治疗骨转移方法的理论关键,本文就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东来;李雅琪;常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效果观察

    纤维结肠镜已广泛应用于大肠疾病检查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无痛检查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静脉麻醉成为患者更易于接受的无痛技术[1]。地佐辛作为新型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笔者应用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效果更优于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豪;白雪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和PEG10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PEG10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MAT作用HepG2细胞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对PEG10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AT质量浓度≥0.1 g/L时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显示MAT作用前后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P<0.01);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MAT处理后,PEG10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苦参碱能有效抑制PEG10的表达,且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孟凡;张自翔;谢军;黄才斌;刘瑶;廖跃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2例急诊行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病例按单双日手术分为2组,单日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70):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处理后回输;双日为对照组(n=72):术中不回收失血,仅输注异体库存血。结果: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共回收术中血近5万mL,患者回输量为(1025±950)mL/人。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既可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又能即时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同型新鲜血液,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较输注异体血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

    作者:刘燕君;刘优凤;莫建坤;周晓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本研究评价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引流血回输装置和负压吸引装置不回输的对照试验,采用统计软件RevMan5.1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对照研究,其中回输组318例,对照组322例。结果显示自体引流血回输能够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和异体血输血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而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及财力的方式,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和住院时间,避免出现并发症。

    作者:颜世海;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EGCG通过抑制SIRT1表达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株C666-1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EGCG作用C666-1细胞24 h后或50μmol/L的EGCG作用不同时间(0,6,12,24 h), 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0、25、50、100μmol/L的EGCG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1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50μmol/L EGCG分别作用0、6、12、24 h时,12 h~24 h细胞增殖抑制明显被抑制(P<0.05)。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50μmol/L的EGCG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细胞内SIRT1的表达亦被明显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EGCG通过诱导鼻咽癌细胞C666-1凋亡抑制其增殖, SIRT1可能参与该过程。

    作者:赵莉;覃媛;何艳华;侯敬申;蔡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

    近年来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在逐年增多,而甲状腺癌起病隐匿,无特殊表现,极易忽视。我们对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

    作者:温建平;金有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肝损伤裸鼠体内的活体光学示踪

    目的:探讨生物发光成像用于细胞移植后的活体示踪和定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构建CMV-luciferase2-mkate2片段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UE7T-13),体外和活体验证双光学报告基因标记细胞的荧光表达及生物发光成像。结果:(1)成功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Kate2)和荧光素酶(Luc2)活性的UE7T-13细胞系。(2)慢病毒感染后的UE7T-13细胞其多向分化能力未受影响;(3)双光学报告基因标记细胞的体外和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可用于裸鼠肝脏移植细胞后的活体示踪。结论:慢病毒pLENTi-CMV-luc2-mKate2感染后的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UE7T-13)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Kate2)和萤火虫荧光素酶(Luc2)活性,可用于裸鼠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研究。

    作者:李征然;唐文杰;李丹;胡晓俊;单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致痫区与症状区侧别不一致的颞叶癫痫1例

    患者女,25岁,右利手。癫痫病史15年,发作表现为:双眼呆滞,呼唤无反应,继而双手摸索,持续约2~3 min。无先兆,发作频率约10次/月。有时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频率约4~5次/年。先后服用苯妥英钠、德巴金,奥卡西平等多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发作,于2012年4月入我院行术前评估。7岁有“高热惊厥”史,家族史及出生史无特殊。神经心理评估(韦氏智力量表):语言量表(VIQ)82、操作量表(PIQ)80、全量表(FIQ)79,智力水平处于边界值;记忆智商(MQ)59,中度缺损。头颅MRI示双侧海马硬化,以左侧稍显著。间期FDG-PET检查提示:双侧颞叶内外侧代谢减低,左侧颞叶新皮层低代谢范围较右侧广泛。

    作者:高志莹;王逢鹏;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干扰素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绒毛超微结构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IFN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滋养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要求终止妊娠妇女25例为治疗组,予以重组人IFNα-2b栓治疗;同期正常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绒毛滋养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滋养细胞凋亡现象无明显差别;两组滋养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b治疗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未发生绒毛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

    作者:袁媛;张宇骄;傅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hs-CRP、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肾内科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贝前列素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疗程均为20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血清hs-CRP和TNF-α的差异。结果:3组治疗后24 h-UMA、hs-CRP和TNF-α均显著降低(P <0.05);联合组治疗后24 h-UMA、hs-CRP和TNF-α均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具有协同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体内微炎症有关。

    作者:罗远标;黄少珍;李华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熵指数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

    熵指数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脑电图信号,量化麻醉深度,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增加,熵值由高变低。根据不同计算原理有Kolmogorov熵、近似熵、频谱熵、希尔伯特黄熵等。熵指数与BIS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有效监测麻醉深度,预测意识状态、切皮反应等,在麻醉监测中有较好指导意义。大脑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用BIS等一些线性模型很难反映大脑系统非线性活动复杂性,因此需要一种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脑电图信号进行解读。熵指数就是用非线性模型反映系统复杂性的一种脑电信号监测指标。本文就熵指数相关概念、临床应用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作者:胡江;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Salusin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Salusins是Shiehiri等[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于2003年从已经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来的新的血管活性肽,包含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salusin-α和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salusin-β。Salusins作为新的血管活性肽,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1]、促进心肌肥大[2]等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therosclerosis, AS)研究领域中成为热点[3]。 salusin-α和salusin-β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反的作用,有望成为AS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及预后测评的研究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治疗作用及效果预测。方法:对50例该病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对10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疗效预测。结果: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对两组患者预后的测评与治疗结果相符。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痛苦较小,还可以准确预测该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先红;任玉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的影像表现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lymphoepithel-ial cysts,LECs)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现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胰LECs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林华;陶伟;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体温测量器材临床护理中优选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温测量常用的三种器材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为选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分娩的50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分别使用水银体温计、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三种体温测量器材在相同时相点对新生儿测量体温,同时统计测量体温所需的时间,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对照组,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结果分别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各组间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实际测得的体温为分别(36.28±0.41)℃、(36.47±0.49)℃,显著低于对照组(37.01±0.35)℃(P<0.05),而测量体温所需的时间实验1组(15.07±0.66)s低于、实验2组(5.07±0.43)s低于对照组(335.18±21.51)s(P<0.05)。结论:耳道式体温计、红外线温度仪均具有快捷、省时的优势,后者更优,但实测温度可能由于部位不同的关系,分别低于实际值0.43℃、0.55℃,需予以重视。

    作者:虞培珍;张雪敏;张群;王晓燕;郑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