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斌;李世昌;李红武;李艳兵
目的:比较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应用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和46例应用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都手术后恢复快、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和睾丸精膜积液。结论: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比较,两者无明显优劣之分。
作者:吴锦标;董忠;廖锦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高效表达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转位紧密黏附素受体Tir (translocation inti min receptor)的C末端蛋白,并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对EHEC O157:H7标准株EDL933 Tir完整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C末端基因(命名为Tir-C),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Tir-C,转至E.coli 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Western blot鉴定免疫原性。结果:PCR扩增出675 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与预期一致。目的蛋白在裂解上清中有表达,纯化浓度达500μg/ mL,并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成功表达了有抗原活性的重组Tir-C蛋白,为研究0157:H7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余芳;龙北国;王金辉;王芮宁;吴娴波;范宏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应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和单纯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V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73例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V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钩钢板组41例,钩钢板锚钉组32例,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1、6个月肩关节VAS评分行组间比较,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钩、肩锁关节再脱位和伤口感染。住院时间5~14 d (平均10 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VAS、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钩钢板取出术后6个月VAS、Constant评分钩钢板锚钉组较单纯钩钢板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松军;王兆杰;安荣泽;谭伟源;方存迅;陈军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40%,骨转移发生后,患者出现的骨痛及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研究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是寻找有效抑制或治疗骨转移方法的理论关键,本文就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东来;李雅琪;常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纤维结肠镜已广泛应用于大肠疾病检查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无痛检查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静脉麻醉成为患者更易于接受的无痛技术[1]。地佐辛作为新型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笔者应用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效果更优于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豪;白雪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PEG10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MAT作用HepG2细胞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对PEG10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AT质量浓度≥0.1 g/L时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显示MAT作用前后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P<0.01);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MAT处理后,PEG10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苦参碱能有效抑制PEG10的表达,且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孟凡;张自翔;谢军;黄才斌;刘瑶;廖跃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10%葡萄糖溶液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间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糖水组、蒸馏水组和禁饮组。糖水组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500 mL,蒸馏水组口服同等量蒸馏水,禁饮组则术前常规禁食禁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三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根据患者外周血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患者胃内残留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未显著增加术前胃内残留量(P>0.05),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口渴感和饥饿感(P<0.01)。三组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术后第1、3天糖水组的IR程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ISI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2 h口服500 mL 10%葡萄糖溶液是安全的,并可缓解术前的口渴感和饥饿感,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俊勇;程黎阳;谢正勇;李泽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61例初治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30例)和适形调强放疗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观察放疗中、后患者出现的皮炎及口腔黏膜反应、口干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和80.6%。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增高,T3、T4、NK细胞值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3、T4、NK细胞值降低(P<0.05),黏膜反应和皮炎、口干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明显好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适形调强放射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
作者:朱丹丹;周大明;赵九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测定三种指标浓度,并对结果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组胸水SLPI、IFN-γ及ADA浓度较恶性组、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SLPI、IFN-γ和ADA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联合SLPI、IFN-γ和ADA能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其中以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佳。结论:单独测定SLPI、IFN-γ及ADA均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巫艳彬;吴聪;孔晋亮;蔡双启;冯挺眉;卢桦崧;梁象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盲区冲洗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期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住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腹腔、腹壁肌和皮肤三个层面的无盲区冲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冲洗方法,两组冲洗液均选用生理盐水和0.5%的甲硝唑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并加以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浅层感染率为1.69%(2/102),而对照组为13.56%(2/10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深部感染为1.69%(2/102),对照组为13.56%(2/102),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中采用无盲区冲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喜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25岁,右利手。癫痫病史15年,发作表现为:双眼呆滞,呼唤无反应,继而双手摸索,持续约2~3 min。无先兆,发作频率约10次/月。有时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频率约4~5次/年。先后服用苯妥英钠、德巴金,奥卡西平等多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发作,于2012年4月入我院行术前评估。7岁有“高热惊厥”史,家族史及出生史无特殊。神经心理评估(韦氏智力量表):语言量表(VIQ)82、操作量表(PIQ)80、全量表(FIQ)79,智力水平处于边界值;记忆智商(MQ)59,中度缺损。头颅MRI示双侧海马硬化,以左侧稍显著。间期FDG-PET检查提示:双侧颞叶内外侧代谢减低,左侧颞叶新皮层低代谢范围较右侧广泛。
作者:高志莹;王逢鹏;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37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7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60例胸痛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7水平,采用免疫发光夹心法检测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UAP组和AMI组血浆IL-37、CRP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冠心病患者IL-37水平与CRP、NT-proBNP水平正相关,与LVEF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IL-37水平变化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出现密切相关。
作者:黄瑛;林英忠;施莹;陆政德;刘伶;王小燕;吉庆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治疗患者23例,术中采用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输;另选取23例类似患者,术中无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结果:23例患者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后均无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和溶血反应,无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围手术期中ALT、AST、K+、Na+、PT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术后急查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与术前相比,分别升高17%、18%、17%,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3例无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手术期共输入异体红细胞45 U,血浆4000 mL,4例出现输血反应,5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平稳,且经济、实用。
作者:郭国校;许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 STATs)是一类调节相关基因转录,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转录因子。STATs家族成员具有高度保守结构和功能域,即:N-末端卷曲螺旋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连接区、SH2结构域和C端激活结构域。其中N-末端卷曲螺旋结构域可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转录;同时也能够增强二聚化 STATs 与 DNA 的结合能力;连接区影响DNA结合的稳定性及转录小体的装配。 SH2结构域在激活STAT单体磷酸化形成二聚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TATs可被上游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其他多肽配体激活。细胞因子结合到细胞表面受体可通过激活 JAK 激酶家族,促进胞质中STATs 聚集并磷酸化从而被激活。STATs也可通过酪氨酸磷酸化途径激活并引起其二聚化及转位入核,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目前已发现STATs家族成员主要包括 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α、STAT5β和STAT6。其中,STAT3在大多数肿瘤中过度或持续激活,如宫颈癌、乳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因此, STAT3被认为是一种致癌基因。新的研究表明, STAT3在正常卵巢组织细胞中低表达,而在卵巢癌细胞中高表达[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TAT3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对化疗药物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白静;张自辉;王嘉军;叶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的检测水平对盆腔包块性质判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块需手术切除而住院的389例患者术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CA125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A125>35 U/mL为阳性,将其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5例,CA125平均值(71.92±6.36)U/mL,其中子宫肌瘤127例,子宫腺肌病141例,卵巢(冠)囊肿5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例,盆腔炎性疾病9例,异位妊娠16例。恶性肿瘤24例,CA125平均值(374.43±5.67) U/mL,其中卵巢恶性肿瘤23例,宫颈癌1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9例,CA125平均值(28.61±2.10)U/mL。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血清CA125值明显升高(P<0.01)。良性肿瘤中子宫腺肌病血清CA125值较其他肿瘤、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但仍然比恶性肿瘤低。结论:血清CA125在各种盆腔包块中均有升高,恶性肿瘤中显著升高。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盆腔包块的良恶性,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尧明凤;汤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治疗作用及效果预测。方法:对50例该病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对10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疗效预测。结果: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对两组患者预后的测评与治疗结果相符。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痛苦较小,还可以准确预测该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先红;任玉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以Bassini为经典的张力性疝修补,以Lichtenstein代表的无张力性疝修补,以及在无张力修补理念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技术的腹腔镜疝修补。早在1982年Ger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单纯内环口关闭术,即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初应用,但该项技术未能得到推广。随后 Toy、Dion 及 Mckernon 等人分别报道了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并且经过20载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逐渐得到普遍认可及推广。
作者:李盛海(综述);戎祯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肺叶切除术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呼吸电刺激训练,训练强度为20 min/次,3次/周,共4周;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试验前后进行心肺功能评定,评估内容包括:6MWD、FVC和FEV1、W、AT、VO2max/kg。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的6MWD、W、FVC、FEV1均较基线值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6MWD、W、FVC、FEV1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试验组的AT及VO2max/kg值较基线值均有提高(P<0.05),而试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心肺功能。
作者:陈艺;李新平;白利明;曾斌;何绍冲;刘亚康;张鸣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颈背肌筋膜综合征[1]是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综合征症疾病,属于纤维质综合征的一种。该病可致患者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颈部活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门诊采用瑞士 EMS 公司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柏;李淑丽;纪春梅;马玲;胡同慧;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